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的发展概况广阔前景_第1页
蒙药的发展概况广阔前景_第2页
蒙药的发展概况广阔前景_第3页
蒙药的发展概况广阔前景_第4页
蒙药的发展概况广阔前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药的发展及概况中国蒙医药学博采众长,是民族医药之精华,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理法方法药理论体系,而且积累了极为宝贵的临床经验和丰硕的学术成果。蒙药学是对蒙药进行全面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蒙古族人民长期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祖国药学宝库中之瑰宝。一、蒙药 的发展历史蒙药的发展与蒙古民族的兴衰,社会政治、经济 地位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蒙药的发展历 史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萌牙时期(公元 7 世纪以前)在古代,蒙古人常年在 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因而与自然界的各种动物、植物、温泉、矿泉、矿物等广泛接触,逐步发现了能够医治疾病的药用动、植、矿物,并将之反复 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 疗,不断总结、提高,形成蒙药学的基础,那时已 经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生条件的蒙古医药知识。如炙疗、外伤 治疗与正骨、正脑术及饮食疗法、民间用药 等。在慢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原来的口授相传发展成文字记载,因而出现了不少蒙医药著作,对继 承发展蒙医药学知识起了积极作用。蒙药学的有关著作,在历史上统称为“本草”。这些本草,原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故个有民族风俗与区域特点。在诊 治疾病中药量少, 疗效好, 经济简便,适应广大牧民生活和劳动特点,为北京各族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印度、藏族和汉族传统 医药学的影响。(二)形成时期(公元 7-16 世纪)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大举西征,建立起横跨亚欧的四个蒙古汗国。1271 年,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入主中原,并于 1279 年统一了中国。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沟通国内各民族以及东西方之羊羊的经济、文化交往,同 时也使中外医药科学有了更多的联系和交流。元代医事制度除设大医院,御药院外, 还在大都(北京)和上都(开平)各设回回药物院一所。大医院饮膳大医忽思慧著作饮膳正要三卷,为中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因引,在历史 发展过程中,蒙古医药学先后吸取了藏医学及部分印度医药物中医学理论,逐步形成了既有独特理论又有丰富医逆境经验的近代蒙医药学术体系。(三)发展时期(公 16 世纪以后)通过国内各民族及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医药科学的联系与交流, 这一时期的蒙医药学具备了完整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而且积累了极为宝贵临床经验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当时,许多蒙医药学家将汉、茂医药 学著作,为蒙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7 世纪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著医法海鉴一书,记述了蒙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是一部较完整的蒙药方集。 18 世纪蒙医药学家松巴,堪布伊舍巴拉吉尔著甘露滴珠、 甘露医理、 甘露临证鉴别论诊疗集、 识药晶鉴等一整套蒙医药著作。 还有蒙医药学家洛布桑、索勒日哈木木著脉诀概要、 巴莎森制药法、 药物识别等著作。19 世纪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著蒙药正典一书。共收集了 879 种药物,共附有 576 幅插图。 还有著名蒙医药学家罗布桑全普乐,全通过一生的临床实践,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著有实用蒙医药学一书。19 世纪未至 20 世纪初,蒙医药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先后涌现出许多医药学家和蒙医药学专著:如著名蒙医药学家化日格丹达尔著有诃黎勒晶珠医药学鉴、 增补医疗解释等。 库 西卡编著了蒙医验方集,并附蒙、藏、汉、满四体合璧的蒙药名录;伊希丹森旺吉勒编著了红珊瑚方剂;吉格木德丹森扎木落编著了普东方;敖斯尔编著了医方与手法;阿格旺隆日格图布丹尼 玛编著了珊瑚珠方等。这些著作的出版使蒙医药学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北方民族医药特点和地域特点的近代蒙药学。