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分娩镇痛_第1页
110分娩镇痛_第2页
110分娩镇痛_第3页
110分娩镇痛_第4页
110分娩镇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分娩镇痛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第110章分娩镇痛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产妇在临产时由于子宫收缩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效应,提示产程的开始。但进而出现持续性难以忍受的疼痛,不仅使产妇感到痛苦、烦躁或忧郁,以此为应激所产生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最终对分娩过程和胎儿造成不利影响。一项对100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表明,分娩镇痛前91的产妇认为产痛难以忍受,并表现紧张、恐惧,88的产妇迫切要求分娩镇痛,75的产妇担心分娩镇痛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分娩镇痛后97的产妇对镇痛效果表示满意,95的产妇认为分娩镇痛是必要的。因此,在分娩时正确实施镇痛,有助于提高围产期质量和产妇的身心健康,并正被越来越多的产妇所认识和期待。第1节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一、分娩疼痛的原因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肌阵发性收缩,子宫下段和宫颈管扩张以及盆底和会阴受压可激惹其中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沿内脏神经和腰骶丛神经传递至脊髓,再上传至大脑痛觉中枢,使产妇产生剧烈疼痛的感受,即分娩疼痛(或称“产痛“)。此外,分娩痛尚与产妇的心理因素有关。疼痛的强度可因个体的痛阈而异,也与分娩次数有关。大多数初产妇自子宫收缩开始即出现疼痛,且随产程进展而加剧。经产妇则多数在第二产程开始后方见疼痛加剧。二、子宫和产道的神经支配1子宫的神经支配子宫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理子宫体运动的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脊髓胸510节段,子宫体感觉由胸11腰1脊神经传导;子宫颈的运动和感觉主要由骶24(属骶神经从)副交感神经(子宫阴道丛)传递。2阴道的神经支配阴道上部的感觉由骶24发出的副交感神经传递,阴道下部则由骶24脊神经传导。3外阴及会阴部的神经支配外阴及会阴部的疼痛刺激由骶神经丛发出的阴部神经(骶14)传入中枢。三、分娩痛的神经传导径路经阴道自然分娩分为三个阶段(产程)。分娩痛主要出现于第一和第二产程。不同产程疼痛的神经传导不同。1第一产程自规律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开全,其间子宫体、子宫颈和阴道等组织出现巨大变化,胎头下降促使子宫下段、宫颈管和宫口呈进行性展宽、缩短、变薄和扩大;子宫肌纤维伸长和撕裂;圆韧带受强烈牵拉而伸长。这些解剖结构的迅速变化构成强烈刺激信号,刺激冲动由盆腔内脏传入神经纤维及相伴随的交感神经传入胸10、11、12和腰1脊髓节段,然后再经脊髓背侧束迅速上传至大脑,引起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腰部及骶部。第一产程疼痛的特点是腰背部紧缩感和酸胀痛,疼痛范围弥散不定,周身不适。2第二产程自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此阶段除了子宫体的收缩及子宫下段的扩张外,胎儿先露部对盆腔组织的压迫以及会阴的扩张是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冲动经阴部神经传入骶2、3、4脊髓节段,并上传至大脑,构成典型的“躯体痛“,其疼痛性质与第一产程完全不同,表现为刀割样尖锐剧烈的疼痛,疼痛部位明确,集中在阴道、直肠和会阴部。3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子宫体缩小,子宫内压力下降,痛觉显著减轻。第2节分娩镇痛一个半世纪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如何能使产妇在清醒、无痛苦状态中分娩,诞生新的生命。虽然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产科镇痛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阴道分娩的镇痛效果不断提高,但迄今为止尚无一种绝对满意、安全、简单且能普及的分娩镇痛方法和药物。理想的分娩镇痛应具备以下条件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产妇运动;产妇清醒,可参与分娩过程;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分娩镇痛和药物分娩镇痛两大类。