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重点之一_第1页
“十二五”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重点之一_第2页
“十二五”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重点之一_第3页
“十二五”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重点之一_第4页
“十二五”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重点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五”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重点之一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王小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课程前言各位学员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收入分配问题以及“十二五”改革的思路,这个话题现在是当前,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非常重要,而且大家关注的程度非常高的一个问题。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的程度的一些分析的话,现在学界上有很多的分歧。我们想重点根据我们这些年研究的成果,给它做一个梳理,供大家参考。一、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个话题,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就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就是怎么看待这个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就是现状的一个分析,就是我们的收入差距的扩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扩大的程度,扩大的方面,特别是哪些表现方面,这个都是大家希望搞的比较清楚、明白,问题不讲清楚,很多是不可能有一些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什么是问题,或者是问题的原因。第二部分就是分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这个是第二块。第三块就是讲一下“十二五”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思路,就是这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想讲第一个问题。就是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它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就是我们怎么去评估,怎么来从一些定量、定性判断这个收入差距的现状。这个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问题。就是我们的收入分配要放在整个国民收入,深入这个格局里面来看待,它是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就是我们大家讲的两个比重下降,还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这是我讲的第一块关于问2题的第二个部分。第三个就是讲收入分配不公,事实上第一个部分就是包括这三个大问题。(一)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先讲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这个问题,它有两种衡量的方法,就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两种方法:一个是总体性的差距,就是总的,就是全社会它的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差距的现状,这个现状就是总体性差距。还有一个就是结构性的差距。总体性现状现在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个是五等分法,就是我们的居民收入分成五等分,最高的 20%、中高的 20%,中等的 20%、中低的 20%,低收入的 20%一共是五等分,这五等分就是看他们之间的差距,或者是他们各占总收入的比重,这个比例的大小,就是可以是绝对差距,也可以是相对差距,这五等分法。第二个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基尼系数的方法,基尼系数大或者小,基尼系数在零和一之间,基尼系数一般来说超过了 0.4,收入差距就是比较大,0.5 就是相当大的一个差距,它是可以衡量收入差距程度的一个国际公认的一个指标,当然在中国的运用中有很多的问题,就是我们讲这两种方法。描述中国的总体性的差距,我们分别来看,一个是从五分法来看收入差距。基本趋势是很清楚,就是呈明显的扩大趋势,特别是在 2000 年以后这个扩大的程度明显的提高,这个是一个事实。所以为什么说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引起了这么多的社会关于,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以至于说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扩大,而且近些年有一个加快扩大扩大的一个趋势,这个是可以从数据上看到的。现在这个数据是这么几个,我列了几个数据。第一个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些报告,就是认为当前 20%的最高收入群体,它占整个收入的比重是 47%,比 1990 年代的上半期提高了 5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15 年左右我们提高了应该是 5 个百分点,这个提高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是一个我们看到的一些数据分析。