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1页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2页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3页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4页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中青赵莉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绪论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三、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四、社会保障的功能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和主要流派一、理论渊源二、主要理论流派第三章-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一、传统的社会保障机制二、发展线索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四、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第四章-养老保险第一节、老年与养老第二节、养老保险概述第三节、中国养老保险概述第五章-医疗保险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中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第三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一章 绪论一、 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 1935 年美国社会保障法一书里。(一) 我国官方的含义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提供最基本保障的统称。(二) 学术界的定义陈良谨: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安全制度。(三) 我们所采用的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郑功成) 包括以下必备的要素1. 依法建立,法制规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2. 经济福利性, (最核心/本质)从直接的经济利益上,受益者的所得大于所所费,就叫做经济福利性。3. 社会化行为,即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组织、实施任务,并非供给者与受益者的直接行为。4. 突出以人为本,以保障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二、 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一)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初萌芽,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1. 定义: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帮助。2. 社会救助对象 “三无人员” (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法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 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一时生活有困难的人。 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 (差额补贴方式) 北京四类低保人员(老年人、未成年、重残人员和三无人员) ,每月多补 30 元。 特困人员可报销医疗费 1.2 万元。(二)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1. 起源:19 世纪 80 年代初的德国,解决了工业劳动者的养老、工伤和疾病等问题。2. 定义: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事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包括三个必备的要素 强调受保者的权利义务相结合 具有强制性 目标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3. 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险) 、工商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一金)4. 与社会救助的不同1) 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救助:非强制性,非供款制 社会保险:强制性,供款性2) 目标不同 社会救助:解决即期的生存危机,保证最低生活水平 社会保险: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证基本生活水平(三) 社会福利(狭义) ,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广义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1. 历史渊源西方: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和济贫服务同义中国:仅为少数人服务2. 定义(狭义) 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 我们的定义: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服务和有关的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不断得以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基本要素:1) 责任主体,国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从事福利事业的社会团体)2) 本质,体现经济福利性3) 社会福利的供给主要采用提供服务的方式 青少年,教育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 老年人,安老服务4) 目标:提高和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3. 社会福利(广义) 在西方国家大多把“社会福利”当做社会保障的同义词。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狭义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福利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保障注重经济生活、物质保障,而社会工作则注重具体的服务。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助人”的目的。 如果将福利服务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则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在这一部分是重合的。职业福利1) 历史渊源在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福利的一种表现形式。 (高福利、高就业、低收入)2) 定义又称机构福利、员工福利。是以企事业单位为福利主体,并向内部员工提供的一种福利待遇,如休假、疗养、免费工作餐、旅游等。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的“救济型”福利政策 改革开放前企业的“单位制”福利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化福利3) 与社会福利的不同 性质不同 社会福利,市政府主导的社会政策。 职业福利,属于职工激励机制,是薪酬制度的重要补充。 目标不同 社会福利,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职业福利,提高工作效率,参与市场竞争,并使利润最大化。 