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doc
新闻传播学论文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一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新的表现手法也日趋丰富。记者运用隐性采访方式可以采集到公开采访所采访不到的新闻事实。因此,近年来,通过隐性采访所获取的新闻逐渐增多,并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隐性采访又叫暗访,是相对显性采访而言。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隐性采访的定义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这种方式运用得当,可以达到显性采访达不到的目的,获得第一手材料和较有价值的新闻。可以说,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形式。1998年11月在济南台经济大观栏目播出的走近以旧换新一片中,记者运用显性采访和隐生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以旧换新这一经济大潮中的商品促销手段进行了报道与剖析,使观众对这一新兴的促销方式有了一个根本的了解,并对一些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进行了鞭挞。其中,关于“以旧换新”消费者到底能得到多少实惠,记者就是采取了隐性采访的形式,先后去了三家商场,结果发现,标价签上仅仅注明零售价、以旧换新价,当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问及“如果没有旧家电是否也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时,营业员的回答是肯的,没有旧家电优惠150元,有旧家电的,旧家电折旧价为200元”。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旧家电折旧价格仅为50元,这与旧货市场同等商品的价格相去甚远。当记者再问到为何优惠价格不在标价签上清楚地注明时,营业员的回答让人感到此类活动的不规范性“你如果问的话,我会告诉你的”。记者“我如果不问呢”营业员我也会给你说的,我们这儿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采访到这里,以旧换新中旧家电到底价估几何,消费者能得到多大的实惠,部分商家、厂家到底在玩什么花样,相信观众一定会明白的。试想,如果节目中只有通过显性采访,由营业平铺直叙地讲述以旧换新如何换,而没有隐性采访所获得的直接事实,报道就会流于一般的化。镜头里营业员信誓旦旦的保证,以旧换新的种种好处,尽力推销商品等一些鲜活的东西就不会出现,以旧换新到底换什么,就没有这么大的冲击力。2隐性采访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一种认同感。我们通常的采访方式是找当事人了解情况,然后由当事人加以陈述,一直倡导的视觉新闻、现场新闻,也基本是置身于一个比较固定的场景。而隐性采访,记者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体验,参与一个较为完整的事件过程,易于把握,揭示出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展现其丰富性,避免了单把干巴巴的结果塞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