还有一个是我个人计算的,城镇 1997 年最高和最低的是 3.1:1,到了 2007 年以后变成了 5.5:1,也就是说最高收入占收入比重和最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它的比的变化,是一个明显的上升,从 3.1:1,变成为 2007 年的 5.5:1,就是这么一个明显的上升的趋势。还有一个是国际比较,因为我们讲收入差距的时候,除了我们的纵向的比较以外,我们还有一个横向的比较。我们和国际上,跟国际特别是一些同时期,当然不是同时期也可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3以比,比他们之间的不同点,或者说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这个五分法显示收入差距,中国的差距从五分法按国际比较来看,不是很严重,各个国家像韩国,韩国 70 年代到 80 年代,日本 70 年代,像马来西亚 80 年代、90 年代,泰国的 80 年代、90 年代、2000 年,还有菲律宾这种东亚跟我们相似的国家,还有发达的国家美国,美国 1980 年,墨西哥 1977 年,这样的一组数据就反映了,实际上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差距,就是它的比,刚刚讲的是 3.1:1 到 5.5:1,但是国际上的话有高有低,就是一般发达国家目前在 5 左右,韩国偏高一点,接近 8:1,大多数的国家应该是在 4 到 6,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一般是这么一个状况。但是这里面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基尼系数,就是另一个角度来反映我们的收入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高的国家,一般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都超过 10,像拉美国家,但是从这个数据,中国的五分法数据看,中国好像跟现在的发达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包括我们的台湾省,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好像没有特别大的不同,我们讲这个指标本身不太能够反映我们收入差距的一种变化。当然我们现在也没有做更多的研究,现在从 10%的最高收入和 10%最低收入的比重来讲,可能现在我们扩大的趋势更明显,现在计算的结果是 2008 年 9.2:1,这个差距有点偏大了。就是我们说从五分法来说,现在看来还得不出来我们收入差距扩大的特别严重这么一个结论,现在看起来还是比较温和,但是趋势是明显扩大的趋势。这个是我们从五分法。但是还有一张表,就是城镇不同收入水平家庭总可支配收入占比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话确实是非常明显的。低收入家庭占比大幅度的下降,都是 20%,就是五分法里面。1997年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总额占整个国家居民总收入比重是 11.1%,到了 2007 年下降到7.8%,这个就是大幅下降,这个是明显的一个变化趋势,我们从一个纵向的比较。其他的方面呢?中低收入也是明显的下降,也就是说低收入和中低收入这两个群体,就是最低的40%是明显的下降,或者是大幅下降,就是中收入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慢的。然后就是高收入大幅上升,中间基本比较稳定,就是中等收入户就是增长比重稍微小幅下降,或者是中高收入基本不变,就这么一个格局,所以我们说这个很重要,就是说我们的收入是高收入增长的非常快,低收入的增长比较慢,然后形成了这么一个差距扩大,这是一个明显的动态的变化。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关于五分法来衡量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它是扩大趋势,但是它还不能说明我们收入差距扩大的已经大家不能承受的程度,这个数据可能有一些缺陷,这是第一个。4第二个我想讲一下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测算的方法不同,现在很多人主要还是用国际上通用的基尼系数来测定中国的收入,做一个整体性的差距的这么一个指标。但是测算的方法还是有差异的,结果也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我们找到的数据,就是研究成果,我们看世界银行和中国社科院这个测算应该说是比较高一些,就是 1995 年他们测算的结果是 0.445,就是超过了 0.4,目前已经上升到了0.48 左右,就是这个数据已经接近 0.5,这个是世界银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是比较权威的机构。还有一个就是国家统计局,他们测算的结果比较低,就是对国内的整个的分析,用基尼系数来分析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他们的结果是偏低的。他们测算的结果是这样的,1995 年的时候是 0.3898,就是 0.39 的样子,95 年不到 0.4,社科院和世界银行是0.445,2000 年这一年就突破了 0.4,达到了 0.417,现在是上升还是温和一些,还没有达到0.48,到目前新的数据没有看到,我们看到新的数据就是 0.43 或者是 0.44 这么一个水平,但是总体看,确实是一个明显的上升的趋势。还有一些学者通过数据的加工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的这两个结果可能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它超过了 0.5,现在目前来讲,一个是比较高估的,还有一个中间的,还有比较低,这么三个数据,现在这三个数据没有讲哪个公认数据一定是最权威的,大家认为它就是中国基尼系数就是这么大,没有这么一个结论。