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以学定教”背景下语文教改的出路_第1页
兼谈“以学定教”背景下语文教改的出路_第2页
兼谈“以学定教”背景下语文教改的出路_第3页
兼谈“以学定教”背景下语文教改的出路_第4页
兼谈“以学定教”背景下语文教改的出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论文构建核心问题意识,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兼谈“以学定教”背景下语文教改的出路【内容提要】走访山东课改名校后,发现许多以学定教的课堂存在模式化严重、缺乏深度解读、人文熏陶弱化等问题,本文提出在学生充分预习,教师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抓住核心问题,推进课堂的有序、深度的展开。【关键词】以学定教 核心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 语文特点 深度解读不知从何时起,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在义务教育初中学段刮起了旋风,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2012 年 11 月我们也凑了热闹,去“以学定教”的发源地齐鲁大地感受不一样的课堂,我们先后走访了昌乐二中、即墨二十八中等山东课改名校的语文课堂。这些课改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的孤立被动局面,成为新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我们透过表面热闹的课堂,深入分析课堂结构和课堂教学内容,发现在升学利益掩盖下语文课堂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我们的课改精神完全背道而驰,让我们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请先看一则教学设计:(根据课堂实录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 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 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预习案.教材助读一、解题 (题解见课文注解 1) 二、了解战国策 1、学生自读文注并补充材料.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注意字的读音。2、把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3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理清结构层次:(3)、复述文章大意(邹忌比美 齐王纳谏 皆朝于齐)。(4)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体会其 语 气;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 气程度有何差别?、预习自测1. 古今异义:(具体例子略)2、一 词多义:3、翻 译下列句子。4.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2)本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 强民;本文 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 探究案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2、从比美这样一件生活小事邹 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 结论?3、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得到人际交往的什么启示?这样的课堂在几天的考察中每天都在上演,无论在某些领导嘴里这样的课堂多么高效,起码从我的角度看,这样的语文课堂起码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我们不从技术的方向去分析,就从语文的本身看,这样的课堂在应试和僵化的泥潭里愈滑愈远。首先:课堂的模式化严重。无论什么课文,什么体裁,教师若都以不变应万变,这多少有点呆板,同时自然不自然地给学生一种不敢打破现状的定势影响,也会影响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陷入疲软状态,老师上课没有新鲜感,不能有个性化的发挥,最终招致学生厌恶,降低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和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阅读是浅层次的,没有对文本深层内涵的品味和思想的碰撞,固有的激烈的讨论时来自于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我在每个学生的抽屉里发现了教学参考资料,而且教师的报告里也毫不讳言地提到学生自己拥有参考资料) ,教师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几乎没有。第三:点评和质疑这一环节无法展开,课堂的问题是机械的缺乏灵动,课堂中的生成度不高,缺乏一种精彩度,课堂的大容量、高密度和高效率便得不到充分地体现,更别说课堂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培养。那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如何?