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信托制度研究_第1页
公益信托制度研究_第2页
公益信托制度研究_第3页
公益信托制度研究_第4页
公益信托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益信托制度研究篇一:我国公益信托现存问题以及完善途径 完整版论中国公益信托现存问题以及完善途径 【摘要】本文从公益信托的起源和概念出发,结合中国国情详细论述了中国公益信托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途径,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益信托 基金会 税收制度 监管制度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公益信托的出现和发展具有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意义。社会公共产品和社会公共福利从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来看,属于政府职责的范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救灾、扶贫、发展社会科学、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更是完全落在了政府的肩上,个人或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不可能参与公益事业,这对于政府而言是沉重的负担,影响到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公益信托的出现无疑是借社会力量筹措资金,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大大减轻政府负担,同时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但是就近年来公益信托在我国的发展看来,我国公益信托法律制度并不完善,由此也就导致严重影响到公益信托在我国今后的长足发展。 一、公益信托的起源和概述 我们现代意义上信托制度的起源一般被普遍认为是古老的英王国的“用益制” ,当时的英国法律不允许修道士有不动产的产权,但是若修道士和教会没有不动产对于教会的发展又是不利的,所以就通过他人持有不动产来供教会使用的一项制度。当时的人们笃信宗教,于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教会表达自己的诚意,比如在死前立下遗嘱,将自己名下的土地捐赠给教会。教会再利用自己的收入,以各种方式来资助,救济穷人和丧失生活能力的人。这就是公益信托的雏形。虽然英国并没有就当时的公益信托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是依然可以用描述性的语 言、列举的方式对公益信托的范围加以界定和限制。严格意义上的公益信托是指完全以实现公益事业为目的的并以全社会或部分社会公众为受益人的信托。XX 年出台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 66 条对公益信托的界定,具体包括救助老幼病残,灾难中的民众,等七项。二、中国公益信托制度现存的问题 (一)中国外部环境的限制 公益信托在我国可以说是新生事物,80 年代初才出现,发展到现在也不过才三十余年,XX 年我国才正式颁布了公益信托法。因此我国的公益信托远谈不上成熟。我国人民目前并不能对信托业有明确的概念和认识,信托业本身发展并不顺畅,社会缺乏诚信基础,可以说我国的整体社会环境对公益信托制度并不太有利。因此现在急需新的制度来引导人民对国内公益信托的认可以及公益事业对新制度的需求。 (二)基金会作为公益信托受托人面临的困境 从近年来公益信托的发展分析来看,到目前为止,作为接受自愿捐赠资金并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基金会,一直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基金会的活动宗旨“通过资金资助推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使之理所当然的承担起了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之重任。虽然设有信托法通过立法形式的确认,然而基金会的操作过程实质上已构成一个完整的公益信托。以专项基金为例,专项基金的设立需要基金会与捐赠人之间约定基金的使用目的、财产的管理方法,有受益人的,还要约定受益人范围以及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方式。 信托法的出台,公益信托有了自己明确的法律地位,基金会的运作也就有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但是,作为受托人的基金会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不足。 1.难以保值增值 基金会的成员多为社会知名人士和文化人士,这些人其实并没有理财经验,在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方面缺乏经验,难以使公益基金保值增值。 2.滥用基金 现有法律对于基金会各种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容易产生贪污或挪用基金的行为。 3.定性不清基金会可以募集和接收社会捐赠资金,并利用该资金从事公益事业,但是一直没有明确的对捐赠和信托两种行为作出界定,基金会接受的资金究竟是捐赠财产还是信托财产一直都有争议。如果组织和个人在委托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时,与基金会签订了信托合同,约定了信托成立的法定要件,双方法律关系明确,并无疑问。但是很多组织和个人向基金会提供资金时,并没有与基金会签订信托合同,这就存在很大的隐患。 (三)缺乏鼓励性政策 我国的法律中,只对国家鼓励发展公益信托有所规定,但是对于国家怎么鼓励公益信托的发展,采取什么政策来鼓励公益信托的发展,却没有任何法律制度予以支持,也没有具体的配套制度。而公益事业管理机关对于公益信托的不批准,不支持,如何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问责,也没有明确的规定。鼓励性政策对于每项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鼓励性政策意味着国家对于这项事务发展的引导和肯定,这样的政策会让民众感觉到信任与安全感,也就愿意支持此项政策的开展。