但是用基尼系数来判断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这两年结论已经是明显了,一个是趋势不断的上升,基尼系数上升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从改革开放的比较小,到了九十年代的上升,有一段时间的平缓,到了九十年代末期以后,特别是过去的十年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有偏大的这样的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比较的偏大,就是超过了 0.4,在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也是不是很低的,也是比较高的,全球发达国家都加起来以后,我们中国的基尼系数在世界上也是趋于一种中高水平,这个有一点偏大的倾向,这个是基尼系数来看待我们总体性的差距。第二个就是关于结构性的差距,国际上也有谈到结构性的差距,像城乡差距,特别是国际上很喜欢讲的职业性的差距或者是行业性的差距,中国由于国情很不一样,因为中国的地域很大,中国的城乡分割的体制,导致了中国收入分配结构性的差距非常有特殊性。一般来讲都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的结构性的差距。第一个是关于城乡差距,因为中国的城乡差距是非常突出的。第二个就是地区差距,地区的居民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距,我们一般都是用倍数,就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5是最高的或者是最低的倍数,城镇或者农村的这种倍数来衡量。还有一个就是职业性的差距和行业性的差距,这三个方面。先讲一下城乡差距,城乡差距从居民人均收入比较看,1978 年城镇是农村的 2. 57 倍,就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的比重两者相比就是 2.57:1,到 2009 年上升到 3.3:1,城市是农村的 3.3 倍,就是这个差距也是扩大的,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偏大的水平。第二个就是地区差距,地区差距也是从城镇和农村两个方面来比较,我们看这个数据,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1978 年东部是中西部的 1.17 倍,2009 年扩大一点,扩大到 1.45 倍,这个扩大还不是特别的明显,但是有扩大的趋势。从农村来讲,情况也很相似,但是扩大的程度要稍强一点。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较看,1978 年东部是中西部的 1.21 倍,2009 年扩大到 1.59 倍,也就是说这种差距也是一个扩大的趋势。职业性的差距或者是行业的差距在中国应该说是非常的明显的,现在从行业就业者的收入看,1995 年最高者是最低者的 2.2 倍,2008 年扩大到 4.4 倍,这个扩大的速度可能比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要明显,这里面有些行业可能像垄断性的行业,像利润很高的行业,像房地产的行业的收入者,这种要是细分,这个行业的差距就是你越细分差距越大,大行业之间它的差距有可能就小一些,目前来讲,还是这种大行业,它的差距是 2.2 倍到 4.4 倍,这个扩大的是比较明显,结构性差距就是三块。这里面就是说城乡差距中国长期以来是偏大,地区差距我认为还算一个适中、温和的,职业性差距扩大,特别是扩大的非常明显。这个是关于结构性的差距,差距从两个方面来衡量。这里我要说一下,很多人认为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增长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发展到中等水平,发展到高水平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城乡差距一定是先扩大、然后慢慢的缩小,我们有这种看法,包括很多人讲的二元结构,包括日本、韩国他们都认为,他们的城乡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在发展中、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时候,他们的差距是扩大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找一些资料,查的结果并不是这样,特别是我们讲的韩国。韩国很有意思的是,韩国这个国家的面积比较小,它的城乡差距几乎没有,就是从 60 年代,65 年,这张表上显示 65 年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比 1:1,只有到了 70 年代的时候,确实有所扩大,扩大到 1.49,后面长期都在 1.1,最高不超过 1.2,就是说它的扩大不是一个问题。就是城乡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差距,这个就是讲跟他们的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比较少可能有关系,我想更重要的是没有城乡的分割的体制,中国有城乡分割的体制,除了二元经济本身的差距6之外,还有一个城乡人为的分割的制度导致了这个城乡差距的扩大,这个需要解释的。这个是关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的衡量两个方面。(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问题下面我讲一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问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问题现在主要体现为两个比重下降。一个就是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就是居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是下降的,而且是过去十年来下降是一个加速的,就是过去是比较平稳,就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期,我们改革开放前 20 年是比较平稳的,这个收入分配格局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到了2000 年以后,我们这个格局的变化在加快,特别是在 02、03 年以后,这是一个从统计上看是一个很实际的状况。