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手册_第1页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_第2页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_第3页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_第4页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编制审核批准版次第A版文件编号72008年6月3日发布2007年6月5日实施批准目录01前言102公司简介203发布令304质量方针和目标41范围52引用文件63术语和定义74总要求85管理职责1051计量职责10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353质量日标1454管理评审146资源管理1561人力资源1562信息1663物质资源管理1864外部供方18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2071计量确认2072测量过程20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22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2481总则2482审核和监视2483不合格控制2584改进26测量管理体系手册01前言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页01前言手册阐述了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制定了有关测量工作的流程图,对有关的测量活动用程序文件做出了规定。公司所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是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充分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76条款,是保证我公司测量工作有效运行、不断改进的纲领。本手册的解释权归生产部。测量管理体系手册02公司简介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2页02公司简介测量管理体系手册03发布令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3页03发布令本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符合GJB9001和ISO100122003标准要求,切合我公司测量工作的实际所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并符合我国的计量法律法规。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是我公司一切测量工作的纲领,是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相互相容的,是证明我公司的测量工作能够满足内、外顾客的唯一依据。本公司的测量管理活动应以本手册为基础,同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评审、修改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现批准发布,从批准之日起试行。总经理年月日测量管理体系手册04质量方针、目标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4页04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方针科学管理、恪守承诺、精工细做、质量第一质量目标测量设备周期受检率100在用测量设备抽查合格率98强制检定测量受检率100测量管理体系手册1范围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5页1范围本手册对公司电子元器件管壳的烧结和电镀金检验测量过程的管理以及公司除C类测量设备外,所有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以及用于能源计量、物料核算、经营管理和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总要求,以证明本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能符合内、外部顾客提出的计量要求。按照ISO100122003标准所建立的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和按照GJB9001A2001标准建立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均遵照八项管理原则,是互相兼容的,而且所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持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子体系。本公司所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可充分满足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并且成为本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测量管理体系手册2引用文件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6页2引用文件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VIM1993国际通用计量基本术语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GJB2712计量确认体系测量管理体系手册3术语和定义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7页3术语和定义本手册ISO100122003标准及其引用GJB9001A2001、GJB2712、GJB1317和VIM所规定的术语及其定义。在手册描述中还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计量规章中所采用的某些术语。(略)测量管理体系手册4总要求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8页4总要求本公司按照ISO100122003标准所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到顾客,特别是内部顾客的测量要求,遵循国家的计量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公司计量工作的实际情况,由生产部组织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已形成文件,可确保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本公司在技术质量部、生产车间和有关的其他场所配备的各种工作用测量设备、检验和试验设备以及安全防护、环境控制和经营管理用的测量设备可满足保证生产符合军工产品标准和顾客各种要求的产品,满足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环境监测和经营管理的各种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到配备的测量设备和不能满足计量要求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为防范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测量设备和不合格产品的追溯措施等。41计量法规要求411计量单位4111公司各部门在从事下列活动中要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制定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技术文件。D出具检定、校准、检验、化验、测量数据及记录、报告。E国家规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其它活动。计量单位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由生产部负责。412计量人员4121我公司的计量人员由下列人员组成C从事化验、试验和测试的人员。D利用测量设备进行检验、试验的现场检验人员。E利用测量设备对生产过程参数进行监视、测量的工艺及现场操作人员。F利用测量设备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A分管测量体系的领导和一般管理职能的计量管理人员。B从事计量检定、校准的人员。测量管理体系手册4总要求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9页4122从事计量检定、校准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413强制检定41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司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检测的并列入中华人了共和国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的应按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机构定时、定点进行检定。