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论文-关于《行政许可法》的立法价值 .doc
行政法论文关于行政许可法的立法价值行政许可法已于日前正式施行,全国各地各部门正兴起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这部法律的热潮。自去年8月行政许可法通过以来,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召开会议,乃至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研究班对本法的贯彻实施作出部署;就在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的前两天,温家宝总理又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再次对本法的实施提出要求。对一部法律的实施给予如此高度的重视,这在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什么原因使得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实施如此看重思考和认清这个问题,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精神,增强贯彻行政许可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一、行政许可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行政许可法制定之前,我国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文件不在少数,广义上的行政许可法02早在行政许可法制定之前就有了,主要是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部分为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也有一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涉及到行政许可,如矿产资源法第17条规定国家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采。因此,在行政许可法颁行之前,我国就已经建立了行政许可法律制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制定行政许可法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我国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谈起。我国行政许可法制的发生和发展是政企、政事(政府和事业单位)和政社(政府和社会)分离的结果,说到底,是推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前,在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政事和政社紧密结合在一起,政府与公民、组织之间的关系等同或类似于政府的内部关系。对公民、组织的许可相当于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的行政审批。严格地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行政许可,有的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审批。时至今日,行政许可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仍然是一个新概念,他们还是习惯于沿用行政审批的提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些许历史的痕迹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在内部行政关系中,行政行为的主要依据是上级的指示和命令,现代行政法远未严格到要求内部行政行为也须象外部行政行为那样具有明确法律依据的程度。故而,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审批并不要求具有法律依据,其依据主要是党政机关的红头文件,甚至可以是领导的讲话或批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