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_第1页
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_第2页
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_第3页
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_第4页
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任务书基地名称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单位化学工程学院基地负责人齐民华联系方报时间20140414基地名称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申报单位化学工程学院姓名齐民华学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所在单位化学工程学院职称/职务教授/副院长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联系电MAILQIMINHUA2002SOHUCOM基地负责人基本情况主要教学、科研经历1986919897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取代茂基轻稀土有机氯化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性能,构成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2年所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轻稀土有机氯化物合成,结构及表征的主体内容。1989720026在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1998年2002年读博期间,在浙江大学师从沈之荃院士,开展茚基二价稀土配合物合成及其催化极性单体聚合的研究。2002年6月至今,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工作,历任高分子系副主任、主任、化学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主讲课程主要有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双语教学)等,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好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重点扶持学科材料学学科带头人。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省及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8篇,EI收录4篇,申请专利2项。主持了广东省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建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级卓越计划项目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教学计划的制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认证规划等工作。1基地建设的前期基础(学科或资源优势,学生培养的基础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实践条件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学院、石油工程学院2个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油气储运共4个专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化工为办学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我国南方油城广东省茂名市。在学校60年的办学历史中,有40多年隶属于国家石油工业部或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2000年升本以来,累计培养了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专业人才6000多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十二五”期间,打造亚洲主要石化基地是广东省的战略目标之一,为此,需要大批石化特色的创新型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专业技术人才,与此相契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经多年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级、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以及10多项省级和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等质量工程项目基础上,紧密面向石油化工行业和密切开展产学研结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好的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在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学校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以及校外的辐射带动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11学科或资源优势(1)学科基础好化学工程学院是我校最大二级院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00多人。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4个专科专业。是最能体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的二级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拥有化学工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担负着学校重点规划建设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任务。拥有劣质油加工工艺与技术、绿色催化技术与应用、精细石化下游产品研发、油品化学与精细化利用技术、低碳清洁能源转化工艺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炼制工艺与技术8个校级重点或重点扶持学科方向。在劣质油加工工艺与油品应用技术、乙烯下游催化工艺与技术、绿色精细化学品技术、石油化工过程节能减排、生物资源炼制工艺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及技术服务(2)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广东省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以上述试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示范,逐步带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所有班级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衔接,由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计划,向理论和实践并重方向转移,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安排,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构建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具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设了课程实践教学,不仅丰富通常采取的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而且更能促进形成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从数字仿真、物理仿真到生产现场上岗实习的工程实践模式,强化了实践效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实训中心、产学研及实习基地,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提高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水平;企业车间班主骨干,指导学生实践;企业科研和技术骨干,参与教学、指导学生科研实践和科研创新活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工作;(3)石油化工工程实训平台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突出内容系统化、情景真实化、功能聚集化(教育、教学、科研、认知、实践、创新、辐射和示范等)、辐射全面化的特点,建设了石油化工工程实训中心。构建了真实工程环境育人模式,解决了“只能看不能动”的实习问题,显著改善实习效果。(4)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通过组织教师到茂名石化公司等产学研共建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或接受工程教育培训以及参与石油化工工程实训平台建设,提高了工程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团队入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石油炼制工程获省级精品课,石油炼制工程、高分子物理为省级资源共享课程,4名教授荣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编写了10本特色教材。122教学改革成果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素质、人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获华南地区化工设计创业大赛5金13银以及最佳工程制图等多项单项奖的好成绩,获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多项,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1项,获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每届约有6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如2012届学生有40多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有30多人考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近三届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753、就业率100。60以上毕业生被大型、特大型石化企业录用,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如我校化工专业2004届毕业生李刚,2005年9月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被破格授予技师资格,成为茂名石化公司最年轻的技师。2007年,李刚被中石化集团和共青团中央授予“中石化十大杰出青年创新创效奖”称号。