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论文-“一个中国,两个台湾”——尽速筹组台湾自治政府.doc
台湾问题论文“一个中国,两个台湾”尽速筹组台湾自治政府摘要两岸分裂导致台独势力不断壮大。而台独与其说是在分裂中国,倒不如说是在分裂台湾。陈水扁一味追求权力,为此不惜挑起族群、省籍和国家认同议题,在台湾社会制造敌我,又因为人格破产,不仅失信于两岸和国际,也将在未来四年中深陷于正当性的质疑之中。岛内“南北台湾”的对峙日趋严重,更有越来越多不满时局的人们地用脚投票,经商、求职、就学和定居于大陆,客观上也形成了“东西台湾”的格局,这一势头加速发展,却可能使得陈水扁在岛内的支持率相对增加。既然大陆不能排斥来自台湾的移民,当务之急就是,将这些向岛外流离的民意重新凝聚起来,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凝聚核心,主动推行“两个台湾”,进而吸纳岛内更多人士来归。在厦门、金门地区划出“台西市”,在此基础上,尽速筹组台湾自治政府,以“台西政权”对“台北政权”,对内争夺民意支持,对外争夺国际空间,中国中央政府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居于超然地位。本文从法源、地域、人民、财经、外事、军事以及未来统一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讨论。一、“中国意识”错乱,才使“台湾意识”高涨本来,按照1946年在大陆制定、1947年颁布实施,目前仍然实际适用于台、澎、金、马地区的“中华民国宪法”,国家认同并非问题。国家认同就是中国,只不过共产党1949年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国民党的传统立场,如连战所说,“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当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的成果,与目前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素有历史渊源,这个政治图腾曾经对于国民党更为有利,好比金钟罩、铁布衫。然而1949年中共建政后,逐步在国际上取得中国的当然代表权,特别是在1972年承接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大获全胜。在大势所趋之下,1991年,台湾当时的国民党执政当局宣布“终止动员戡乱状态”,等于承认了对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岸的正统之争就此告一段落。国民党的“中华民国”不断弱化以至失去了中国正统性,连同其在台湾统治的正当性也受到挑战国民党长期是以“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名义在台湾这个“地方”实行统治的,以“万年国会”宣示“法统”,因其“正统”故而“正当”,曾经以此回避台湾的全面民主化问题。时运不济的是,这个“中华民国”,不仅对外国际空间日渐萎缩,经常被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致身份困扰,对内又背负着二二八事件以及长期威权统治的道义重累,“原罪”洗刷不清,在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