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古典文学韩国流播史及其特征--以二战后为中心.doc
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古典文学韩国流播史及其特征以二战后为中心【内容提要】本文对二战以后韩国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进行分期,并逐一寻绎其演进历程;对其研究队伍的组成及其学术成果进行分类探究评估;对其学术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动因。【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韩国/流播一、韩国现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程二战以后中国古典文学在韩国的流播,可分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80年代到90年代初,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三个阶段第一,1979年前,主要是以介绍和普及性为主,而且限于诗经、楚辞、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中国古典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据韩国学者统计,从1950年到1979年,共出版发表这类论著254种,其中50年代28种,60年代48种,70年代178种。整个五六十年代,汉代作家作品只有5种,明、清共5种,其余皆是上述作家作品①。这个时段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译注和介绍等普及读物有张万荣的中国诗集(正养社,1954),任昌淳唐诗精解(1956),李丙畴杜诗谚解批注(通文馆,1958),杜诗谚解抄(探求堂,1959),李元燮唐诗(玄岩社,1973),张基槿陶渊明、李太白、杜甫、白乐天(大宗出版社,1975),辛夕汀唐诗(正音社,1976),金学主诗经(探求堂,1980)等。此时也有少量研究论文出现,如硕士论文有张基槿生活诗人杜甫的本领(1954,汉城大学),许世旭李杜诗比较研究(1963,台湾师范大学),陆完贞中国女词人叙录(1965,台湾师范大学),金钟培清真词订释(1967,台湾政治大学),白贞喜南渡三词人生平及文学研究(1972,台湾大学),李章佑韩退之散文研究(1965,汉城大学),柳晟俊王维诗考(1968,韩国外国语大学),李章佑韩昌黎文体研究(1968,台湾大学);博士论文如许世旭韩中诗话渊源考(1968,台湾师范大学),柳晟俊王维诗与李朝申纬诗之比较研究(1978,韩国外国语大学)等。但这些论文多是在国外即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完成的,并不能代表当时韩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水平。唯徐镜普宋词形式考(1958)、近体诗形式考(1959),柳晟俊唐代古风格律考(1977),陆完贞宋词体制与音律关系研究(1970)则是韩国首批研究中国诗歌格律和形式的专论;金龙燮白乐天研究(1957),车柱环女词人李清照生涯(1958)、韩国词文学研究(15)(19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