2008年,李刚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再如,2009年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共招聘39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14人。在该公司组织的实习生上岗考试中,7名实习生获得优秀,其中4人为我校毕业生,其余3人均为重点高校毕业生。2013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陈辉教授指导的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荣获一等奖。2013年,化学工程学院周如金教授主持的“追求卓越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获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3实验实践条件围绕学校的石油化工工业中心建设,重点建设了化学化工类石油化工特色专业的工程训练中心,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了培养石油化工工程应用能力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开放实验科技创新实验,认识实习仿真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校内校外产学研相结合,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学校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探索有效的校企深度合作及协同创新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学校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关系源远流长。2014年初,学校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广东省达成共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协议,这对我校与三桶油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化学工程学院拥有或参与建设的高水平平台有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下设石化装备防腐技术研发中心)、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果蔬加工与贮藏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及广东省中小企业石油化工技术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高层次研究及技术服务平台;拥有或参与建设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石油化工实验与实践中心、石油化工工程教育中心等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与中石化茂名石化公司、中石化广州石化公司、中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分别共建了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原茂名学院)与中石化茂名石化公司签订了全方位、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3个研发中心、4个产学研基地。其中“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研发中心”、“乙烯下游产品研发中心”、“人才培养及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石油化工技术研发协作检测基地”、“大学生实习与创新实践基地”等均全面或辐射服务于化学化工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化学工程科研团队。另外,学校还与中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石化公司、中海油湛江燃料油有限公司、茂名石化实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茂名鲁华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奥克化学有限公司等10多家石化企业签订了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为化学工程领域相关专业与国内石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平台。此外,还有其它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20多家。2基地建设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研究(思路和定位、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等)21基地建设的教育理念211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1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切实落实教学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具有鲜明石化特色的普通本科院校,要不断调整和明确办学思想,真正做到把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要地位,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进一步探索具有石化特色的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2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要“面向企业,面向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当代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共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油气储运等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企业参与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实践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系列工程教育讲座、毕业论文等环节的教育培养工作。对于应用性强的课程,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由企业以项目或案例方式组织实施课程实践教学,着力从课程开始,即实施由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最终经过系列课程和应用实践等诸多环节教育,实现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工程教育模式,构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的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212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理论素养高、工程素质好、善于理论结合实际、善于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集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善于从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团结协作精神好并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化学化工类应用型石化特色工程技术人才。面向全国特别是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石化行业,培养能适应石化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抓住广东打造亚洲重要石化基地,以及我校打造石油化工办学特色、建设石油化工特色高校的机遇,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人才培养为根本,科技创新为核心,条件建设为保障,社会服务为宗旨,把我校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22理论研究221社会调研情况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40余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增量和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13年,我国炼油总能力超过6亿吨,并贡献了世界炼油能力增量的65,2012年底我国乙烯生产能力为1709万吨。2013年,我国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185万亿元,同比增长89。我国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1)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发展方式较粗放。我国石化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集中表现在石化产品、有机化工产品和高档新产品的比重过低,高消耗、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比重偏高。(2)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原始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不足,成套技术的开发能力比较弱,难形成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1520年。(3)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我国石化行业生产效率、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我国石化行业能耗折标煤43亿吨,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51,能源利用率比发达国家平均低15。如何解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这些矛盾问题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目前4000多万),约占从业人员10,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我国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仅为5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约为15至20。