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习题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习题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习题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习题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全真模拟(三)历史江苏省南通市 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2016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题 3分,共计 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答案:C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度的作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的主体是王族,A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意为诸侯服从天子,如同儿子听从父亲,臣子服从君主。强调了诸侯与天子的关系实质是君臣关系,宗法关系题意中没有体现,故 B项错误,C 项正确;周后期出现了诸侯实力强大,出现争霸割据局面,由此可知分封制不是中央集权的基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C项。 【考查方向】西周分封制度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2.不能掌握正确的历史概念,不能完整清楚的把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史实,因而出现认知混淆而误选。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时首先正确解读题干的材料,结合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分封制、宗法制的概念,再通过排除法解题。分封的主体是王族,A 项错误;题干并未强调宗法制度的影响,故可以排除B;题干“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强调诸侯对天子命令的服从,反映了国家管理的强化,C 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D 项错误。 2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答案:B 分值:3 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措施的理解和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可知题意为中央和地方官制是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和地方太守负责民事,中央的太尉和地方的郡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和监御史负责监察强调中央官员对地方官员直接管辖,故 B正确;郡县制始自于战国,秦推行于全国,A 项错误;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指的是郡县制的推行,与题意不符,C 项错误;机构臃肿与史实不符,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B项。 【考查方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中找出其中中央与地方的对比关系而误选。 2.不能准确掌握历史史实及其相关知识,历史概念不清楚,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由主要考查学生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的理解。解题采取排除法即可,题干通过对比考核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制,A、C 指的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故均排除;D史实与秦朝不符,排除。 3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答案:A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手工业陶瓷业相关史实的记忆和理解和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可知制作的瓷器为青瓷,且产品优先供给君主使用,A 项正确;晶莹如雪为白瓷与题意不符,故 B项错误;釉色粉彩与题意青瓷不符,C 项错误;面向市场与“先得贡吾君”供给君主不符,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项。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手工业陶瓷业相关史实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2.不能准确理解诗中含义,联系史实不正确,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以唐诗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对史实的准确把握。分析题干大意确定诗中描述的为青瓷,且产品供给皇室使用,然后采取排除法,结合“晶莹如雪” 、 “釉色粉彩” 、 “面向市场”可知 B、C、D 错误。 4右图为明朝的墨葡萄图 ,图中水墨葡萄一枝,叶不勾脉,均以水墨点染,不求形。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答案:C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相关史实的掌握与运用。根据题干材料“一图中水墨葡萄一枝,叶不勾脉,均以水墨点染,不求形” ,可知其为重意不重形注重抒发画家的个人感情,应是文人画,故C正确,与市民文化需求不符,A 项错误;工笔画与题中不重形的写意风格不符,故 B项错误;这种画法也不是写实描述,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C项。 【考查方向】中国古代绘画相关史实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中抓住关键信息而误选。 2.不能熟练掌握历史史实,不能很好地结合文字和图片材料中的信息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结合题干材料分析,确定其属于写意画,进而通过排除法解题。 5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 (不是割让) ,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 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D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影响相关史实的理解和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盲目自大的思想,还是在坚守传统夷夏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香港暂行赏借 (不是割让) ”并未涉及是否为通商口岸,A 项错误;“闽、浙沿海暂准通商”课判断出不是朝贡贸易,故 B项错误;由题干中“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并未完全否定赔款,C 项错误;整个题干材料反应的是道光帝不能认清国情,对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心理上的不认可,可知其被迫接受事实,但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D项。 【考查方向鸦片战争影响相关史实的理解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2.不能掌握正确的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没有树立正确的史学观点,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盲目自大的思想,还是在坚守传统夷夏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ABC 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6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 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理解的题型。根据题干材料“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 19世纪末应运而生” , 洋纱大量涌入并没有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反而刺激了其生产,出现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的情况,故 A项错误;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与题意无关,故 B项错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C 项错误;洋纱大量涌入刺激民众生产,进而诱导通州大生纱厂在 19世纪末产生,故 D项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D项。 【考查方向】民族之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外国资本主主义侵略的双重作用。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不能从材料的文字描述中联系所学知识而误选。 2.不能准确掌握历史史实,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理解和分析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 19世纪末应运而生” ,可以判断出洋纱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继而刺激民族资本家投资近代工业,所以 D项正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排除 A、B、C 三项。 7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答案:C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由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得变迁相关史实和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申报上的报道“即携手而归” 、 “主动离婚者妇女占近半数” ,结合题干时间,可知题意中并没有体现激烈的思想观念变化,反映的是人民生活习俗观念的变迁,包含着男女平错误等的观念, C 项正确;题干中的时间为 19121913,此时为民国初期,不是晚晴,A 项错误,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题干中不能体现妇女的引领作用,故 B项错误;“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题意同样没有体现,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C项。 【考查方向】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而误选。 2.不尊重材料,不能坚持“论从材出” 、 “论从史出”的原则,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 “即携手而归” 、“主动离婚者妇女占近半数”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可知 A晚晴时期与题意不符,B 项中的妇女的引领者地位材料没有体现,也可排除,而平等观念可从材料中看出,故 C正确,民主科学思想题意中也没有体现,故 D错误。 8 “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实现观念形态的变革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 B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答案:C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它表现为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 ,据此可知观念形态的革命包括两个方面: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指出了变法的必要性,没有体现破坏旧传统,A 项错误;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以儒家思想为外衣宣传变法维新主张,同样没有体现破坏旧传统,故 B项错误;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废除旧的文学改为新文学,使用白话文,实现文体的改变,符合题意要求,C 项正确;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同样没有体现破坏旧传统,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C项。 