没有鼓励性政策,还意味着公益事业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不会再鼓励公益信托上有所作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公益事业经营模式,对于公益信托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虽然对公益信托有所了解,但由于没有明确的鼓励性政策支持,所以惧怕风险,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既不同意作为主管机关,也不愿意作为信托监察人。于是,对于信托公司提出的公益信托申请和方案一概拒之门外。 (四)中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首先说税收制度。税收对于信托这一盈利性项目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信托税制中,一直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而且对公益信托的税收优惠以及如何认定没有相应的规定。通过将法律与税收制度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公益信托法律制度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法律制度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益信托作用的发挥,主要缺陷如下:1.立法过于原则化,太笼统,缺少相关配套性政策。2.没有如何加强监管方面的制度规定,无法从制度上保证公益信托作用的发挥。3.缺乏税收鼓励政策。 三对于今后如何完善的建议(一)增加鼓励性政策 采取什么样的鼓励性政策要根据公益信托的发展情况来确定。在鼓励性规定制定的初期,可以先出台一些行政规章制度,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开展,根据试点的情况,及时调整鼓励性政策的内容。在时机比较成熟时,再在全国统一开展。加大对于公益信托的宣传,不仅仅是公益组织自身进行宣传,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入宣传行列。扩大宣传可以加强人们对于公益信托的认识,为公益组织募集更多的捐款,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税收制度的完善 我国应该结合本国的国情,制定出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首先应该为公益信托特别出台规章制度,避免双重税收情况的出现,这也是对税法一次收益一次税收原则的支持。其次对于公益信托的收益人应该免除税收。公益信托的收益人本身就是经济水平很低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公益信托的目的正是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或者生活,从他们公益信托的收益中征收税款是违背公益信托设立的公益目的的,也不利于公益信托的发展。最后,对于公益信托牵扯到的土地或遗产的税收,也应该予以减免或者减收,从而鼓励公益信托的健康发展。 (三)监管机制的完善 公益信托涉及到公共利益,并且因为没有确定的受益人而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对公益信托受托人的有效监管,对保证公益信托财产的安全就非常重要。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需要考虑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除了上面谈到的公益事业主管部门的监督外,还要从受托人资质、信托监察人权利的明确及公众监督方面来考虑。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公益事业基金发展增加了来源和渠道。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科技与教育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政府的机构改革必然为公益信托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公益信托的发展环境也必将得到不断改善。 篇二:遗产信托制度研究遗产信托制度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遗产信托制度 .1 (一)遗产信托的概念与特征.1 (二)遗产信托的功能 2 二、各国遗产信托制度分析.5 (一)英国:信托制度的起源地.5 (二)美国:高度发达的遗产信托制度.5 (三)日本:大陆法系背景下的遗产信托制度.6 三、我国遗产信托制度的现状与不足.7 (一)我国现行遗产信托制度的立法状况及社会应用情况.7 (二)遗产信托的必要性及可行性.7 (三)我国遗产信托制度的不足 9 四、完善我国遗产信托制度的建议.9 (一)法律层面上的建议.9 (二)社会层面上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4 遗产信托制度研究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私有财富投资分配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加。遗产信托制度也开始从英美法系国家传到大陆法系国家。而在我国,自 XX 年正式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遗产信托制度已正式被法律所承认。虽然至今遗产信托制度已经经过了 14 年的法律社会实践,但是遗产信托制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次数微乎其微,因此它也没能发挥出其在继承领域中的关键作用。因此针对遗产信托制度在我国实践过程所遭遇的问题与困境,本文将通过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遗嘱信托;继承人;遗产;信托法 Study On Heritage Trust System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continues to deepen, the masses of private wealth investment allocationdiversification increasing demand. The Heritage Trust system also began to spread to the countries of continental law system from the common law countries. In China, since XX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us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Heritage Trust system has been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law. Although the Heritage Trust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14 years of legal social practice, but the use of the Heritage Trust System in real life so it has very little number, did not play its key role insuccession in the field.