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现状及相应的对策.doc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现状及相应的对策一、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发展现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对生产、生活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从生存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而过去只追求廉价的商品流通结构却不能适应消费需求这一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导致如今大部分农村商品流通市场销售的商品品种单一、质量低下、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由于缺乏国家级的机构来统一规划并投资建设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农村商品市场的总量仍感不足,分布也不尽合理。商品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功能不健全,消费环境较差,压抑了农民的购买欲望。农村商品市场交易手段落后,尤其缺乏贮藏保鲜、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先进设施。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统一结算、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很薄弱。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如今农民的消费习惯是“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已成为困扰农村消费的三大突出问题。二、农村流通体系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一)流通观念陈旧,消费需求有待了解。一方面,由于信息的闭塞,许多农民对新型的流通理念、方式、组织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加大生产元素投入的粗放型生产,对于如何加速农产品的流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漠不关心。如广西临桂县会仙镇廖家山底村的野生甲鱼养殖,虽说掌握了很好的养殖技术,且目前市场效益较好,但是随着其他农户的模仿养殖,造成产量猛增,而相应的市场销售流通理念、方式没有跟上,还保留着只养殖,而不重视如何加快野生甲鱼的流转和销售,最终也只是近期效益的短视行为1。另一方面,流通中的商品档次低,品种少,不符合农民的消费需求。过去几年,在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许多企业纷纷把投资转向农村,但大部分是将城市过剩或淘汰的产品直接投放到农村,由于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不同于城市居民,导致流通到农村的产品不能顺利出售,而农民也买不到称心如意的产品。(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较为薄弱。现阶段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组织与城市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流通规模小。农村各类商品市场大多数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主要是摊位式交易,属于商品市场的初级形式。2.流通能力有限。农村国有商业经营萎缩,失去了活力,供销社曾经是农村销售网点的主渠道,但在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