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谈谈“语文素养”.doc
职业教育论文谈谈“语文素养”摘要“素养”一词在各科课程标准中运用普遍,对“语文素养”一词要从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上去理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方面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不应忽视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讨论“语文素养”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改进语文教学。关键词素养;语文素养;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但凡重大的变革,总会出现一些使用频率甚高的名词术语,它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智慧;也可能带来新疑惑、新问题、新批评。此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就“素养”一词作点学科之间的使用比较,对“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术语作些语义分析,于语文课程研究想会有所裨益。一、“素养”一词的广泛运用翻阅各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可以看到“素养”一词的普遍运用,如“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技术素养”“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艺术素养”“美术素养”“音乐素养”等等。其中尤以“科学素养”一词用得最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实验稿)中,“科学素养”是其核心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相关的解读对“怎样理解科学素养”有专题论述。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里提出课程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根据科学素养的构成和内涵,分解成四个分目标。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有专章论述“科学素养的构成与内涵”及“科学素养的依据”。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科学素养”也是其核心概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阐述其课程性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在课程目标上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部分首先就说该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略有不同的表述是在“科学素养”前加了限定词,如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理念第二条是“提高生物科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