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如何发力,怎样抓住时代机遇?_第1页
中国养老产业如何发力,怎样抓住时代机遇?_第2页
中国养老产业如何发力,怎样抓住时代机遇?_第3页
中国养老产业如何发力,怎样抓住时代机遇?_第4页
中国养老产业如何发力,怎样抓住时代机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养老产业如何发力,怎样抓住时代机遇?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到 2050 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 4.8 亿,占总人口的 35%左右,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国家。届时,中国人口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中国还有 34 年的时间准备。要完善老龄事业,发展养老产业,中国面对的是“未富先老”、 “未备而老”的基本国情。在政策足量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市场力量实现产业催化,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养老产业的重要命题。目前,中国的养老难题主要源于三大短板,养老保障体系覆盖低、养老服务产业薄弱、老年人财富积累过少。其中最有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的途径,应是政府指引市场建立成熟的养老产业。在此期间,除了提升保障覆盖率和居民养老金储备,尽快建立起完备的顶层制度设计和成熟的养老产业体系,将成为一项政府重任和社会命题。养老困局当前,中国养老政策和市场之间还存在明显的脱节。新一届政府在养老政策上频频发力,并出台以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发展战略。但若要实现政策的落地转化,除了政府先行,市场也要跑步跟上。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于中微观经济领域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阻碍了市场对政策的消化,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养老困局。一个突出难点是,养老资源错配或缺失导致的产业效率低下。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养老服务产业面临着产业比重过低、行业利润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困境。在这些问题的共振下,养老产业的资源优化受阻,进而影响了行业产出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益。中国养老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过低,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弱势”产业。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 50%左右,服务业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但包含社会养老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仅占第三产业的 0.9%。在国外,社区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通常在 30%,差距十分明显。而十三五期间若社会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到 3%-5%,就可创造出 750 万-1000 万个养老服务岗位,对就业形成很好的拉动。在养老产业中,资源配置受限情况较多。如养老护理待遇过低、民资参与养老金融难度大、养老金税延制度难实行等,这些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源尚没有在养老市场中得到优化组合。以最具代表性的床位问题为例,目前国内的养老机构主要分公办和民办两类。民办养老院近一半的床位空置率,公办养老院却“一床难求”,养老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并非供应不足,而是床位资源没有获得最充分的调配利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确保公办养老院的“公益”性质,优先给低收入老年群体使用。对民办养老院予以补贴,使其收费与公办基本持平,并鼓励资金尚有余力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选择设施较好的私立养老院,享受较好的晚年生活品质。行业准入限制多,真正允许进入的领域,资本投入(利润)回报却比较低,这也是养老服务业对就业吸引不足和难以持续发展的主因之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2015 年 7 月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投资养老产业面临着“收益期较长、利润相对较低”的局面,仅有不到两成的养老机构实现盈利。高昂的前期投入、运营成本和较低的产出回报,会导致产业失去投资吸引力,对就业和产值拉动十分有限。长期下去,这种“低存活率”的情况还会导致行业陷入低效和专业人才的溢出。也由此,中国养老服务人才紧缺,养老护理质量整体较低。按照国际公认的“每 3 位入住(养老院)老人需要 1 名护理人员”的标准,中国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将是千万量级,但养老蓝皮书:中国养老产业和人才发展报告(2014-2015) 显示,目前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 60 万,持证上岗的甚至不足 10 万。国内开设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仅 30 余所,每年毕业人数仅千余人,这不仅和国际养老服务的人才储备标准差距过大,也难以有效满足中国老年护理等服务性消费的需求。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业获得了较多的政策支持,但在各产业竞争中仍处于劣势。这是因为从政策出台到产业落地,养老业需要吸收大量市场资源,并完成组合和优化,以形成最大的产业效率和社会效益。养老困局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城乡差距导致农村养老资源的缺失。一边是城市养老产业的飞速起步,另一边是农村老人基础保障的欠缺,养老的地域性失衡现象在拉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年轻人口离开农村,空巢、失独农村老人迅速增加。随着人口的外流, “养儿防老”在农村逐步失去了说服力。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数据,到 2012 年底,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1.94 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到 1.2 亿,空巢老人约 9000 万。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随着中青年农民工大量外出务工,农村老人空巢率达到 38.3%,且上升速度超过了城市。提高城市化率,不是简单地将农民迁入城镇,要做好覆盖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需要找到“调结构”和“稳增长”的黄金结合点。全国养老事业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倾斜和重视,避免造成更大的城乡差距。囿于市场进入的诸多限制,中国农村养老仍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政府介入兜底或更为稳妥。政策统筹在 2015 年 10 月 29 日十八届五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三五” 规划对国人养老规划实现了突破,并将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建议还提到,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业,政府其实早有行动,但在推进过程中处处遭遇“玻璃门”的尴尬。此外, 建议要求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以扩大养老市场准入。外资的进入,除了带来更多资金和先进经验,还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养老服务,说到底是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养老是每个社会人都要 面对的“刚需”,但对市场而言,养老服务的初期投入与获益很难对等起来。目前来看,中国还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规模影响力的养老市场和产业。一方面是政策红利尚未充分释放和激发出来,给市场以足够的刺激;另外一个根本性原因,是中国现阶段养老服务的真实需求还不足以催化市场的质变反应。一个市场的形成,往往是先有需求,再产生供给,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在趋向均衡中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服务” 为产品的养老服务市场,显然还处在孕育过程中。一方面,对于有养老刚性需求的老年人来说,整体支付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刚性服务缺乏供给且价格昂贵,超出了绝大多数老人的支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还是应以老年人及其子女最为关心的护理、医疗等服务为切入口,优先解决刚性需求的同时,逐步引导延伸出周边服务产业消费链。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的购买力,对消费能力细分,也是促进养老产业活跃的重要突破口。在老年消费的政策引导方面,政府职能相对清晰,即对低收入老年人做好兜底,把中高收入人群推向市场。初步完成了顶层设计的养老产业,正在酝酿“市场化”之变。养老服务是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一项庞大产业,必然需要一套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如与人口政策、社会保障、老年医疗等各个产业政策的协调。若各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统筹联动,恐会导致很多好的政策不能达到好的预期。金融发力要办成事,还得有钱。金融是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金储备的重要一环。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养老金融广泛存在的市场基础。3 月 21 日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根据意见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中国要基本建成覆盖广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安全稳健,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自此,金融全面支持养老产业的政策导向已十分明确。结合市场现有的养老金融业务和未来需求,该意见从加大对养老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到向居民提供创新的养老金融服务,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弥补养老金缺口、提升养老金的投资和保值增值功能等方面,金融业也都大有可为。针对养老服务产业和企业,金融机构的尝试思路主要包括:第一,鼓励银行探索养老金融事业部制,培育服务养老金融中介体系等,实现养老金融组织形式的创新。第二,对养老产业亟需的贷款支持,可以完善管理机制,结合养老服务业特点以差异化信贷进行创新尝试。如一些创新性的养老服务贷款方式,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等。第三,广开融资渠道,符合条件的企业推动上市,非上市企业积极提供股份转让渠道;支持发行企业债券融资;鼓励 PPP 模式等。目前来看,多家银行正在从两方面积极着手:一是发力养老金融产品的研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