4132生产部组织各部门计量管理人员根据公司有关测量设备的使用特性编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台账”,并组织联系有关法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测量管理体系手册5管理职责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0页51计量职责本公司建立了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计量机构,由公司主管计量工作的副经理规定了各相关部门在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分工及职责和权限。本公司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部门的组织机构图如下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总经理北厂计量员技术部计量员检测室计量员南厂计量员化验室计量员仓库计量员生产部公司办公室技术质量部产部体系管理办公室产部市场部产部财务部产部副总经理分管计量工作测量管理体系手册5管理职责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1页计量职能分配表注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要素分配副总经理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公司办公室体系管理办公室市场部财务部生产车间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质量评审611人员职责612能力和培训621程序622软件623记录624标识631测量设备632环境条件64外部供方711计量确认总则712计量确认间隔713设备调整控制722测量过程设计723测量过程实现731测量不确定度732溯源性822顾客满意度82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833不合格测量设备84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手册5管理职责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2页51本公司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计量职责和权限做如下规定511总经理A确保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环境等资源;B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C主持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D决定对测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对测量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决定奖惩。512副总经理(主管计量工作)A贯彻国家计量法规,主持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体系B决定测量管理体系负责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计量职责;C主持制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可测量的质量目标;D负责组织编制和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E参加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F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内部审核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513生产部长A全面负责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具体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规;B组织编制测量管理体系体系手册;C负责质量目标分解,规定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可测量的质量目标;D负责规定计量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计量职能和职责并报计量主管经理审批;E协同公司办公室确定各类测量人员的岗位与职责;F主持制定测量管理体系所有测量设备的配备方案,制定测量设备的需求计划;G主管测量管理体制体系的内部审核,并向管理评审会提交体系运行和改进的报告。514计量主管A负责监督计量标准器的建立和维护;B编制强制检测设备的送检计划,确保按时送检;C负责确定和调整非强制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间隔;测量管理体系手册5管理职责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3页D指导和监督试验员、化验员按规范进行分析、化验和试验;E监督和抽查样品化验结果,确保化验数据准确可靠;F负责审查和签发化验报告。515计量管理员A负责管理各类测量设备台帐;B对现场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行监督;C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标识和封印进行监督抽查;D对车间和其他现场在用测量设备按期送校/送检进行监督抽查;E对特殊/关键过程测量数据的记录、积累和进行统计技术分析进行业务指导;F对各部门贯彻执行计量法规,包括法定计量单位等进行监督抽查。516试验员/化验员A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B保存和保护好送样样品;C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D正确读数、仔细计算,认真填写化验/试验数据。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本公司计量人员为生产、设计、工艺等部门服务,休现计量工作发挥技术基础的重要作用的标志。顾客包括本公司产品的外部顾客和使用本公司产品的外部顾客中的最终使用者,也包括本公司要求提供计量检测服务的内部顾客。本公司的内部顾客有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车间、产品检验部门,以及使用测量设备的其它部门。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本公司计量人员首先应符合上述部门提出的测量要求。设计、工艺/技术、生产部门在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表示可测量的技术参数和质检人员在产品检验/试验规程/规范或其他检验文件上规定的产品质量特性包含了对测量管理体系提出的计量要求。生产部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工作A关注外部顾客对本公司提出的测量要求。根据技术质量部门和生产车间提出的计量要求,确定和改善本公司测量设备的配备能力和配备水平。如发现测量设备的配备测量管理体系手册5管理职责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4页量和准确度等级不能适应生产要求,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可能造成安全、环境隐患时,生产部应及时通过调查向经理提交书面申请报告。B为了确保本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能充分满足内部顾客,即生产、技术、经营等部门规定计量要求,计量主管和计量管理员应主动了解并征求上述部门意见,掌握计量需求。C生产部和技术质量部、生产车间等部门协商,共同编制本公司测量设备配备规范,规定适合不要求的配备准确度比,建立可明确反映本公司计量检测能力的测量设备台帐,证明本公司可以满足顾客要求的测量能力。D生产部应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的宣讲和组织学习,使全体计量人员树立为顾客,首先是内部顾客服务的思想,明确服务对象,了解和掌握内部顾客的计量要求,增强为顾客服务的意识。53质量目标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确定以下总的年度质量目标测量设备周期受检率100在用测量设备抽查合格率98强制检定测量设备受检率100以上质量目标在各有关部门年度计划或部门岗位目标职责中应有相应的规定。生产部已制定有关规定和检查质量目标和程序文件。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确定本部门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质量目标并结合岗位职责进行考核。在年底由计量主管收集有关信息,向公司最高管理层作出书面报告。54管理评审测量管理体系评审纳入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同时进行。生产部应按照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计划安排,事先准备好评审报告。