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制度,思考_第1页
信访制度,思考_第2页
信访制度,思考_第3页
信访制度,思考_第4页
信访制度,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访制度,思考篇一: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的思考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的思考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各种经济利益分配多元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导向呈现出新变化,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是一个地方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群众来信来访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信访总量多。从群众来信来访情况看,XX 年以来群众镇以上来信来访总量比 XX 年同比上升 30%,总量高位徘徊的态势没有得到改变。 (二)反映问题较为集中。从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人身伤害、城镇建设征地、边界纠纷、涉法涉诉、社会救助、矿群纠纷、企业污染、邻里纠纷以及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等热点难点问题。 (三)越级访居高不下。部分群众认为把事态扩大、用上级来压下级更为有效,加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因而往往越过基层,直接到县、市赴省上访,甚至出现到京非正常上访。XX 年以来,到镇以上访 35 余人次,越级接访压力较大。 (四)组织化倾向明显。在涉及矿群纠纷、边界纠纷、城镇建设征地、企业污染等问题中,由于牵涉面大,极易导致群众集体上访。XX 年群众到镇集体访 5 起 35 人次。(五)涉法涉诉类信访问题逐年增加。XX 年以来,全镇共排查出重点不稳定因素 29 起,其中涉法涉诉类占到 2起,协调难度大。如化处村袁家寨组庞永珍对县交警队处理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问题。 (六)重信重访、无理上访时有发生。一些群众为了个人利益,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不透,断章取义,抓住政策或法律法规中的谋一句,来证实自己的诉求,虽然经有关部门协调处理过,有的甚至已经结案,但是仍然经常重信重访,甚至无理上访,臵法律尊严于不顾,信访不信法的现象较多。 (七)稳控工作难度大。一些难以处理的信访问题,在政治敏感时期必须对重点对象实施稳控措施,但是一些信访人在夜间出门到各级上访,或采取家人或者亲戚代替上访的方法赴省上京上访。 二、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造成群众上访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 。 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维定式。三是信“访”不信“法” 。受当前司法大环境影响,许多群众认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费时费力,即使是典型的涉法涉诉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二)相关部门对无理上访、缠信缠访查处不力。因多数信访件都是经过处理解决过的,但由于群众对有关部门按政策法律法规解决的结果,距自己诉求期望值有一定差距,故重信重访,甚至对无理上访、缠信缠访,相关部门只能劝访接访,害怕上级追究责任,对无理上访、缠信缠访查处不力,导致一些群众无休无止无理上访、缠信缠访。 (三)国家诸多惠农政策享受标准理论化程度深,统计理论问题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差距。基层实际操作难度大,群众了解混淆,导致群众认为别得到的,自己也应该得到,从而导致上访不断增多。 (四)少数单位认识不到位。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重视不够,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臵若罔闻,既未及时报送信息,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二是工作环节上缺位。在抓信访工作上,有些单位只停 留在简单的布臵上,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抓落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总想一拖了之,在宣传教育、办事程序、联系沟通等多个环节上缺位。一旦群众上访,又认为是“刁民” ,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自己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以至小事拖“大” ,大事拖“炸” 。三是责任主体意识淡薄。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 、“挡箭牌” ,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与分管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三、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搞好分工协作是信访工作的前提保证。要做到信访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一要落实党政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全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既要抓好分管范围的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范围的信访工作。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做到亲自部署信访工作、亲自阅批群众来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包案解决老大难案件、亲自调查研究、亲自督促检查。二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坚持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老信访户、缠访户和重要信访件坚持实行“五定” (即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期限) ,及时做好息访工作,从而消除信访积案,有效减少越级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数。 (二)完(来自: 小 龙 文档网:信访制度,思考)善排查调处体系。排查调处是信访工作的治本 之策。在工作中,要实施关口前移、超前防范。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抓实、抓细、抓到底,使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一要建立健全信访案件排查调处工作制度。规范信访案件的排查、报送、提报、交办、督办、调处、纪要等制度,为信访案件排查调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要建立高效灵敏的全方位排查网络。在全镇村(居委会)以上单位落实信访隐患排查人员,形成一支庞大的信访排查队伍,实现信访隐患的无缝排查。