调节机制不同 社会福利,借助政府干预,服从社会需要。 职业福利,遵循成本核算原则,服从市场竞争机制。 系统性能不同 社会福利,开放稳定的系统,面向所有需要成员。 职业福利,自我封闭的系统,面向举办单位的员工。(四) 社会优抚1. 定义,国家依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为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制度。2. 对象,革命伤残人士,复原退役军人,革命烈士家属(战时、平时) ,现役军人及家属。三、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 面向贫困者 目标,保证国民最低生活需要。 社会保险 面对工薪劳动者(主要是预防性,解除后顾之忧) 目标,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福利(狭义) 公共福利,面向全体公民 职工福利,面向企事业单位职工 目标,提高和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优抚 面向军人四、 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安定生活、调节分配”(一) 政治功能,稳定社会,减震器,润滑剂(二) 经济功能,促进经济a) 平衡社会需求b) 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不考)c) 保障劳动力再生产(三) 社会功能,安定生活 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 ,具有济贫作用 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险) ,具有防贫作用 福利生活保障(社会福利) ,具有提高作用商业保险(重要)(一) 定义按等价交换原则并以保险方与被保险方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实现保险双方利益的一种风险管理体制。(二) 功能,与社会保险是互补的关系(三) 与社会保险的区别(重要)1. 性质不同 社会保险,强制性的,非赢利性的 商业保险,自愿性的,赢利性的2. 对象与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以劳动者为保护对象,保证他们在遭受风险时的基本生活水平。 商业保险,以全体国民为对象,以投保额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对等的补偿。3. 权力与义务对等意义不同 社会保险,劳动者履行缴费义务,享受保险待遇。 商业保险,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关系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4. 管理体制不同 社会保险,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属于行政管理体制。 商业保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管理体制。5. 立法范筹不同 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 商业保险,保险双方受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主要渊源与历史流派一、 理论渊源(不考)(一) 西方1. 宗教思想(道德基础)2. 空想社会论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的伦实业制度 生产是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 收入应当与才能和贡献成正比 傅立叶的新的工业世界与协助世界 每个人都需要劳动 按比例分配 欧文的“劳动公社”对私有制的批判 共同劳动 共同消费 菜场公有 按需分配(二) 中国的理论渊源1. 大同社会论 产生于公元前 500 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1) 孔子礼记 礼运篇 “天下为公”2) 封建社会,陶潜、洪秀全3) 近代社会 “仁”的思想-康有为“仁爱之心” 民生思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2. 社会互助论 通过人员的互助来达到济贫救灾的目的1) 墨子, “兼爱交利” 、 “有力者疾以助人” 、 “由财者勉以分人” 、 “有道者劝以教人” 。2) 孟子,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3) 孙中山, “进化之动力在于互助而不在于竞争” 。大同社会论与社会互助论的区别大同社会论,强调整个社会的大同,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设计。社会互助论,强调社会成员的互助。大同社会论是不能实现的梦,而社会互助论是可付诸实践的。3. 仓储后备论 建立各种谷物的积累以备灾荒并济贫的社会思想1) 汉代大臣贾谊2) 唐代仓储制度二、 主要理论流派(重要) 民生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 中间道路(第三条道路)(一) 民生社会主义1. 产生和发展1) “民生社会主义”就是在以下两个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讲坛社会主义(新历史学派) (重要)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战前,由德国高等学校讲授社会主义学说的教授创立,它反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行社会保险,缩短劳动日等社会政策。 英国费边社会主义(重要) 英国学者于 1884 年成立费边社团的基础上创立的,主张社会的改良,反对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2) 二战后,英国工党作为欧洲最大的社会民主党提出了“民”的理论与纲领,核心内容就是用社会主义旗号来实施福利国家的政策。2. 主要观点1) 收入分配方面,采用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政策,通过高税收实现高福利,实现收入均等化。2) 社会福利方面,福利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的痛苦;福利国家是工业文明和政治民主化的必然结果。福利经济学 庇古于 1920 年写成福利经济学 ,被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主要观点, “收入均等化”学说。 (重要) 效用,一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心理感受或主观感受。 边际效用,每增加一个物品消费和收入消费后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规律,连续地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或收入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最终会减少的规律。 所以在社会福利总财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边际效用,从而使社会总福利增大。3. 评价1) 正面, “民”构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基础,是现代社会的积极推动者。2) 负面,高福利导致高税收,会加重人们的负担。(二) 新自由主义 核心思想,自由的个人主义,国家不干涉主义1. 产生与发展 19 世纪初,旧自由主义 20 世纪中期,哈耶克,弗里德曼 20 世纪 80 年代,撒切尔首相,里根总统2. 主要观点1) 经济方面,推崇市场经济,反对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 “经济增长是最好的福利”2) 社会保障方面,市场应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国家。3) 在福利国家方面,对它进行了全盘否定。3. 评价1) 正面,有效地缓解了经济衰退与福利膨胀的现象。2) 负面,把经济增长看得比社会发展更重要,认为经济是消灭贫困的最好方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三) 中间道路1. 定义,即第三条道路,采用左右中和的态度,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有效地结合起来。