为保障北疆各族人民的健康及蒙古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医(民族医)政策,促进了蒙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内蒙古广大牧区及部分农区,普通建立了蒙医医院,使蒙医药在医逆境保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蒙医药工作者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疑难病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盟市先后建立了一批蒙医药科研机构,在系统理论、 药物、临床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 显著成就,自治区还建立了蒙医高等院校,蒙医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大批新型蒙医药人才,使蒙医药学的发展后继有人。近年来。广大蒙医药工作者广泛地搜集各地的蒙药方剂。对全区各地的蒙药资源进行了普查,开展了采、种制、用的活动,并加强了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蒙药制药厂,以满足区内外的需要。二、蒙药概况(一)蒙药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五元、六味、药力、药性、 药物功能。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认为植物发育生长与“五元”有密切的关系。土是植物的基础,是植物吸养之源,生命之根本。水是植物所需养料的溶媒,也是植物体内运化因子,有滋润营养植物、促 进其生长的作用。火在植物内为能量、动力因子;外界的阳光、温度,使植物生长成熟。气在植物内为生化因子,气具有养育植物、促其生长的作用。空在植物内为间隙因子,是物质形成管腔孔道之因素,外界是一切物体所存在的空羊。六味:药物有不同地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 药物形成的过程中, 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 涩六种。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也元素 为辅。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报导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除单一味道外,还有两种以上的味结合而产一的“中性味:,以及由于味的转化、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苦中苦,甘中甘等结合成复杂的“复合味”,尽管变化复杂,仍可归纳于基本六味的范畴之内。药力:药物品种虽然繁多,但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 热性药物多生于热处及向阳处,获得了充足的阳光,阳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 备的热性药力,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应用过量则引起头晕、头痛、 发烧、烦渴等症状。寒性药物多生于寒处及阴凉处, 获得充足的月辉,阴性 药物药物力充沛,才有完备的寒性药力,有镇静安神、健身 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应用过量则引起胃阳衰弱、抽搐等。再据药物寒热两性的程度差异,阴阳二性又分 为中间型、复合型等,并有热中热、寒中寒、寒、热、温、凉等 进一步的区别。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这是一般准则。药性:药物的性能或药理作用,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 ”(气)、 “希拉 ”(火)、 “巴达干”(体液)的偏盛偏衰。若三者保持平衡和协调,就健康无病,如果三者失去平衡,便会产生各种病变,甚至导致死亡。古人在临床用药中,将药物性能总结为重、脂、寒、钝、轻、涩、 热、锐等 8 种。其中,重、脂、二性克制“赫依”病证,寒钝二性克制“希拉”病证,轻、涩、寒三性生“ 赫依”(风);热、锐、脂三性生“ 希拉”(火);重、脂、寒、钝四性生“巴达干” (寒)。故用药注意超量、长期服用。药物功能:亦称药效,有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 热、 轻、锐、涩、动等 17 种。蒙医根据药物的寒热两性,派生出 8 种药性能,最后又发展成为药物的 17 种功能。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这 17 种药物功能去克制疾病的 20 种基本性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使患者康复。常用药物 蒙医用药很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但绝大部分还是取自野生植物,据文献记载,蒙 药材约有 2230 多种,经调查考证的蒙药材,属于植物种子、果实类的有 203 种;根及根茎类 231 种;全草类 256 种;枝叶类 54 种;花类 83 种;皮类 35 种,藤木类 36 种;菌藻类 14 种;树脂类 14 种;植物的其他类 28 种;昆虫类 30 种;动物类 260 种;矿石类 98 种。