提交公司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A测量管理体系实现年初制订质量目标的情况;B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修订状况;C发现测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D需要由公司最高管理者解决的重大问题。测量管理体系手册6资源管理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5页61人力资源611人员职责在本手册51计量职能部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及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关操作工人的计量职责在相关的作业指导书中另有专门的规定。612能力、意识和培训生产部会同公司办公室每年编制计量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并纳入公司的人员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中应就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的培训要求、培训项目、培训师资和培训时间与经费等做出规定。生产部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人员培训与计量管理人员的考核,并与公司办公室联系配合完成其它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需要外培的计量检定员和其他国家要求送外部培训的人员年初由各部门提报计划,由计量主管负责组织外培人员的报名,负责落实培训经费,确定培训时间。所有外培人员的培训合格证书、考试成绩均由公司办公室保存原件,作为人员培训有效性的证据。生产部定期组织部门主管人员、试验员、化验员等人员的内部培训。由生产部邀请外部专家或由本部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讲课。由负责人员培训的专职计量管理员组织安排,保证教材和其它相关资源。生产部负责计量管理员还应利用文件发布、内部审核或迎接外部审核等机会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进行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ISO100122003标准的宣讲和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和讲解,使有关人员对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生产部负责培训的计量管理员还要利用公司的会议、板报等工具宣传国家计量法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问题,组织计量知识竞赛,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教育。对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和计量术语的正确使用和理解也要纳入宣传活动内容。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培训和教育,增强全体计量人员,包括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各部门人员计量意识和对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若工作临时需要使用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完成时,有关部门应对这些临时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有效监督,以确保其工作质量。测量管理体系手册6资源管理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6页62信息621程序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已编制形成13个程序文件,其中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共用的程序文件有1文件管理控制程序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3管理评审程序4内部审核程序1测量管理体系专用程序文件有2测量设备确认标识控制程序3测量设备配备和流转管理控制程序4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控制程序5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程序6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8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9不合格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以及相关外来文件控制应做到A文件发布前得到授权人批准或确认,确保文件规定的要求是充分的,规定的措施、方法和步骤是适宜的;B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应适时进行评审,如发现文件不适用或需要补充或修改时允许进行变更,但必须经原文件审批人员或其授权人重新批准;C文件经过修改,在修改过的文件上可采用版本号、换页的方式表明文件现行修订状态,防止误用。D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和场所,包括生产现场应有现行有效的有关文件,确保得到贯彻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手册6资源管理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7页E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描述清晰,便于使用人员理解,不宜照抄标准,照搬其他单位的文件;F测量设备制造厂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也应通过主管经理确认,确保有效性,防止误用过时失效的文件;G在工作现场使用或存放的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若因工作需要,现场保留过期作废的文件参考,应在文件上加盖“作废”章加以标识,防止误用。622软件公司各部门使用温度、压力等自动测量仪,系通用软件,在订购设备时已经过标准检定,其自带测试软件已经过有效性确认,此类仪器已指定专人保管使用。除此之外,本公司无其它测量软件。623记录为了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要求已在Q/RRCCX4242007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文件中有通用性的规定。按照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要求,对本公司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一般的测量活动(含检验、试验、化验)和生产现场关键/特殊测量过程控制的记录,已有专门的规定,确保测量管理体系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符合规定的要求。A记录的标识测量控制体系通用性记录表格采用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文件中规定的统一编号,如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等有关记录采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记录表格。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记录采用测量管理体系专门规定编号的记录表格。关键/特殊过程记录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双编号的记录表格。专门编号和双编号的办法由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专用编号作业文件做出规定。B记录的贮存与保护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由填写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保管,按填写日期的顺序排列,需要时进行装订,确保记录无丢失、不受潮、不损失,保证记录的完整。各种记录保存期在记录清单上已做出规定。测量管理体系手册6资源管理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8页C记录的处置记录到了保存期经主管领导批准,由各部门在主管监督下销毁,并保持销毁记录。需要长期保存归档的记录按公司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保管。624标识本公司生产现场和检测室所有的测量设备必须具有计量确认标识。经校准或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贴上绿色“合格”标记,若发现或怀疑测量设备不合格,则贴上红色“禁用”标记;公司内部校准的测量设备上贴上黄色“准用”标记。不能直接粘贴计量确认标记的个别测量器具,则用记录表明其是否合格。计量管理员应经常注意抽查生产现场和检测、化验室测量设备是否贴有计量确认标识、标识是否完整和清晰、标识是否脱落。