这里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2-2008 年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中企业收入由 11.7%上升到 21%,政府收入由 20%上升到 21.3%,就是上升了一点点,就是整个 16 年上升了 1.3 个百分点,应该说政府收入上升的并不是很多,就是企业的收入上升的很明显,将近 10 个百分点,但是居民收入下降了超过 10 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居民收入的下降,从 92 年 68.3%,下降到 2008 年的 57.7%,下降了 10.5 个百分点,10.5 个百分点应该说是大部分是由企业收入上升来解释的,就是两个是一对一的关系。这里面需要解释一下,现在社会上普遍一种认为,因为我们的居民收入的下降主要是政府多拿了,就是税收多拿了,现在税收的增长速度看起来比 GDP 还要快,可能要快很多,但是从我们这个数据来看,没有这种情况,就是说政府并没有多拿,还是企业多拿了,企业的比重从 11.7%上升到 21%,就是上升了 9.3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10.5 个百分点有 9.3个是企业,政府的比重整个 16 年上升了 1.3 个百分点,我们从这个分配的格局来讲,这么认识是政府的,并不是政府直接多拿了这个钱,但是企业里面,你怎么去区分和政府相关的,像我们的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它这个比重上升,我们要做这种结构分析的话,我们可能就是国有的垄断行业拿了多了,这个要算在政府里,我可以说政府的比重上升了,这个结论才成立了,但是现在我们从企业、政府、居民三个看,得不到这种居民收入下降是由于政府收入上升引起的,目前学界上对这个有很大的误解,当然你要是把国有企业算上去,可能这个结论可以成立,但是我们没有多少人在做这种分析,这个是第一个,就是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这个格局。第二个就是劳动者的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统计的数据我们通过各个省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7每年的统计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这里面按照各个地区的收入法测算的结果,我们的劳动者报酬的比重下降的幅度是非常的快,就是过去十年应该是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以上,这个看到了原始数据,但是后来国家统计局做了一些调整,这个数据下降可能幅度并不是这么大,但是趋势也是明显下降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 1992 年劳动者报酬占的比重是 54.6%,2008 年下降到 47.8%,下降了将近 7 个百分点,就是 6.8 个百分点,那我们按照原始数据算的结果,我这里也有表列出来,就是劳动者报酬 1978 年是 49.8%,后来大部分的年份都是 52、53 之间,到了2003 年,从 52、53 降到不到 50,就是劳动者报酬就是 49.6,然后 05 年大幅下降到 41.4,到了 06 年下降到 40.6,到了 07 年以后下降到 40 以下,37.9,这个数据是比较原始的,是没有通过处理调整的,这个情况反映的确实是我们的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下降的幅度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个下降总的幅度应该是跟居民收入比重下降的幅度是相当的,这两个主要是口径不一样,一个是国民收入里面的企业、政府和居民。一个是从要素,从收入法就是劳动者和政府税收,还有企业的盈利还有折旧,这四个方面的收入法来衡量的,这个结果实际上是很一致的,就是程度有差异。这个是关于两个比重。那两个比重下降与收入差距扩大有什么关系?两个比重下降不一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实际上我这个居民收入,我们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关系可能大一点,但是居民收入它的比重下降,并不表示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一定会扩大或者是恶化,不一定。但是我们从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情况来看,这两个确实有关系,就是整个分配格局的变化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也值得研究,我们就基本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就是存在一个资本收益挤占劳动收益的问题,就是资本收益的回报率特别高,或者是偏高,或者讲我们整个的回报,这个的效益偏向于资本,我觉得这个结论肯定是存在的,就是资本的收益率高估了,劳动收益率低估了,就是这么一个倾向。所以我们讲就是收入分配,你拥有资本的人你的收入就增加的快一些,拥有的劳动没有资本的人,那你的收入就增长的比较慢,这样的话就把收入差距拉大了,这是第一个结论。第二个结论就是资本收益本身存在严重不均和不公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当然不均肯定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个人拥有的资本不一样,就是包括人力资本,包括其他的设备、拥有的其他的资金的资本、金融的资本,都是不一样的,这个肯定是不均匀的,但是这种不均匀性要是过度了就会带来差距的扩大,就会导致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本的收益占8的比重太高了,太高了以后劳动者这样的差距就会扩大。这里面我觉得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资本的占有的不公,比如说我们拥有资本像拥有金融资本,你可能不是完全通过一种公平的方式得来的,你是通过某种的权力、某种关系,或者是某种投机的这种因素,就导致了这种不公,这种不公我觉得应该说是客观存在的,我想这个是更根本的问题,就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大家对这个不是讲许多人对这个资本收益有多少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因为资本本身的分配的不公,导致了这种差距扩大就是一种不能忍受,我想他们这种主要是两个方面。