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老师 昌江县第六小学 杨武教材分析“抽屉原理”在以往的教学中,都定位在奥数教材中,在奥数教材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重在运用原理解决问题;而在本册数学广角中呈现的“抽屉原理”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好准备。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 1 中的例题数据较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证明,然后再交流。例 2 介绍的是“把多于 kn个物体任意放进几个空抽屉里(k 是整数) ”的问题,是“抽屉原理”的一般问题。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作准备。我的思考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或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本节课的数学设计力求突出模型化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内容中的重要部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实践操作、实验证明、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P70-71页的例 1、例 2 及相应的“做一做”习题,P73 页的练习十二的第 1-2 题。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3、通过对“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 ,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自主探究法, “建模”教学法。学法:动手操作、交流、探究、建立模型。教学具准备教师备 4 张小板凳,一幅扑克牌,课本命题挂图。学生每人备 4 支铅笔及常规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生玩“抢坐凳子”游戏。游戏规则:备 4 张凳子,请 5 名学生上来,老师说开始,5 名学生赶紧坐在凳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凳子上至少坐 2 个同学。2、导入新课刚才这个游戏中,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的原理。板书课题:抽屉原理二、探索新知(一) “抽屉原理”的特殊例子1、教学例 1。把 4 枝铅笔放进 3 个文具盒中,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3、展示学生的摆放情况。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行板书(4、0、0) (3、1、0)(2、2、0) (2、1、1)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放情况,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有 2 枝铅笔师说明像上面这种摆法,叫做“枚举法” 。4、探究“抽屉原理”的“假设法”思路。除了像上面那样摆放出来,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思考方法,推导出“至少有一个盒子放了 2 枚铅笔”这个结论吗?引导学生用“假设法”去思考问题:假设每个文具盒只放 1 枝,最多放掉 3 枝铅笔,剩下的 1 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里,所以至少有 2 枝铅笔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5、比较“枚举法”和“假设法”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6、思考。把 5 枚铅笔放进 4 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 2 枚铅笔,为什么?把 6 枝铅笔放进 5 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把 7 枚铅笔放进 6 个文具盒呢?把 10 枚铅笔放进 9 个文具盒呢?把 100 枚铅笔放进 99 个文具盒呢?通过上面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 1,就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 2 枚铅笔。7、练一练。课本 P70 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例题的方法把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老师 昌江县第六小学 杨武教材分析“抽屉原理”在以往的教学中,都定位在奥数教材中,在奥数教材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重在运用原理解决问题;而在本册数学广角中呈现的“抽屉原理”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好准备。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 1 中的例题数据较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证明,然后再交流。例 2 介绍的是“把多于 kn个物体任意放进几个空抽屉里(k 是整数) ”的问题,是“抽屉原理”的一般问题。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作准备。我的思考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或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本节课的数学设计力求突出模型化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内容中的重要部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实践操作、实验证明、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P70-71页的例 1、例 2 及相应的“做一做”习题,P73 页的练习十二的第 1-2 题。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3、通过对“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 ,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自主探究法, “建模”教学法。学法:动手操作、交流、探究、建立模型。教学具准备教师备 4 张小板凳,一幅扑克牌,课本命题挂图。学生每人备 4 支铅笔及常规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生玩“抢坐凳子”游戏。游戏规则:备 4 张凳子,请 5 名学生上来,老师说开始,5 名学生赶紧坐在凳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凳子上至少坐 2 个同学。2、导入新课刚才这个游戏中,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的原理。板书课题:抽屉原理二、探索新知(一) “抽屉原理”的特殊例子1、教学例 1。把 4 枝铅笔放进 3 个文具盒中,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3、展示学生的摆放情况。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行板书(4、0、0) (3、1、0)(2、2、0) (2、1、1)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放情况,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有 2 枝铅笔师说明像上面这种摆法,叫做“枚举法” 。4、探究“抽屉原理”的“假设法”思路。除了像上面那样摆放出来,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思考方法,推导出“至少有一个盒子放了 2 枚铅笔”这个结论吗?引导学生用“假设法”去思考问题:假设每个文具盒只放 1 枝,最多放掉 3 枝铅笔,剩下的 1 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里,所以至少有 2 枝铅笔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5、比较“枚举法”和“假设法”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6、思考。把 5 枚铅笔放进 4 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 2 枚铅笔,为什么?把 6 枝铅笔放进 5 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把 7 枚铅笔放进 6 个文具盒呢?把 10 枚铅笔放进 9 个文具盒呢?把 100 枚铅笔放进 99 个文具盒呢?通过上面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 1,就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 2 枚铅笔。7、练一练。课本 P70 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例题的方法把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老师 昌江县第六小学 杨武教材分析“抽屉原理”在以往的教学中,都定位在奥数教材中,在奥数教材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重在运用原理解决问题;而在本册数学广角中呈现的“抽屉原理”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好准备。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 1 中的例题数据较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证明,然后再交流。例 2 介绍的是“把多于 kn个物体任意放进几个空抽屉里(k 是整数) ”的问题,是“抽屉原理”的一般问题。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作准备。我的思考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或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本节课的数学设计力求突出模型化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内容中的重要部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实践操作、实验证明、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P70-71页的例 1、例 2 及相应的“做一做”习题,P73 页的练习十二的第 1-2 题。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3、通过对“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 ,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自主探究法, “建模”教学法。学法:动手操作、交流、探究、建立模型。教学具准备教师备 4 张小板凳,一幅扑克牌,课本命题挂图。学生每人备 4 支铅笔及常规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生玩“抢坐凳子”游戏。游戏规则:备 4 张凳子,请 5 名学生上来,老师说开始,5 名学生赶紧坐在凳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凳子上至少坐 2 个同学。2、导入新课刚才这个游戏中,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的原理。板书课题:抽屉原理二、探索新知(一) “抽屉原理”的特殊例子1、教学例 1。把 4 枝铅笔放进 3 个文具盒中,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3、展示学生的摆放情况。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行板书(4、0、0) (3、1、0)(2、2、0) (2、1、1)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放情况,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有 2 枝铅笔师说明像上面这种摆法,叫做“枚举法” 。4、探究“抽屉原理”的“假设法”思路。除了像上面那样摆放出来,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思考方法,推导出“至少有一个盒子放了 2 枚铅笔”这个结论吗?引导学生用“假设法”去思考问题:假设每个文具盒只放 1 枝,最多放掉 3 枝铅笔,剩下的 1 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里,所以至少有 2 枝铅笔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5、比较“枚举法”和“假设法”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