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共有制度引起的问题_第1页
财产共有制度引起的问题_第2页
财产共有制度引起的问题_第3页
财产共有制度引起的问题_第4页
财产共有制度引起的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产共有制度引起的问题篇一:廉洁修身期末试题(有答案)廉洁修身 1、廉洁修身有感 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欲望。而廉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道德,正好是“修”的对象。只有在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升华中形成廉洁这种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并且保持永远在心中指导着自己的行为。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受到了权力腐败、职务腐败、学术腐败等腐败现象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的廉洁修身也有一定的艰巨性。首先,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断地冲击大学生,给大学生造成心理矛盾;其次,由于腐败由来已久,它已经成为人们很平常的一种认识,而认为腐败是不可避免的,腐败的“合理性”会导致大学生对腐败现象的免疫力下降;另外,廉洁修身的认知矛盾可能会弱化大学生防腐败的坚定性;同时,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教育。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具有廉洁修身的可塑性。青年的人格尚处于为定型 阶段,是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它使大学生获的独立指导和调控自己行 为的可能性。在大学生身上,虽然有某些道德上的不足,但更多的是道德上的优势,如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对同类的同情,对父母的义务等,这些美德伟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提供了伦理资本,使大学生的廉洁修身的可塑性大大加强。再者,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大学生的 廉洁修身提供了外在压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廉洁修身不仅是我们现在该修的课程,更是我们一生不该改变的价值观。廉洁修身,就象一个准确而光明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架起人生的公正之帆! 2、谈谈你对中国构建廉洁社会的思考 廉洁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主体的大众性,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公务员能恪守宗旨,执政为民;全社会形成以廉洁为荣的浓厚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构建廉洁社会是反腐倡廉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付诸努力。 建设廉洁社会要注重顶层设计。注重顶层设计就是要求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出台政策、完善制度来引导调控社会个体克服“本我” ,展示“自我” ,实现“超我” 。要加强监督管理,抑制公职人员“本我”的人性之恶;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公职人员塑造“自我”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公职人员“超我”的境界。 建设廉洁社会要加强中层管理。建设廉洁社会,就要规范权力,让权力运转公开透明,让权力真正的为老百姓服务,而不是为个人谋私利。顶层设计对于权力的规范只提供一个总体的框架,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制度配套来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权力的运行,确保建设廉洁社会的可操作性。建设廉洁社会要突出基层治理。最好的制度设计,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只能是一纸空文。建设廉洁社会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关键在于基层。因此,建设廉洁社会要引导和强化基层治理。要始终做到责任分解系统化、廉政教育多样化、队伍管理规范化、村务管理阳光化、监察问责经常化。3、关于中国实施高薪养廉的思考 对公职人员实行适当程度的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养廉的。这个适当程度受经济的、教育的、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个高薪的高有它天然的局限性,它只能对腐败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只能从数量上抑制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而从本质上看,大贪、巨贪却难以受到高薪养廉制度的抑制。我国有着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情,在我国,要想高薪养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就我国而言必须首先做好以下几点: (一) 、高薪养廉制度的实施依赖于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贫穷的国家是无法支付高薪给其公职人员以养其廉的。分配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分配杠杆来激励和调动公职人员的积极性,要体现分配的公平,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引进高薪养廉制度。 (二) 、高薪养廉制度的实施有赖于机构的精简。 中国有太多的机构与工作人员,国家为此支付的巨额薪资,其价值已远远超过了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中国的高薪养廉制度的实 施,必须与机构改革的进度同步。(三) 、高薪养廉制度需以法制建设的完善为前提。 行政权是一种由国家行政机关主动行使的权力,其作为或不作为均必须依照法律的授权和规定,否则就容易扰民,进而形成腐败,要依法行政关键在于防止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 (四) 、高薪养廉制度有赖于监督机制完善与健全。 监督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于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应增加其对公众的透明度,实行公开执政制度,实行政府财务公开制度等等。 (五) 、奖惩制度的明确化,惩罚应严厉执行。 严厉的惩罚制度有利于加大腐败的成本,让腐败行为因利益的冲突而减少;增加奖励制度,有利于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还未建立真正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到底是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阻碍该制度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社会还没有走出“官本位”的阴影。