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Heritage Trust System in our countrys practic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esearch through four parts. Keywords: Testamentary trust HeirHeritageTrust law 一、遗产信托制度(一)遗产信托的概念与特征 信托即信用委托。是指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将财产上的一系列权利转让给受托人,信托利益的享有者则是由信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合同里信托人指定的受益人享有。受托人对财产进行占有、管理、使用及分配以此来获得佣金的一种法律行为。遗产信托则是众多信托方式中涉及继承领域的一种信托法律行为。信托作为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根据其目的、成立方式、以及信托财产性质的不同分为许多种不同的种类。而遗嘱信托作为信托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出现之时就已经在合理、有效分配遗嘱信托人的财产、避免家族遗产纠纷、遵循遗嘱信托人的真实意愿、合理规避高额遗产税以及有效管理遗产实现遗产的增值保值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遗产信托的概念 英国是遗产信托制度最早的起源地,随着几百年以来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遗产信托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套比较规范完善的体系。遗产信托是基于财产传承目的的理财工具。是遗嘱委托人在生前以订立遗嘱的方式,将财产的所有权,受益人,受益方式以及财产转移给受托人之后信托财产的管理、运营、分配等内容都详细记载到遗嘱之中。遗嘱人时候,遗嘱生效,信托财产按照遗嘱内容转让给受托人,受托人按照与委托人订立的合同对财产进行运营、分配以及管理。 2、遗产信托的特征 遗产信托作为继承领域内一种有效解决争端的继承方式。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转让性。信托法律关系是否成立的标准是信托财产是否转移,因此,转让性也是遗产信托的一个重要的属性特征。信托财产的转让性具体体现在,第一,信托关系还未成立之时信托财产就已经存在。如果在信托关系成立之时,信托财产并不客观存在,那么该信托关系也就无法成立。第二,信托关系成立之时,遗嘱信托人必须是享有该信 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XX 版,第 265 页。 托财产的所有权的。若是在信托关系成立之时,遗嘱信托人并未有取得财产的所有权,那么也就无权处分该财产,信托自然不能成立。第三,信托财产必须具有可转让性,除法律规定的可以成为信托财产的除外,其他不可成为信托财产。(2).物上替代性。信托财产在信托关系终止之前,无论在这期间信托财产的物质形态怎样变化无穷,其都不会改变属于信托财产的本质。例如,当信托关系成立之时,信托财产是一栋房子,而后来出于某方面的原因,受托人将房子卖掉换成了现金。再过一段时间,受托人出于维护信托人财产的目的将现金购买了有价证劵以实现更大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不管信托财产的物质形态变幻几何,不管信托财产价值量的增加或减少都不会改变其信托财产的本质。 (3).独立性。独立性是信托财产最根本的特征。一旦信托关系有效设立,信托财产便是独立的,不会与受托人、委托人或收益人的自有财产混为一谈。对于信托人来说,自信托关系成立把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之时,便不在享有信托财产的相关权益,信托财产独立于信托人的其他财产而存在。对于受托人来说,受托人由于信托财产的转移而取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但是信托利益并不由其享有,因此受托人所接受的信托财产要独立于其本身拥有的财产。而对于受益人来说,其并不能取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其所享有的仅仅是一种用益物权。即便是信托关系终止之后,信托财产的归属问题也是依据事先委托人与信托人订立的合同来确定其归属的,所以,信托财产是独立于受益人的自身财产而存在的。 (二)遗产信托的功能 信托作为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根据其目的、成立方式、以及信托财产性质的不同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而遗嘱信托作为信托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出现之时就已经在合理、有效分配被继承人的财产、避免遗产纠纷的频发、遵循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合理规避高额遗产税以及有效管理遗产实现遗产的增值保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 叶晓璇:遗产信托制度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第 8 页。 作用。遗产信托制度在继承领域里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与传统的遗嘱继承相比较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遗产信托是通过把遗产交由受托人进行管理、投资、分配,受益人只继承信托利益,而遗嘱继承则是由继承人直接继承遗产;2.遗产信托的信托收益可以传承几代继承人甚至一直传承,而遗嘱继承则通常只能传承一代或者两代。3.遗产信托可以何必合理的规避高额的遗产税,相反遗嘱继承则需要支付高额的遗产税。4.遗产信托更能体现和遵循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而遗嘱继承很有可能违背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 1.