二要建立起滚动排查工作机制。坚持每月一次排查制度,做到信访隐患底数清、责任明。三要建立潜在不安定因素的台帐管理制度。运用台帐对不安定因素进行动态管理,注重登记、化解、消号三个环节,使更多信访案件得到超前化解和处理。(三)建立监督约束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措施。一要建立完善的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及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与评比先进、提拔使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量化动态管理。同时,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实行单位重点调度管理,限期整改。二要建立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原因引发的重大信访问题,视情节轻重对领导班子给予通报批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向党委、政府做出检查,实行诫免谈话,对负有主要和重要责任的领导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以起到教育警示作用。三 篇二:关于信访工作难题的思考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的思考 今年八、九月份,我陪我学校几位工人到总局、省信访局进行上访。两次参加陪访,给我的感触很深、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各种经济利益分配多元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导向呈现出新变化,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是一个地方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群众来信来访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在 XX 年至今年期间,我先后陪访、接访六次,据我和总局信 访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得到,信访现状有以下特点: (一)信访总量多。从群众来信来访情况看,XX 年以来群众来信来访总量比 XX 年同比上升 40%,总量高位徘徊的态势没有得到改变。 (二)反映问题较为集中。从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人身伤害、建设征地、涉法涉诉、矿群纠纷、企业污染、邻里纠纷以及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等热点难点问题。 (三)越级访居高不下。部分群众认为把事态扩大、用上级来压下级更为有效,加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因而往往越过基层,直接到管局、总局及赴省上访,甚至出现到京非正常上访。越级接访压力较大。 比如,我单位的几次上访,就是如此,XX 年陈立娟等人先是到农 场,没等农场作出处理决定就来到管局,当天又到了总局。他们认为我反映了你们就得给我马上答复,不然我就到上级上访。(四)组织化倾向明显。我单位的上访原因主要是集中在单位改革时有一批教师下岗,由于牵涉面大,极易导致群众集体上访。XX 年年到 XX 年,群众集体访 6 起 40 多人次。 (五)涉法涉诉类信访问题逐年增加。 (六)重信重访、无理上访时有发生。一些群众为了个人利益,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不透,断章取义,抓住政策或法律法规中的谋一句,来证实自己的诉求,虽然经有关部门协调处理过,有的甚至已经结案,但是仍然经常重信重访,甚至无理上访,臵法律尊严于不顾,信访不信法的现象较多。 (七)稳控工作难度大。一些难以处理的信访问题,在政治敏感时期必须对重点对象实施稳控措施,但是一些信访人在夜间出门到各级上访,或采取家人或者亲戚代替上访的方法赴省上京上访。如 XX 年我单位现退休工人(原是教师 XX 年下岗)就是委托家人将上访材料送至北京信访中心;我单位的这几次上访,他们都是在脱离包干跟踪的视线后有时到密山上车、有时到鸡西上车等。 二、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造成群众上访的因素很多,既有 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 。 有问题不找基层和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维定式。三是信“访”不信“法” 。受当前司法大环境影响,许多群众认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费时费力,即使是典型的涉法涉诉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二)相关部门对无理上访、缠信缠访查处不力。因多数信访件都是经过处理解决过的,但由于群众对有关部门按政策法律法规解决的结果,距自己诉求期望值有一定差距,故重信重访,甚至对无理上访、缠信缠访,相关部门只能劝访接访,害怕上级追究责任,对无理上访、缠信缠访查处不力,导致一些群众无休无止无理上访、缠信缠访。 (三)国家诸多惠农政策享受标准理论化程度深,统计理论问题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差距。基层实际操作难度大,群众了解混淆,导致群众认为别得到的,自己也应该得到,从而导致上访不断增多。 (四)少数单位认识不到位。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重视不够,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臵若罔闻,既未及时报送信息,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二是工作环节上缺位。在抓信访工作上,有些单位只停留在简单的布臵上,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抓落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总想一拖了之,在宣传教育、办事程序、联系沟通等多个环节上缺位。一旦群众上访,又认为是“刁民” ,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自己与人民群众 对立起来,以至小事拖“大” ,大事拖“炸” 。 三是责任主体意识淡薄。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 、 “挡箭牌” ,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与分管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三、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搞好分工协作是信访工作的前提保证。要做到信访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一要落实党政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全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既要抓好分管范围的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范围的信访工作。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做到亲自部署信访工作、亲自阅批群众来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包案解决老大难案件、亲自调查研究、亲自督促检查。