2. 产生于发展 1938 年,马克米廉(英首相) 、凯恩斯、贝弗里奇的中间道路确定了中间道路的基本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 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观点 一个国家的总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市场机制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因此主张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 20 世纪 90 年代,各国社会民主党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第三条道路”策略,布莱尔首相出版了第三条道路 ,引起了欧美的共鸣。3. 主要观点1) 经济方面,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但政府要对市场进行干预。2) 社会保障方面,主张国家负责和个人负责并重,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共同参与社会保障。3) 在福利国家方面,既赞同又批判。赞同,国家在福利领域的主导作用,缓解社会矛盾。批判,社会成员对福利国家的过度依赖。4. 评价在妥协与矛盾中发展的折中理论,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需要时间考验。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重要)一、 传统的社会保障机制(一) 互助机制 远古人群的保障方式 恩格斯,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二) 家庭机制 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养老方式。(三) 慈善机制1. 宗教慈善事业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的社会保障方式2. 官方慈善事业例如,中国古代“仓储制度”3. 民办慈善事业集民间之善财来办民间之善事二、 发展线索 萌芽阶段(1601 和 1834 年的新旧济贫法 ) 以社会救助子系统为重要内容 形成阶段(19 世纪 80 年代20 世纪 30 年代)以社会保险子系统为重要内容 发展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以社会福利子系统为重要内容 改革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一) 萌芽阶段(社会救助型社会保障阶段)1. 社会背景,社会动荡、教权衰落、民主国家与王权兴起2. 标志,1601 年伊丽萨白济贫法颁布,国家以立法形式介入济贫事业,标志着英国社会政策的诞生。3. 旧济贫法主要内容 要求全国普遍建立收容平民的济贫院 享有劳动能力的贫民提供工作贫民习艺所 想无劳动能力的穷人通过院内收容和院外救助两种形式进行救助 孤儿、弃儿等将被安置在孤儿院,寄养家庭或被拍卖4. 新济贫法 英国于 1834 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实现了减少济贫税的目的,赢得了上层资产阶级的欢迎,却遭到下层诅咒。 主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院内济贫,取消院外救济在贫民习艺所实行残酷的苦役制“劣等处置”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劣等处置,游手好闲者的整个状况不应明显的好于独立劳动者收入最底层的状况济贫院检验 依靠救济的人必须接受三个条件要丧失个人的名誉要丧失个人自由,被禁闭在习艺所里要丧失政治自由,失去公民权,特别是选举权只有能够接受这些苛刻条件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救济的贫民5. 评价 性质,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根本目的,为维护统治阶级统治 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的 保障效果不良(二) 形成阶段1. 社会背景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农业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 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自然风险 社会风险 小农经济 市场经济2. 生产标志德国颁布 1883 年疾病保险法 1884 年工商保险法 1887 年生育保险法 1889 年老年和伤残保险法 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3. 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新历史学派即讲坛社会主义,主张国家干预,实行社会保险(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高涨是催化剂(阶级基础) “铁血首相”俾斯麦安抚工人的执政政策(政治基础) 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三) 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社会保障阶段)1. 1905 年,法国首先建立失业保障法2. 1935 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由社会保险制度迈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3. 发展标志 贝弗里奇报告 福利国家在欧洲大陆的诞生(四) 改革阶段(20 世纪 70/80 年代至今)主要问题1.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3. 政府负担沉重4. 贫富、收入差距加大(行业、地区)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划分原则 制度差异 模式混合(一) 福利国家型模式(英国、瑞典)1. 贝弗里奇报告1941 年英国政府组建了“社会保险及相关事务委员会” ,由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出任主席。1942 年贝弗里奇撰写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简称贝弗里奇报告 ,描绘了福利国家的理论蓝图。1950 年,艾德礼(工党领袖)首相宣布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福利国家” 混合经济、充分就业、全面福利、公平分配的福利国家。2. 特征 原则,普遍性和全面性 基金来源,国家财政和高税收(劫富济贫) 基本内容,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 目标,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消灭贫困 保障待遇与个人的收入状况(缴税高低)无关 福利经济学为收入均等化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 英国社会学家哈罗德,韦伦斯基在福利国家与平等中提出:福利国家的关键是,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这些保障表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不是以慈善的形式出现。(二) 社会保险型模式(投保资助型模式,代表国家美国、德国)1. 概念,以面向社会劳动者建立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为中心,再补充以其他救助或福利性政策,构成能够满足工业社会需要的社会安全网。2. 特征 原则,受保者权力和义务对等 资金来源,国家、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 基本内容,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目标,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三) 强制储蓄型模式(公积金模式)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以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缴纳公积金 公积金存入个人账户,由官办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专户专用 公积金用途由养老扩展到医疗、住房2. 