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谈依法执政的时代意义与执政党的法制化建设.doc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谈依法执政的时代意义与执政党的法制化建设论文关键词执政党依法执政时代意义法制化建设论文摘要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保障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动摇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依法执政的关键是加强执政党的法制化建设。在“人治”与法治、党与法的关系问题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必须“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尤其是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制度保证。一、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共产党实行和坚持依法执政。这是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方式的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后,采取什么方法治理国家才能真正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没有给予具体的回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没有成功经验。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对于上述问题的认识和实践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共产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后怎样才能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就明确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一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建立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亲自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和制定,但后来,由于国际国内的各种复杂原因,个人迷信之风愈演愈烈,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良好态势急转直下,最终酿成了十年“文革”的历史性悲剧。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虽然也制定了一些法律,但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而是依靠政策和群众运动的办法来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总结了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反复批判了把一个党、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的人治思想,[2]不断强调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3]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4]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防止“文革”悲剧重演。经历十年动乱后,邓小平在提出健全法制的同时,强调指出,我们党要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