为了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集团公司在各自的“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强调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中国石化“十二五”及未来十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针对该集团公司目前低层次人员过剩、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型人才不足等现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高层次人才队伍中复合型人才要占三分之一以上、2020年高层次人才力争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并指出急需一大批理论素养高,善于理论结合实际,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工程素质好,熟悉化工过程工程,具有较强技术集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善于从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组织能力强和团结协作精神好,能够组织项目攻关的高层次复合人才。按照国家以及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划要求,特别是结合对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石化企业和化工园区的人才需求情况,按高级和中级人才占在岗职工4050估算,“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随着湛江中石化科威特、揭阳中石油委内瑞拉以及北海石化、钦州石油等项目建成投产,尤其是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国内三大集团公司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竞争程度必将愈趋激烈,均势必对人才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222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应用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人才,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囿于传统模式,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源于对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区别的认识。我们理解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区别之一,构成能力素质的要素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通常构成能力素质的要素包含“看”、“思考”、“研究”、“应用”、“实践”等。学术型的“看”和“思考”多数基于文献,“研究”则强调理论创新并培养科学精神,至于研究成果是否有实际“应用”,受教育者是否“实践”过,则不是培养过程考查的要点。应用型的“看”是指看现实存在,强调看过;“思考”的动因则来源于实践,或是从实践出发;“研究”不强调科学基础理论探讨,而强调从工程实践应用出发;“应用”和“实践”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强调应用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强调实干精神。区别之二基于构成能力素质的要素内涵的本质差别,要求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也应不同。学术型可以采用由理论到理论或由理论到实验/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强调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应用型则应该采取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强调工程素质和实践意识的培养或增强。区别之三由于构成能力素质要素内涵和培养过程的不同,必然要求能力素质培养平台也有差别,学术型可由学校完成绝大部分的教学教育环节,实施教育的条件和资源主要来自学校,学校是承担教育培养的主体,而应用型则强调企业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强调生产实践资源和条件的充分利用,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联合构成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区别之四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也有区别,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能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此可知,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毕业论文等诸多环节均明显区别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23承担与基地建设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教研论文、著作等近五年,承担与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相关的质量工程项目、教学改革项目共6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5项、校级45项,教师近5年发表的教研论文70多篇,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具体情况请参见保障条件教师队伍部分。3基地建设具体方案(培养目标、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等)31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基地建设目标建设企业深度参与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油气储运等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专业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德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企业参与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实践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系列工程教育讲座、毕业论文等环节的教育培养工作。对于应用性强的课程,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由企业以项目或案例方式组织实施课程实践教学,着力从课程开始,即实施由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最终经过系列课程和应用实践等诸多环节教育,实现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的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专业群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32方案设计建立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培养方案,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衔接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践体系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要坚持培养具有卓越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紧紧围绕解决“师资队伍的卓越与教师队伍精力和时间上的卓越投入”以及“条件建设的卓越与条件卓越利用”两个关键问题,要高度重视校企深度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我校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方案具有如下特点(1)企业从源头参与成立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或修订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源头上企业即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的设计。(2)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保持总课时不变,适当缩短基础英语等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英语课外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衔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内容;实践性强的设计类课程基本取消“讲”的课时,与企业合作以实践代之;理论课程在三年内基本完成。课程体系的安排,旨在基于课程由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模式,经过系统教学,实现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工程教育模式。(3)构建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创设了课程实践教学,着力从课程开始,即实施由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最终经过系列课程和应用实践等诸多环节教育,实现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工程教育模式,不仅丰富通常采取的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而且更能促进形成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4)企业广泛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我校与众多大型石化企业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密切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三种类型人才参与人才培养。三种类型人才是指企业车间班组骨干,指导学生实践;企业科研和技术骨干,参与教学、指导学生科研实践和科研创新活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企业参与部分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如石油炼制工程、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安全概论、石油化工环保概论等,使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部分应用性强的课程设置一定比例的课时(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25),由企业以项目形式组织实施课程实践教学,探索由实践到理论的课程教学模式。(5)强化石油化工工程实训平台建设除了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平台之外,突出内容系统化、情景真实化、功能聚集化(教育、教学、科研、认知、实践、创新、辐射和示范等)、辐射全面化的特点,建设石油化工工程实训中心,构建从数字仿真、物理仿真到生产现场上岗实习的工程实践模式,解决“只能看不能动”的实习问题,强化实践效果。