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城市化进程下的村庄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doc
农村研究论文城市化进程下的村庄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村庄规划的忽视和缺失,不仅导致村庄环境的恶化和传统特色的消失,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本文以浙江海盐县为例,在分析海盐现状特征、产生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村庄发展改造的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从规划实施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探索。关键词村庄;发展模式实施策略一村庄演变的背景海盐县含8镇2区,总面积5073平方公理,根据海盐县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现有农业人口28817万人2003年统计数据,行政村104个。海盐属于嘉兴地区,在历史上背负着“天下粮仓”的盛名,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由此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大大小小的村庄是他们传统的生活聚居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空间快速向外拓展及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城市用地急剧膨胀,导致城市边缘地带大量的传统村落和耕地不断地被“圈”入城市范围以内,由此形成了以居住职能为主的、不同于一般城乡社区的“城中村”,另一方面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和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凌乱布局和无序发展导致农村污染严重,传统村落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而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和控制,规模扩大化、形式功能单一化及村庄配套设施的滞后导致村庄传统特色的消失和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而由日照、通风、占地等问题引发的农村纠纷日益增多。造成村庄问题的实质在于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大拓展时期,城市在缺乏资源和远见的背景下,城市为获取发展空间而采取的妥协性征地政策导致产生了大量的“城中村”,而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却在减少,包括资金投入和管理投入等各方面,而热衷于招商引资,开发各类工业园区,再加上村庄规划的滞后、政策之间的矛盾、管理的松懈、农村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农民建房的无序和混乱,耕地被蚕食,居住环境在不断恶化。从而使许许多多的村庄面临着历史转型的十字路口,现有的村庄将何去何从二村庄的现状特征平坦的地势和密集的水网使得海盐的农村村庄呈现匀质性的特征,或者形象一点可以说是满天星状。21村庄规模小根据海盐县村庄现状调查汇总,县辖行政村104个,自然村达3953个,平均每个行政村有38个自然村,而且有一个共性就是。规模越小的村庄,户均占地面积越大既有用地空间受制约小的原因,更有制度、管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