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我国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doc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摘要针对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表现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对如何提高我国运动员心理稳定性,以及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途径等随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在比赛中的对抗愈演愈烈,技、战术的设计和利用以及运动员自身运动能力的开发几乎都达到极限。近年来,各国在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训练已渐渐成为影1现代的体育竞赛正朝着高水平和强竞争的方向发展,强手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小。比赛中不仅比技术、比能力,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与对抗。赛前心理准备、赛中心理控制和赛后心理调整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比赛名次。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克拉克现象”就是对心理素质的一个最好的诠释。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刘易斯曾谈到,平时主要是身体上的准备,比赛前90是心理上的准备。有关研研究表明,在比赛中技战术发挥不好的运动员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失败约占70。而这些被动局面恰好在我国运动员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很多优秀运动员在国内的一些比赛中往往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有的甚至打破了世界记录,可是一到奥运会、世锦赛等这样的大型国际比赛中往往赛不出高水平好成绩。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体操在卫冕男团冠军的压力下却失败得“酣畅淋漓”,7个冲金点,却只换来一金两铜的成绩,这样的表现实属罕见;同样,在乒乓球决赛中,王皓负于韩国的柳承敏,而后者的实力明显逊于前者;在中国的跳水“梦之队”中,17岁的小将李婷在夺后说“能夺得金牌我们很高兴,比赛时我们一点都不紧张”。有研究表明,国外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的发挥失常占平时比赛的30,而我国的这个比率竟高达60。心理素质对比赛的影响可见一斑。如何消除我国运动员心理2在比赛中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2.1(1)竞赛规模和运动员面临的任务。规模越大,比赛任务越重,运动员的情绪体验就越强烈、深刻。因为重要的比赛任务会激起运动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会运用一切力量,以战斗的情绪状态为胜利而拼搏。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竞赛通常也会让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紧张不安,非常容易影响他们原有的技(2)社会和媒体舆论的压力。在大型比赛中,运动员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更多的是代表着民族和国家,因此整个社会也对他们寄于厚望,特别是优秀的运动员。比赛前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