二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坚持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老信访户、缠访户和重要信访件坚持实行“五定” (即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期限) ,及时做好息访工作,从而消除信访积案,有效减少越级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数。 (二)完善排查调处体系。排查调处是信访工作的治本 之策。在工作中,要实施关口前移、超前防范。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抓实、抓细、抓到底,使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一要建立健全信访案件排查调处工作制度。规范信访案件的排查、报送、提报、交办、督办、调处、纪要等制度,为信访案件排查调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要建立高效灵敏的全方位排查网络。在全镇村(居委会)以上单位落实信访隐患排查人员,形成一支庞大的信访排查队伍,实现信访隐患的无缝排查。二要建立起滚动 排查工作机制。坚持每月一次排查制度,做到信访隐患底数清、责任明。三要建立潜在不安定因素的台帐管理制度。运用台帐对不安定因素进行动态管理,注重登记、化解、消号三个环节,使更多信访案件得到超前化解和处理。(三)建立监督约束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措施。一要建立完善的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及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与评比先进、提拔使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量化动态管理。同时,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实行单位重点调度管理,限期整改。二要建立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原因引发的重大信访问题,视情节轻重对领导班子给予通报批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向党委、政府做出检查,实行诫免谈话,对负有主要和重要责任的领导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以起到教育警示作用。三要建立信访听证会制度。对于上访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听证会制度,这样既可突出以当事人为主体,以面对面的形式,为信访群众和责任部门双方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解决问题,又可变信访部门唱独角戏为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大信访的格局。 (四)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从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来看,很多上访事件是由于群众对有关责任单位和领导不信任。因此,基层部门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要坚持政务公开。工作中要增加透明度,采取民主管理模式,多让群众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取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要坚持科学决策。在出台政策或采取措 篇三:试论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试论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论文摘要 文章梳理了当前信访制度存在的定性不清、功能异化等问题,并从法理、公共管理学和宪法学等层面上,对信访制度的本质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不同层面的建议和对策。文章建议信访制度最终走向,应逐步转向人大接访,通过人大代表接访吸收民情民意,不仅有利于制度建设也有利理性法治文化的形成。 论文关键词 信访 信访制度 法治文化 一、信访制度简述 何谓信访?结合现行的信访条例和学者们理论归纳,通常认为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党政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负责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的活动。狭义上认为信访是指行政机关接受的来自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反映的事项。但从多年信访的实践来看,信访主要类型虽为针对行政部门,但显然已经无法涵盖所有,特别是 XX 年信访高峰以来,针对司法事项的信访大量上升,已经不是狭义的信访理论所能企及。因此笔者更倾向于认同广义上的信访界定。这也是信访条例实施 20 年来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而提出提升信访法律层级,直接上升全国人大立法事项的事实依据和理由。作为行政法规的信访条例已经难以规范司法领域的信访事项,从法治国家建设的角度评析则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合法性和权限问题。 根据现有研究的资料,信访制度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历经数个朝代,出现了直接上书、信函投书、诣阙诉冤、挝登闻鼓以及邀车驾等多种形式。在不断探索治理和规范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立了上访、交办、派员审理、会审、御裁等制度,形成一种在正常司法程序之外的告诉制度。信访制度的建立体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与我国法律传统文化相契合。不可否认,信访制度在一定的层面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公众可以通过信访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的诉求,在一定的程度上及时纠正了社会不公的现象,从而使失衡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修复。但是伴随着信访制度同时存在的还有围绕这种制度或肯定或否定的争论,这种争论至今依然没有停止,并且随着信访制度日益显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使得这种争论变得更为激烈和突出。对此,笔者认为我们除了应该理性分析这种制度存在的问题之外,更性思考对此制度的改良与完善,唯此方能更好的发挥制度自身的作用和功能。 二、信访制度问题剖析 (一)定性不清 信访的性质与实位问题。这是学者较为敏感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对于信访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应该要先搞清楚。信访到底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制度,抑或是一种活动。事实上,笔者认为对于信访的定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位。从信访主体的角度对信访作出评判可能会更为全面和客观一些。基于此,笔者试图给出这样的理解,从公众个体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信访是一种行为,其本质是公众个体权利表达和救济的途径之一。