尽管每一方法均有其特点和优点,但目前公认以腰段硬膜外镇痛最为有效且副作用较少,可使产妇保持一定的活动能力,主动参与分娩过程,即使自然分娩失败,仍可继续用于剖宫产的麻醉,对胎盘功能不全的胎儿也有益处。最近对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联合镇痛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颇有前景的分娩镇痛方法,但仍需反复的临床实践予以证明。一、非药物分娩镇痛(一)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和减少子宫收缩疼痛的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减少大脑皮质对疼痛传入冲动(或信号)的感应,很大程度地消除产痛。心理疗法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解剖、生理、妊娠与分娩等知识教育,训练产妇采取特殊呼吸技术,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减少恐惧、紧张,使其在医护人员的鼓励(或暗示)和帮助下,顺利度过分娩期。心理疗法使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可不用或仅用很少量镇痛药物,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中,可在局限镇痛技术下,达到减轻产痛而完成分娩。其优越性在于能积极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分娩过程,保持良好产力,使产程缩短,避免不必要的难产或手术产以及药物镇痛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从而减少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自然分娩法1933年由英国学者READ提出。主要是对产妇进行解剖与生理知识的教育,消除紧张和恐惧、,训练肌肉放松,在分娩期加强特殊呼吸及体操训练,减轻疼痛。2精神预防性分娩镇痛法50年代初苏联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结合按摩方法实行无痛分娩,主要是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之间产生良好的调节,分娩在无痛感下进行。此法我国亦曾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精神预防性分娩应首先从产前做好,成立孕妇学校,让孕妇及其丈夫参加听课。在孕期给以生动易理解的宣传教育,介绍妊娠和分娩的知识,让产妇了解分娩的机理,学会分娩时的助产动作,建立家庭式病房,由其丈夫及家属陪伴。3陪伴分娩DAULA陪伴分娩在70年代由美国医生MKLAUS首先倡导,其内容是由一个有经验的妇女帮助另一个妇女。DAULA陪伴分娩者,是由有过生育经验,有分娩基本知识,并富有爱心、有乐于助人品德的助产士或受过培训的妇女,在产前、产时及产后陪伴产妇,尤其在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产妇生理上、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DAULA陪伴分娩可消除产妇疑虑和恐惧情绪,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痛阈,减轻产痛。这是目前心理疗法分娩镇痛的重要方法。(二)水针分娩镇痛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符合自然分娩规律,对产妇和胎儿无不良影响的分娩镇痛方法。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1)诱使体内释放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如体内内啡肽;(2)局部注射渗透性小且弥散慢的无菌用水,产生机械性强刺激及压迫作用,阻断了部分神经传导,促进体内内啡肽水平的升高,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其操作方法是根据疼痛涉及的神经传导部位,在第五腰椎棘突划一中线,左右各旁开2CM,由此再各向下2CM共4个点,皮内注射05ML无菌注射用水,形成直径15CM的皮丘。有研究显示,水针分娩镇痛法在临床应用中其制止腰痛的效果极其显著,显效率为9167,有效率为833,总有效率达100。对腹痛缓解不明显。对母婴安全,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二、药物分娩镇痛(一)全身给药与分娩镇痛当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疼痛难以忍受,影响宫口扩张速度或血压较高,需要镇静、降压时,可给予适当的镇静药、镇痛药或麻醉药,以缓解产妇情绪紧张,减轻分娩疼痛但大多数镇静药、镇痛药和麻醉药都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而且或多或少能通过子宫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抑制新生儿呼吸、循环中枢。因此要严格掌握用药时机和用量,尤其强调个体化给药,以避免或减少副作用的发生。