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物理全册说课qcsk

    • 资源ID:440163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20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物理全册说课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 2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 ) . 9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 .11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 . 16 “原电池”(第一课时)说课 . 20 弹簧形变和弹力说课稿 . 24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说课稿 . 31 电和磁说课稿 . 35 课题: 电容器、电容 . 36 动量定理 . 42 反冲运动 火箭 说课教案 . 46 简谐运动说课材料 . 47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说课稿 . 52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 . 53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 . 58 宇宙航行说课稿 . 61 圆周运动说课稿 . 64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 . 65 3.7 «超重和失重 »的说课 . 70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 7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说课 . 80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说课稿 . 83 弹力说课案 . 85 电容器的电容 . 89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 . 94 功的计算复习课 . 98 功 (第 1 课时 )说课稿 .100 楞次定律说课稿 .103 合理利用机械能说课稿 . 111 高中物理说课稿 机械波 . 116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说课稿( 2) . 118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稿 .122 库仑定律(说课及教学设计) .124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说课稿 .128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 .13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 .137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139 平抛运动 说课稿 .141 曲线运动公开 课说课稿 .149 摩擦力说课稿 .151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154 说课: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59 说课稿:重力势能的改变 .163 说课内容: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166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16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7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说课稿 .177 匀速圆周运动(说课稿) .179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说课教案 ) .184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的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直线运动的第八节自由落体运动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在本章教材的最后 一节 ,学生学习了前面的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学习的一种特 殊的匀变速运动,它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材特点: 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 b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了解人们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 b、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c、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d、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b、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课本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实验提 出问题引入,在问题情景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b、在学习中,学会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推导及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推导。 二、教法和学法 物 理 学 是 一 门以 实 验 为 基础 的 学 科 , 自 由 落 体运 动 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体自由下落运动的理想化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其广泛 性和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形成,依据认知结构理论,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 过实验探索、课件展示、分析讨论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 获得基本的科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研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学中创设物理情景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来探索规律并让学生试着自己得出结论。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拔。采用:“复习提问 直观演示 分析讨论 归纳概念·揭示规律 巩 固知识”并辅以现代教 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采用:提取旧知识 积极思维 实验探索 构建新知 巩固深化的学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 Vt= V0t + at S = V0+21at2 V2t V20=2as b、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内的位移之 比 有什么特点?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内的位移之 比为 1 : 3 : 5 : 7 指出:这个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它可以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中。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结论来验证某些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2、新课引入 演示:将一张纸和 一个小石块 同时在同一高度同一地点释放; 现象:重物先着地,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提问:如果将 纸 片揉成一团在 和 小石块 同时在同一高度同一地点释放 结果会怎样呢? 让学生 猜测实验现象再演示,调动学生尽早投入课堂积极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 演示:将 纸 片揉成一团在 和 小石块 同时在同一高度同一地点释放; 现象:几乎同时着地,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下落。 提问:两次实验用的物体是相同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启发学生认识到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 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研究。讲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时,拟定一个讨论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正亲临这场争论,进入情景教学。学习伽利略相信科学,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引出课题: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牛顿管实验 a、 未抽气时: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慢 b、 抽出部分空气时: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加快,但仍比重的物体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下落的慢 c、 抽成真空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使学生再次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终于使问题 真相大白,从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1 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 条件:在没有空气的真空里才能发生,若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只有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下落才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指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进一步提出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课件:闪频照片 引导让学生通过频闪照片看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但究竟是否是匀变速呢? 讨论: 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但 究竟是否是匀变速 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利用 照片上的数据 来验证。让学生自己分析、处理数据。此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引导。结奏应放慢,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学生对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自由落体的性质有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氛掀起第二次高潮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且根据 S = 21at2 可知做自由落体运 动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引出重力加速度 3、重力加速度 1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 g) 2 方向:竖直向下 3 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取 9.8 m/s2 ,粗略计算时可取 g = 10m/s2 。 课件: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 g 的大小有所不同。赤道处 g 小极地处 g 大。 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都使用于自 由落体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 V0t + at Vt= g t S = V0+21at2 S = 21at2 V2t V20=2as V2t=2as 四、课堂练习 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质量的 3 倍,它们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加速度大 c、甲与乙着地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两者在 任意时刻离地的高度相同。 五、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 1 、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 、条件:在没有空气的真空里才能发生,若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只有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下落才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重力加速度 1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 g) 2 、方向:竖直向下 3 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取 9.8 m/s2 ,粗略计算时可取 g = 10m/s2 。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 V0t + at Vt= gt S = V0+21at2 S = 21at2 V2t V20=2as V2t=2as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六、作业 1、测定自己的反应时间 2、 P38 页 1、 2、 3、 4、题 3、阅读伽利略对自由 落体运动的研究 七、评价分析 新课程理念追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情感层面上的接触,追求师生心灵的拥抱。