刑法论文-试关于短期自由刑 程序控制.doc
刑法论文试关于短期自由刑程序控制「内容提要」短期自由刑在刑罚史上上曾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到了19世纪中后期,随着刑事实证学派的兴起,教育刑论的盛行,短期自由刑的实际社会效果受到了质疑,从此开始了短期自由刑利弊、存废的争论。于是刑法学者们纷纷开始为其探索出路,但大部分是从实体法的角度,如刑罚替代措施和变更执行方式等,来探讨的,本文笔者则另辟蹊径,试着从程序的层面来研究如何控制短期自由刑的发动,并以此来将其弊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关键词」短期自由刑弊端程序控制犹豫制度一、短期自由刑的概念界定所谓短期自由刑就是短期剥夺犯人人身自由的刑罚,在研究短期自由刑之前,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必需明确“短”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短期”有力的主张是三个月说、六个月说、与一年说,此外还有一周说、两周说、六周说(LISZT)、四个月说(CAROFALO)、九个月说等等,最极端的主张是短期自由刑最下限应为6小时或12小时。三个月说,是早期的立场,1891年在哈雷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刑法协会德国分会上,第一次将三个月以下刑期作为短期自由刑,此外1894年在不伦瑞克召开的德国兼职人员会议,1946年的国际刑法及监狱委员会的决议,1950年在海牙举行的国际刑法及监狱会议都坚持了三个月说,还有学者WOLFGANGMITTERMAIER以及木村龟二也都主张三个月说。自从1959年联合国欧洲咨询小组在斯特拉斯堡召开的会议上采纳六个月说以来,该说受到广泛青睐,HMANNBEIM、日本的多数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德国刑法典以及英国的犯罪者处遇咨询委员会也持这样的观点。KAHALL指出“什么样的自由刑应为短期并不明确,但是,我认为三个月或者六个月是太低了,从教育的立场来看,九个月及十个月也太短了,我想提出上限为一年的方案。”1950年海牙召开的第12次国际刑法及监狱会议上,法国代表PCANNAT也将短期自由刑定义为一年以下的自由刑,日本的藤木哲也也坚持这一观点。一年说的理由是期限太短就不能有充分时间教育改造受刑者。“短期”问题是以多长刑期有弊害、多长刑期对受刑者的改善、教育不起作用为基准的,即多长刑期以下对受刑者的教育改善不起作用,就被认为是符合这个“短期”量的要求。因此,反过来说,短期自由刑的最下限应以改善受刑者所必需的最低期限为依据,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定论。在我国,从理论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综合的角度来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