【考查方向】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提取核心信息而误选。 2.对所学教材上的有关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相关史实识记不清,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它表现为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 ,据此可知观念形态的革命包括两个方面: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据此作答即可。 9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 年指数为 100)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年份 农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1953 1031 1267 1369 1956 1205 1733 2623 1957 1248 1833 3107 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 C经济建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D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 答案:D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共成立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相关史实和学生正确解读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图表信息可知为考查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这一时期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制定“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有: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结合图表和所学知识,这时期重工业发展迅速,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A 项错误;这一时期重工业发展迅速与建国前重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发展有关,并未比例失调,B 项错误 D项正确。C 与这一时期不符,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D项。 【考查方向】历史学科研究中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2.不能掌握正确的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没有树立正确的史学观点,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解题思路】根据题图表信息可知为考查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根据“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有: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结合图表和所学知识,这时期重工业发展迅速,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 D正确。 101969 年 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妄图孤立中国。7 月底 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答案:B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美苏两国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美国利用中国问题牵制苏联,故 B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始自 1972年尼克松访华,A 项错误;美苏没有发生更直接军事对抗,C 项错误;题意是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B项。 【考查方向】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美苏争锋相关史实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2.不能掌握正确的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没有树立正确的史学观点,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采取排除法,根据题干材料美苏两国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美国利用中国问题牵制苏联,故 B正确,由此排除 ACD。 11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这一讲话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 答案:B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说明公有制经济占据对主导地位,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刚刚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为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系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开始对外开放,进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张,故 B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A 项错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十四大,C 项错误;南方谈话深刻的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B项。 【考查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史实的理解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和深入解读材料,没有从公有制个体外资经济的对比中分析出问题而误选。 2. 对基础识记不够,不能准确区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内容,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说明公有制经济占据对主导地位,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刚刚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为改革开放初期。故 B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A 项错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十四大,C项错误;南方谈话深刻的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D 项错误。 12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 “请勿就部落论事” 。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实行分区选举制度D发放公民“观剧津贴” 答案:C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改革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请勿就部落论事” ,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已经不再受血缘部落的影响,与此相关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他将原有的那些部落的地盘加以改造,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从十个选区中各选 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以代替原来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会议”故 C正确,推行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是梭伦改革的内容,AB 两项错误;发放公民“观剧津贴”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C项。 【考查方向】雅典民主改革相关内容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请勿就部落论事”中准确联系史实而误选。2. 对基础识记不够,不能准确区分雅典民主改革中的具体内容,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请勿就部落论事” ,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已经不再受血缘部落的影响,可知为克里斯提尼用行政选区对原有部落加以改造,得出答案为 C。 13 “通俗文学大大超过了拉丁文学,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特色。科学工作开始动摇了对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盲目崇拜,但大部分仍保留着先验的、异想天开的纯理论研究。 ”由此判断,材料所述历史时期的杰出代表应是 A彼特拉克B牛顿 C 卢梭 D达尔文 答案:A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识记及准确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通俗文学大大超过了拉丁文学,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艺术思想” ,可知反应市民需求的文学兴起,可知为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的代表人物之一,符合题意,A 项正确;牛顿、卢梭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和科学家 与题意不符,B、C 项错误;达尔文,生活在 19世纪,与题意不符,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A项。 【考查方向】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相关史实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不能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 2. 对所学教材上的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相关史实识记不清而误选。 。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识记和分析材料进行推理的能力,解题采取排除法。根据题干材料“通俗文学大大超过了拉丁文学,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艺术思想” ,可知反应市民需求的文学兴起,反映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彼得拉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14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 年) ,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答案:B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的识记及准确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结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国王权利大于议会,故 A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 ,说明国王有行政决策的权利,B 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指的是内阁对议会负责,题意没有体现,故C错误;“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说明君主任命大臣,行使权力受到一定制约,故“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结论错误,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B项。 “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反映国王仍掌握很大行政权利,故 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题意没有体现 A、C 两项,可排除。 【考查方向】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而误选。 2. .审题中忽视关键信息、混淆了英国民主政治相关史实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由题干材料“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 ”可知国王权利收到一定限制,故 D错误。 15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主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 C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D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 答案:B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根据题干材料“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 ”,可知的样子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与西方近代民主法治不同, “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 “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 “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三项不能反映出与西方民主制度有不相容之处,故不符合题意。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反映出君主独揽行政大权,具有专制权力,与近代民主法治不相符,符合“怪胎“含义,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B项。 【考查方向】近代西方民主法治的扩展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提取有效信息而误选。2.不能掌握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史实,没有准确联系题意,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及准确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干材料“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 ”,可知其政治制度与近代民主政治制度不完全相同,采取排除法解题 A、C、D 三项描述与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相符,故排除,B 项君主掌握行政大权,与题意“怪胎”相符,故答案为 B。 16 “现在,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而是与运动状态与引力相关的。 ”这一描述反映的科学理论 A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D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答案:D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科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现在,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而是与运动状态与引力相关的” ,时间空间的认识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宏观世界认识的变化,由此推断可知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B 两项与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有关,故错误;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指的是微观世界的运动,C 项错误;“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强调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变化,故 D项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项。 【考查方向】近代科学相关知识物理学的发展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2.不能准确掌握相关历史史实,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而是与运动状态与引力相关的”推理出为相对论理论,结合所学知识排除,A、B 两项与牛顿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有关,C 是微观领域,D 符合题意。可知答案为 D。 17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会曾经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人们的震惊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宁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答案:B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四月提纲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 ,看出当时的人希望列宁说服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继而推断出态度是对临时政府抱有希望,结合题意可知列宁主张与其相反,主张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 A项错误;故 B项正确;列宁主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项错误;四月提纲指出两种政权并存是一种过渡,而没有强调其是不可避免的,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B项。 【考查方向】主要考查对四月提纲相关史实的理解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分析出相关史实而误选。2.不能准确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对四月提纲相关史实识记不清,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 ,推断出人们的态度是对临时政府抱有希望,结合题意可知列宁主张与其相反,主张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可推断出答案。 18下面是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百万吨 0204060801001953年1957年1958年荒地产量非荒地产量A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推广玉米种植,加强集体农庄的管理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答案:A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相关史实的理解和学生读取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结合图表中的年限,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有所增加,结合时间 1953-1957可知为赫鲁晓夫时期,当时采取了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粮产量的措施。由此可知 A正确; B、C、D 项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A项。 【考查方向】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相关史实的理解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图表中的年限分析出有效信息而误选。 2.不能准确掌握历史事实,记忆不清从而不能准确分析材料信息,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时间 1953-1957可知为赫鲁晓夫时期,当时采取了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粮产量的措施。由此可知 A正确。 19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答案:D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由主要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和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一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可知其作为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援助了欧洲经济,同时有利于美国资本的输出,并且遏制了苏联在欧洲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为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与史实不符,A 项错误;美苏二战后实力均势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故 B项错误;北约华约组织的建立,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C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经济有利于巩固欧洲资本主义的统治,与社会主义对抗,D 项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D项。 【考查方向】主要考查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2.不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出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史实,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材料“一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可推断其为马歇尔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为 D 20 “传奇主义以拒古典主义之文学而起,一言以蔽之,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也。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 ”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科波菲尔 C 等待戈多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A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由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近代文学相关史实的理解和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 ,可知其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A 项正确;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荒诞派的代表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代表作品,故 B、C、 三 D项均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A项。 