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基础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基础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基础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基础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基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基础教案第一专 题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内容: 经世济民 季氏 将伐颛臾 论语寡人 之于国也 孟子 英名与事业在马克 思墓前的讲话 德 恩格斯我有一个 梦想 美 马丁路德金黄花岗 烈士事略序 孙文第二 专题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教学内容: 灵魂的对白 雷雨(节选 ) 曹禺 美与丑的看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法 雨果 人性在复苏 辛德勒名单(节选)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教学内容: 诗从肺腑出 蜀道难 / 李白 登高 / 杜甫琵琶行 / 白居易 锦瑟 / 李商隐 词别是一家虞美人 / 李煜 蝶恋花 / 晏殊雨霖铃 / 柳永 声声慢 / 李清照 文以气为主滕王阁序 / 王勃 秋声赋 / 欧阳修第四专题 走进语言现场教学内容: 在演讲厅 不自由,毋宁死 帕物里克亨利奥林匹克精神 顾拜旦 问答之间作为偶像 白发的期盼 交锋时刻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 梁思成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第一专题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内容: 经世济民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英名与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德 恩格斯我有一个梦想 美 马丁路德金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孙文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受到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的熏陶,初步养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2学生能阅读论述类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能够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能够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和论述特色。3学生能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论证中的作用,在理清论证脉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加强论证的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4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围绕文本研习所发现的问题拓展阅读面,延展问题探讨的平台。5学生能够初步总结文言句式中判断句的用法,了解文言文成分省略的大致种类。呈现方式:文本研习课时安排:6 课时返回 目录第一课时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仁政礼治的政治主张;2、学习本文用对话方式反复辩难且富有雄辩的表达方法;3、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与句式。教学重难点: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与句式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专题内涵解说专题名称“我有一个梦想”取自马丁路德金的著名讲演。这句话作为专题名称,可以理解为政治理想和追求,也可视作改善现有生存状况、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信念的表达。本专题围绕“政治文明”这一主旨选材,主要人文意向是让学生体会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源远流长,学习为实现政治理想、社会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增强他们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政治、经济的人文认知能力,培养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精神品格。选文共 5 篇,编排以时间为序,按传统和现代分成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经世济民” , “经济”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简称,有治理国家,富足百姓的含义。 晋书殷浩传中有“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 红楼梦第五回中教训贾宝玉要“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二者“经济”都是“为政”之意。两篇选文为中国古代经典政论,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 。第二板块为“英名与事业” ,板块名称引自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既是对三位作者及他们所述及的杰出人物业绩的概括,也存有激励学生奋发有为、成就英名、创立事业的意思。与第一板块的两篇古文相比,这三篇文章包含了更多的现代意识,作者都是为人类的政治文明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所选文章也都是久为世人传诵的经典之作。二、作者作品介绍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 (司会计)和“乘山” (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仁者爱人” ,二是“克己复礼为之仁” 。孔子主张“以礼教民” ,注重社会伦理问题,把礼看成是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2、 论语 ,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为语录体。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本文出自论语 。我们可以从季氏将伐颛臾中领略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三、解题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三桓犯上” 。鲁庄公有弟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本文题目“将伐”二字耐人寻味。将尚未实现的事情,故尚可阻止;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伐攻伐,明目张胆动用暴力,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一字已见季氏之伐是非正义之战。四、解读文中“三辩” (展开讨论)思考:我所理解的孔子反复辩难。一辩冉有: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将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 ,下文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孔子对二人是当面呵斥,说明孔子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后,孔子又阐明三点不赞成的理由:先王封国不可伐邦域之中不必伐社稷之臣不当伐附:朱熹论语集注:是时,四分鲁国,季氏有二,孟孙、叔孙各一。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欲取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两个重点句式无乃与测度语气句,译为:恐怕吧尔是过,宾语前置;过尔,责备你。何以为反问语气句,译为:为什么(要攻打)二辩冉有: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当即给予反驳。首先引用周任(朱熹注:平声)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意即: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同是在论语里,孔子曾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在这里则说的是“在其位,谋其政” 。其次,用一比喻:一个盲人在走路,倘是临危地而不抱持,将跌倒而不搀扶,还用辅助者干什么呢?接着,孔子又打了一个比方:老虎犀牛从栏中逃出,珍贵的玉器在柜里损坏了,这是谁的过失呢?管理者的过失。三辩冉有: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由于孔子的批评抓住了要害,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所以,他们只好实话实说,冉有以“固” 、 “近费”为由,终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不是我们存心要消灭那颛臾,而是因为它日渐强大,又靠近费,对季氏的领地构成威胁。现在不消灭他,今后必将成为季氏的大患啊!”由此可见,冉有和季路实际上是参与了季氏集团的军事谋划的。孔子一针见血,马上批评他说: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 (疾,憎恨;舍曰,避而不谈;辞,托辞、辩解之辞)在孔子看来,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明明想的是这样,口里却装模作样地说成那样,很有点“作伪” 。孔子孔子一改往日的温良恭俭让,当仁不让地直陈己见。他是主张仁政、正名、克己复礼的,他敏锐地看到季孙氏借此削弱鲁君势力以为己用的目的。作为老师还得给学生讲讲道理。于是又有了以下一段议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则安之。 ”这是孔子的正面阐述,实际上说的是均贫富、讲安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一改往日的温良恭俭让,当仁不让地直陈己见。侃侃而谈以修文德、守邦国,可谓义正词严。文章结尾一句话“吾恐季孙之忧之内也” ,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其实,季氏讨伐颛臾虽然可以扩大地盘,发展实力,但主要目的还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的政权。从这个观点看,他发兵讨伐颛臾“醉翁之意不在酒” 。