如发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标识不合格应及时指出,责成有关部门负责人按不合格测量设备处理,需要时应开具不合格报告。标准要求需要的关键/特殊过程专用的测量设备及有关的技术文件要有明确标识,防止与其他测量设备和技术文件混淆,确保只能由具备资格的操作人员才能使用。63物质资源631本公司生产现场和试验、化验用的测量设备总体上可满足产品设计、工艺控制、检验、试验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准确度要求。少数个别测量设备不能满足公司测量设备规范的测量设备也已上报计划,逐步充实调整,使测量设备的配备能充分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在新配备测量设备时应主要考虑“准确度比”的同时还应考虑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使用人员技术水平等相关因素。生产部根据公司测量设备总台帐己编制了主要测量设备一览表,可总体反应本公司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关于测量设备的入库验收、装卸运输、贮存保护和领用发放等测量设备流转管理要求已在XMMB631测量设备配备和流转管理控制程序文件中做出规定。632环境条件化验和检验场所必须满足有关相应的温度、湿度和清洁度等环境条件要求。在生产现场利用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时,当生产环境温度不符合超过规定的温度控制范围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环境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64外部供方测量管理体系手册6资源管理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19页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外部供方的控制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Q/RRCCX7422007外包过程控制程序执行。外部供方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测量用产品包括测量设备、测量用辅助装置和用作检验、试验用的辅助设备、理化分析设备与标准物质、过程监视用的监视设备以及少量维修用的仪器配件。外部供方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提供服务包括各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或校准、某些产品的委托检验和计量人员的委托培训等。有关测量管理体系外供产品和外来服务应按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程序文件的规定,由生产部对外部供方进行调查、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并保存有关的评价记录。测量管理体系手册7计量确认的测量过程实现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20页71计量确认711总则本公司的计量确认人员包括测量设备的对外送检和标识。属于国家强制检定列入强检目录的标准测量设备和本公司除C类测量设备外的所有测量设备,一律送各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也可邀请上述部门上门服务以确保测量设备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送检。新购的测量设备投入使用前,由生产部进行检定或校准,无法检定的测量设备送省/市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所有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其计量特性必须满足有关设计工艺文件和产品检验规程所规定的预期使用要求。712计量确认间隔本公司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其检定周期按有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有关检定法规所规定的周期按时送检。量大面广属于内部工艺/检验控制用的测量设备,由生产部按A、B、C类进行分类管理并规定校准间隔。具体确定这类测量设备的目录,规定校准间隔评定方法,详见FZ/FLB200771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程序。经过校准间隔调整后的测量设备必须重新校准后才能使用。72测量过程721总则生产部会同技术质量部通过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识别和策划,确定电子元器件金属外壳的生产及检验过程是对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的特殊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上述特殊和关键测量过程所用的测量设备、工作环境条件、操作工的技能要求和测量方法、频次和记录等要求在FZ/JLB2007722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文件和有关的作业指导书中做了明确的规定。722测量过程设计测量管理体系手册7计量确认的测量过程实现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21页本公司硫化检验关键测量过程的设计已充分考虑到作为“内部顾客”的技术质量部、市场部的设计要求和产品检验要求及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如国家有关计量技术规范、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单位符号等有关规定)要求,同时也考虑到本公司为确保产品质量特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在上述关键测量过程监控中出现的上下波动界限应严格遵守有关产品标准文本。本公司对上述关键测量过程的设计可确保及时发现测量过程控制中的异常变动,以便查找和分析质量失控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723测量过程实现测量过程实现就是使通过以上测量过程参数及控制设计,以达到有关产品标准要求,使测量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这就是测量过程实现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测量过程参数变动记录发现超过有关产品标准要求,而且始终在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这可能预示着测量参数失去控制,测量过程可能出现失控。负责监视关键测量过程的技术人员遇到以上情况应立即报告计量主管。生产部会同技术质量部、生产车间等人员共同分析测量过程出现失控的原因并做详细记录。测量过程失控的原因应从测量过程受控条件逐个分析。A首先通过测量过程各种专用测量设备,找原因,必要时重新进行校准,确认测量设备是否合格;B重新验证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关键测量过程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是否有效,测量的频次是否太少;C累记的测量过程参数、测量数据填写是否正确,填写数据是否有误;D生产车间要求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变化是否超过规定的要求;E操作人员的操作,包括读数和填写记录表格的数据是否有误;F测量数据计算和汇总处理的方式是否适当;G技术人员对测量过程参数监视是否有效。生产部会同技术质部有关技术人员对以上原因分析并逐个排除后,是否能确定造成测量过程参数曲线变动异常的某个或某些原因。724测量过程控制记录测量过程控制记录是说明测量过程受控的证据,是分析测量过程失控原因的依据,测量管理体系手册7计量确认的测量过程实现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22页也是修正测量过程、提高测量过程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径。本公司对测量过程控制记录有严格要求的硫化特殊测量过程记录,必须达到以下控制要求A按照规定的记录表格详细记录各测量过程所用的测量设备(含名称、型号、编号、校准有效期);负责测量过程监控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姓名及签名;操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以及加工产品的名称与批号等;B当天测量过程参数显示的具体数据,包括累积的测量数据进行评定得出的测量不确定度;C若测量过程参数超出有关标准,预示有可能使测量过程失控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D测量过程监控参数的记录日期和时刻;测量过程数据累计评定的日期;E测量过程监控所依据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名称与文件编号;F记录人的姓名及签字;G负责测量过程控制的技术人员与操作工的签字。生产部计量管理员应对测量过程参数有关记录的填写、修改、汇总和利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和监督,确定测量过程监控记录真实、可信、完整和清晰。