(6)强化英语学习在改革和加强基础英语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我校尼日利亚留学生班(首批近70名尼日利亚留学生,其中近50名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读,学制4年)开班所构建起来的双语教学资源,专业关联度高的部分基础课、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强化学生基础英语及专业英语学习。(7)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毕业论文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石化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企业老师直接指导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课程考核的内容中,要求结合生产实际的工程内容的比例将远高于传统的考核方式。33可行性分析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示范基地建设符合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基础良好,示范基地的各项软硬件和相关配套措施齐全,资源丰富,经过努力,培养目标完全能够实现。(1)学校政策支持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辅资料的配备、人才引进、聘请兼职教师、实验与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将给予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为实验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师资队伍保障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师资培养、稳定和提高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师外出访问、进修、攻读硕、博士提供和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上学历、上职称,使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应了专业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另外、有详细、操作性强的校外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可确保校外聘用的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挥相应作用。(3)厚实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学校曾有40多年隶属于国家石油工业部或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办学经历,随着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四方共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协议的签署,三大石油公司将支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积极参与公司科技攻关以及国家和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支持学校建立公司科技研发基地和在职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在石油石化主干学科、专业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科研平台和在职培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优秀毕业生献身石油石化事业。铸就了学校厚重的面向石油化工行业的办学背景,奠定了深厚的产学合作基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化工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人才培养的若干环节均深深地烙有校企合作的印痕。已经与茂名石化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茂名市技术质量计量监督检验所合作共建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与茂名石化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等石化企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联合申报建设的三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即将建成。(4)建设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相关专业均有专业实验室,具有较好的教学实验条件。同时,在企业捐赠大量废闲置设备的支持下,通过添置部分石油化工成套设备和几套智能化模拟装置,学校建立了可直接服务于化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石油化工工程实训中心,该中心包括石油化工发展历史与成果认知部、管道与静设备实训部、动设备实训部、石油化工典型成套工艺实训部、创新实训部以及操作技能培训与鉴定部以及智能化模拟工厂等。为了更好适应快速发展的石油化工行业对“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石油化工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2010年,学校整合现有资源,并投入约1500万元经费,规划建设一个融工程概念认知、工程知识强化、工程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石油化工实践教学、实训教学的校内石油化工工业中心,见图1。图1石油化工工业中心框架图4工作措施与保障(基地建设工作规划、组织和政策保障等)41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规划第一阶段201405201412(1)“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立项调研,制定建设方案。(2)成立企业深度参与的“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建立“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网站。(3)修订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申报省优秀教学团队。有机化学申报省级资源共享建设课程(5)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筹备工作。(6)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培养的开班准备工作。第二阶段201501201512(1)进一步完善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各专业相关班级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2)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外石油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建35个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项目开展工作。(3)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工作,2015年10月前提交申请书。(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36人,其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员23人510名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从事博士后工作,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增聘510名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高级职称)开展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实习实践教材23部。(5)继续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际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联合培养班”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启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级的筹划工作。(6)高分子化学申报省级资源共享课程。高分子化学实验出版教材。(7)强化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成果的积累和有效经验的总结,加强对外交流学习。第三阶段201601201612(1)继续推进各专业相关班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2)继续推进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个。(3)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36人,其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员23人510名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从事博士后工作,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增聘510名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实习实践教材23部。(4)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总体规划,并协助和督促工作小组的工作;工作小组负责申请书、自评报告的撰写;各类材料的收集和归档等具体工作。第四阶段201701201705(1)继续推进各专业相关班级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2)继续推进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个。(3)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集成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形成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加强学术交流,主动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对省内同类型专业和校内其他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4)撰写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验收报告,提交验收申请,接受验收审核。通过验收。42组织管理(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为了顺利推进“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保证达到预期目标,学校成立校、院两级管理组织体系。学校层面设立“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工作组,分别见附件13。