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囊性病变_第1页
颅内囊性病变_第2页
颅内囊性病变_第3页
颅内囊性病变_第4页
颅内囊性病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内囊性病变,颅内囊性病变,各种囊肿 蛛网膜囊肿、脉络膜裂囊肿 Rathke囊肿、胶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胆脂瘤)囊性成分为主的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 少见囊性肿瘤(转移瘤、室管膜瘤等) 其他:V-R间隙、松果体囊肿、囊性畸胎瘤及脑膜瘤等感染性病变 脑脓肿、脑包虫病、脑囊虫病等,1、蛛网膜囊肿,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真性)和继发性(假性) 先天性由于发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所致 继发性多由创伤、出血、感染等引起的蛛网 膜下腔广泛粘连所致多无症状,体积大者可压迫脑组织可颅骨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见,左侧多见好发于颞底或颞叶前部,其他常见部位包括外侧裂。大脑半球凸面、鞍上池、后颅凹、枕大池、桥小脑角处等。,2、脉络膜裂囊肿,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神经上皮性囊肿一般体积较小,特定的发生部位,沿脉络膜裂分布(颞叶内侧海马与间脑之间的脑脊液间隙内)CT或MRI表现为脉络膜裂处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清楚的含脑脊液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周围脑组织无信号异常,3、Rathke 囊肿,起源于垂体Rathke裂的先天性疾病,是垂体胚胎发育的遗留产物较小一般无症状,较大可压迫周围的垂体、垂体柄、下丘脑视交叉等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内分泌功能障碍和视力障碍30岁以上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影像学表现,多位于垂体前后叶间,较小者位于鞍内,较大者可穿过鞍隔向上发展囊肿边界清楚光滑MRI信号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囊液的蛋白含量,可呈长T1长T2、短T1长T2、短T1短T2,甚至混杂T1、T2信号,增强多无强化,少数囊壁可出现轻度强化,女,43岁,女,22岁,宫血,4、胶样囊肿,胶样囊肿是内含黏液的罕见囊性肿物,由胚胎期异位内胚层迁移所致绝大多数(99%以上)发生在孟氏孔处囊肿呈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直径1.5cm,影像学表现,发生部位(孟氏孔)是胶样囊肿确诊的重要依据CT平扫为界限清晰的高密度肿物MR平扫多数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部分病例有环形强化,5、表皮样囊肿(胆脂瘤),为外胚层的异位残留而发生,以桥小脑角处最常见20-50岁男性多见多为囊性,少数为实质性密度主要取决于其内胆固醇与角化物质含量以及出血、钙化情况,影像学表现,CT平扫多为低密度,少数可呈等或低等混合密度,甚至是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多数囊壁和囊内容物不强化,少数囊壁轻度强化DWI和FLAIR呈高信号,有助于同蛛网膜囊肿鉴别,6、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生在小脑的星形细胞瘤主要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分级级儿童后颅窝最为常见的肿瘤,高峰年龄10岁以前起源于小脑蚓部,继发侵犯小脑半球,影像学表现,约半数完全囊性,或大部分为囊性伴有壁结节通常边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单发大囊囊内液体含较多蛋白,CT稍高于脑脊液目的,MRT1WI信号高于脑脊液,T2WI信号与脑脊液相近增强:壁结节明细强化,囊壁可强化,7、幕上星形细胞瘤,低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呈均匀等密度或低密度,也可表现为水肿型或囊性局限型出血少见瘤周水肿轻微或无水肿15%-20%伴钙化增强多数不强化,8、血管母细胞瘤,是成人后颅窝较常见的肿瘤肿瘤常位于小脑半球囊性变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突出特点根据影像学表现客分为三种类型 大囊小结节型典型、常见表现 单纯囊型 实质肿块型增强扫描壁结节明显强化,而囊壁无强化,患者,女,40y,头痛、左侧共济障碍,步态紊乱眩晕,9、单发囊性转移瘤,多数见于中老年人多发生于幕上,少数发生于幕下;好发于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处,也可见于小脑及脑干等部位多来自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及肾癌等病灶无包膜,血液供应丰富,生长迅速,囊多不规则,无明显张力感,囊壁多毛糙或可见肿瘤实质,以腺癌为主,影像学表现,平扫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无包膜增强壁呈环状、厚薄不均,可伴有结节状突起,囊性区不强化,瘤周多有水肿,少数呈薄壁环状强化,10、神经节细胞瘤,少见,WHO分类级,多发生于儿童和30岁以下青年颞叶多见,其次是额顶叶交界区肿瘤常有囊变,可由单囊或多囊构成钙化常比较显著,瘤周水肿一般无或轻度CT平扫常呈低密度,MR信号混杂,境界清楚增强:半数以上有强化,左侧大脑半球长T1长T2占位,界清,广基与大脑镰相连,边缘有新月形的包囊,多发生在皮层表面,多与硬膜密切接触,可能形成脑膜尾征,需与起源于脑膜的肿瘤鉴别;另神经节细胞瘤多有周边的少量液化和钙化,11、DNET(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生长非常缓慢且常伴有皮层发育不良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于20岁之前发病多表现为难治性癫痫,但无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经手术切除后一般无需放疗或化疗,预后好,影像学表现,DNET多位于幕上表浅部位,颞叶最常见,占62-80%,其次为额叶、顶叶和枕叶CT:局灶性低密度肿物 部分病变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类似囊肿表现 少数病变密度不均匀,呈等、低混杂密度骨窗观察:部分病变邻近颅骨受压吸收、变薄瘤内钙化及出血少见,MRI:病变边界清楚,T1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T2显著高信号信号是否均匀主要取决于病变内囊变和黏液样物质聚集的程度病变一般无明显的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增强:多样,多无明显强化,少数呈结节样或点状强化,17岁男性,顽固性癫痫,男,17岁。以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10年就诊,12、颅咽管瘤,多位于鞍上,WHO级好发于儿童(儿童最常见的鞍区肿瘤)可分为造秞细胞型与乳头型 造秞细胞型:钙化常见,5-15岁及40-60岁 乳头型:钙化罕见,平均40-55岁囊性部分信号多样,囊腔一般较大,壁厚薄均匀,呈轻、中度规则环形强化或不强化含较高浓度的蛋白时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含少量蛋白时,T1WI呈较低信号,T2WI高信号;少许含角蛋白或钙化,可呈双低信号,蛋壳样改变,轴位增强,轴位平扫,矢状位平扫,矢状位增强,冠状位平扫,冠状位增强,13、脑脓肿,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分为4期:早期脑炎、晚期脑炎、早期包膜和晚期包膜形成期CT平扫为稍低或低密度灶影,边缘模糊不清,可有占位效应,增强脓肿壁不同级别强化MRI平扫脑内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强化,脓腔不强化,邻近软脑膜明显强化,DWI呈明显高信号,14、脑包虫病,又称细粒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病之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囊型包虫病,一种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泡型包虫病(1-2%)病变分布广泛,大脑各叶、脑基底节区、丘脑、小脑、脑膜、脑沟均可见,影像学表现,单发:圆形、边界光整,腔内可见多发子囊(特征性表现),子囊密度低于大囊多发:脑实质内、脑沟、脑膜内多发类圆形水样密度影,界清,周边见点状斑片状钙化,周边无水肿,占位效应轻增强晚期或延迟期可见轻度线样强化,15、脑囊虫病,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部所引起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可分为四期: 急性脑炎期:CT示多发低密度,边缘模糊,MRI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模糊,局部脑回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