(三)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下面第三个是讲一下整个收入分配的不公这个问题,等于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里面的一块,就是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收入差距就是我们前面第一部分描述的差距,总体性的差距、结构性的差距,只是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结果在居民之间数量上的差距,而分配不公意味着这种分配的依据和过程缺乏公正性,因而更难以为社会所接受,我讲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说收入差距扩大,扩大的有可能是合理的扩大,他的能力强,他是通过一个合法的手续,合法的程序得到了这种收入,反映了他的能力,当然有他的某种的资源禀赋,这样的差距是没有什么不公平,这样的差距本身不反映多少的不公平性。但是分配不公这个现象它一定是在依据或者是过程当中缺乏某种的公正性,就是你获取资本的方式你是不合法的,你可能不是通过合理的竞争规范得来的,这样就导致了分配的不公。我们的劳动报酬在分配上也有这样的问题,我看这个问题不严重,我看主要是反映在资本上。现在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还是表现形式我们大概梳理了一下,就是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大家非常强调、重视的,就是国际上也认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机会均等,就是我们的收入分配不公就是因为机会不均等,机会不平等导致了这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第一个现行的户籍的制度,引起了身份的差距,我们经常说,车子出事故死人了,死一个农民工,赔偿可能赔偿几万块钱,但是一个城市户籍人口的话可能赔偿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所以说同样都是人,但是由于他的身份的差距,导致了这种赔偿上的不公,这也是一种,因为他的身份不同,我举的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他的死亡因为他的身份不同导致了这个赔偿的结果,也就是说他值多少钱,不一样的。这个情况里面,除了户籍制度导致的这么一个差距,就是同工不同酬,这个也是不公,还有当然我们讲,大家特别重视的教育,教育的公平、医疗的公平、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为什么提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不公平可能导致你的能力的一种不公平的差距。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9这个现在是最最重要的,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教育的公平性、医疗、社会保障公平性,就是他们是一个比较均等的,我们都是一个人都享受的这样的体面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我们讲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其他的所谓的有差距的扩大,这个是比较合理,主要是机会,它创造了一个机会,一个条件。这个是大家最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机会不平等导致的不公平,这个是不合理。这个是第一个方面收入分配不公表现。第二个就是特权和腐败。就是现在行政干预过度,因为特权,就是我们的管制,某些人拥有特权,某些人拥有过度的,我们的行政体制上可能有一个干预过度,对一个微观企业管制产生了一种比较泛滥的这种干预,这个干预本身意味着权力的,或者是说它会产生权力的收益,也就是大家讲的“行舟现象” ,因为你有干预,特别是干预过度,甚至还不是很规范的干预,这样的干预必然会导致大量“行舟现象” ,大量的行舟实际上和腐败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说,特权和腐败,我这里面重点讲的是行政过度干预,导致“行舟现象” ,这样导致的不公平我们中国还是比较广泛的,就是很多的领域都有这样的情况。这是第二个特权和腐败。第三个是我们的制度本身有一些缺陷,但是这种制度的漏洞被人钻了,形成了一种暴富,这是一种制度性缺陷导致了这种有些人比较胆大,这种制度性的缺陷,他可能把它放大,形成了非常非常多的利润,暴利、暴富,这个是因为制度本身导致的,但是它确实会导致这种暴富的形成,就是说你这里有一个漏洞,他利用这个漏洞以后很容易得到很多的财富,这个形成的差距可能就是也是一种收入不公。第四个就是行政性的行业垄断,行业垄断本身它可能导致职业性的差距,但是行政性的垄断就是人为性的,形成一种人为性的收入不公。就是行业垄断它导致的不公还是有自然性的,行政性的行业垄断的话可能是人为性的比较多,这个是我们需要改革的,要改变它的,就是收入分配现在我们梳理一下大概是四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三块,就是关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四)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判断第四个就是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判断。我们现在分析了这么多,第一个是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实际上它的量,你用什么来衡量。第二块就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问题和收入分配扩大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就是我刚才讲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就这前面三个问题,但是这三个问题我们再做一个总的分析判断,就是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判断。