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化.doc.doc
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金民卿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越来越成为理论界的一个主流话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不是一个先验的命题,也不是一个天然的过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同大众化之间不是直接贯通的,作为理论形态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自身虽然有着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和理论张力,但它本身并不直接就是大众化的,不可能直接进入到社会大众当中;另一方面,作为实践主体的社会大众虽然需要实现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化,但是他们既不可能从自身的实践中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可能自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必须“被马克思主义化”。也就是说,二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联系的中介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主体,而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主体,就不能不涉及到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化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不能自然而然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就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到社会大众当中,用以武装他们的头脑,指导他们的行动,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化。从动态的过程性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地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飞跃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掌握社会大众,从思想家所创造的理论体系转化为社会大众的集体意志,实现由思想家的个人思想向广大群众的集体思想的飞跃。另一方面,广大群众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转变,并把马克思主义深化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当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动态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两个要素的真正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得以实现的标志。我们首先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化过程中的情况。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大众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自身大众化的可能性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大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产生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无产阶级社会大众的实践,它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群众实践在观念上的反映和结晶。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理论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舍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理论。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11无产阶级社会大众的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来源,同时也是它的根本11毛泽东选集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