中国不同于外国,是典型的官本位的权力社会。 “官本位”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它是以“官”意志为转移的利益特权,反映了一定阶层的利益需求,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官本位”意识浓厚,就是因为认为有“官”就有利或者有“官”就可谋利。所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等现象都出来了,导致改革创新遭到阻碍。 2.根本原因:立法的意识形态障碍和公职人员自身的阻碍。从立法角度来讲,人大出台一部法律,肯定是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当然人大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所设立的一个机构,出台的法律肯定首先要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所以虽然我国的立法机构一直都表示会尽快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但直到现在依旧还没出台,关键其实是有意识形态的障碍。从公职人员自身的角度来讲,实行公职财产申报制度对他们是极其不利的,因为要他们立一部法来监督自己。3.客观原因: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的界定问题和机构设立与民主监督机制存在问题。依照财产申报制度,申报的财产一般是申报官员的私有财产。然而,在我国私有财产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不明确的,公有与私有分不清。基于我国政治架构中“党的领导” 、 “人大至上” 、 “行政主导”造成权力构成与权力关系上的复杂性,确定明确的受理申报机构并不容易。 5、谈谈你对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思考 从建立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际需要来看,必须抓紧构建相关的法律体系,完善配套措施,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积累经验,为全面推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要构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律体系。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能否“水到渠成” ,关键在于立法。只有通过立法,把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起来,才能做到“名正言顺” ,从根本上消除抵触情绪,推进财产申报制度的顺利实行。从全国范围来看,官员财产申报的立法工 篇二: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 人民法院报特约法治评论员 师安宁 自 XX 年 4 月 1 日至 7 月 1 日共 13 期完结 家庭财产权的类型及法渊 家庭财产是私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财产权的主要存在形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人类文明史上,如果没有对家庭财产权的保护制度就没有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前,在强化依法治国及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形势下,对各种类型的家庭财产权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显然是极其重要的。 从婚姻家庭的角度出发,家庭财产权包括家庭共同财产及家庭个人财产两大部分。 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该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和分别财产制度的规定。婚姻法明确肯定了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从婚姻法的立法体系而言,目前我国的家庭财产制度形态分为夫妻共同财产制、夫妻分别财产制和夫妻混合财产制三种权利类型,且除非夫妻双方另有约定外,家庭个人财产权不因婚姻关系的存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不仅如此,夫妻财产制度的约定形态将涉及到对第三方的约束力。诸如,婚姻法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从财产权产生的不同法律渊源来看,其可具体划分为:来源于民法中的动产与不动产权益;来源于物权法中的所有权及用益物权;产生于知识产权法体系中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及技术信息权等权利形态中的财产权;根据公司法和企业法而产生的公司股权、企业股权及自然人独资所形成的企业所有权;根据投资关系而产生的股份性权益及基金份额权;依据合同法产生的债权与债务性资产(家庭负资产)等等权利形态。 此外,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涉及到对三种家庭成员权益予以特殊保障的特别法,其中所设定的有关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家庭成员进行特别保护的财产保障法律制度必须在司法实践中得以体现。诸如,民法通则要求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同时,对于涉及到被监护人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法律责任体系,即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涉及家庭财产权保护制度的另一类重要法律渊源是司法解释。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已经先后三次作出司法解释,对继承法的适用也有相应的司法解释,此类解释连同其他司法政策性文件均是处置家庭财产权确权和析产纠纷的重要依据。 物权制度与家庭财产权 应当说,目前可以对家庭财产制度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渊源十分庞杂。最主要的基础性法律制度体现在民法、婚姻法和继承法中;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和知识产权法是家庭财产权得以受到保障的重要的几部实体法。 其中,物权法明确规定,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涉及家庭财产权部分最重要的物权制度包括下列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是所有权体系中的家庭财产权。 诸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即通常意义上体现为“单元房”的房屋所有权;该部分权利为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实践重点关注的权益形态之一。另一类型是私人或家庭拥有的动产,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其中私人或家庭的合法储蓄等货币资产属于特别动产,当然受到民法及物权法的保障。公民个人或家庭因投资而产生的股权或股份性权益及其收益均具有物权属性而受到物权法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法人财产权也是家庭财产权的特殊存在形态。这些家庭财产权均可被合法地继承。 