1麻醉性镇痛药与分娩镇痛(1)哌替啶适用于第一产程,用量50100MG,肌肉注射,1020分钟后出现镇痛作用,115小时达高峰,2小时后消退。静脉注射时用量为2550MG/次。有的产妇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副反应。连续用药不宜超过两次,最后一次应在估计分娩前4小时用药,以免发生新生儿呼吸抑制或窒息。约50产妇可获止痛效果。产妇应用哌替啶可使胎儿对糖的利用和代谢下降,并改变胎儿的正常的脑电图,使之呈现与窘迫胎儿相似的脑电图波形。母体应用哌替啶的剂量和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间隔(DDI)是导致新生儿抑制的药理学基础。肌肉注射哌替啶DDI在1小时以内或4小时以上的新生儿和正常未用药的新生儿相比无显著性差别,而DDI为23小时的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的几率明显增加。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进行评定发现,产妇即使肌肉注射小剂量(2550MG)的哌替啶,也可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精神行为,并可持续3天;产妇静脉注射哌替啶50MG,90秒后可达胎儿血液循环,6分钟后胎儿和母体的血药浓度达到平衡。有研究发现,产妇静脉注射哌替啶1MG/KG,DDI在1小时内,对新生儿的呼吸和神经行为虽有一定影响,但无明显的临床意义,且产后48小时可完全恢复。需指出的是,在母体的乳汁中可检测出阿片类及其代谢产物,应用同等镇痛效果的哌替啶,其代谢产物在对母体产生相当强的镇痛作用的同时,可在新生儿体内蓄积,产生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引起抽搐。因此哌替啶应用于分娩镇痛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时机、用量和给药方式。由于哌替啶存在以上缺点,目前已少用。倘由于应用不当出现新生儿呼吸抑制时,可用纳洛酮拮抗之。(2)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常用剂量为50100G肌肉注射或2550G静脉注射。静脉给药后35分钟达峰值效应,维持3060分钟。剖宫产时,在取出胎儿之前的15分钟内以1G/KG静脉注射,不会导致新生儿APGAR评分或神经行为评分以及脐带血气分析的异常。因此,认为芬太尼可用于剖宫产时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已进行许多研究,给予芬太尼50100G肌肉注射后出现短暂的镇痛和中度的镇静效应,并且于给药即时可观察到胎儿心率(FHR)有短暂的不同程度的减慢。但在对新生儿的检查中,未发现芬太尼有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良影响。(3)丁啡喃(BUTORPHANNOL)和盐酸纳布啡(NALBUPHINE)丁啡喃和盐酸纳布啡是两种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在非妊娠妇女,丁啡喃的镇痛剂量(2MG)和盐酸纳布啡(10MG)产生的呼吸抑制与10MG吗啡相等,大剂量吗啡可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而大剂量的丁啡喃和盐酸纳布啡则不然。然而,大剂量的丁啡喃和盐酸纳布啡可引起产妇眩晕、嗜睡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的不良影响。甚至在常用临床剂量下,这两种药物也能迅速转移到胎盘及产生室性FHR。有限的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在产科应用与其他阿片类药物比较并无显著优点。2镇静药或静脉麻醉药与分娩镇痛分娩早期(第一产程早期)为了提供产妇休息,可以使用安定镇静药,可单纯应用或联合阿片类药物使用。短效或中效的巴比妥类药如司可巴比妥(戊巴比妥、利眠灵)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对胎儿的抑制作用延长,甚至使用较少量也会造成无临床表现而通过新生儿APGAR评分可发现的抑制,新生儿的注意力不足可持续24天。因此,镇静药只用于分娩早期,估计1224小时不会完成分娩时行催眠状镇静。可应用的镇静药主要和静脉麻醉药主要有安定或咪唑安定、依托咪酯。(1)安定或咪唑安定在分娩的很早期或剖宫产之前可用小剂量。对安定已进行广泛的研究,静脉注射后数分钟母体和胎儿的血药浓度接近相等。当母体在分娩全程总剂量不超过30MG时,虽然新生儿具有代谢小剂量安定的能力,但是药物及其有效作用浓度仍可持续一周。超过此剂量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新生儿APGAR评分肌张力降低、嗜睡、反应迟钝、低血压、低体温和尿潴留。小剂量时,安定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心率可减慢,但咪唑安定更常用于剖宫产。快速静脉注射可产生深度镇静、催眠。不能完全达到无痛,主要用于有先兆子痫或子痫以及精神紧张的孕妇,可与镇痛药合用以提高效果。用量为0203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需重复用药时应间隔46小时。