防止争端的发生。在现在社会中有不少家庭因为争夺遗产而闹得不可开交,因为往往不劳而获的利益更能引诱人,因为人性的本能使然,无遗嘱继承的分配方式将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一些家庭争端的发生。而遗产信托则能够合理解决这一问题,防止和避免不必要的争端的发生。 案例一:比较著名的侯跃文无遗嘱继承案,在侯跃文去世三年多遗产争议依旧喋喋不休。XX 年 6 月 23 日,侯宝林之子、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在其玫瑰园别墅的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由于侯耀文与先后两任妻子离异,大女儿侯瓒与小女儿侯懿珊长年不在侯耀文身边生活,兄长侯耀华代为主持后事。XX 年 2 月 17 日,侯瓒起诉妹妹,要求法院查清父亲遗产,进行分割,6 月 23 日又将妹妹变为原告,把二大爷侯耀华、牛成志以及郭晓小和刘一夫妇四人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和赔偿相应遗产。本是亲属间的遗产纠纷却越闹越大,受到全社会关注。6 月 4 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但当庭调解失败。 2.防止遗产继承人随意挥霍。现如今有许多富二代富三代因为从小的娇生惯养,挥金如土。如果随意挥霍,必定会造成坐吃山空的局面,避免遗产分光吃光、避免“啃老” 、 “败家” ,而遗产信托的出现很好的避免了这一问题。 案例二:香港著名影视歌明星梅艳芳的遗产案至今也依然存在争议,但梅艳芳的遗产信托也被视为防止被继承人随意挥霍遗产的一个很好的典范。多年的演艺经历让梅艳 刘颖:构建我国遗嘱信托制度 ,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第 28 页。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4 页。 篇三:我国公益信托制度若干规定评析我国公益信托制度若干规定评析 摘要:在公益信托的设立体制上,我国信托法应抛弃大陆法系通常实行的许可制,转而采取英美法中的注册登记制。关于公益信托监管部门的设置,现行的多轨制存在较大缺陷,应采取英美法中的单一制。在近似原则的适用方面,我国现行做法要比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规定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公益信托;设立体制;近似原则 公益信托,在英美法国家也称为慈善信托(Charitable Trust) ,是指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为使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受益而设立的信托。XX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我国信托法第 60 条规定,为了下列公共利益目的之一而设立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1)救济贫困;(2)救助灾民;(3)扶助残疾人;(4)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事业;(5)发展医疗卫生事业;(6)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环境;(7)发展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由此,公益信托制度正式在我国确立。与英美或者日、韩、台湾地区的立法相比,我国对该制度有一些不同的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中几个问题的分析,探究这些立法差异是否有其合理性。 一、公益信托的设立体制 在英美法国家,公益信托的设立一般实行注册登记制。例如,在现代信托制度起源地的英国,除依法享有登记豁免权的公益信托外,设立其他公益信托,受托人有责任在信托成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公益委员会提交信托文件和其他有关材料,申请登记。而在美国,公益信托的监督权主要由州检察长依据统一公共信托受托人监督法行使,其中一项重要职权就是负责公益信托的登记。按照规定,公益信托的受托人须就检察长规定的事项,于承受信托财产起 6 个月内向州检察长登记并附上信托文件的复印本。1 需要指出的是,注册登记在英美法中并非公益信托的成立和生效要件。公益信托未经登记仅构成受托人违背职务,但不影响公益信托的成立和生效。在英美,注册登记的主要功能有二:其一,确认和证明的效力。一项信托经过公益委员会登记后,其他有关机构(主要是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将其作为公益信托对待,主要是给予税收优惠。未经登记的,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其二,向社会公众披露信息。公益信托登记后必须接受公益委员会的监督和管理,并且每年向委员会提交有关信息资料,由委员会向社会公开,以备公众查阅和监督。 日、韩、台湾等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在 20 世纪引入信托制度时,就公益信托的设立普遍采取许可制,未经政府主管部门许可不能成立公益信托。例如, 日本信托法第 68 条规定,就公益信托的承受,其受托者须经主管官署批准。台湾“信托法”第 70 条规定,公益信托之设立及其受托人,应经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之许可。我国信托法第 62 条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和确定其受托人,应当经有关公益事业的管理机构批准。未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批准,不得以公益信托的名义进行活动。由此可见,我国对公益信托的设立采取的也是许可制,这符合大陆法系的一般模式。 通常认为,大陆法系采取许可制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1)与私益信托不同,公益信托的委托人、受益人难以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有力监督;(2)设立公益信托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其影响不限于当事人之间的私人关系;(3)为鼓励设立公益信托,各国通常设置一定的税收优惠,可能会有人借设立公益信托的名义来逃避税收。因此,为防止滥设公益信托,确保社会公共利益,特赋予相关行政部门以许可权。 然而稍加思考可知,上述支持许可制的理由其实“似是而非” 。