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核心素养需厘清关系_第1页
“落地”核心素养需厘清关系_第2页
“落地”核心素养需厘清关系_第3页
“落地”核心素养需厘清关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地” 核心素养需厘清关系从学科教学角度来看,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需要整合知识、协调探究、调和活动,否则只会停留在理论探讨,而不是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科核心素养在与课堂教学环节融合中得到提升。整合知识与素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行动中。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出现了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轻知识的现象。有的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没有出现知识体系,甚至没有出现知识点。这里我们需要厘清教材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在教材使用方面,我们需要实现从“教”教材向 “用”教材的转变,但绝不提倡“无” 教材教学,教材仍是我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根” 和“本” 。知识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基础,知识缺失,素养也就成为镜花水月,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要重视核心素养,但不能以牺牲知识为代价,需要实现由知识向核心素养的转化。我曾参加一些核心素养研讨活动,核心素养课堂展示是必不可少的。但非常遗憾的是,授课教师大多规避教材,回避知识点,知识体系更是鲜有机会露面,仿佛教材和知识成为核心素养的杀手,只要出现知识点,核心素养就无从谈起。记得一位教师授课的课题是必修一教材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复习提问过程中,他并没有展现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类型的知识。没有板书、PPT,也没有知识体系架构,甚至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没有完整出现。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过程中,大量生动活泼的情境素材扑面而来,但只是偶尔会用到教材中的某些关键词。我认为,要实现核心素养成功“落地”,教师就必须重视教材知识教学,包括教材的主文和辅文,整合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挖掘蕴含于其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教材辅文中的奢靡之风、冲动购物、一次性筷子和“舌尖上的浪费” 都是非常好的话题;教材知识中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中包含着理性精神的培养,我们要坚持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结合探究与素养。探究需要有目标、有任务,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探究问题的设计非常有必要,不能将探究视为一种形式。因此,我们需要在探究素材的选择上和探究问题的设计上都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许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偏重于情境素材的解释和演绎,忽视了对问题的探究。比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时,花大量篇幅补充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知识。同时,教师也预设了“探究” 性问题南北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给美国带来了哪些影响?显然,这个问题的设计有很大的缺陷,其中南北战争的时间地点是历史史实,属于记忆类知识。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史实。这位教师提供的情境素材与探究的问题都属于美国南北战争的问题,但缺乏应有的内在联系,素材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发挥启发诱导作用。因此,我们在探究情境材料上应避免冗杂多余,使素材更加言简意赅,减少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思考的机会。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探究的问题设计上下功夫,探究的问题除了难度适中,反映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还需要让学生能够从“已知” 领域向“未知” 领域延伸。融合体验与素养。建设轻松活泼、有趣好玩的课堂,是许多教师的目标。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贪图热闹,忽视了蕴含于其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将热闹与学科核心素养对立了起来。因此,我们需要调和活动与素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热闹的活动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许多教师在公开课的预设中,非常重视情境材料的选择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一些巧妙的课堂活动确实令人拍案叫绝,合适的活动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为热闹而活动,活动偏离了教学主题,没有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时,为了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国“ 武魂”,他临场换上运动服,在学生一阵阵喝彩中表演了中国功夫。这项表演活动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有多大的帮助呢?从我现场判断来看,确实收效甚微,这就形成了课堂活动与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调和的关系。还有,当前课堂教学设定的分组讨论活动,在形式上会出现“捆绑”式分组,许多志趣不投的学生可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对于谈论的话题毫无进展。辩论也是一些教师热衷组织的教学活动,但辩论在组织上也会存在问题,授课教师提出的辩论问题过于形而上学,缺乏应有的辩证思维。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授课教师提出的辩论话题是:正方全盘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反方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事实上,这两个命题本身都是伪命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是错误的,缺乏应有的理性思维和思辨精神。接下来,教师按照学生在教室的地理位置,将学生硬性指派为正方和反方,显然又是对学生思想和灵魂的绑架。我们并不反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活动,但任何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主题。分组讨论中,我们除了在预设中对讨论的问题认真斟酌外,还需要允许学生合作讨论的自由,一批志同道合者自然可以激发智慧的火花,形成新的认识;也应允许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向授课教师质疑咨询,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辩论环节,教师需要提出带有思辨性的辩题,还可以将辩论分成两个半场,轮换辩题,促进学生全面辩证认识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从“ 满堂灌”到“ 满堂问” 再到“满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