第二大板块是因特殊原因产生的家庭财产权。 包括因涉及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产生的物权权益;因继承或者接受遗赠取得的物权等。 第三大板块是用益物权体系中的家庭财产权。 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这三大用益物权涵盖了农村和城市居民的重要家庭财产权内容。当然,建设用地使用权主要存在于城市及城镇规划区内,但却是公民个人及家庭财产中最具价值的权利内容。 应当明确,农村土地承包法虽是物权法的下位法,但其设定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物权法中“用益物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无论从立法或司法的角度而言,对于妇女应该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且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目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颁证确权及对农民承包地流转自由权的保护使得该项权利已经从用益物权的性质向所有权性质靠拢。农民可以依法对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除非法律明确规定应当收回承包经营权的情形之外,农民及(来自: 小龙 文档 网:财产共有制度引起的问题)其后代可以不受辈数限制地对该类权利继承下去。此外,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已经具有了商业化性质,该类承包权益当然可以依照继承法和承包合同的规定予以继承。应当注意到,新一届中央政府确定将继续推进城镇化作为新的改革发展动力。可以预见,用益物权必将在家庭财产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物权制度与家庭财产权 家庭共有财产的核心规则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现代社会中,因未进行分家析产而存在的家族性共有财产的情形较为少见,但各种形态的家庭共有财产与物权法共有制度直接相关。 家庭共有财产由家庭成员共享所有权,这是家庭共有财产权的必然要求。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主要是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劳动收入、投资性收益和继受性财产以及由此产生的增值性收益等财产权益。同时,基于合同法、物权法而产生的共有物权也是物权法第八章的“共有”制度的调整范畴。 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设定了分别财产制、共有财产制和混合财产制三种形态。即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根据有关规定,除非存在明确的约定而设定了特殊的夫妻按份共有的情形外,夫妻共有财产一般为共同共有。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和管理权方面,共同共有实行平等行权的原则,而按份共有则可以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物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按份共有同时实行比例决策原则,即处分共有物权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做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 在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家庭中,夫妻任何一方对个人所有的财产享有自主的处分权,且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婚姻法同时规定,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婚姻法解释(一) 明确要求按照下列两项原则来理解夫妻对家庭共同财产的平等处分权:一是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笔者认为,这里的“权利平等”指的是主体资格意义上的平等,而非夫妻双方的事实处分权完全均等化。二是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现有司法实践的态度是,除非第三人知道夫妻为分别财产制,否则夫妻任何一方的处分权第三人均有理由相信其系夫妻共同处分意思的体现。 但是,如何证实“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现行司法解释明确要求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物权法共有制度中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物权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因此在实行夫妻约定共有制的情形下,任何一方转让自身的按份共有物权时,另一方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点在处分以公司股权为标的的家庭共有财产中尤为重要。 知识产权与家庭财产权 知识产权制度是家庭财产权产生的一个重要法律渊源。知识产权涵盖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板块,其中财产权板块在多数情形下涉及法人财产权、家庭财产权和个人财产权三大权利归属。只有在特殊的情形下,知识产权涉及国有资产或国家所有权的构成问题。 事实上,夫妻共有财产权和个人财产权都是家庭财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私有财产权的重要内容。而且,家庭财产权无论如何共存或流转,最终必然要归结为个人财产权。 根据婚姻法及各项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定, “知识产权的收益”既是夫妻共同财产的构成内容,同时也是个人财产权重要来源。因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其具有高度的人身性特征,无论归属于法人类或是其他主体的知识产权,必然要由相应的自然人进行创作或发明。因此,只要尊重个人的知识产权,就必然会涉及家庭财产权。 家庭知识产权权益散见于各类知识产权法制度中。 例如,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板块。其中,财产权板块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十六项列举性权利及一项兜底性权利。前述权利构成中,有很多属于法人财产权的内容。但是,凡由个人可以享有的知识产权均可以成为家庭财产权的构成内容。同时,即便是法人财产权,在涉及家庭析产法律关系时,仍然可以转化为家庭财产权。商标权和专利权具有同样的属性,即其既可以是个人财产权,也可以是法人财产权的构成内容,如果该类知识产权隶属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仍然与家庭财产权直接相关。因为企业法人财产权必然受股权及投资权的控制,而该两类权益又是家庭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产权基于家庭财产权而言,其主要权利形态最终一般体现为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两种形式。各类知识产权之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法律行为都是对知识产权行使处分权的体现,因此产生的“获得报酬权”是家庭财产权在这一领域的最终表现形态。 知识产权收益可以构成家庭财产权的另一途径是因侵权赔偿所得的财产性权益。