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节课通过深挖教材,按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目标,以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讨论及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来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信心得到增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 ) 一 ,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 是 动力学的核心规律 ,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 ,电学等其它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所以 ,牛顿第二定律 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学生对 牛顿第二定律 的认识自然 ,和谐 ,本节之前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 "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 ,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认识得到强化 ;启下 ,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 牛顿第二定律 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实验分析 ,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 ,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 牛顿第二定律 .由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 要方法 .由于本实验涉及到三个变量 :a,m,F,因此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先确定物体的质量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再确定力 ,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 .控制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 ,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教学 ,使学生学习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图象法 ,了解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 :直观 ,减小误差 (取平均值的概念 ),及图象的变换 ,从 a-m 图 (曲线 )变到 a-1/m 图 (直线 ),在验证玻 -马定律中也用 了这种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 ,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要让学生记住 牛顿第二定律 的表达式 ;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 ;了解以实验为基础 ,经过测量 ,论证 ,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 . 本节课 的重点是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和用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 ,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 . 二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以电脑辅助演示实验为主的 ,知识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相结合的 "同步调控 "模式 . 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功能原理 ,整体功能要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 .物理的知识 ,方法 ,能力 ,科学态度等都是教学的要素 ,如果把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 ,达到共同促进的作用 ,则物理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同步调控 "模式中 ,没有单纯地就方法讲方法 ,而是将知识的学习 ,方法的掌握 ,能力的培养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有机 地结合起来 ,就是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原理考虑的 . 再则 ,按教学论中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的任务是制订目标 ,组织教学活动 ,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 ,并随机应变 ,排除障碍 ,并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步调控 "的模式既注意了教的作用 ,将教师置于 "调控 "地位 .同时 ,更注意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意识地设置教学活动的环境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 ,边演示 ,边提问 ,让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 ,再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从 a-m 图象 ,猜 想 a 与 m 成反比 ,然后画出 a-1/m 图 ,得出正确的结论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 ,掌握科学方法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最佳效果 . 三 ,教学程序 1.问题引入新课 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水平拉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质量 ,加速度 ,拉力三者之间的定性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猜测 ,它们成正比 ,成反比 ,不成比例等 .然后指明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得出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从而导出课题 牛顿第二定律 .这样导入的用意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于探索的积极性 . 2.设计实验方 案 在引入课题后 ,启发学生思考 :我们如何来研究 F,m,a三者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用实验法先确定 m,研究 a 与 F 的关系 ;再确定 F,研究 a 与 m 的关系 ,最后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 .由于教材 (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 )中 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不足 (夹子很难同时夹住两细线 ;由于线的弹力 ,小车要反冲后才能停下 ,实验误差大 ),我设计了用电脑辅助来探索 a与 F,m关系的实验 ,如附图 .遮光片宽度 L,通过光电门时间分别 t1 和 t2,两只光电门间距为 s.当滑块通过光电门时 ,光电门产生一个脉冲 ,通过计时器中的三极管放大后 ,从计算机 LPT 口输入 ,调用 计算机定时中断来计算时间 ,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结果显示在表格中 ,同时在坐标图上标上点 ,实验结束后 ,程序提供一个画直线模块 ,可用光标来控制直线的斜率 . 3.进行实验探索 请两位同学上台操作 ,其他同学边观察 ,边思考 ,教师控制电脑 .先保持物体质量为 200g 不变 ,测出拉力分别为 0.05N,0.10N0.15N 和 0.20N 时的加速度 ,填入表中和 a-F 图上 ,显示投影在大屏幕上 ,引导学生得出 a F 的结论 .然后再保持拉力为 0.10N 不变 ,测出物体的质量分别为200g,282g,332g 和 382g 时的加速度 ,填入 表中和 a-m 图上 .在 a-m 图上可看到随 m 的增大 a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逐渐减小 ,但它们的关系不明确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a 与 m 成反比 ,再画出 a-1/m 图 ,得到结论a 1/m. 4.分析归纳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 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 ,定义 1N=1kg·m/s2就可以得出 牛顿第二定律 F=ma.然于进行合理的外推 ,当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时 ,F 应为合力 .由于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得到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 5.应用巩固练习 通过三道典型的问答和计算题 ,巩固学生对 牛顿第二定律 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 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的理解 ,为进一步用 牛顿第二定律 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 6.总结 告诉学生我们本节课学的 牛顿第二定律 是把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的桥梁 ,是我们解决许多力学乃至整个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武器 ,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个重点 ,要求大家很好地理解 ,掌握 ,应用它 .而这节课所用的电脑辅助的实验归纳法是人们研究自然 ,社会的一种常用方法 ,列表法和图象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 ,我们还学了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 ,希望大家熟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 .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 物理组 高卓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八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 教材处理 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 ,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 (三)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 ,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 3) 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 实际的 能力。 ( 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 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 识。 ( 2)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 四 )重点 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 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 重视 这一点。 ( 五 )难点 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 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二、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 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推理法和分析归纳法。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 PowerPoint 演示文稿以及图片,并辅以视频。 多媒体使用说明: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空洞的语言描述得以形象地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学法分析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过程中体现 “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 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课 复习提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关知识,以及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请同学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主要过程 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问题 1:如果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如何? 问题 2: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 3: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 v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的时候,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 逐步 求得桥面所受压力 。 