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初探.doc
职业教育论文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初探摘要对中、美两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形式与指导思想、受教育程度与出路、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对竞技水平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投资社会效益以及奥运战略布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初步探讨,发现美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在多方面优于我国。提出了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建议。关键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美比较继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美国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巩固了其在世界体坛的霸主地位。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使得其竞技体育后备力量雄厚,优秀运动员层出不穷。因此,对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不断发展的我国国情,借鉴美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某些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方向,将有助于我国整个体育事业在21世纪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1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主要方面比较分析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指通过某种渠道把具有运动潜力的少年儿童逐步培养成优秀运动员的制度。以下对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分析。11体制的形式与指导思想我国体制的基本形式为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职业队。指导思想是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国争光。其明显特征是竞技体育与教育分离。这种体制与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无可非议,但从全面培养人的角度来看却有失偏颇。美国体制的基本形式为中小学,大学,职业队或俱乐部。没有全国统一的指导思想。全国大学体育协会的宗旨是促使校际运动竞赛成为整个教育计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促使运动员成为整个学生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校际竞赛达到多方面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目的1。其特征是体育与教育基本融为一体。两种体制在形式与指导思想上的差异导致了其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12运动员受教育程度与出路由于体教分离以及指导思想的单一性,我国运动员已成为独立于广大学生之外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倾力从事运动训练的同时无法顾及必要的文化学习,到了退役或中途离队时除了运动技能外,缺乏其它专业的文凭和能力,难以被社会所接受。这对他们个人来讲是耽误了前途,对国家来讲则是浪费了人力资源。美国青少年运动员的首要身份是普通大中学的学生,其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他们的受教育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学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