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已经构建了相对充分的索赔机制。无论是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有关商业技术秘密或技术信息保护的司法解释等均是保护知识产权和家庭财产权的重要法律渊源。 需特别指出,家庭财产权中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也就是说,凡是家庭成员合法享有的知识产权,即便没有完成最终的权利分析而以“期待权”的形态存在,依然可以成为家庭财产权的构成部分。 家庭债权债务处置规则 篇三: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 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之一) 家庭财产权的类型及法渊 家庭财产是私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财产权的主要存在形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人类文明史上,如果没有对家庭财产权的保护制度就没有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前,在强化依法治国及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形势下,对各种类型的家庭财产权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显然是极其重要的。 从婚姻家庭的角度出发,家庭财产权包括家庭共同财产及家庭个人财产两大部分。 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该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和分别财产制度的规定。婚姻法明确肯定了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从婚姻法的立法体系而言,目前我国的家庭财产制度形态分为夫妻共同财产制、夫妻分别财产制和夫妻混合财产制三种权利类型,且除非夫妻双方另有约定外,家庭个人财产权不因婚姻关系的存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不仅如此,夫妻财产制度的约定形态将涉及到对第三方的约束力。诸如,婚姻法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从财产权产生的不同法律渊源来看,其可具体划分为:来源于民法中的动产与不动产权益;来源于物权法中的所有权及用益物权;产生于知识产权法体系中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及技术信息权等权利形态中的财产权;根据公司法和企业法而产生的公司股权、企业股权及自然人独资所形成的企业所有权;根据投资关系而产生的股份性权益及基金份额权;依据合同法产生的债权与债务性资产(家庭负资产)等等权利形态。 此外,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涉及到对三种家庭成员权益予以特殊保障的特别法,其中所设定的有关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家庭成员进行特别保护的财产保障法律制度必须在司法实践中得以体现。 诸如,民法通则要求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同时,对于涉及到被监护人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法律责任体系,即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涉及家庭财产权保护制度的另一类重要法律渊源是司法解释。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已经先后三次作出司法解释,对继承法的适用也有相应的司法解释,此类解释连同其他司法政策性文件均是处置家庭财产权确权和析产纠纷的重要依据。 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之二) 物权制度与家庭财产权 应当说,目前可以对家庭财产制度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渊源十分庞杂。最主要的基础性法律制度体现在民法、婚姻法和继承法中;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和知识产权法是家庭财产权得以受到保障的重要的几部实体法。 其中,物权法明确规定,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涉及家庭财产权部分最重要的物权制度包括下列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所有权体系中的家庭财产权。 诸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即通常意义上体现为“单元房”的房屋所有权;该部分权利为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实践重点关注的权益形态之一。另一类型是私人或家庭拥有的动产,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其中私人或家庭的合法储蓄等货币资产属于特别动产,当然受到民法及物权法的保障。公民个人或家庭因投资而产生的股权或股份性权益及其收益均具有物权属性而受到物权法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法人财产权也是家庭财产权的特殊存在形态。这些家庭财产权均可被合法地继承。 第二大板块是因特殊原因产生的家庭财产权。 包括因涉及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产生的物权权益;因继承或者接受遗赠取得的物权等。 第三大板块是用益物权体系中的家庭财产权。 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这三大用益物权涵盖了农村和城市居民的重要家庭财产权内容。当然,建设用地使用权主要存在于城市及城镇规划区内,但却是公民个人及家庭财产中最具价值的权利内容。 应当明确,农村土地承包法虽是物权法的下位法,但其设定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物权法中“用益物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无论从立法或司法的角度而言,对于妇女应该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且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目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颁证确权及对农民承包地流转自由权的保护使得该项权利已经从用益物权的性质向所有权性质靠拢。农民可以依法对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除非法律明确规定应当收回承包经营权的情形之外,农民及其后代可以不受辈数限制地对该类权利继承下去。此外,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已经具有了商业化性质,该类承包权益当然可以依照继承法和承包合同的规定予以继承。 应当注意到,新一届中央政府确定将继续推进城镇化作为新的改革发展动力。可以预见,用益物权必将在家庭财产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之三) 物权制度与家庭财产权 家庭共有财产的核心规则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现代社会中,因未进行分家析产而存在的家族性共有财产的情形较为少见,但各种形态的家庭共有财产与物权法共有制度直接相关。 家庭共有财产由家庭成员共享所有权,这是家庭共有财产权的必然要求。