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试论池莉小说生存意蕴的嬗变.doc
现当代文学论文试论池莉小说生存意蕴的嬗变关键词池莉小说物质精神生存嬗变摘要本文对池莉主要小说所蕴含的独特的生存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池莉小说的生存意蕴,无疑认同了我国传统的生存文化,并存在一个“物质生存”“精神生存”“精神成长”的发展变化的脉络,本文通过纵横对比、以传统生存文化为参照,分析了这种嬗变在池莉小说中的具体表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池莉小说个人化、本土化、市场化、大众化、传奇性等趋向,适应了新世纪小说的发展走向①,因此池莉依然走红。池莉的文学生命与市场号召力超过了她同时期走红的“新写实”作家,这不能不说与池莉小说蕴含的独特的生存文化密切相关。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池莉小说中市井细民由“物”的困境到“灵”的困惑的转变,池莉小说的生存内蕴,也发生了由“物质生存”向“精神生存”的嬗变,并且在池莉反映“成长”主题的小说中又“综合”体现了这种转变。一、阐释“不屈不挠的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②珍惜生命,重视人生,由此出发,历代儒家也都非常珍惜生命的存在。道家经典老子则从“重身轻物”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人的生命比任何外在的名利、财物都要贵重得多,并传达出知足安生、知足常乐的观念“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③传统文化中对生命意识的张扬,对池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成为她的实用的市民生存哲学的理论基点“我首先因为自己的生命需要而写作,同时为中国人的生命存在而写作。”④太阳出世就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我以为我的作品是在写当代的一种不屈不挠的活。”⑤池莉的你是一条河便生动阐释了这种“不屈不挠的活”1964年的一场火灾,把沔水镇居民辣辣突然之间变成了寡妇。仅仅30岁的她,所面对的是家徒四壁、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却要把八个孩子抚养成人的生存压力。为了“活下去”,辣辣的感情、婚恋是实用的小叔子王贤良的情感、情诗,对于辣辣的生存是毫无用处因而也是无法打动她的;而为了15斤大米,辣辣可以委身于心怀叵测的粮店职工老李;后来,辣辣发现血库头目老朱头也是一个养活一大家人的劳碌苦命,又同病相怜与老朱头走到了一起。辣辣的行为明显是反道德的她与老李、老朱头的关系是不道德的。她教孩子的标准和方式也是不道德的二儿子社员最懂得为母亲分忧,为了帮助母亲渡过难关,他不惜去偷窃,辣辣觉察到这一点,不但没有严厉制止,反而被社员体贴自己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