在吸取“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学情,尊重学情基础上,整合学生的疑问,以“问题教学”为突破口,挖掘核心问题,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这里所说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是能激发和推进学生主动活动,能整合现行教学中应该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关键内容,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密切关联,能够贯穿课堂教学任务的问题。那么, “问题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主要有那些要求呢?1、核心问题的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在动态生成的基础上有序地推进课堂的进程。既然称核心问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文本解读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核心问题的设置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当、简洁,抓住它,就能动整个文本理解的全身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地钻研文本,巧妙地在学生预习质疑的基础上提炼核心问题,组合教学内容,再由学生运用已有的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独立或合作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同时带动其余的枝节问题解决,这样的课堂就会在核心问题的带动下扎实有序有效的开展,而不是随心所欲,想望哪里就往哪里。请看浙江省课堂教学一等奖朱兴祥老师的逍遥游教学片段:3师:有同学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鹏鸟究竟逍遥不逍遥?你们觉得呢?生:我觉得大鹏鸟不逍遥。如果它真的逍遥,北海那个地方够他畅游了,可它最终却想化身为鸟,迁徙到南海,说明它想 翱翔在天空,扩大自己的志向,追求真正的逍遥,师:原本是不逍遥的,他想化而 为鸟,追求真正的逍遥; 但它化身 为鸟时,它逍遥吗?我只是顺着你的思路再说,我和你争 论一下,因 为很多智慧都是在争 论中出现的。生:大鹏鸟化而为鸟时是不逍遥,因 为它要在海运之时徙于南溟,它是被迫的。师:哪一个词啊?生:海运。 生: 我认为大鹏鸟是不逍遥,海运 则将徙于南溟,他想追求理想到达南溟,但是他必须在海运的时候,风很大的时候,借助在海运的时候的风迁徙到南溟。 师:他才是真正的根据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我觉得大鹏鸟是逍遥的,师:说出你的根据来。生:刚才他说的有一部分我是赞同的,但是我有一段 话也要反 驳他,他 说大鹏一直处在追求理想,追求逍遥中,我想要说,逍遥对于大鹏来说,能 够 追求就是一种逍遥,如果一切东西都在我们掌控之中,我们不需要凭借自己的 优势或者努力去得到,不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如果说鹏不是逍遥的话,为什么 这本书的名字又是逍遥游呢? 难道是反话吗?师: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位女生把 刚才我们的观点都解释了呢? 在她看来, 鹏要化而为鸟,要飞往南溟,这种种行为就是一种逍遥,智慧就这样在辩论 中出来了,非常有哲思。师:举个例子。生:比如说,它虽然可以做到化而 为鸟这步,但仍有 许多束 缚,没有办法去追求。师:大家的焦点都在“化而为鸟”,文中有一句话:“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句话里有没有隐藏什么信息? 师:同学们, 逍遥游原文洋洋洒洒几千字,我们今天只学习 了前面的两段,小小的两段,一百四十多个字。我想如果咱 们以后能够去看一看逍遥游 的原文,看一看庄子的其他文章,或者像几位同学一样,再去关注一下他的生活背景,那么我们对于庄子的追求会更加清晰 。朱老师在学生充分预习,提出疑问的基础上,进行疑问汇总,掌握学情,然后扣住“大鹏鸟究竟逍遥不逍遥?”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不断动态生成的基础上追问, “但它化身为鸟时,它逍遥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通过文字品味深入文章的深处。不仅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在核心问题的带动下不断地有序地使课堂走向文本深处。2、核心问题的设计能体现语文的特点,去触摸文字的温度和热度。语文课堂姓“语” ,因此核心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以推动语言的赏析和语言的品味为原则,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学会在核心问题的带领下,通过语言的感悟走进文本的深处。在教改区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在教材全解的指引下进行着文字层面上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和冷冰冰的文字打交道,无法感受到文字的气息和温度。即便是在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时,也无法感受到一点言语表现的乐趣,4更没有创造激情和生命冲动可言。在热闹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静心阅读,没有心境沉潜到语言文字中去,也就无法品味到作者的言语才华和言语机智。请看莫怀戚的经典文章散步的教学案例:师:请用心体会一家人在初春时节的那次美好的散步,你能为他们散步的小路取个名吗?