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论文-评“区分不同类型分别适用法律”的审理医疗侵权赔偿案件的原则―(下)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答记者问》读后感(一).doc
行政法论文评“区分不同类型分别适用法律”的审理医疗侵权赔偿案件的原则(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答记者问读后感(一)四放弃现行法律适用原则的必要性和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代替方案本文以上部分本文二和三分析了答记者问为了说明最高法院所采取的区分两类医疗侵权案件分别适用法律,尤其是优先适用条例审理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原则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而提出的法律根据论和事实根据论,证明两论都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因而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最高法院提出的法律适用原则不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除非这一原则以其他也许可能存在的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和恰当的事实为根据。本节讨论废止现行法律适用原则的现实必要性并提出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代替方案在开始讨论之前,笔者先申明以下两点第一,由于本文所预定的重点是评论答记者问所解释的现行法律适用原则,所以笔者对本节的内容只作要点式的阐述第二,由于现行法律适用原则实施的时间不长,笔者又无条件调查该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状况,所以本节中的部分论点不是基于实证的研究而是基于尽可能符合经验法则的推论。一放弃“区分不同案件分别适用法律”原则的现实必要性1“区分不同案件分别适用法律”的原则本来就没有采用的必要性如前所述,条例关于医疗事故构成要件和赔偿项目及标准的规定,只不过是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过程中应争议当事人的请求对医疗事故赔偿问题进行调解时应当依据的法规范,它并不具有民事裁判规范性,对于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而言,原本就不存在任何法律适用上的意义。所以,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赔偿案件时,原本就根本没有法律上的义务去区分所谓医疗事故引起的和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两类案件,原本就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侵权构成要件的原则规定对系争医疗行为的性质作出判断,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侵权赔偿责任的规定和最高法院关于侵权赔偿责任的司法解释,对特定案件的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作出判决。即使在不存在有关司法解释的情况下,审理案件的法院也完全可以并应当依据民法通则的原则规定,以自己的判断解决赔偿问题。这是司法权应有的机能。最高法院如果认为有必要单独就医疗侵权赔偿问题作出统一的规定,原本完全可以并应当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的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的框架内,结合审判实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运用其司法解释权直接作出其认为合适的具体规定。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法院审理医疗侵权案件或最高法院制定统一的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