目前学界对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有不同的评价,存在了不少的争论,这个争论、这10个分析主要反映在这个收入分配差距是不是超过了警戒线,这是一个,是不是警戒线,我们是不是已经过大。第二个是否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就是我们是不是出现了两极分化,贫困的积累和财富的积累两极分化,这个是我们社会不稳定的最大的因素,马克思讲的我们要避免两极分化,出现了两极分化就会出现很因为的经济社会问题,我们现在主要是对这两个标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关于警戒线之争,目前来看,它也一个标准问题,这个标准现在都认为主要是基尼系数,国际上基尼系数划一个标准,0.4-0.5 达到了警戒线了, 0.5 就是严重的不公,带有一种非常极端的不合理,差不多后面讲的两极分化那种状况,这个标准基本上是用这个标准。这个标准的问题国内的学者的分歧很大,有的人认为这个标准基尼系数可能不科学、不可靠,特别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特殊性,所以讲这个标准可能在中国不适用,这是一种看法。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个标准是可信的,但是我们数据是不是可信?我们数据出来的结果是不是比较准确?就是你标准可以有一个国际标准,这个国际标准就是 0.4、0.5,超过了 0.4 就是过大了、偏大了,超过了 0.5 我们认为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这么判断,就是承认这个标准,但是对这个数据本身它的可靠性有怀疑,这个是警戒线问题。我们讲讲这个警戒线它的划分标准,本身存在争论,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是不是可靠,能不能准确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基尼系数有三种估计,这三种估计哪一个是最接近真实?没有得到公认,没有得到公认你拿了这个标准,拿了这个标准之后你最后去标量它,就没办法去衡量它,这个警戒线争论现在没有定论。第二个就是两极分化的争论,两极分化的争论比警戒线争论小一些,为什么要小一些,两极分化大家认为是一个极端的状况,就是非常的不好,马克思讲的达到资本主义一种很没办法持续下去,要出现一种崩溃、革命的变化,这个是一种极端的状况。就当前我国是否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没有出现,就是大家多数人都认为没有出现两级分化的问题,只有少数人认为这个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确实看的还是一致性比较多。具体什么是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两极分化是一种状态,一种比一般的临界线更严重的临界值,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才能叫做两极分化,也就是它达到某一个点、一个状况,这是一种看法。一般的讲就是基尼系数超过 0.5 持续了很多年,这样可能认为就是两极分化已经形成了。但是我们讲有一年,有一小段时间,一两年超过了 0.5,然后过两年它又回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11来了,只有 0.4 几,它可能不会两极分化状态,这是一种。还有认为两极分化是一种趋势,实际就是说两极分化是慢慢地分化的,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他认为是一个分化的过程,当作两极分化,只要是出现了我们讲超过了原来的警戒线 0.4,0.4 之外还在持续扩大扩大,这样的就是一种两极分化态势,他认为这是两极分化,当然这种两极分化不一定是很严重的问题,它还在扩大可能它还没有到达那种,我们讲的开始是一个临界点 0.4,那 0.5 这个点可能还没达到,甚至说我们这个标准可能提高到超过 0.5,达到 0.5 也并不一定就表示我们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它就是一种趋势的判断,这个看来这个标准就是比较松一点,对于两极分化的定义比较松一点。目前我们一般来讲就是认为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学者也分成二类,一种是两极分化的趋势,另一种是简单的认为两极分化是按照某种我刚才说的临界值,这个临界点比较高0.5,这么一个静态,一个动态。实际上静态实际上完全是根据某种点位,某种比较临界值这个点位能够持续的时间,那个就是一种变化趋势,就是前面一个松一点,就是这种趋势法趋势的分化是松一点。这是两极分化之争。我们看的话有这几个判断对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这么几个判断:第一,当前收入差距扩大,从一个历史、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它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也就是我们差距扩大一个现象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打破平均主义、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对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一种合理的激励。当然也存在一些行政垄断、贪污腐败等不合理的因素。这是第一种我认为它是一种发展必然的一个结果,一个趋势,有相当合理的成分,讲收入差距的扩大。就是收入分配不是平均主义就是最好的,收入差距越小可能它的激励不够,经济的激励不够就会导致效率低下,就是我们讲我们是收入差距扩大实际上是效益改善的某种结果、反映,这是第一个我们的认识。第二个认识是扩大并不等于过大,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扩大是一种趋势,是一种纵向的比较。这种趋势到底是临界点,是不是临界点,但是我们存在数据上,这个数据本身是不是很准确?它统计的数据是不是很可靠,是不是有低估,有高估?这种东西现在看来还是很难比较客观得去评价,但是它确实是表示一种趋势,过大是一种横向的比较,跟发达国家在当期发展中国家这么一个跟我们这个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