领导小组负责提出实施“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意见、确定相关政策措施并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审定人才培养标准、校内学习阶段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指导企业学习计划的实施和企业导师的安排等事项;工作组负责“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等。“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所在化学工程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设立“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小组,由院领导及相关专业主任、企业(行业)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负责制订“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二)完善政策激励机制(1)建立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激励制度。将来源于企业的工程研发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与纵向项目等同看待,以调动教师主动参与企业项目的积极性。(2)建立工科教师到企业挂职和从事项目开发的激励机制。学校依托与茂名石化公司等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设立挂职岗位,将教师在挂职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考核,享受校内同职别人员的待遇及津贴,并支付挂职教师的往返旅费。(3)建立满足建设“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要求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标准。改革工科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将教师及其指导的学生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研究,知识产权和专利,以及开展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纳入重要的考核与评价指标。(4)完善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发挥他们在“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继续面向企业、行业和社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兼职教师,并择优聘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给予高于同职别教师的报酬。兼职教师实行聘任制,每个聘期为3年。兼职导师则实行一生一聘,学生毕业则解除聘约。(三)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培养质量,学校将对建设工作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1)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点制定关键课程、企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评价结果,并不断完善监控体系。(2)通过培养过程检查、学生评价、教师同行及企业评价等方法监督课程授课质量、学生学习情况、日常管理及后勤保障等,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培养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明确合作企业兼职导师的身份和待遇,按照学校的规定,定期予以考核。(4)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企业教师和专家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要参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尤其是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必须有企业专家的评价,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四)细化质量管理过程各类教学管理文件、资料保存完整有序,查阅方便。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汇编、教学进度表、课程表、教案、试卷、学生典型作业以及毕业论文等资料都已编目存档;学生学籍档案保存完整;建立教师综合业务档案,实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过程的动态管理。43政策保障(一)加强对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校、院两级管理组织体系。学校层面设立“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工作组。确保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实施。(二)制订了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理工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实施意见”、“校外兼职聘用和管理办法”、“教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优秀新生奖励办法”、“学生考研奖励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学子评选”等管理办法中均详细规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这些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并有效地促了师资队伍建设,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三)加强对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学校逐年加大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2010年,学校整合现有资源,并投入约1500万元经费,规划建设一个融工程概念认知、工程知识强化、工程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石油化工实践教学、实训教学的石油化工工业中心。(四)加强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学校加强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订、修订及实施管理,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化学化工类专业石化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将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更高更新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工作规范和教学检查制度,确保教学过程的规范有序,并建立灵活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44基础条件保障441教师队伍(1)教师队伍结构多年的产学合作造就培养了校内的理论性强、实践基础好和校外的工程实践性强并有一定的参与工程人才教育培养经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现有骨干教师80人,其中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24人,副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40人,具有博士学位32人,有60名教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学位和有工程经验的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533、266和500。教师整体素质高,其中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和校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有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扶持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关键学术岗位)12人,校级首席教授(关键教学岗位)5人。来自茂名石化公司、茂名实华股份有限公司、茂名鲁华化工有限公司、齐鲁乙烯鲁华化工公司茂名分公司、广东奥克化学有限公司、新华粤石化公司、广东众和化塑公司、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筹备组、湛江东兴石化公司、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等石化企业校外兼职骨干教师共有60名(表中列出30名)。兼职教师不仅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精湛,且很多人兼职管理岗位,管理水平高。更为重要的是有60兼职教师有参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在茂名所办的工作硕士班硕士培养和管理的工作经历。对于校内教师,根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关于加强理工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实施意见(暂行)”,有针对性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密切和拓展与企业的交流与联系。