这种权利表达和救济的原点具有宪法意义上的依据,其主要的法理支持来自我国现行宪法第 41 条的规定。从国家机关的角度看,信访是一种制度或机制,是提供一种国家与公民互动、协商沟通的机制,这里既包括针对行政机关的信访行为也包括针对司法机关的信访行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笔者认为这都是国家机关主动提供的与公众互动、听取民情、吸收民意的积极作为。从社会治理的层面看,则是一种活动。是国家机关与公众不断达成社会治理共识并取得 共治双赢的系列活动。(二)政治功能叠加 信访本是公众权利表达和权利救济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公众参政议政的另一种形式。可以说信访是权利行使的另一制度平台,具有宪法学意义上的制度考量。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通过信访制度让人民与政府之间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平台和沟通的机制,从现代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是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协商沟通的路径之一,从执政党的执政形式角度看,不失为走人民群众路线的另一种表达。然而随着信访制度在实践的演变,当利益的表达和诉求,政治参与变得激进的时候,社会稳定和秩序安宁的问题随之出现,此时出现了把信访和社会稳定问题关联甚至等同的倾向,并最终强化了信访制度与社会秩序尤其是社会和谐之间的相系。在此基础上,公共管理考核机制增加了对基层公务人员在处理信访事件中的基数标准,从而把信访事件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务人员岗位职责叠加一起之后,信访制度已经偏离了制度自身的定位,并最终导致信访制度功能异化甚至错位,有些地方甚至将信访行为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对立起来,并将其归因于主体双方的责任,将社会公共事件私人化,甚至标签化,更加不利于信访制度功能的发挥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救济作用扩大化 作为公众权利救济的路径之一,信访所能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否认,但也不能无限扩大。随着信访制度的运行,其权利救济路径的补充方式日益变得主流甚至超越了现有法律制度所提供的权利救济路径。按理说,诉讼是公众权利救济的最主要也是最终的路径。信访制度也可以提供这种功能,是不可否认的,但这种功能只能是对现有制度的一种补充,不能取代,更不能架空现有的路径。但是信访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过多提供的非常路径的利益满足方式,反而是纵容并引导公众放弃正常司法救济而寻找信访救济。甚至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出现了通过信访非常手段非常通道及时化解一系列社会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秩序和谐与安宁。最终导致信访不信法,信网不信法的社会风气。信访作用功能的扩大化,一方面对现有司法制度的伤害,也是对司法权威最终裁决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对公众理性思维的误导,更不利于法治文化的建设和法治素养的培育。法治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良性制度,而良性制度的形成离不开理性思维对利益的厘定和区分,所以过多的通过非常途径,助长公众不理性的情绪反而是对法治文化的破坏和阻碍,不利于制度的形成。 三、对策建议 (一)回归理性,畅通民意沟通机制 建议行政和司法等重点和敏感部门慢慢取消专门设立信访接待部门或科室的做法,不宜再专设机构处理信访。分析现行信访机制,各级政府及其主要部门,特别是 XX 年以来,各级政法系统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全部专设信访接待科室,以接受公众涉诉信访。不仅安排专人接待信访,政府主要领导也将定期在信访室开门接访。这种机制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来访公众的情绪,也使得一些信访事项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但是反观当下这种运行机制有些内生性的问题并不能根本性解决。一是公众对于政府职权和信访事项并不完全清楚,难以将信访事项准确反映。这既影响了信访办理的效率和效果,也增加了信访部门的工作难度。二是破坏现有制度的权威性,尤其是涉诉信访以来,通过信访方式解决纠纷的事项日益增多,访民通过信访试图给司法机关施加压力,从而使得其诉求得到满足,这种处理机制一方面伤害了司法制度本身的最终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在司法救济之外另辟他途,非常路径所提供的“绿色便捷”给公众提供一种示范作用,日积月累,将会助长更为不理性的诉求表达方式。这也是近年来信访过程中访民不良情绪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的另一个原因。 对此笔者建议撤除现有所有部门的信访机构,全部移至当地人大,由人大全面接手信访,并根据信访事项分类处理。人大作为权力部门,对于权力的归属最为直接和明确,由 人大统一接访并根据所访事项将其转交并督办更有利于提高信访效率和效果。其次由人大接访更有利于公众进行互动,作为权力部门,人大理应倾听公众呼声,在接访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不断与公众进行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人大收集整理民情民意,民吸收民智,在这些基础上可能更有利于提出立法建议,从而也使得立法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和时代性。再次,在人大全面接手信访事项之后,由谁来接待访民,是否会增加人大机关的工作量。笔者认为人大机关不必直接安排工作人员接访,应由当地人大代表轮流接访,排班运作。全国各地均有为数不少的人大代表,他们作为人民的代表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是其职责,全面接访是提供一个直接与公众接触的良好机会,让人大代表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民的诉求。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人大代表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能因为自身工作或业务的局限而拒绝民意,作为人民代表乃公众之精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公众诉求是人大代表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的底线绝对不能突破,在信访事项移至人大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司法公正性,从而确立司法公信力。从信访事项的内容分析,一是针对行政机关作风问题的投诉内容,二是针对公共管理不善引发的权利救济问题,三是涉诉涉法的具有司法意义的诉求问题。除了投诉类型的信访事项之外,后两种表面上看是公众权利救济问题,深层则反映社会治理过中的公平公正问题。诚然,社会公平公正自由顶层制度设计安排,但制度在执法过程中可能社会变革以及其他因素所致走偏,除了通过制度自身的反省和完善之外,公众通过自身个案诉求的方式把制度不公的缺陷显现出来,也是制度得以完善的良好机会。只是如何引导公众通过适当合法且理性的方式表达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