智利私人公积金制度1981 年实行私营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雇主不缴费,由劳动者个人缴纳存入个人账户 由私人机构负责管理个人账户 公积金只能用于养老(四) 国家保险型模式以前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征 完全由国家包办,个人不履行缴费义务 保障范围,全体国民 实现目标,社会公平 模式比较模式 资金来源 原则 基本内容 目标福利国家模式 国家财政、高高税收 普遍性、全面性全体国民、全面保障充分就业、消除贫困社会保险模式 国家、雇主、雇员 权利义务对等解决劳动者后顾之忧效率优先强制保险模式 国家除外 无互济性专户储存 专款专用国家保险模式 国家包办 社会公平全体国民 共同富裕(五) 混合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 (一般) 既有个别全民性的福利,又有社会保险,还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 社会救助亦因需要者众多而与社会保险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国文化传统决定了家庭保障的特殊性 人保部称中国不搞“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四、 社会保障发展的规律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社会问题先导的规律 刚性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总水平梯状上升的规律 协调发展的规律 公平和效率协调发展 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 各具体项目之间协调发展第二章 养老保险第一节 老年与养老一、 年龄(不考) 日历年龄 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社会年龄二、 退休(重点)定义 它是劳动者在一定年龄和一定条件下可以退出劳动力队伍并有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保障的制度。 意义,是赋予老年人一种权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三、 人口老龄化 概念,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一) 老龄社会的标准: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10/100 以上或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 7/100 以上。1999 年,中国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二) 中国老龄化的特征1. 老龄化来的晚,发展快1982 年2000 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00 年2030 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30 年2050 年,缓速但高度老龄化阶段2. 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属于“先富后老”3. 东部比西部先老4. 农村比城市先老5. 老太太多于老头6. 准老龄人口增加第二节 养老保险概述一、 含义 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为何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核心覆盖范围最广,群体最为稳定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大享受时间最长保险费用开支最大二、 养老基金的筹集模式(重要)(一) 现收现付制(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1. 概念 一个较短时期内,横向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所需支出的费用来筹集资金,即当前收入满足当前支出。 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用其所缴纳的保险费来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代际转移,以支定收”退休人数 X 平均退休金=在职人数 X 平均工资 X 缴费率X =缴费率退休人数在 职 人数 平均退休金 平均工 资2. 优点 互助性功能强 管理方便,管理成本低 无资金贬值风险3. 缺点 没有资金积累,不能适应老龄化 因各个时期支出需要不同而造成费率波动,激化代际矛盾。(二) 完全积累制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1. 概念 根据长期(通常是十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缴费率。 基金通常以个人账户的方式储存,用于未来的支出需要。 同代自养、以收定支。2. 优点 达到长期纵向平衡,预防老龄化 费率相对稳定 刺激缴费积极性,延长退休年龄3. 缺点 自我积累,互济性差 具有贬值风险和保值增值压力 时间跨度长,增加管理成本(三) 部分积累代表国家:中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1. 概念 根据横向和纵向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缴费率,即当年筹集的保险基金用于当年的保险支出后剩有部分结余的基金模式 我国不能采用现收现付制的原因:当前中国面临老龄化,现收现付制可能受到挑战 我国不敢采用完全积累制的原因:没有互助性,不符合国情,人口众多对于个人账户的管理成本增加,不利于社会公平,中国贫富差距较大,富人会越集越多,现在得退休者没有积累,他们需要年轻一代的供养。第三节 中国养老保险概述一、 历史发展(出小题)1. 1951 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但养老保险并非独立。2. 1955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标志者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起养老保险。 由人事部负责管理3. 1978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离休干部 省部市级干部 教授、科研员、高级知识分子4. 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设想。 社会统筹,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和统一使用,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个人账户,用于在职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储备。5. 1997 年 7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确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6. 1998 年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社会保障实行统一的管理二、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重要出计算题)(一) 实施范围 国有企业职工 集体企业职工 外贸企业职工 私营企业主及其职工 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 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二) 保险金统筹模式 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模式 个人账户基金,完全积累基金(三) 基金来源1. 