分析过程: ( 1) 确定研究对象; ( 2) 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 3) 找圆心; ( 4) 确定 F 合 即 F 向心力 的方向; ( 5) 列方程,得结论。 -= =-=22RmvmgFRmvFGFNN向心力 问题 4:根据上式,结合前面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mg;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问题 5:试分析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 gRv =0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压力,汽车“飘离”桥面。 问题 6:汽 车的速度比 gRv =0更大呢?汽车会怎么运动?(提示,此时汽车受力、速度、加速度如何) 汽车以大于或等于0v的速度驶 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 v ,因此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问题 7:如果是凹形桥,汽车行驶在最低点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 =-=22RmvmgFRmvGFFNN向心力问题 8: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超重和失重现象,那么试利 用“超、失重”的观点定性分析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凹形桥的最低点分别处于哪种状态? 超失重现象不只发生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上,而是竖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无关。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强调: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 汽车过桥问题,实质上是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mg 及方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因此当物体经过圆周上各个不同位置时,重力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作用是不同的。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在最高点 和最低点以外的向心力的来源。 火车转弯的问题 展示火车沿直线运动情况,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 问题 1:请根据你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 车轮内侧轮缘半径大于车轮半径,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问题 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合力如何? 问题 3: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火车做曲线运动,所受外力怎么样? 问题 4: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 问题 5: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长时间后, 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响? 问题 6: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 提示:从分析向必力的来源着手。 设计 :使路面向圆心一侧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样,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总结: 1、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2、如果根据 R 和火车行驶速度 v 适当调整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 G和支持力 FN 的合力提供,这样外轨道就不再受轮缘的挤压了。 问题 7:当轨道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和转弯半径 R 确定的时候,速度多大时轨道不受挤压? LhgRgRgRv =s in=ta n= 问题 8:如果火车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此速度时,向心力应该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于此速度又怎么样呢? 引申:公路转弯处路面的特点。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就教材 58页“思考与讨论”展开讨论。 然后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为例做些说明,当飞船距地面高度为一、二百千米时,它的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 R,航天员受到的地 球引力近似等于他在地面测得的体重,除此之外,他还可能受到飞船座舱对他的支持力 FN,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为他提供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 =-=22RvgmFRmvFmgFNN向心力当 gRv = 时,座舱对航天员的支持力 FN=0,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总结: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 此处观看 1 分钟视频。 说明:因为在下一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对此类问题有更详细的阐述,所以在 此处仅作简单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 (三)巩固练习 针对“汽车过桥”和“火车转弯”分别设计两道例题,再做两道拓展习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来完成,再进行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八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汽车过桥问题 二、火车转弯问题 例题 受力分析图 受力分析图 计算式 计算式 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板书设计说明:板书着重给学生做出规范的受力分析和解题示范,以及展示本节课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测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正确判断向心力的来源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从容的解决圆周运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动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 大田一中物理组 :肖景养 1 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 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 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 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 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 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 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 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 S=aT2 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 vt= gt 和 h=gt2/2。 ( 2) 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 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 3) 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说教学方法 ( 1) 实验观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 2) 实验研究 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 vt= gt 和 h=gt2/2 的公式。 ( 3) 讲练结合式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 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程教学模式下 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 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 说教学程序 (1) 复习提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 a 恒定; vt= v0+at 和 s= v0t+at2/2。 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 S=aT2 (2) 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 下落快?)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演示 1: 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 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 P89 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 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 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结论 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 动 ? 学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 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g 来表示。通常: g=9.8m/s2或 10 m/s2, 方向:竖直向下。 (3) 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 巩固练习 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P90 练习( 1)( 2)( 3) “ 原电池 ”(第一课时)说课 贵州省黎平县第三中学( 557300) 阳书桦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查找全册说课请在搜索栏内输入 qcsk 设计理念 “原电池”概念抽象、难懂。针对高二学生在初接触电化学知识在抽象思维、迁移运用的能力上还有待发展,依据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运用“实验 -思考 -讨论 -总结”的教学方法。改教为导,变学为思,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原电池时兴趣盎 然,对原电池知识印象深刻,解决原电池有关问题时得心应手,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1、原电池原理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原电池原理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基础,学习原电池原理又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换角度来看,原电池原理跟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电学基础密切相关。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 使学生理解原电 池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2)、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合作讨论中体验相互 激发的好处,感受探索研究的乐趣。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尊重事实的治学精神。 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索的学习的一般方法: 发现问题 实验 讨论 认识 发现新问题 再实验 再讨论 加深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是 原电池原理及组成条件,难点是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关键是通过讨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是以演示实验展开的,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维,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实验 -思考 -讨论 -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实验 -思考 -讨论 -总结”的教学方法,考虑到能增强直观性,启发思考,引起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 学法分析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展开,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引导下,由学生动手,试验和观察铁丝,铜丝分别放到稀硫酸中的现象,以及铁丝和铜丝上 端接触放到稀硫酸中的不同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物理全册说课qcsk)为本站会员(红**)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