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731测量不确定度XMMB73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对本公司各有关部门如何利用和评定测量有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具体的评定方法和步骤;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和表达等均做了详细的规定。按照ISO100122003标准的规定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必要时对技术质量部的产品检验过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计量管理员在检查送检到省、市计量检定所的测量标准和高精密测量设备返回的检定证书及附件时,也要检查是否有测量设备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对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如检验员、化验员和设计、工艺人员及生产部门使用测量设备的人员要求必须使用经校准或检定合格,并贴有合格标识的测量设备,不要求这类人员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的评定。732溯源性测量管理体系手册7计量确认的测量过程实现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23页本公司部门和生产车间的生产场所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必须经过生产部检定或校准合格,并贴有合格标识,方可使用。计量管理员应对本公司各个部门使用的测量设备量值溯源情况进行监视和抽查,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生产部。生产部校准表明量值溯源的记录由生产部保管,保存期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保存。送省、市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的测量设备的检定证书及其附件或有关记录由生产部统一归档或保存。81总则生产部负责对本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分析和必要的改进,以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ISO100122003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要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监视的对象包括A测量设备的的计量确认,如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的送检与测量设备的自检和校准的周检率、周检合格以及设备调整、修理、复校等情况;B电子元器件金属外壳的生产检验过程变动情况;C测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各部门质量目标实现的情况。监视的方式包括1生产部日常的监督抽查;2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的调查和收集;3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4收集汇总各类数据,特别是特殊/关键测量过程数据的统计技术分析;82审核和监视821总则生产部应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审核,日常的监视和利用有关数据的统计技术分析等多种方式评价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生产部应通过以上方式确定本公司为测量管理体系年初规定的质量目标是否适宜,是否具有指导促进作用并切实可行。测量管理体系手册7计量确认的测量过程实现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23页按照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组织结构,生产部和有关各部门(市场部、技术质量部及各生产车间)的职责和分工是否明确、合理,机构职责规定是否适宜,文件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否适宜。生产部还应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评价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例如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价测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效果;根据顾客的反馈和满意度的调查,确定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根据特殊/关键测量过程参数的变化曲线显示受控对改进产品质量是否有效。生产部应收集和汇总以上各方面面信息为测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依据。测量管理体系手册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24页822顾客满意本公司已制定了Q/RRCCX8212007顾客满意控制程序,并在文件中明确了技术、生产、检验和经营等部门以及生产车间测量设备和收集内部外部顾客,必要时包括订购本公司产品的外部顾客对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设备管理的要求和测量管理体系的反馈意见和信息。文件规定生产部对公司外部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收集的方式,包括生产部派人到各部门,征求这些部门的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在年终总结前召开顾客满意度度调查会,请有关部门代表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与顾客接触时通过交谈了解他们的意见等。可以围绕下列一些问题,向内部顾客提问是否,例如A对送校/送检测量设备等待时间是否满意;B对测量设备校准/检定报告或证书中数据的准确性是否满意,有无数据差错;C对校准/检定结果和测量数据判断的准确性是否满意,有无数据差错;D对测量设备调试和修理的质量水平是否满意。生产部可将这些问题设计成易于填写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以上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满意度信息。以上程序文件对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方式,征求意见的内容和收集反馈信息记录表格等都做了规定。823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按照Q/RRCCX8222007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的规定,与质量体系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以由生产部单独组织有资格的内审员,对本公司与测量管理体系有部门和场所进行内部审核。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审核的准备、审核的实施等内部审核活动必须符合本公司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的要求并保存有关的记录。824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的目的是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否实现预先规定的质量目标要求并保存有关的记录。生产部计量主管应将测量管理体系监视作为最基本的职责和任务。测量管理体系手册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版次O/B版实施日期20070605修订日期共26页第25页除了例行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以外,计量管理员至少每月应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涉及部门的过程进行监视。监视的方法可采用现场巡查、人员提问、抽查有关记录、查证测量、校准状态标识等多种方法,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责成进行纠正。对日常监视过程中多次发现或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具有内审员资格的计量管理员应开具不符报告,同时上报审核组长。电子元器件金属外壳的生产和检验过程应作为测量管理体系过程监视的重点。特别是利用统计技术方法对特殊和关键过程参数变动曲线的发展趋势每周至少抽查一次,并对抽查结果形成监视记录。计量管理员对测量设备校准和检定的状况,特别是校准和检定发现测量设备不合格时采取的纠正或纠正措施等抽查结果也形成监视记录。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监视的结果能作为证明可持续满足质量目标规定的要求,体系运行有效的证据。83不合格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