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研究.doc
农村研究论文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研究摘要湖北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完整的量化指标体系。在这一体系建立过程中应以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核心,遵循完整性、可行性、可测性、适合性和经济性等原则,并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最终评判标准。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可行和不断完善的量化指标体系,才有可能用以指导湖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词湖北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1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确立的理论视角和现实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A英克尔斯教授提出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高潮。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体系层出不穷,这一趋势也波及中国。当前我国各地在发展过程中纷纷建立起各式各样的指标体系,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绿色GDP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良莠不齐,有的具备相当的科学性,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有的指标体系自身不是很完善,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决策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以来,国内学界与政策研究部门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和标准化,把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转化成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体系,对于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分阶段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6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建立了本地新农村建设量化指标体系,如2006年2月,湖南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3月,重庆市发布新农村建设的量化标准,分别就产业发展、生产条件、农民收入、人居环境、农民素质、农村道路、社会事业、农村社保、文明风尚和民主政治等10个方面作了具体说明;4月,江苏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从制定依据和原则、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对该省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内容作了详尽说明。与此同时,湖北省内一些城市也纷纷出台本地的新农村量化指标体系,如孝感市正式提出了该市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量化指标“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70,10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