表1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周如金男196512博士教授化学工程化工专业课程与实践吴世逵男19658硕士教授化学工程化工专业课程与实践梁朝林男19549博士教授化学工程化工专业课程与实践陈小平男19649博士研究员化学工程化工专业课程与实践程丽华女19652硕士教授化学工艺化工专业课程与实践黄克明男19629硕士副教授化学工程化工专业课程与实践谢颖女19639硕士教授化学工程化工专业课程与实践李凝男19705博士教授化学工程化工专业课程与实践陈兴来男19547本科副教授化学工程化工专业实训与实践李德豪男196411硕士教授环境工程环境课程与实践谢文玉女197010博士教授环境工程环境课程与实践彭绍洪女19712博士教授环境工程环境课程与实践聂丽君女19692硕士副教授给水排水工程环境课程与实践张冬梅女19716硕士副教授环境工程环境课程与实践钟华文男19679硕士教授环境工程环境课程与实践陈宏男19773博士副教授化学工程化工专业基础课程与实验陈辉男19719博士教授化学工程化工、油储课程与实与践王平女197811博士副教授化学工艺化工专业基础课程与实验黄伟莉女19762博士副教授应用化学化工专业基础课程与实验莫桂娣女19645硕士高级实验师化学工程化工、油储专业实验周锡堂男196310博士教授油储工程油储工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李燕女196711本科副教授油储工程油储工程专业课程与实践黄军左女19674硕士教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专业课程与实践齐民华男19658博士教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专业课程与实践杨鑫莉女19661硕士副教授化学工艺高分子专业课程与实践胡生泳男196510硕士副教授化学工艺高分子专业课程与实践汤一文男19568本科高工高分子材料高分子专业实验与实践李学东男195511本科副教授化学工程高分子专业课程与实践张世杰男197606博士副教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专业课程与实验何富安男1976博士教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专业课程与实验刘宝生男19624硕士教授高分子材料化工基础课程与实践童汉清男196406硕士副教授化学工艺化工基础课程与实践王键男19639博士教授应用化学应化专业课程与实践张庆男196410硕士教授精细化工应化专业课程与实践施继成男19668博士教授无机、有机化学化学基础课与实验黄敏女196612硕士教授有机、分析化学化学基础课与实验农兰平女19645硕士教授无机、有机化学化学基础课与实验张业男19626博士教授物理化学化学基础课与实验周建敏女19658硕士教授无机、有机化学化学基础课与实验马玉刚男19665学士高工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表2主要的兼职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及岗位卞凤鸣男196410博士教授级高工化学工程总顾问茂名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张志雄男196205硕士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石化产业发展趋势讲座茂名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安晓春女196311硕士高级工程师应用化学石化产品质量技术讲座茂名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徐柏福男19624硕士教授级高工化学工程石化生产技术讲座茂名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杨文德男19658硕士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炼油产业发展趋势讲座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分部经理李志英男19567大学高级工程师石油炼制石化生产技术茂名石化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李健强男19593学士高级工程师石油炼制炼油技术实践茂名石化公司技术质量部技术科科长杨庆伟男19708学士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炼油技术实践茂石化公司炼油分部技术质量处处长曾懋辉男19709学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加工炼油技术实践茂石化公司炼油分部联合四车间主任巫进文男19702硕士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炼油技术实践茂石化公司炼油分部联合六车间主任邓茂广男19708学士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炼油技术实践茂石化公司炼油分部联合六车间主任林茂南男197010学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储运石油储运技术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分部装油车间主任李海焕男19698学士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石油产品分析技术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分部质检室主任廖煜升男19681硕士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润滑油生产实践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分部润一车间主任林琪男19808学士工程师化学工程乙烯生产实践茂名石化公司化工分部裂解车间主任蔡世亮男19667硕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储运石油储运技术茂名石化公司港口分部经理雷云周男196612硕士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化工设计实践茂名瑞派石化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曹光明男19663硕士高级工化学工程精细化工茂名实华股份有限程师公司副总经理崔广军男19727硕士高级工程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茂名鲁华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超男19721硕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辽宁奥克广东奥克化学公司总经理阚一群男19627硕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华粤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涛男19657博士教授级高工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广东众和化塑公司总工程师郑岩男196810学士工程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实践广东众和化塑公司工程师王昊男19667学士工程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实践广东众和化塑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才亮男19678学士工程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实践广东众和化塑公司高级工程师杨崇岭男19725博士副教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实训考证工作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徐百平男19668博士教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实训校校实训平台共建易荣培男19665硕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炼油技术实践中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副书记陈世海男19679硕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炼油技术实践中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公司人事处处长赖仲伦男198010学士工程师石油炼制炼油技术实践中石化湛江东兴石化重整车间副主任(2)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化学化工类石化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团队的全体教师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师们都能积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主动承担导师工作,在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学习和生活诸多方面给学生于指导,深受学生爱戴。近5年,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主持或参与的与本成果相关的国家、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62项(国家级2项、省级15项、校级45项)(见表3)、发表的教研论文70多篇(见表4,质量工程项目获奖情况见表5,其中。近三年出版教材情况见表6。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9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见表7,科研经费2387万元,出版特色教材著作11部,发表科研论文见表8,共发表论文237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近60篇。表3主持或参与的国家、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15项、校级45项)课题名称来源立项时间承担人及排名经费(万元)完成情况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育部2011周如金2进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点教育部2009吴世逵20进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点教育厅2010吴世逵配套10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团队(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教育厅20011吴世逵20进行石油炼制工程广东省精品课程教育厅20011程丽华12进行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点研究与实践教育厅20011周锡堂5进行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彰显办学特色研究教育厅20011黄军左3进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教育厅2010李润15进行石油化工工程教育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厅2011宣征南150进行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厅2007吴世逵150进行广东省高校教改示范课程案例资源建设石油炼制工程教育厅2008程丽华02完成校企融合的石油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教育厅2010周如金04进行基于石化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教育厅2010程丽华04进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教育厅2010周锡堂06进行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育厅2008胡生泳配套1完成基于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育厅2008周如金配套03完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教育厅2013齐民华进行高技术技能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学校2013齐民华10进行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彰显办学特色研究学校2010黄军左06进行高校师范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学校2010刘宝生06进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学校2009周锡堂05进行基于“31”人才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