生:和谐美好的小路。生:尊老爱幼的小路。 生:生命之路。师:你从文中那些语句里读到的?请找出来, 读一读,并品一品其中的内涵。生:“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 “随意”让我仿佛看到春天来了,万物勃发的生机,想起了王安石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生:“树上的嫩芽也密了”,一个“密”字,让我仿佛看到了嫩芽由稀疏的嫩绿到繁茂的过程,极具生命的动感和活力。“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泡”,我仿佛听到了鱼儿在水中唱着欢快的歌,好不活泼热闹, 这应该是生命流转的律 动吧或者是生命的歌唱更合适。师:这一段写得美吗?平常几个字,却在 质朴中描绘出了丰富的意境和生命的内涵,这就是散文简炼的语言 。这初春的生命和散步有关吗? 师归纳:要传达真挚的情感并非都要华丽的语言,相反,有时质朴简炼的语言越能表达丰富的意蕴,传达感人的情怀 。 本课例中,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整合学生的疑问,直接提出教学本文的一个核心问题,“你能为他们散步的小路取个名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你从文中那些语句里读到的?请找出来,读一读,并品一品其中的内涵。” 从主旨和语言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情感的画面,从而读懂一家人一世界的生命传承的情感。在核心问题的带领下咂摸品味,学生对文本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口头和写作上的迁移训练, 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浓郁的语文情味也在师生的品咏中氤氲弥漫。 3、核心心问题的设计应有利于引导师生深入作品的内涵,对文本进行深度的解读。在上面的文字中我也谈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是每生拥有一本教材全解 ,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学生读懂了文章表面的文字,而对隐藏在文字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蜻蜓点水,体会不到作品的深度内涵。这样我们设计的核心问题就应在学生对作品有些模糊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吃透文本,对文本各个部分之联系要了然于胸,在解构文本之后于心灵中重建文本,然后找到核心问题,带动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同时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字表面下深层内涵,通过各种方法进入作品的内部,探讨作品的深层价值。请看笔者吆喝教学片断师:萧乾的吆喝触动了冰心、 怀旧的复杂情绪,或者 说这 篇文章本身流露出了作者较为复杂的情绪,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些 词语、句子、体会。生 1: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 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 贩的叫卖声。 “更值得”流露出作者的自豪的情感,对吆 喝艺术的赞赏之情。5生 2: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 硬面饽饽的。 “更喜欢”流露出作者对商贩的喜爱之情。生 3:特别出色的合辙押韵的吆喝。 “特别出色”表达了作者对有本事的叫卖者的赞美。师小结:文章在缓缓的追忆的语调中流露出对往事的美好记忆,对传统习俗淳朴民风的怀念。出示 PPT:作者在吆喝一风中, 仅仅流露出作者对以往生活的 怀念,对淳朴民风的怀念和眷恋吗?生 1:还有可惜和遗憾。从文章 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 冰棍儿三分钱”。生 2:第八段唱片的盛行,导致 传统文化丧失的愤怒。师出示 PPT:从大的方面,我当然更爱今天的北京,所以,当我眼睁睁地看着我爬过的城楼和城墙,我一边往心里掉眼泪,一边宽慰自己说:“只要能 让人人吃上饭,拆什么,怎么拆都行。近来,我又想,一个城市要赶上现代,有得 东西就得忍痛牺牲掉。什刹海不吃海 鲜了,七月节也不再放荷灯,然而也不能全扔光啊!我只有一只 秃笔,但我想用它 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 ” 萧 乾的原旨师(配乐激情朗诵):那东一座西一座的西式高楼毁掉了北京举世无双的古城墙,那标准的普通话取代了北京味十足的韵味,具有独特文化的四合院,你的心被掏空了,你那独具一格的美丽消失了。在这里,我们从萧乾这位老人的字里行间读 到了一个文化人的良心、文化人的责任。那就是对传统民族文化 遗失的痛心和呼喊啊!从这一教学实录片断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诗意和激情,感受到教师满怀的忧伤和呼唤。在教师的核心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深入文本,引入资料补充理解,文本内涵中的感情随着文字逐渐被显露出来,师生的内在情感的潜流在不断地涌动,最后在略带忧伤的配乐声中,在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诵中,结束了文章的教学。文章中一位老人的呼唤传统民族文化的回归,呼唤我们保卫传统民族文化的心声已深深地印在我们学生的心里,对民族文化的珍爱和保护,也将会成为他们心灵中的一种责任,师生间浓浓的情感流动形成一股强大的人文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