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论文光纤温度传感器论文_第1页
温度传感器论文光纤温度传感器论文_第2页
温度传感器论文光纤温度传感器论文_第3页
温度传感器论文光纤温度传感器论文_第4页
温度传感器论文光纤温度传感器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度传感器论文光纤温度传感器论文简述半导体温度传感器设计摘要:传感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传感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高居各种传感器之首。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半导体具有很宽的温度反应特性,各种半导体的温度反应区段不同。 关键词:半导体 温度传感器 一、温度传感器原理 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自然界中的一切过程无不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传感器。在半导体技术的支持下,相继开发了半导体热电偶传感器、PN 结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有四种主要类型: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 IC 温度传感器。IC 温度传感器又包括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类型。 1、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分与被测对象有良好的接触,又称温度计。温度计通过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从而使温度计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测对象的温度。一般测量精度较高。在一定的测温范围内,温度计也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但对于运动体、小目标或热容量很小的对象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常用的温度计有双金属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等。 2、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又称非接触式测温仪表。这种仪表可用来测量运动物体、小目标和热容量小或温度变化迅速(瞬变)对象的表面温度,也可用于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 非接触测温优点:测量上限不受感温元件耐温程度的限制,因而对最高可测温度原则上没有限制。对于 1800以上的高温,主要采用非接触测温方法。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辐射测温逐渐由可见光向红外线扩展,700以下直至常温都已采用,且分辨率很高。 二、智能温度传感器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 21 世纪后,智能温度传感器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1、提高测温精度和分辨力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能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 8 位 A/D 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 1。目前,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所用的是 912 位A/D 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 0.50.0625。 2、增加测试功能 新型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测试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智能温度传感器正从单通道向多通道的方向发展,这就为研制和开发多路温度测控系统创造了良好条件。智能温度传感器都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主要包括单次转换模式、连续转换模式、待机模式,有的还增加了低温极限扩展模式,操作非常简便。对某些智能温度传感器而言,主机(外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还可通过相应的寄存器来设定其 A/D 转换速率,分辨力及最大转换时间。 智能温度控制器是在智能温度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3、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 传统的 A/D 转换器大多采用积分式或逐次比较式转换技术,其噪声容限低,抑制混叠噪声及量化噪声的能力比较差。新型智能温度传感器普遍采用了高性能的 - 式 A/D 转换器,它能以很高的采样速率和很低的采样分辨力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利用过采样、噪声整形和数字滤波技术,来提高有效分辨力。- 式 A/D 转换器不仅能滤除量化噪声,而且对外围元件的精度要求低。 三、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测温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硅基 IC 电路中,可实现温度传感功能的元器件主要有集成电阻器、二极管、双极晶体管、MOS 晶体管。当然,还有各种利用 MEMS 工艺制造的热敏电阻器、热电偶等,但目前基本上还与 CMOS 工艺不兼容。 1、双极晶体管温度传感器 二极管的电流包括扩散电流和耗尽层、表面层里的产生复合电流,后者在双极晶体管的基极互相抵消,所以,正向偏置的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 IC 基本上都是纯扩散电流,若利用高精度电流源,令 2 个匹配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相同,VBE 将和绝对温度成正比。但这样得到的温度电压曲线起点是绝对零度,对于-50150的测温范围,电压输出不是 05V,对于后端 A/D 来说,需要额外的电平移动电路。通过构造 Vf=aVptat-VBE1 和 Vref=VBE1+aVptat 可以得到任意的过零点 TZ 以及几乎不随温度变化的恒压源。采用 BJT 的优点是低成本、长期稳定性、高灵敏度、可预测性较高,以及相关温度的时间非依赖性。缺点是受自生成熟、工艺容差的影响,以及热循环后信号有小漂移和小数量级的非线性。为了工艺兼容,需要采用寄生三极管技术实现,主要有 2 种结构:纵向双极晶体管,横向双极晶体管。 2、CMOS 温度传感器 利用 CMOS 构建温度传感器一般有 2 种途径。其一是利用 MOS 管的亚阈值区构造 MOS 管的 PTAT,灵敏度可达 1.32mV/,但对偏置源的依赖有 100mV/V,且高温下会产生漏电,因对阈值电压 VT 依赖大,在高性能要求时,必须有大范围的微调和校准,不具备长期稳定性;另一途径是通过强反型状态下,MOS 管的载流子迁移率 与 VT 和温度的关系加以测量。基于此有 5 种设计方案:即只基于 随温度的改变;只基于 VT 随温度的改变;同时考虑 VT 和 2 个变量;利用MOS 器件的零温度系数点,以及利用逻辑门延时随温度增加的原理来构建的数字环振。CMOS 温度传感器和基于寄生 BJT 的温度传感器相比的主要优势在于模型精确,受封装影响小,在 AC 电源下衬底漏电小,且占用芯片面积小等优势,但其主要的缺点是受工艺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后者,所以,产业界目前仍普遍采用CVBT 技术。 3、半导体温度传感器 输出方式采用模拟输出的温度传感器需要外加线性化电路及校准,因此,会使成本增加。而数字化接口或频率输出能使性能更可靠,即使在量产时仍能保持其精确度。频率输出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做一个环形振荡器或张驰振荡器。前者会受 VDD 变化的影响,而后者理论上与 VDD 无关。两者都基于相同的原理,通过对电容器的充放电产生振荡,充放电电流来源于某个温度敏感元件。为了数字接口输出,有通过片上计数器实现,其主要缺点是面积大;另一种方案是采用片上集成 A/D,然后,通过 I2C 等总线协议输出。 结论 温度传感器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创新之中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