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挤压模具设计及其成形过程论文_第1页
冷挤压模具设计及其成形过程论文_第2页
冷挤压模具设计及其成形过程论文_第3页
冷挤压模具设计及其成形过程论文_第4页
冷挤压模具设计及其成形过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1目录目录 .1冷挤压模具设计及其成形过程 .3第一章 绪论 .31.1 冷挤压成形技术发展概况 .41.2 选题依据和设计主要内容 .61.2.1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61.2.2 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6第二章 冷挤压工艺设计 .72.1 挤压工艺步骤 .72.2 工艺设计步骤 .92.2.1 计算毛坯的体积 .92.2.2 确定坯料尺寸 .102.2.3 计算冷挤压变形程度 .112.2.4 确定挤压件的基本数据 .132.2.5 确定挤压次数 .132.2.6 工序设计 .132.2.7 工艺方案确定 .192.2.8 各主要工序工作特点进一步分析 .21第三章 压力设备选择 .243.1 各主要工序所需镦挤力 .243.2 主要设备选用 .25第四章 模具设计 .264.1 冷挤压模具设计要求 .274.2 凸模设计依据 .284.3 冷挤压组合凹模设计依据 .294.4 凸模设计 .344.4.1 镦平凸模设计 .344.4.2 凹模设计 .364.5 预成形模具设计 .374.5.1 预成形凸模设计 .384.5.2 预成形凹模设计 .394.6 终成形模具设计 .414.6.1 终成形凸模设计 .414.6.2 终成形凹模设计 .424.7 冷挤压模架设计 .434.7.1 冷挤压模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434.7.2 模架的设计 .444.7.3 其它零件设计 .46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2第五章 挤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 .515.1 加工工艺编制原则 .515.2 加工工艺的编制 .51第六章 总结及课题展望 .546.1 本文工作总结 .546.2 课题展望 .55参考文献 .56谢 辞 .57附录一:英文科技文献翻译 .58英文翻译: .63附录二 毕业设计任务书 .67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3冷挤压模具设计及其成形过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6 城建机械 乔红娇 指导老师 雷声第一章 绪论挤压就是零件金属毛坯放在挤压模腔中,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压力机上固定的凸模或凹模向毛坯施加压力,使金属毛坯产生塑性变形而制得零件的加工方法。挤压的加工原理是金属坯料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下变形时,能大大提高金属的塑性,允许金属有较大的变形。挤压变形的特征是由大截面向小截面的变形。挤压即可在专用挤压机上进行,也可在一般的机械压力机、液压机、摩擦压力机以及高速锤上进行。挤压加工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挤压变形过程的应力应变状态、金属流动行为、产品的综合质量、生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生产效率与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较少等方面。而冷挤压除了前面列出的共性优点外,还有它自己独特的优点。如能够得到强度大、刚性好而质量轻的零件;零件的精度等级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低;节约能源,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挤压按照挤压坯料的温度分类一般可分为冷挤压、温挤压、热挤压三类,而其中冷挤压应用范围最广。冷挤压一般是指在回复温度以下的挤压,对于黑色金属常指在室温中对坯料进行的挤压。由于冷挤压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它已越来越多地用来大量生产软质金属、低碳钢、低合金钢零件。但是冷挤压的优点往往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发挥出来,因为冷挤压是金属在冷态下、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下变形的,变形抗力较大。因此它也有些自己的缺点。如模具易磨损,易破坏,因此要求模具材料好、对挤压设备要求较高、对所加工的原材料要求高;挤压前坯料处理复杂;工艺流程设计技术水准较高,研发过程周期长,投入大。金属材料的冷、温、热变形通常是以金属成形过程中加工硬化、回复和再结晶状态来判定的。金属塑性变形后,材料处于加工硬化状态,称为冷变形;金属塑性变形后,材料具有再结晶组织,称为热变形;介于了冷变形与热变形之间,材料处于回复状态,称为问温变形。各种塑性变形的温度范围见图 1.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4图 1.1 各种塑性变形的温度范围挤压工艺正是在金属材料冷变形、温变形、热变形这三种状态下进行,并按被挤压材料的温度分为了冷挤压、温挤压、热挤压三大类。在此我们主要用到的是冷挤压加工。1.1 冷挤压成形技术发展概况挤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9 世纪末,法、英、美、德等国开始用冷挤压法生产软质有色金属零部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采用冷挤压法大批量生产黄铜弹壳,并企图用冷挤压法生产钢质弹壳,但未获得成功,原因是当时不能用工具钢作为模具材料,也没有找到良好的表面处理方法和润滑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人于 1921 年制造出冷挤钢管压力机,经过进十年的研究及实验,知道 1931 年冷挤钢管才在实验室里试制成功,但不能正式投入生产,其原因也是由于钢冷挤压时变形抗力过大,找不到用于生产的模具材料和表面润滑处理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对弹壳的需求量猛增,但是用黄铜材料制造弹壳,因原料来源不足,满足不了战争的需要。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5为了扩大弹壳的生产量,德国秘密试验用冷挤压法生产钢弹壳,但一直没有成功,直到 1942 年德国人找到了采用表面磷化、皂化处理法,并用合金工具钢作为模具材料,成功地用冷挤压法大批量生产了钢弹壳,当时在战场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惊诧。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美国查明了德国人关于钢的冷挤压的全部资料,并聘用德国专家,继续深入地研究钢的冷挤压,大规模地开办了用冷挤压法生产弹壳和弹体的军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冷挤压工艺的应用开始由军工向民用转化。