(2)依托咪酯因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而适用于硫喷妥钠禁忌的患者。常用的静脉诱导剂量为0203MG/KG,它可以迅速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但注药后5分钟脐静脉血与母体血药浓度比值(124)明显低于硫喷妥钠(113),且2小时后母体血药浓度近乎零,而12小时后母体仍存在一定量的硫喷妥钠,提示依托咪酯的代谢较硫喷妥钠快。值得指出的是,临床用量的依托咪酯可暂时抑制产妇11羟化酶,降低皮质醇的合成。这种影响也表现在新生儿身上,对非应激状态的新生儿这种抑制作用在产后2小时达顶峰后开始下降,而应激状态的新生儿产后皮质醇的水平更低,多同时伴有新生儿低血糖,这种对皮质醇的抑制作用6小时后消失。3吸入麻醉药与分娩镇痛所有吸入麻醉药均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对胎儿的抑制程度与母体肺泡药物浓度、肺的通气量和心排血量等有关。浓度大,通气量大,血药浓度高,则作用持续时间长,对胎儿抑制重。临床一般应用亚麻醉浓度的吸入麻醉药如02508的氟烷、05的安氟醚、05的异氟醚、3的地氟醚和15的七氟醚及11的氧气和笑气混合气体,可产生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即使吸入时间长,也不会对胎儿产生明显的抑制。值得指出的是,除氧化亚氮外,其他吸入麻醉药极少用于分娩镇痛。甲氧氟烷过去曾用于缓解分娩疼痛。如今,吸入麻醉药用于分娩镇痛已受到限制,但仍可使用。例如,当阴道手术产时。这种情况下吸入麻醉药仅以低浓度面罩吸入,以预防产妇神志消失和保护气道反射。麻醉医师必须守候在产妇身旁,加强观察和给予鼓励。吸入麻醉的主要危险是意外的麻醉药过量并导致保护性反射消失,呕吐或反流可能发生,导致吸入性肺炎、气道梗阻和窒息。氧化亚氮可用于分娩镇痛,常与50氧合用。为减少产房内氧化亚氮的污染,应备有专用的轻便(或可携带的)设施。(1)氧化亚氮(笑气)吸入可用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尤其适用于第一产程,一般以50氧化亚氮和50氧混合气体,当宫口开大至3CM后开始吸入。笑气钢筒上装有活瓣,随产妇呼吸而启闭,由产妇自行将面罩紧扣在口鼻部,在预计子宫收缩前2030秒,经面罩深呼吸35次,当疼痛消失时去掉面罩待下次宫缩来临前再次吸入,如此反复直至进入第二产程。本法镇痛可靠、迅速;药物排除较快;对胎儿影响轻微;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产程;对循环、呼吸无明显抑制;操作方便;产妇始终处于清醒状态,能主动配合完成分娩。但产妇对笑气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有些产妇镇痛效果不够理想。(2)安氟醚和异氟醚在第二产程时,将05安氟醚和0207异氟醚混于氧气中,产妇通过面罩吸入,可获满意镇痛效果,一般均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挥发性麻醉药虽然镇痛可靠,但能迅速通过胎盘并减少子宫血流量和抑制宫缩,抑制影响胎儿和延长产程,故一般不用于分娩镇痛。(二)区域阻滞与分娩镇痛1宫颈旁神经阻滞适用于第一产程。在两侧阔韧带的基部有来自子宫神经丛和骨盆神经丛的丰富神经分布,经子宫两侧的阴道穹隆注射局麻药可阻滞子宫下段和阴道上段的神经,从而消除宫颈扩张时的疼痛。在分娩进入活跃期、宫颈口开大34CM时,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术者以右手食、中指作引导,将7号长针刺入宫颈3点、9点处,深度05CM左右,每点注射1利多卡因(或2的2氯普鲁卡因)10ML。因阻滞后可能出现胎儿心率缓慢,持续时间可达十数分钟。宫颈旁神经阻滞禁用于胎儿宫内窒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以及过期妊娠等。2阴部神经阻滞阴部神经阻滞是经阴道分娩常用的镇痛与麻醉方法。适用于第二产程。该法是通过局麻药阻滞阴部神经,减轻分娩过程中由于产道和盆底扩张所致的疼痛,并使阴道、会阴松弛,从而缩短第二产程。阴部神经阻滞可经阴道或会阴途径实施。经阴道途径阻滞时,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左侧阻滞者以左手食、中指伸入阴道作引导,向下、向后摸到坐骨棘后,在左侧肛门与坐骨棘之间,局麻后把10CM长的7号针刺入至坐骨棘尖端,退出少许并转向坐骨棘尖端内侧1CM处,穿入骶棘韧带时有突破感。抽吸无回血后注射1利多卡因(或2的2氯普鲁卡因)10ML,拔针至皮下,向外侧坐骨结节外注入10ML,最后向阴道及会阴侧切口处注射10ML,共30ML。经会阴途径阻滞时,一手食、中指伸入阴道,触及坐骨棘及骶棘韧带,用细长针自坐骨结节与肛门间的中点进针,向坐骨棘尖端内侧约1CM处穿过骶棘韧带时有落空感,抽吸无回血后注射1利多卡因(或2的2氯普鲁卡因)10ML。阴部神经阻滞时应选用毒性最低的局部麻醉药;每次注药之前须反复回抽无血方可注药,以免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穿刺准确定位,避免反复穿刺引起血肿、感染等;一旦发现局麻药中毒早期症状如头晕、耳鸣等时应立即停止给药,发生惊厥时应注意保护产妇,防止意外损伤,同时吸氧及进行辅助呼吸,静脉注射安定510MG,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三)椎管内给药与分娩镇痛经椎管内给药是目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见表1101)。