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J].doc
专业文档,值得下载专业文档,值得珍藏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莫彬1,2,曹建华1,徐祥明1,2,申宏岗1,杨慧1,李小方1,3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3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耕地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上覆植被类型不同,其凋落物数量、质量及分解行为不同,有机质的输入量及质量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差异,土壤有机碳的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年平均值来看,林地土壤溶解有机碳分别比草地和耕地高25、48;从3月到8月,三者均随气温的上升呈增加的趋势,林地和耕地在8月均达到最大值,而草地则在10月达到最大值;林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高于耕地81和45,林地和草地在10月达到最大值。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较大,这说明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大小有较大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各不相同,这表明土壤活性碳受众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的机理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溶解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岩溶中图分类号S1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6122407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引起了国际组织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1995年,“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变化对人类影响和响应计划HDP”将其列入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项目。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地学、生态学、农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土地管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是当今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1。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的丰度及组成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导致覆被类型的变化,包括森林转换为草地或农田、草地转换为农田以及退耕还林草等2,这些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还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形成、转化的因子而间接影响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