从 949 年开始,美、德等国在民用工业中采用冷挤压法加工各种钢质零件,并进一步开展了钢的冷挤压研究工作。日本于 1957 年引进第一台专用冷挤压力机,首先在钟表等精密仪器工业中采用冷挤压加工。由于这种加工方法的经济效益显著,不久,便在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和电器等工业部门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加工手段,遍及于各个工业部门。在我国,解放前的冷挤压技术是很落后的,当时只有极少数工厂用铅、锡等有色金属挤压牙膏管、线和管材等。解放后冷挤压技术得到了一定不敢程度的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了铜及其合金的冷挤压,60 年代开始了黑色金属的冷挤压,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冷挤压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这种先进的压力加工工艺已在我国的工业建设中起着令人瞩目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对铝、锡、银、纯铜、无氧铜、黄铜、锡青铜、锌及其合金、纯铝、防锈铝、锻铝、硬铝、可伐合金、泊莫合金、低碳钢以及中碳钢等多种金属进行冷挤压,甚至对轴承钢、高速钢等也可进行一定变形量的冷挤压。我国可以制造的冷挤压件及型材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在模具材料的使用方面,除了采用高速钢、高碳高铬钼钢、滚珠轴承钢、弹簧钢等以外,还采用不少新型模具钢、硬质合金以及钢结硬质合金等。在模具结构方面,采用近代的最优化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保证强度、刚度、可靠性等要求的提下充分发挥了模具材料的潜力。在冷挤压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不少高校和研究院所正在采用有限元等计算方法、数值模拟冷挤压成形全过程,以及揭示冷挤压时的金属流动规律及应力应变规律,这些都会对冷挤压技术的发展这更大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我国冷挤压技术的研究水平还是较高的,在冷压技术推广方面曾一度达到轰轰烈烈的局面,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有:作为作为冷挤压零件最广泛应用领域的汽车工业尚不发达,汽车零部件生产厂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6多、批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生产;缺少专用冷挤压力机,用通用压力机又满足不了冷挤工艺的特殊要求;缺少冷挤压专用钢种,虽有标准件拥抱过冷镦钢,但品种少,规格小,不能满足较大零件冷挤压的要求等。今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摩托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给冷挤压技术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当代轿车某些关键部件,从设计开始就是立足于精密成形,从结构反方面很难用机加工方法来代替,这些关键零件的国产化,大大促进了精密锻造特别是冷挤压技术的发展。1.2 选题依据和设计主要内容1.2.1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螺钉是重要连接零件,要求结构强度高,宜采用冷精锻成形。杆部变截面,采用正挤压工步;头部采用先聚料后镦挤的方法。挤压变形力较大,模具设计时要保证模具有足够的强度。1.2.2 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1)正确排工步,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最少的工步;2)模具结构要合理;3)掌握组合凹模优化设计方法;4)手绘总装图 1 副和主要工作零件图;5)使用三维造型软件, 画局部总装图;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7第二章 冷挤压工艺设计从坯料变为挤压件成品需要一系列工序。挤压工艺设计要确定一系列必要的工序,达到以最少的工序,最短的流程,使坯料逐步变形成要求的挤压件形状,经济合理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挤压件。典型的挤压工艺过程,由许多工序组合而成,其中包括下料、镦粗、校形(坯料准备工序),预成形工序和最终成形工序(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或镦挤相结合的组合工艺),以及中间的辅助工序(除油、酸洗、退火、润滑)和最后的机械加工工序。无论是制坯工序、中间工序还是成形工序都是冷挤压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挤压适合加工软质且延展性好,硬度大致在 100HBS 一下的金属材料。冷挤压件的形状应保证金属在挤压方向的变形均匀,流速一致,同时使单位挤压力较低,使模具寿命较高。最好的挤压件形状是轴对称的回转体。挤压件内、外型面应避免直角过渡,直径变化小的零件不应采用挤压工艺成形,用切削加工方法较为有利。挤压零件应尽量避免壁面上的环形槽和径向孔,避免挤压成形小直径的深孔。冷挤压工艺设计是在确定挤压件形状、尺寸、精度和材料之后着手设计模具之前的一个阶段,在此之前要拟定制定的挤压加工工艺和有关的工艺顺序和数量,并研究如何具体实现符合要求的质量控制、经济性问题。2.1 挤压工艺步骤工艺设计时,从研究产品图进行工艺分析开始,首先根据变形前后材料体积不变法则及所设计的挤压件图形,计算出坯料体积,并由挤压件尺寸或中间工序尺寸,按照体积公式确定毛坯尺寸,再按变形程度,挤压力大小和形状复杂程度,确定工序数目,然后进行工序设计,决定中间成形工序的成形预备形状和尺寸,并选定成形方法,安排加工工序。最后决定工艺方案,即选定材料和设备,编制工艺流程和构思模具结构,同时进行全面工艺评价和核算技术、经济指标。挤压工艺设计程序可用以下一个工艺流程图来表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8工艺分析挤压件图工艺计算变形程度挤压力坯料体积坯料尺寸工序设计成形工序辅助工序工序数目工序排列工艺方案工艺流程模具构思工艺评价经济指标设备材料图 2.1 工艺设计程序在模具设计的过程中,还可能反过来对初始的工艺方案进行修正;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补充完善,并就实际作业条件,重新评价工艺设计。在挤压工艺方案设计中,需要做出下述的评价和估算:1、工艺性评价(1)挤压件形状复杂程度;(2)挤压件成形难易程度;(3)挤压件变形程度的大小;(4)挤压件的尺寸范围;(5)挤压件的精度等级;零件图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论文9(6)挤压件性能指标;(7)挤压件质量标准;(8)挤压材料的工艺性能;2、估算项目(1)总变形程;(2)总工序数目;(3)总工装套数;(4)效果分析及评价根据上面这些评价和估算,便可确定一种经济合理的最佳工艺方案。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