其中公认以硬膜外镇痛最为有效,镇痛效果理想,且副作用较小。仅在药物选择和剂量不当时出现诸如对宫缩的感觉消失、下腹部以下镇痛区域麻木、低血压、尿潴留、寒战、腹肌收缩无力以致影响宫缩等副作用。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抑制子宫收缩,减慢宫口扩张速度,使第一、第二产程延长,复合麻醉性镇痛药时可减少局麻药的剂量并明显减轻对产程和子宫收缩的影响;硬膜外置管时间过早可致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宫口小于3CM置管的产妇剖宫产率为28,大于5CM为11,且产妇下床活动也不能改善过早置管对产程的影响;硬膜外镇痛可影响子宫血流的重新分布,引起胎心率的加快或减慢。施行椎管内阻滞前,应开放静脉输液,准备好复苏和治疗并发症的仪器、设备和药物。包括氧气、通气道、咽喉镜、气管内导管、吸引装置,硫喷妥钠或安定、麻黄碱、纳洛酮等。在麻醉或阻滞前必须对产妇进行评价,对产妇和胎儿情况充分了解。监测仪器必须到位,阻滞前至少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500ML,以减少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所引起的低血压意外的发生。许多研究推荐在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以减少全身吸收,提供更长时间的麻醉作用,增强运动神经阻滞。一些研究报道提出,在产科病人硬膜外麻醉的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是否减少前者的全身吸收是易变的。阴道分娩硬膜外麻醉时除非为了试验剂量,加入肾上腺素是不必要的,因为局麻药用量很小且不足以阻滞运动神经,虽然被吸收的肾上腺素所致的全身作用可能引起短暂的子宫收缩力降低,但其实际意义仍不清楚。当需要使用更大量局麻药及剖宫产手术时,许多人仍主张在局麻药中加入120万的肾上腺素。1腰部硬膜外阻滞镇痛(1)单次或分次硬膜外腔给药镇痛在第一产程末期,产妇宫口开大34CM(指经产妇,初产妇为56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开始硬膜外注射局麻药。也可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2CM时进行穿刺和注药。一点穿刺者选择腰23或腰34椎间隙穿刺,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两点置管者,上点选择腰12穿刺,向头端置管34CM,下点在腰45穿刺,向尾端置管34CM。常用局麻药为0125025布比卡因、0751利多卡因或0125025罗哌卡因。试验剂量为23ML,观察5分钟,排除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阻滞及其他不良反应。首次注射局麻药68ML(PCA量)或CP模式(即持续剂量PCA/BOLUS)。使用方法哌替啶负荷剂量2550MG,BOLUS为1015MG,锁定时间510分钟,限量每4小时200MG;吗啡负荷剂量为35MG,BOLUS为1MG,锁定时间56分钟,限量每4小时20MG;芬太尼负荷剂量为2530G,BOLUS为1020G,锁定时间512分钟,限量每4小时400MG;纳布啡负荷剂量为24MG,BOLUS为1MG,锁定时间610分钟,限量每4小时20MG;根据临床需要可适当调节剂量。PCIA操作简单,起效快、效果可靠、适用药物较多,但其用药针对性差,对母婴有一定影响,较易产生嗜睡、新生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较少应用。2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PCEA最大的优点是产妇处于主动地位,可根据自己的感受最大限度地调控用药量,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技术。方法是在产妇宫口开大3CM后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单管法可选腰23间隙。局麻药可选择006250125布比卡因、0082502罗哌卡因或1利多卡因;阿片类药物可选择芬太尼210G/ML、吗啡00501MG/ML或舒芬太尼12G/ML。PCEA选用LCP模式(即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量)。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以1利多卡因35ML为试验剂量,连接PCA泵,开始PCEA。负荷剂量一般为35ML,持续剂量为612ML/H(根据配伍药物浓度来调整),PCA量为35ML,锁定时间1030分钟,4小时限量4050ML。研究表明,PCE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对宫缩和子宫血流无影响,不使分娩过程延长、停滞或导致产后出血,不抑制胎儿的呼吸和循环,因此对产程、剖宫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影响。