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巨子李嘉诚先生的全球化产业战略布局_第1页
论商业巨子李嘉诚先生的全球化产业战略布局_第2页
论商业巨子李嘉诚先生的全球化产业战略布局_第3页
论商业巨子李嘉诚先生的全球化产业战略布局_第4页
论商业巨子李嘉诚先生的全球化产业战略布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商业巨子李嘉诚先生的全球化产业战略布局陈玉荣商业巨子李嘉诚的名字在全球华人圈中如雷贯耳。我们产业整合网之所以关注这位财富巨子的全球化产业战略布局,就是想通过这位商业巨子朴实无华的心路历程中让我国正在创业创新的企业家朋友们紧跟全球化产业文化变革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调整自己的产业投资布局策略,并及早进行资本运筹布道者,其家族霸业的发展就会成功转型和创新升级,进一步找到财富裂变的内在轨迹,从而找到自身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一、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来审视,李嘉诚先生审时度势,在 1997 年香港回归之后,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再次抓住了新的历史机遇。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能迅速强大,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迅速改变了全球产业发展的传统结构及布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残酷的竞争风险,狂潮般扑面而来,对于各个国家和各大财团而言,面对机遇与挑战的抉择,不容你有太多的犹豫彷徨。总体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日趋猛烈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的对外开放,意味着全球十几亿人口的生产与消费活动逐渐融入全球市场,资本、人才、技术及资源的全球流向及节奏“被迫”发生深刻变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消费需求潜能和特殊的地缘优势,使中国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而欧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因此,对于中国大陆及港澳产业界的人士而言,如何借势“全球化”进行产业投资布局的优化调整,是检验其商业智慧到底有没有量,其全球化产业布局的策略是否高明。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李嘉诚先生通过逆向思维的投资方式和老辣娴熟的市场运作手段,再次证明了他的卓尔不群的商业智慧和才能。一方面,他看到了全球化使香港的优势地位日渐衰落,而中国大陆经济的全面改革深化和调整在全球视野下的比较优势,以及欧洲的发展受福利主义及奇高劳动力成本制约,传统消费领域产业空心化和现代消费领域惰性化发展的特征日趋明显,在全球化背景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乘虚而入,恰如其时。正因为如此,从 2003 年开始,李嘉诚及其幕僚,就开始精心谋划“西移东退”的产业转移策略,投资目标紧紧抓住传统消费基础领域和信息消费基础领域的两个关键环节。其产业投资布局及其竞争策略的重要策略是一个财团的发展战略和商业计划经过充分论证,最终一旦确认,需要的则是大胆的尝试、坚定不移的投资信念和隐忍持久地坚守。李嘉诚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才最终撬开了欧洲古老而坚钢的市场大门。其中有一个经典案例:“痛苦地投资和坚守 3G 业务”,李嘉诚先生曾经因为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交过不小的学费(打造门户网站的失败),但最终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其超前投资 3G 业务领域,先后砸进去 160 多亿美元,坚守了五六年后,仍然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但是并没有动摇其坚定的投资信心。和记黄埔 3G 公司发言人马特皮科克就此曾经表示:“我们的做法史无前例。我们认为 3G 是一种新媒体。我们是新媒体的开路先锋。”而当第一缕胜利的曙光照耀在李嘉诚沧桑而凝重的脸庞时,他并没有微笑,而是用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未来。然而,很多人把这一高超的商业运筹策略从政治层面肆意解读和渲染,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的确有些过头。第二、李嘉诚“撤离”香港、看淡中国大陆,政治气候因素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动因是因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笔者数年前曾经做过“全球化与香港未来命运”的专题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九七之后,即便是香港不回归中国,也难逃全球化带来的 5 大伤害: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渐渐丧失、传统产业将出现大规模结构性老化、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越来越大、购物天堂的美誉日趋暗淡、营商环境及营商成本逐渐恶化。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港府和本港精英阶层若没有因应时局变化的策略,那么,全球化浪潮和大陆的崛起,对于香港而言,更大的可能是走向衰落的开始,大陆的救护政策或许会大大缓解其衰落的速度,而改变不了其趋衰的方向。香港的悲哀在于:面对全球化和大陆日益深化的改革开放,虽然处于优势地位,却没能站上全球化的制高点,进行独立且理性的因应未来的发展定位,更没有扬长避短地找到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是陷入纷纷杂杂、乌烟瘴气的政治争执之中。加之香港本土的和中国大陆的精英阶层出现了日趋明显的政治及经济立场的分化和冲突,似乎谁也无法改善香港未来的发展命运。在这种令人纠结无奈的社会及商业环境中,谁有条件、有能力、有智慧分散财富、突围而出,谁就会在全球化大环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很显然,李嘉诚的所谓“逃跑”策略,正是一种“无奈而智慧”的选择。而对于投资并受益于中国大陆的崛起而言,笔者一直以来就这样认为:港台投资者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博得头筹并处于外来投资的领先地位,的确受益匪浅;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后期后,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欧美日投资者逐渐占了上风大大,港台投资日陷被动局面。这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港台资本在现代产业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竞争方面显然难以与成熟的欧美日相抗衡;二是港台投资者在大陆获得投资受益后没有及时进行长远的产业升级谋划,在很多方面甚至输给了大陆本土的民营企业家;三是香港特区政府没有与北京方面密切配合,为香港资本谋取实质性投资发展机会,甚至眼睁睁看着很多投资机遇拱手让给欧美;四是港台资本家对大陆未来政治气候过于敏感,而且对于中国深层经济矛盾颇具戒备之心。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港台大亨们在大陆有一种“闷声发大财、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这种背景下,几乎所有本港大亨都或多或少有这样一种后怕和顾虑:一旦未来因政治原因被北京控制和拿捏,显然无能为力,再加上中国大陆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严重滞后,谁都害怕因为政治立场的原因,有朝一日被清算。而对于李嘉诚而言,或许有两个难于言表的纠结心态:一是大陆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的诱惑与劳心劳智且难以把控的政治风险令人无所适从;二是全球化和北京政治两大因素,可能会令香港未来发展越来越陷入困局、非理性的商业竞争会日趋明显,但难以割舍的香港情节又挥之不去。正是经过这方面的“欲火”而“重生”:李嘉诚做出“收缩战线、优化结构、投资西移”的发展战略,而这一发展战略,正是李嘉诚全球化布局的总体思维构架。