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90年代小说的热点与走势的个案分析之二:私人化写作:消解普遍的知识分子.doc
现当代文学论文90年代小说的热点与走势的个案分析之二私人化写作消解普遍的知识分子一、何谓私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是90年代中期以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现象,也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一般认为以陈染、林白、徐小斌等女性作家的写作为代表,又有人称之为新状态文学、晚生代文学、个人化写作。(1)私人化写作正在成为文坛热烈议论、评价的对象。本书之所以辟专节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私人化写作事实上标志着知识分子形象的分化,即从原来的清一色的代言式写作中,分化出了一种私人化的(即非代言式的或只代表个人的写作)。这对于研究转型期中国文化与知识分子状况是富有启示意义的。但由于它的出现时间还相当近,而且目前风头正健,远未获得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所应有的距离。所以本书对其特点的概括与意义的分析都是尝试性的。(2)首先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对于私人化写作现象的许多分析与界定存在着理论上的欠缺,最主要的是理论标准的混乱。比如,有人把私人化写作称作新状态文学(新状态本身也缺少明确理论界定,所谓描写一种新的当下的状态),也有人把私人化写作的特点说成是小说家生命的自然延伸,小说人物、叙述人物以及小说家本人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合而为一。(3)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关于私人化的界定必须以公众化的为对照。私人的PRIVATE不仅指体验的方式或写作的方式,同时也指经验的类型或写作的内容。私人化的核心在于它与公众的(PUBLIC)与群体性的严格对立与区别,而不在于其他(正如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立与区别)。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私人化写作与所谓新状态或作家的当下情感状态等似是而非的东西区别开来,同时也把它与艺术风格、艺术个性等概念区别开来。作家的当下情感状态不一定就是私人化的情感状态;同理,新状态也不一定是私人化的情感或经验状态。它们都完全可能同时是公众化、群体化、社会化的。比如,如果新状态像有些评论家说的是指90年代中国大陆一种具有相当普遍性的(因而也就是非常公共化的)社会文化状态,如市场化、世俗化、全球化等(4),那么,表现与认同这种状态恰恰是丧失了私人性而不是获得了私人性。同样,如果说有些被认为是私人化的作家作品(如何顿)表现了个人对于当前商业话语的彻底认同,那么这种认同也恰好体现了私人化的丧失(因为当前的商业话语无疑是一种相当普遍化、公众化的强势话语)。私人化当然也不是一种艺术风格,历史上真正的作家都是有自己风格的,但并不都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