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金庸的文化密码:武侠情结与皇权情结.doc
现当代文学论文金庸的文化密码武侠情结与皇权情结中国长达几千年以来,都生活在皇权之下,诚惶诚恐地生活在帝王文化之下。所有的文化,说穿了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为皇帝服务的文化也不能一直吹捧皇帝圣明、罪臣当诛,也要来一点调味品。这个调味品就形成了两大支流,一是清官文化的支流,宋代有包拯,明代有海瑞,每一代我们老百姓都要崇拜几个清官;另一个就是武侠文化,因为靠清官还不够,所以人们自然幻想那些武功盖世,能够除暴安良的大侠,武侠文化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金庸可以说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从清末以来,中国的武侠小说大致上有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的出现以三侠五义、包公案等小说为标志。这个时期的小说中,清官与武侠是结合在一起的。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武侠小说的第二个高峰期。它出现的历史背景是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这个时期,人们幻想着有武功盖世的人出来,所以就产生了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这么一代,写出了很多以技巧取胜的武侠小说。金庸受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从八岁开始就接触这些人的作品。第三个武侠小说的高潮不是出现在大陆。因为大陆在1949年以后,武侠小说也好,言情小说也好,都被作为有害的文学作品禁止了,所以大陆不可能出现武侠小说高潮。这个高潮主要是在香港,余波涉及台湾。台湾国民党专政时期对武侠小说控制也是很厉害的,在6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台湾曾经也被禁,一夜之间,台北的警察四处搜查武侠小说,全部没收、销毁。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武侠小说才在台湾有所发展。所以武侠小说的大本营还是在香港,以金庸(包括梁羽生等)为主要代表。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注入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他经历过乱世,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三次几乎面临被学校开除、没有地方读书的危机。中学两次,大学一次,都是因为他骨子里有一些反叛的性格。在他上高中时,因为在壁报上发表了一篇爱丽丝漫游记,讽刺了当时学校里权势在校长之上的训导主任。这个训导主任是代表国民党的,所以他肯定是要被开除的,但是校长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家,网开一面,转学了之。换了个学校以后,他又卷入了一个反对训导主任的学潮,上了黑名单,差点被开除,也是校长觉得不要这么大面积开除人,所以保了下来。大学时代,他在重庆的中央党校,那时叫中央政治学校,后来改成中央政治大学,是为国民党培养干部的一个学校。他是学外语的,学成以后本可以实现他的梦想,环游世界,做外交官的。但是他读了不到一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