尽管李嘉诚的投资及财富中心正在实现西移战略,但并不等于其产业及资本会全部撤离香港,而且投资战略的调整与撤资逃跑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李嘉诚先生的香港本土情节和人脉资源决定了他在香港的产业及资本规模会根据香港经济发展的态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李嘉诚于 2012 年 8 月曾经对外做过这样的表白:“我 1940 年到香港,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我说话很少这么坚定。”尽管已经很少有人相信他的这个表白,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透视感悟到他这段言语背后的恋港情怀。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产业技术进步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规律,导致全球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首先是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和美国,然后是从德美转移到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再次是从从欧美日及亚洲四小龙大规模转入中国。每次产业转移都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以劳动力依附为主的产业转移而出,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产业在本土扩展;二是每次转移而出的产业规模总是比上一次的规模要大;三是接纳转移而来的产业在新的生产国逐步实现产业消化和技术升级。而中国作为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的承载国,显然所容纳的产业规模最大,且产业发展的膨胀速度和技术升级速度最快,已经不可能实现再次转移出去,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将很难被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取代,除非未来全球化新的产业合作格局发生更深层的变革。遗憾的是,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仍无走出传统制造业之迹象。不久前,物理学家、数位力量集团的创建人 Mark P. Mills 和西北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 Julio M. Ottino 在华尔街日报联合发表文章称:美国的文化格外适合激荡年代的挑战。文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改变或被复制。美国文化中的开放性思想、冒险精神、刻苦工作的伦理、游戏精神、健康的反主流思维方式,都是导致乔布斯式的人物诞生的关键,别人很难效仿。这番自我评价是否太满,且另当别论。不过大概全世界都承认:美国是创新的领袖。相比之下,中国最近的大手笔,也许莫过于富士康配备 10 万机器人的计划。但这仍然不脱以简单重复性动作为基础的旧工业模式。更不用说,制造这些机器人的技术,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以外来的机器人替代中国劳工,活像是中国制造业的“外包”。可见,如果继续维持缺乏创意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中国崛起”将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世界各国电器插头插座的标准风格迥异,从中很可以看出些国家历史与民族性格。德标,最为精细复杂,显示出德国人的认真细致,为了保证安全性,既不惜下本又肯动脑子。英标,最费铜,三根厚铜柱,敢花钱,可是没动脑子,显示出当年日不落帝国没少抢东西,有点土豪。美标,别看是当今老大,比起德标跟英标,就寒酸了,两个薄片,一根细柱,暴发户还是舍不得乱花钱,有点居安思危的品德。最为寒酸的是国标,三个薄片这个标准定早了,等天朝上国阔了再定,断然不会搞成这个样子。 什么是工业 1.0 到 4.0 “工业 1.0”主要是机器制造和机械化生产、“工业 2.0”是标准化流水线批量生产、“工业 3.0”是高度自动化或无人化生产不同,“工业 4.0”是虚实融合的网络化生产,“工业 4.0”的开启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 4.0 的进化历程。工业 1.0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 1.0。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工业2.0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 2.0。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工业 3.0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工业 3.0。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工业 4.0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未来 10 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工业 4.0”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物联网和务联网(服务互联网技术)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重组,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首先,工业 4.0 将使得工业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坚强。这将使得动态的、适时优化的和自我组织的价值链成为现实,并带来诸如成本、可利用性和资源消耗等不同标准的最优化选择。包括在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间形成全新的循环网络、智能产品独特的可识别性、个性化产品定制以及高度灵活的工作环境等。其次,工业 4.0 将发展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这些模式将力争确保潜在的商业利润在整个价值链所有利益相关人之间公平地共享,包括那些新进入的利益相关人。同时,工业 4.0“网络化制造”、“自我组织适应性强的物流”和“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等特征,也使得它追求新的商业模式以率先满足动态的商业网络而非单个公司,这将引发一系列诸如融资、发展、可靠性、风险、责任和知识产权以及技术安全等问题。再次,工业 4.0 将带来工作方式和环境的全新变化。全新的协作工作方式使得工作可以脱离工厂,通过虚拟的、移动的方式开展。员工将拥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权,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和调节自己的工作。同时,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巨大改变,可以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和妇女的就业比例,确保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当前的生活水平。最后,工业 4.0 将促进形成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平台。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平台能够联系到所有参与的人员、物体和系统,将提供全面、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和应用业务流程,支持移动终端设备和业务网络中的协同制造、服务、分析和预测流程等,如图2 所示。德国“工业 4.0”战略的要点可以概括为:建设一个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项集成、实施八项计划。建设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网络。信息物理系统就是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CPS 可以将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这是实现工业4.0 的基础。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 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生产流程智能化是实现工业 4.0 的关键。实现三项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工业 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 CPS 形成一个智能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