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解析_第1页
[高考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解析_第2页
[高考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解析_第3页
[高考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解析_第4页
[高考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精题分解: 古代诗词鉴赏1、 (2011吉林实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问题。 (10 分)昭君怨南宋 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 分)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5 分)答案:1梅。两个“道是” 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2用了对比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本词译文: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香得出奇。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 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2、 (2011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2 题。 (8 分)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注】苏轼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注 熙宁七年(1074) ,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1 “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 分)答: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 分)答:答案:1 “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京口显出了清丽之美,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f4 分)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2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又身不由己的痛苦。 (4 分)3、 (2011广州市 9 月调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望海潮 柳永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弄”和“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2)陈振孙评价作者描绘杭州是“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请结合全词对这个评语做简要分析。 (3 分)答案:(1)“弄晴”和“泛夜”是互文(1 分)“弄” ,指吹奏。 “泛” ,漂浮,这里形容歌声在湖里荡漾。 (1 分) “弄”和“泛”生动地表现了吹笛和唱歌的人悠然自得、欢快愉悦的心情。 (1 分)(2)作者从自然景观之美(形胜) 、都市经济之繁华、人文景观之美好三个方面层层铺写,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美丽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 (总写 1 分)作者选取画桥、翠幕、珠玑、绮罗等形容“江吴都会”的物阜民丰。选取云树、怒涛、天堑突出钱塘江景色的壮阔雄奇;重湖、桂子、荷花突出湖山风光的清新秀丽。选取羌管、菱歌、钓叟、莲娃描绘百姓安享生活的太平景象。 (具体分析 2 分,答到其中 2 点即可)4、 (2011广州市 9 月调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1)有人评价这首诗在内容上有三重曲折,请作说明。 (3 分)(2)诗中“清”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3 分)答案:(1)首句写天气晴朗,第二句写突然听到雨声,构成悬念,这是一重曲折;第三句诗人挑明晴日雨声乃松梢霜水滴落的声音,这是第二重曲折;第三句将“霜水”声与一般“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这就使诗意再多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3 分,每重 1 分。 )(2)这里的“清”是指松梢霜水滴落的声音,一方面写出了霜水滴落的声音清脆悦耳(泠泠清韵) (1 分),另一方面表现霜水的晶莹澄澈(1 分) ;营造出清幽澄明的意境,反映了诗人舒爽、清朗的心境。 (1 分,答到其中一方面即可) 。5、 (2011广州市 9 月调研)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 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2 分)(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 ,下阕说“毕竟笑山孤” , “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答案:(1) “住”有停驻之意。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1 分) ,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1 分) 。(2)不矛盾。 (1 分)从“愁”到“笑” ,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1 分) 。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1 分) 。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1 分) 。6、 (2011桂林十八中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临江仙 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4 分)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分)答案:(1)不好。 (1 分) “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 (1 分) “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 (1 分)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1 分)(2)不完全相同。 (1 分)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 (1 分)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7、 (2011唐山一中 9 月调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8 分)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 分)(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4 分)答案:(1)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 、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2 分)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 分)(2)对朝政的不满;(1 分)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 分)想以山水自娱, (1 分)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 分) 。8、 (2011河南实验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2 题【双调】水仙子 游越福王 府 乔吉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荒甃(zhu):坍塌的砖块。1.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 (5 分)答: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6 分)答: 答案:1.(5 分)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 ,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 (点明感情 2 分,结合景物特点分析 3 分)2. (6 分)对比(2 分) ,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2 分) ,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 (2 分) 。9、 (2011哈三中 9 月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 题。东岗晚步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注 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1这首诗围绕“晚步”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 (5 分)答: 2在诗歌的尾联中,诗人为何“自怜”?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用了什么手法结尾?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 分)答: 答案:1第一问:这首诗围绕“晚步” ,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别具田园情调的画面。 (2 分)第 二 问 :画 面 构 成 : 石 梁 秧 畦 、 谷 深 道 狭 、 栖 鸟 归 林 、 行 人 问 路 、 渡 者 唤 船 等 。( 3 分 )2第一问:眼前江山如画,使诗人联想到中原故土战火纷飞,国土沦丧,深感自己人近暮年,闲居田园,无法挽救国家命运,不由感伤自怜。 (3 分)第二问:从整首诗来看,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结尾, (1 分)前六句所写的优美的田园景象与结尾两句所写的中原战火纷飞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1 分)第三问:鲜明地突出了诗人身处江湖而心系国事的胸襟。 (1 分) (意思答对即可。 )10、 (2011学军中学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6 分)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 ,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 ,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注】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1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 ;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 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 (2 分)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 (4 分)答:答案:1心境 反衬2同:都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异:杜甫之喜既是个人之喜也是家国之喜,且长期离乡背井,故思归急切;李东阳之喜纯是个人之喜,且只是小别妻孥,故思归舒缓。11、 (2011南京市学期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 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注释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1) “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 (2 分)(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4 分)(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4 分)答案:(1)用拟人手法(1 分) ,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 的情状(1 分) 。(2) “去年” 、 “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 、 “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 (4 分。每点 2 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 1 分)(3) “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 ;“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 、 “今宵”的对比做铺垫。12、 (2011开封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杖侯荆扉。雉雏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注】雉雉(gu):野鸡呜叫。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1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5 分)答案:1 (6 分)围绕“归”字描绘了三幅画面:夕阳斜照村落,牛羊归巷;柴门外,野老拄者拐杖等候牧童;农夫们下地归来,亲切絮语。 (1 点 1 分,意思对即可)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和归隐田园的愿望。 (3 分) 2 (5 分)运用反衬手法。 (2 分)如:“穷巷牛羊归洲田夫荷锄至” ,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帐。 (3 分,例子 1 分,分析 2 分)或:运用白描手法。 (2 分)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不加渲染地描绘出老人等候牧童回家的画面,亲切质朴。13、(2011广东六校联考)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闻砧 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 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 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3 分)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 (划线处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烘托” ,说成“衬托” “反衬” “对比” “比较” ,都算对。 )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游子思乡”1 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 分, “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 分。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 。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 ,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 。断猿,指断肠之猿。 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杜甫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 ) “听猿实下三声泪。 ”(秋兴八首 )猿声之哀,一至于此。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 。其实不是真的“不哀” “不切” ,这是为了烘托砧声。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描写砧声。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 ”本来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山的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于是下文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所谓“客”和“游子” ,都是指诗中人物。孟郊以写游子吟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也写得情真意切。这里既言“客” ,又言“游子” ,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是的, “杵声不为客” ,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 ”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唐代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来。语直而纡,感情深挚。上两句分明说“杵声不为客” ,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 ,语言似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