个人账户基金1) 个人缴纳2) 按职工缴费工资的 8/100 计入个人账户 缴费工资基数: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上限:工资收入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 300/100,则按平均工资的300/100 缴费(作为缴费基数) 下限:工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 60/100,则按当地工资的60/100 缴费3) 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按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20/100 缴纳保险费,其中 8/100 计入个人账户。2. 社会统筹基金 由企业缴纳 按职工工资总额的 20/100 左右缴纳 具体缴费比例由当地根据实际支出确定以支定收(四) 给付方法1、 新人 范围,97 年, 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达到退休年龄 条件,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 15 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养老金 计发公式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 基础养老金=(A+AXP)/2 X N/100N:累计消费年限A:退休时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A X P: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P: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本人实际缴费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 P=(a/A+b/B+c/C+)/N A、b、c 为参保人员退休前一年、两年n 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ABC 为参保人员退休前 1 年、2 年n 年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P 最低为 0.6 最高为 32)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特殊情况 退休职工个人账户额用完的,由社会统筹基金按原标准继续支付,直至死亡。 职工死亡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 15 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存储额一次性发给本人。 到了退休年龄但没有达到 15 年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可以参照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费率继续缴费。2、 中人 范围:97 年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人员。 条件:决定实施前的工龄+决定实施后的缴费年限15 年 计发公式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度性养老金 过度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X 建立个人账户前的工龄 X 1/1003、 老人 范围:决定实施前的已退休人员 条件:男 60 岁,工龄 25 年,女 50 岁,工龄 20 年 计发公式按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资金来源:社会统筹基金(五) 存在的问题1. 个人账户空帐问题 “空帐”:名义上个人账户中有积累基金存在,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基金。原因 社会保障统筹基金不能满足当前需要,从而挪用个人账户基金对策:做实个人账户 从 06 年 1 月 1 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由缴费工资的 11/100 调整为8/100,全部由个人缴费,单位缴纳的 3/100 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划入社会统筹。2. 民工退保成潮 退保原因 农民工流动性很强,难以跨越“缴费 15 年”的门槛 社会统筹层次低,跨市流动,社保转移手续复杂,社保连续性不能保证 地方社保部门:利益驱动,退保成“创收” ,只愿意转出,不愿意接受。三、 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实行由国家财政一手包办的退休制度,而不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的养老保险制度。(一) 内容1. 退休条件:男 60 岁,女 55 岁,工龄满 10 年(要求连续)2. 资金来源:国家财政3. 管理机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4. 待遇给付:实行“就业工资无关联”原则,养老金水平与工资高低,工龄长短挂钩。(二) 问题 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壁垒森严的“二元结构”的养老保险制度 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养老全靠国家财政,养老金水平远远高出企业退休人员,既不公平又增加财政负担。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固守原单位阻碍了人才流动 对策,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应对公务员实行与企业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雇主即政府和个人共同履行缴费义务四、 农村养老保险(不考)第三章 医疗保险第一节 概述一、 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性地向社会成员征缴医疗保险基金,在其患病时用于补偿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二、 特点 不可避免性,不可预知性 短期性,经常性 复杂性疾病的复杂性,关系的复杂性 医疗费用根据病情而定 医疗费用难以控制三、 医疗保险的给付(即医疗费用的支付) 传统的医疗双边模式 现代的医患三边模式 费用支付是控制医疗费用的阀门(一) 医保机构的费用支付(“保医”关系)1. 后付制 医疗服务发生后,医保机构根据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向医疗服务机构或投保人医疗保险机构雇主投保人(患者)医疗服务机构(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 例如,按服务项目收费1) 优点 易于接受,符合人们的消费方式 服务质量有保障2) 缺点 医疗费用难以控制 不易于医保机构的管理 后付制下的医院财务收支变化图2. 预付制 医疗机构或投保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在医疗服务发生前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费用的方式。 “超支不补,结余自留” 例如,总额预算制,按疾病种类付费,按人头付费1) 优点 便于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 促使医院减少过度服务,从而注重预防保健服务2) 缺点 医疗服务不足且质量下降 预付制下的医院财务收支变化图 后复制与预付制对比支付方式 医疗费用控制 服务质量后付制 差 好预付制 好 差(二) 投保人的费用分担(“患保” 关系)1. 概念 医保机构为防止被保险人在免费医疗的情况下出现浪费医疗资源,让被保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自付部分医疗费得做法。2. 分担方式1) 起付线方式,医疗机构制定一个最低起付线,低于起付线的医疗费用由投保人支付。2) 共付方式,投保人和医保机构按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3) 限额方式,医保机构制定一个最高限额,超出限额的医疗费用由投保人自付。第二节 中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一、 历史沿革(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