共计1342 种。当地产蒙药材有香青兰、沙前胡、播娘蒿、角茴香、牧马豆、腺茎独行菜、沙棘、莲座蓟、文冠木,杠柳、蒙古山萝卜花、白龙昌菜,山刺玫、金 莲花、冷蒿、梅花草、花锚、扁蕾、齿叶草、手掌参、蒙芯芭、火绒莲花、冷蒿、梅花草、花锚、扁蕾、齿叶草、手掌参、蒙芯芭、火绒草、船盔乌头、唐松草、铁线莲等。据 调查全区可资利用的蒙古野生药材达 800 余种。除自产自用当地产的药材外,中蒙药、蒙藏 药也大量交叉应用。如肉苁蓉通用于滋补强壮,而蒙医还多用于治疗脾胃病;中蒙药通用草乌,而蒙医不仅用乌头, 还用草乌茸(地上四横指嫩苗或加工的草鸟芽)、草乌叶、草乌花等,且用于温热病、半身不遂、五官科疾病、肠炎等病症;如诃子中蒙医通用,但蒙医更为广泛用于各种疾病;广枣,中医用它的树皮治疗烫伤,蒙医则用其果实治疗心脏病;肉豆蔻,中医煨用于暖脾胃、涩肠、下气,蒙医用生肉豆蔻治疗心脏病,并用其假种皮“肉豆蔻衣”(药名为玉果花),治疗风、气、白脉病。蒙藏药交叉应用列为普遍,如三棵针、山川柳、山刺梨、土木香、小叶莲、冬青、毛瓣绿绒蒿、双色龙胆、乌奴龙胆、白花 龙胆、石榴、红景天纤毛婆婆纳、橐吾、伞梗虎耳草、卷丝苦苔、波棱瓜子、余甘子、雪莲花、翼首草、囊距翠誉等。方剂 蒙医方剂一般由二味或数味药所组成。蒙医常用成药,很少开方。蒙 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也是辩证施治,配方分气味、性能二类。药物分主、辅、佐、使。一般成药有400 余种。已知蒙医传统配方,单方、验方共 1500 多首,绝大多数为复方制剂。蒙成药剂型有 10 种。即汤剂(煮散)、散 剂、丸剂、膏剂、酒剂、油剂、灰剂、 搅合剂、草药剂及金石合剂。汤剂(煮散)按着一定处方研为粗未,备用。煎 汤去渣取汗服用,或沸水 沏服。汤剂因其中吸收较快。故一些急症及发病初期,多用汤剂治疗。一般成人 剂量为35 克,一日 3 次。散剂 是将药物按处方配制,碾研成细粉,混合均匀, 备用。白开水或调引送服。散剂有内服与外用二种。并有便于服用、携 带、制作简便、节约药材、不易变质等优点。应用较广,但吸收较汤剂为慢。一般成人剂量为 1.53 克,一日 3 次。丸剂 将药物按处方配齐,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以蜜、水或面糊、药汁等赋形剂制成药丸。一般为黄豆或绿豆大小的颗粒,外用朱砂或银朱研细粉挂衣、晾干,贮藏备用。一般应用于慢性、虚弱性的疾病,以及某些疑难重症,此餐,丸 剂也包括丹剂,丹剂中有内服、外用两种。大多 为金属化合物 炼制而成,一般用于顽症、痼疾,一般成量为 13 克,一日 12 次。膏剂:分内服膏剂和外用药膏两种,内服膏剂又分流浸膏、浸膏及煎膏剂(膏丝)。外用药膏分硬膏药和软膏药。如沙棘膏、文冠木膏、驼蒿膏、泡囊草膏、泡囊草膏、山黄柏膏、益母膏、牛胆膏、紫膏等。酒剂:以酒为溶媒,浸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所得的澄水浸出液供内服和处用。此剂多用于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扭伤和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如菱角酒、沙棘酒、苁蓉酒、奶酒、骨酒等。油剂:先将药材精选,加工炮制处理后,按 处方调配、浸煮、 浓缩到一定程度,按比例加鲜牛奶溶和,并加一定量的奶油、蜂蜜、庶糖、白糖等,浓缩到无水分,呈现油光泽、红黑透明或黄黑透明时,即成油 剂,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一般用于老人、妇女、体虚者的浮肿、湿痹、肾虚等病症。灰剂:蒙医认为寒疾经久不愈则用灰剂治疗为上。分为急、中、 缓三种配剂,根据病情选择使用。搅合剂:按处方调配,研细粉,混合均匀,逐渐 加入适量炼蜜、奶油、红糖、冰糖等,反复搅合而制成,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此剂分为温热、寒凉两大类型。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对妇女及五官科疾病、老年病应用较多,而且服用方便。草药剂:草药剂是蒙医因地制宜地采野生药草,将单味或数味药煎汤服用。或将采回的药草置于清洁凉爽通风处阴干,制成粗未,煎汤给患者服用。 这种原始的剂型叫做草药剂。一般用于温热病和外感的治疗。金石剂:金石剂亦珍宝剂。它以珍宝类药物,如金、 银、珍珠、玛瑙、玉石、红珊瑚、松石等以及金属矿物类药物,如赤 铜、白锡、铁寒水石、月石、金精石、银精石、水银、硫黄、黄丹等 为主药,适当配合动、植物药而制成化合剂备用。本剂的特点是毒性较强,药用量小,药效特久,吸收 较慢,本剂一般不轻易应用。经多次服用一般药治疗无效的顽性恶疾和疮疡痈疽等,才考虑用本剂治疗。当病症一除,立即停药,勿多服。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蒙医药和中医药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逐渐形成了蒙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蒙药作为蒙医药的组成部分又有“两力、五元、六味、八性、 药性、药能(效能)”等,这正是历代蒙医学家根据蒙医药理论体系所 总结的用药规律。蒙药和中药虽然均为传统医药,但是两者在临床用药上却不相同,很多蒙药和中药交叉使用,但有些药作用机理却不一样,如肉豆蔻中医用于温中行气、 涩肠止泻,而蒙医用于治疗心脏病;有些蒙药材为中医少用而蒙医大量使用如全石榴、如黑冰片、大栀子、大蜀季花、山沉香、蒙古山 萝卜等。蒙药的炮制方法,炮制所用辅料,炮制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