【考查方向】世界近代文学相关史实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基础知识识记不清,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而误选。 2.不能准确分析材料信息建立所学知识和题意的联系,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结合材料材料“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可知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进而联系所学知识,判断 B、C、D 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题,满分 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 (12 分)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3 分) 答案:(1)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 (3 分) 影响:冲击了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 (1 分) 分值: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提炼材料信息,并进行整合、概括,可按标点符号划分为三层,概括答案,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回答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影响。 【考查方向】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没有遵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没有对材料进行有效梳理和提炼而是盲目联系所学知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审题,并认真梳理、提炼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归纳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逐条按问作答,同时根据分数值的提示,言之成理皆可。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 。 (5 分) 答案:(2)政治理想:天下大公;从政为民;君臣平等。 (3 分) 说明: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反对心性空谈。 (2 分)分值 :5 分 解析:第一小问对比材料前两句意为天下为公,第三句体现从政为民。最后一句结合“君之师友”体现了君臣平等思想。第二小问结合“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概括,说明他在继承王学基础上注重实行,反对空谈心性。 【考查方向】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 没有遵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回答时忽略题干“据材料三”这一要求。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意,提炼材料信息,并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三概括答案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 (3 分)答案:(3)解释:倡导个性解放;讲究经世致用;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 (3 分) 分值: 3 分 解析:第三问对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结合材料一;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可知提倡个性解放,结合材料二可知包含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注重实践的经世致用思想。 【考查方向】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 没有遵照题目的要求回答,没有结合题干“解释” 、 “表现”作答。【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审题,并认真梳理、提炼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归纳,逐条按问作答,同时根据分数值的提示,言之成理皆可。 22 (13 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5 分) 答案:(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 (1 分)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2 分) 颁布临时约法 ,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2 分) 分值:5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答题过程中应避免对材料一的材料信息提炼不够,同时要应围绕“旧邦新造,揖美追欧”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按问作答,同时注意答题时的规范要求。 【考查方向】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内容 【易错点】1. 只局限于现有材料上的信息、没有按照要求展开回答。 2. 调用所学知识不够、回答问题不全面。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答题过程中应避免对材料一的材料信息提炼不够,同时要应围绕“旧邦新造,揖美追欧”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按问作答即可。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 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 分) 答案:(2)主要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 (3 分)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答题过程中应围绕“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按问作答。 【考查方向】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易错点】1.审题不清,没有从题干的文字描述中抓住问题的关键。 2. 只立足对题目材料信息,没有按要求结合所学进行适当展开。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同时结合材料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学会多角度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3 分) 答案:(3)理解: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分) 重要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2 分)分值: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意,提炼材料信息,并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和概括的能力。结合题中关键材料“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回答第一小问。结合第一小问答案,和题干要求“从政治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 【考查方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忽略题干要求作答。 2. 只局限于现有材料上的信息、没有按照要求展开回答。 【解题思路】结合题中关键材料“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概括回答即可。 23 (13 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 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 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 世纪最后 30年和 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下)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生产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3 分) 答案:(1)变化:主要工业部门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和运输业使用蒸汽动力。 (2 分) 主要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1 分) 举例: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一例。 (1 分) 分值:3 分 解析:本题为史学研究方法的题型。第一小问根据题干材料“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 ”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所学知识作答,答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一例,如:电器、内燃机,通讯技术的事例。 【考查方向】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史实 【易错点】审题不清,只局限于题目所提供的现有材料,没有结合所学教材。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意,提炼材料信息,并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和概括的能力,属于简单题,依据材料概括作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提出的观点。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 (2)评分表: 9 分 论点方面 (2 分) 论据方面 (3 分) 论证方面 (3 分) 开篇明确呈现正确的观点: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 (2 分) (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交通运输业的技术性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促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非工业国与工业国的联系更为密切。 (5)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5 点任答 4点,每点 1分) 解析:本题为固定题型,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题意,提炼材料信息,并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和概括,学生要准确结合信息点。作答时首先应摆明观点分析材料的出其观点为: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观点明确,论述过程中必须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该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 【考查方向】历史学科研究中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 【易错点】本题易错点在于:1.审题不清,没有从材料的文字描述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误选。2.不能掌握正确的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没有树立正确的史学观点,因而出现认知缺陷而误选。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意,提炼材料信息,并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和概括的能力,学生要准确结合信息点,作答时首先应摆明观点,一定要观点明确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其观点为: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