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主要是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劳动收入、投资性收益和继受性财产以及由此产生的增值性收益等财产权益。同时,基于合同法、物权法而产生的共有物权也是物权法第八章的“共有”制度的调整范畴。 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设定了分别财产制、共有财产制和混合财产制三种形态。即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根据有关规定,除非存在明确的约定而设定了特殊的夫妻按份共有的情形外,夫妻共有财产一般为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和管理权方面,共同共有实行平等行权的原则,而按份共有则可以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物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按份共有同时实行比例决策原则,即处分共有物权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做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 在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家庭中,夫妻任何一方对个人所有的财产享有自主的处分权,且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婚姻法同时规定,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婚姻法解释(一)明确要求按照下列两项原则来理解夫妻对家庭共同财产的平等处分权:一是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笔者认为,这里的“权利平等”指的是主体资格意义上的平等,而非夫妻双方的事实处分权完全均等化。二是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现有司法实践的态度是,除非第三人知道夫妻为分别财产制,否则夫妻任何一方的处分权第三人均有理由相信其系夫妻共同处分意思的体现。 但是,如何证实“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现行司法解释明确要求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物权法共有制度中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物权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因此在实行夫妻约定共有制的情形下,任何一方转让自身的按份共有物权时,另一方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点在处分以公司股权为标的的家庭共有财产中尤为重要。 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之四) 知识产权与家庭财产权 知识产权制度是家庭财产权产生的一个重要法律渊源。知识产权涵盖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板块,其中财产权板块在多数情形下涉及法人财产权、家庭财产权和个人财产权三大权利归属。只有在特殊的情形下,知识产权涉及国有资产或国家所有权的构成问题。 事实上,夫妻共有财产权和个人财产权都是家庭财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私有财产权的重要内容。而且,家庭财产权无论如何共存或流转,最终必然要归结为个人财产权。 根据婚姻法及各项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定, “知识产权的收益”既是夫妻共同财产的构成内容,同时也是个人财产权重要来源。因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其具有高度的人身性特征,无论归属于法人类或是其他主体的知识产权,必然要由相应的自然人进行创作或发明。因此,只要尊重个人的知识产权,就必然会涉及家庭财产权。 家庭知识产权权益散见于各类知识产权法制度中。 例如,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板块。其中,财产权板块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十六项列举性权利及一项兜底性权利。前述权利构成中,有很多属于法人财产权的内容。但是,凡由个人可以享有的知识产权均可以成为家庭财产权的构成内容。同时,即便是法人财产权,在涉及家庭析产法律关系时,仍然可以转化为家庭财产权。商标权和专利权具有同样的属性,即其既可以是个人财产权,也可以是法人财产权的构成内容,如果该类知识产权隶属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仍然与家庭财产权直接相关。因为企业法人财产权必然受股权及投资权的控制,而该两类权益又是家庭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基于家庭财产权而言,其主要权利形态最终一般体现为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两种形式。各类知识产权之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法律行为都是对知识产权行使处分权的体现,因此产生的“获得报酬权”是家庭财产权在这一领域的最终表现形态。 知识产权收益可以构成家庭财产权的另一途径是因侵权赔偿所得的财产性权益。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已经构建了相对充分的索赔机制。无论是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有关商业技术秘密或技术信息保护的司法解释等均是保护知识产权和家庭财产权的重要法律渊源。 需特别指出,家庭财产权中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也就是说,凡是家庭成员合法享有的知识产权,即便没有完成最终的权利分析而以“期待权”的形态存在,依然可以成为家庭财产权的构成部分。 家庭财产制度法律问题解析(之五) 家庭债权债务处置规则 债权、债务性资产是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即,家庭财产权除以物权的形态存在外,债权和债务(负资产)亦是家庭财产权的构成内容。 家庭债权分为内部债权和外部债权;相应地家庭债务亦分为内部债务和对第三方所负的外部债务。目前的司法实践认可夫妻内部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如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此种情形在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对于外部债权和债务的处置而言,如果夫妻关系合法存续期间,则此类法律关系相对简单,即夫妻双方作为财产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同对外享有债权并承担债务。需要指出的是,家庭共同债务的承担不以某一时段的夫妻共同财产为限而承担“有限”责任,而是夫妻双方对其家庭债务应当承担“无限”责任。 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是,当家庭共同财产权之责任主体解体后如何对原有债务承担法律责任?综合现有司法实践的裁判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处置。 第一,以优先保护第三方的债权为基本原则。即以认定该类债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