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浅谈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doc
职业教育论文浅谈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笔者认为,审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是审计未来工作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构建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其它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高校开设审计信息化课程提供参考。【关键词】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工具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存储介质、核算形式及系统内部控制制度随之发生了改变,形成了由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与程序等有机结合的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使会计工作的重心从核算转向管理。会计工作中所发生的这些巨大变化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审计工作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的审计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因此,开展计算机审计,实施审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二、构建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性由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更加普及,使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逐渐凸显。高等院校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一)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关及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已经开始采用计算机介入审计业务。然而,我国多数开设审计、会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仍然没有开设审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仍然传授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这对学生的培养极为不利,也不能满足实际应用与审计工作发展对审计人员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开设审计、会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迫切需要开设审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二)学生就业的迫切需要审计信息化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有在职审计人员的优势在于熟练掌握审计业务,但绝大部分人员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使用人单位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很迫切。因此,高校开设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多,学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专业化人才,也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三)适应经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我国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人才的基地,这些年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目前已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