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格局下的行业协会发展路径探析.doc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格局下的行业协会发展路径探析摘要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行业协会,是推进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增强企业自律能力,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滨海新区行业协会的培育和发展既需要其自身的积极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以及整个宏观环境的外部支持,二者结合是有效推动行业协会发展的有效路径,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宏观背景正为行业协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关键词滨海新区;行业协会;发展路径2006年,国家正式把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使天津进入了一个重要的上升期,同时也为行业协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一、滨海新区行业协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同时,十七大报告还指出,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更加鲜明地赋予了滨海新区以先试先行的改革创新作用。顺应这一形势,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行业协会,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作用明显、诚信公正的行业协会组织体系,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把政府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企业自律能力,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协会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理念突破了传统行政的封闭结构,提倡一种以更为包容和开放的系统来管理和实现公共事务在政府职能上,强调由对社会微观、直接控制转向宏观决策和管理,成为社会的掌舵人;在管理主体上,强调由传统的政府一元统治向现代多元管理转变,积极引入企业、第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强调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并借鉴其他社会组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