应用PCEA于分娩镇痛,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局麻药(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配伍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舒芬太尼等),既满足镇痛要求,又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可消除对产程的影响;施行镇痛后,宫颈变松、变薄,产妇肛门放松,易致误导产妇过早使用腹压,应及时观察产妇,必要时行阴道检查以确诊;在活跃期的减速期,即宫口开至910CM抬高床头40度,并停止注药,以恢复盆底肌张力,加强胎儿先露部对盆底底压迫,刺激产妇产生便意感,主动使用腹压;将分娩镇痛与DOULA陪伴分娩相结合,专人指导产妇配合宫缩使用腹压;必须选用合适底麻醉药,并按产妇的个体情况调整首剂与注药速度以提高PCEA分娩镇痛产妇的顺产率;在产程中及时检查发现胎位异常并纠正,可降低产妇的手术产率,对宫缩乏力者在除外头盆不称后,应用缩宫素调整宫缩,有利于提高产妇的顺产率。总之,PCEA使得产妇可以改善镇痛效果,提高舒适程度,并减少不良反应;缺点在于给药速度需要产妇理解和控制。3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后PCEACSEA后PCEA应用于分娩疼痛时,蛛网膜下腔给药能迅速达到镇痛作用,在产程早期镇痛效果确切,无运动阻滞,产妇可行走。CSEA使用的局麻药量少,药物在母婴体内的血药浓度也更低,具备了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共同优点。操作时一般选择腰34或腰23间隙,在宫口开大23CM时运用“针套针“(25G/17W)方法进行穿刺置管;镇痛用药首选短效脂溶性镇痛药,如舒芬太尼510G或芬太尼1025G加布比卡因2025MG或罗哌卡因2530MG。PCA模式以持续剂量单次剂量(即CP模式)更为合适,可有效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和耗氧量,并能降低胎儿酸中毒的发生。MORGAN等采用CSEA技术,先将25G芬太尼及25MG(15ML)布比卡因注入SAS,随后采用00625布比卡因加芬太尼2G/ML以610ML/H连续输注,结果91的产妇满意,11的产妇分娩时仍有疼痛,60的产妇可坐立和行走,53的产妇直立活动的时间占整个产程的25以上,皮肤搔痒发生率为25,其中3需要纳洛酮对症治疗。CSEA的安全程度与传统的硬膜外阻滞相同,但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用于分娩镇痛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搔痒、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子宫高张性和胎儿心动过缓、产妇呼吸抑制、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硬膜外导管误入注网膜下腔、硬膜外用药向蛛网膜下腔扩散等。产妇在CSEAPCEA期间活动需注意CSEA后至少卧床30分钟,必须监测胎心率(FHR)和血压(BP);活动前必须征得产房护士、产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同意,此时胎心率要正常;麻醉医师须排除运动阻滞存在才能允许产妇行走活动(运动阻滞的评价包括病人在仰卧位时抬腿,站立及深度屈膝);产妇只能在病房内活动,FHR和BP测定前产妇活动应少于15分钟;活动产妇活动的一侧需有人陪伴扶持,另一侧有一静脉输液杆可扶持,无陪同情况下产妇禁止活动;如产妇不愿活动,而只想离床,可帮助产妇坐在床边。(五)药物分娩镇痛的并发症1低血压分娩镇痛采用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时,如收缩压降至90MMHG,或比基础值降低2030,谓低血压。其发生机制是下胸腰段脊神经阻滞后,腹肌松弛,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心排出量突然减少。此外,交感神经阻滞后,外周血管扩张也是引起血压下降的原因之一。如低血压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儿低氧血症和酸血症,重者危及新生儿存活。因此,采用任何区域阻滞时均应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产妇其他变化,同时行胎儿心率监测,开放静脉输液,避免阻滞平面过广,及时变换产妇体位。当出现低血压时,将产妇置于左侧卧位,必要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0MG。2头痛采用硬膜外镇痛时,如穿破硬脊膜可引起头痛。至于脊麻后头痛由于采用25G29G细针穿刺技术,因脑脊液外漏而引起的头痛已大为减少。3局麻药中毒多发生在区域阻滞过程中,尤其是骶管阻滞者。其主要原因是局麻药误注入血管或因局麻药用量大,经局部血管吸收迅速引起。4全脊髓麻醉穿刺过程因子宫收缩影响可误穿破硬脊膜或在施行“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过程中导管穿破硬脊膜,如大量局麻药持续输注进入蛛网膜下腔可发生全脊髓麻醉,甚至出现心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