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五、小结: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季路的对话,窥见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是面对原则问题,他却又有“当仁不让”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他的独立人格。成语识记: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祸起萧墙六、作业文中成语抄写二遍背诵全文翻译全文(学生独立完成) 。返回 目录第二课时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1、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3、积累文中文言实词和句式。教学重难点:积累文中文言实词和句式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入:孟子与他的思想: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 ,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课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与本单元第一课季氏将伐颛臾中陈述的孔子“德政”思想一脉相传,且有所发展。课文还反映了孟子雄辩,其辩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美的特点。二、字词(注音释词)好 ho 战:喜好征战。弃甲曳 y 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数罟 cg:密网。洿 w 池:池塘。衣 y 帛:穿上丝帛衣服。鸡豚 tn 狗彘 zh:豚,小猪;彘,猪。畜 x:畜养。庠 xing 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孝悌 t:尊敬父母礼敬兄长。颁 bn 白:(头发)斑白。饿殍 pio:饿死的人。字词(一词多义)凶:年成不好/凶残、残暴 接:交锋/ 接触喻:打比方以说明/比喻 直:只是/ 笔直违:耽误 /违背 时:季节、或时机/时间树:种植/树木 夺:丧失/ 夺取谨:认真从事/谨慎 检:约束/ 检点涂:路途/涂抹 发:开仓赈济/ 开发三、思考与归纳:找出二人问辩的核心话题;从孟子的辩看“仁政”思想;谈谈学习本文的实词积累(设想:答问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找依据,不要离开课文的具体表述而空谈“仁政” 。 )四、讨论与点拨:核心话题:民不加多战国中期,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所谓“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五蠹)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增殖人口。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梁惠王 35 年,孟子被“招贤”来到魏国,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史记魏世家) 他迫不及待地讨教治国之策。本文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问与辩梁惠王问:民不加多,何也孟子 辩: 请以战喻五十步笑百步 无望民之多答以养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梁惠王自认为治国比邻国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这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老百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背后的好大喜功和穷兵黩武。孟子投其所好,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 “五十步笑百步” ,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 ,称雄诸侯,必须施仁政,行王道。才能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于农时,不滥捕捞,不忽视时令以伐木,不误牲畜繁殖,不误粮食播收和种桑养蚕织布,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 “王道可成” 。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北宋哲学家程颐曾评寡人之于国也说,孟子论王道的文字没有超过这一章的。足见其在孟子政治学说中的重要位置。 “道”是“王道” ,亦即“仁政” 。五、比较:孔子的“德政”与孟子的“仁政”同:孔孟二人都反对武力征伐,提出富国安民的治国思想,并且都以“仁”为本。异:孔子的“德政”重“修文德” ,以此作为“使远人来”的手段,孟子的“仁政”重“民养生” ,以此使“天下之民至” 。其进步之处在于更了解民众困苦,承认民众力量。六、小讨论:为何从“战”入手作辩,是否与其反对武力征伐的观点矛盾?(设想:引导学生体会孟子的论辩艺术。 )七、小结:孟子善辩:为了让统治者接受“仁政”思想,孟子抓住统治者崇尚以武力征伐来扩充势力的心理,以战设喻,诱导对方进入自己的议论思路,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最终推出根本之论,施行“仁政”可使“天下之民至” ,由此达到国家治理的理想境界。孟子风格:孟子的犀利、 庄子的恣肆、 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其一,长于思辨。诱导启发,争取主动,论辩层层深入,跌宕生姿。其二,善为设譬。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孟子全书 261 章,其中 93 章总共使用比喻 159 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其三,结构严谨。本文 3 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八、作业背诵全文翻译“养生”节返回 目录第三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导入: 1.今年 5 月 5 日,是马克思诞辰 180 周年,由此引出话题: 调查: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同学请举手。 (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 )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 20 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提示学生:以马克思精神学习这篇关于马克思的文章。 “您喜爱的座右铭?” “思考一切。 ”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 。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今天,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研究探讨这篇著名的文章。学生、教师、作者平等对话。 二、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 ,就其结构和语言思考提问(或写成纸条) 。 三、师生研讨:(以下只是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程序。具体的教学步骤将以现场学生的思维状况随机而定。 ) 假设一 学生问:为什么恩格斯要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引导:不仅仅是婉语突出其“思想家”而且“伟大” (为什么?)试从文中找出体现马克思思想贡献(理论贡献)的语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最伟大的的贡献是不是“思想贡献”?(注意这样一句:“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那么,什么是“主要的”呢?对文中有关马克思伟大实践的论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 )在恩格斯看来,这两方面的贡献,那个更重要?为什么?(从语言入手:“远不是最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展示结构提纲。 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理论贡献: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 剩余价值 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 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恩格斯对这些贡献的评价有何不同?(根据关键词) 如果让马克思来评价自己,他会认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 为什么把最伟大的贡献排在最后?(衬托) 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 ,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 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二 学生问: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要用一个“将”字? 引导: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为什么会如此充满信心?(“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的科学贡献究竟有哪些?(在文中找有关内容)从“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恩格斯对这些贡献的评价有何不同?(根据关键词)为什么把最伟大的贡献排在最后?(衬托)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 ,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三 学生问:怎么理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这句话? 引导:仅仅是表现马克思的蔑视和大无畏气概吗?“你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马克思自白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 )比起马克思的宏伟目标,其他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请从文中找出马克思为了自己的目标,做了多少事?从理论贡献到实践指导分析关键词语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四 如果学生不提问,或所提问题不涉及教学重点, 那么,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拟提问题(不全讲,根据情况选择提出): 为什么恩格斯要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