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误区及对策.doc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误区及对策摘要为了实现培养适应代写论文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采取为“双师型”教师正确定位、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制订“双师型”师资建设和培训方案、培养和引进并举等措施进行。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这些新建的高职院校大多是按“三改一补”的思路组建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规模扩张,各高职院校逐渐明确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等技术型、应用型、桥梁型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一、“双师型”师资内涵的再认识目前,高职教育理论界对“双师型”师资的内涵理解和认识不一,甚至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为1“双证”即“双师”。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或技术等级证书为标准,特别是在职业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有的教师取得的证书与所从事的专业教学无关,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是否等值,值得怀疑。2“双师”即有“双师”经历的教师。就是引进的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的具有高校教师学历要求并经过一定的教育理论培训的人员。在今天高职院校教师待遇不高的情况下,引进的人员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操作技能,有无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技能的训练,是否符合高职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均无认真考查。3“双师”即“双职称教师”。就是引进具有一定职称的企业人员,进入高校后,转评为高校职称,即“工程师讲师”。这一类人员的“双师”素质是值得商榷的。另外,从学校的“双师型”师资建设思维角度来看,主要焦点是对准教师的个体,鼓励原有教师成为“双师型”。这给刚从中职学校转型到高校的教师和刚大学毕业分配的教师,带来诸多压力,而学校没有从群体或整体的视角来思考并寻求解决“双师型”师资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见,如何理解和认识“双师型”师资的内涵是高职师资建设的关键问题。除认识上的误区外,“双师型”师资建设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缺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