首先,委托人和受益人2 对受托人的监管弱化不是发生在公益信托的设立阶段,而是发生在存续阶段中,以此为由主张设立时采取许可制显然没有道理。而且,大陆法系信托法规定有信托监察人制度,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公益信托存续中因受益人不特定导致的监督弱化。其次,与私益信托相比,公益信托因与社会公众利益直接相关,所以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但是,政府监管可以依赖多种措施和手段,加强监管有必要并不意味着在公益信托的设立上采取许可制同样有必要。最后,采取注册登记制即足以防范借设立公益信托逃避税收的现象。相反,从以下两个理由可以看到,许可制在相当程度上不利于公益信托的设立: 第一,根据目的的不同,公益信托可以分为一般目的公益信托和特殊目的公益信托。前者并无某种特别具体的公益目的,而是以一般公益目的为其目的;后者的目的局限于一项或少数特定项目,如资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显然,在一般目的公益信托,公益事业的管理机构是哪个部门在法律上并不明确,此时委托人该向谁提出设立申请呢?是承担了救济贫困、救助灾民、扶助残疾人三项职责的民政部门吗?由于批准公益信托设立的机构需要承担对公益信托的后续监管职责,可以想象,即使有人向某个部门提出了设立申请,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该部门也未必乐于受理,从而导致公益信托设立无门。 第二,如果委托人分别指定了数项公益目的,如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环保事业,则公益信托的设立必须分别得到有关教育、环保主管部门的许可。我国多年来的行政许可实践一再表明,多部门审批必然导致审批效率极其低下,甚至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由于法律一般不规定各部门审批的先后顺序,第一个受理的行政部门因害怕担责,往往要求当事人先取得其他行政部门的许可,致使当事人长期奔波于数个部门之间而无结果。公益目的越多,设立公益信托就越困难。 信托法第 61 条明文宣布:“国家鼓励发展公益信托。 ”可是上述分析已经表明,许可制的实施与这一规定的精神相冲突。诚如台湾学者方嘉麟所言, “纯就立法政策之平衡点加以考量,私益信托因纯属私益在其成立及生效要件上不妨从严;然公益信托因嘉惠大众自 3宜使其易于成立而使资源得被用于公益目的。 ”为推动我国公益信托事业的发展,我国应 在公益信托的设立方面采用注册登记制,至于公益信托设立后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监管予以防范。 二、公益信托的监管 (一)监管部门的设置 在公益信托监管部门的设置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英美通常奉行单一制,即只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部门,这个部门在英国是公益委员会,在美国是州检察长。日、韩等大陆法国家则实行多轨制,依不同的公益目的而由不同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负责监管。举例而言,促进学术研究的公益信托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发展体育事业的公益信托则由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我国信托法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 多轨制与单一制相比较,优点是各监管部门可以相互交流对公益信托的监管经验,如果各部门实行不同的监管制度,则有望出现“制度竞争”的场景,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监管者最终可在几种可能的选择中发现最为有效的监管制度。在公益目的并非单一时,如果某一主管部门有所疏忽,还可以由其他主管机关加以弥补。 多轨制的缺点则在于,其不仅造成前述公益信托设立困难,而且在公益目的并非单一时,一项公益信托便要同时承受几个不同部门的监管。如果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不能明确,监管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有可能出现有利益时抢着监管、出问题时相互推诿的现象。笔者注意到,信托法对这一分工问题全无涉及。而且,多头监管常常意味着政出多门,如果各监管部门在作出监管决定之前不能有效协商和沟通,容易导致标准不一,使公益信托的受托人无所适从。此外,多头监管下受托人须向不同监管部门报送各种文件报告,也会造 成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多轨制的缺点因具备现实土壤将会放大,这一点早已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所证明,而多轨制的优点则难以显现。理由在于:我国各行政部门之间向来“各自为政” ,相互交流监管经验究竟有多大可能值得怀疑;各行业之间存在相当的差异性,这不仅会限制经验交流,而且,即使某一部门的监管效果要优于另一部门,也不能证明前者的监管制度就比后者有效,制度竞争也未必可行。因此,单一制应当是我国更好的选择。 (二)监管权限的赋予 根据信托法第 66 条至第 69 条的规定,在公益信托存续阶段,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对于公益信托的监管职权包括:检查受托人处理公益信托事务的情况及信托财产状况;批准受托人关于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产状况的年度报告;在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无能力履行职责的情况下变更受托人;公益信托设立后,发生设立信托时不能预见的情形时变更信托文件的有关条款;批准受托人的辞任。上述规定基本上与日、韩和台湾地区的立法一致。 笔者认为,为更好的对公益信托进行监管, 信托法还应赋予监管部门以下两项职权: 第一,信托撤销权。我国台湾地区“信托法”第 77 条规定:“公益信托违反设立许可条件、监督命令或为其他有害公益的行为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得撤消其许可或为其他必要的处置。其无正当理由连续 3 年不为活动的,也同。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为前项处分前,应通知委托人、信托监察人及受托人于限期内表示意见。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在这两种情形,公益信托的继续存在要么危害公益,要么有名无实,均不符合设立公益信托的本旨,因此可由监管部门撤销。我国信托法没有规定这一权力,一项公益信托的运行即使有违公益信托的目的,主管机关也无法及时将其撤销,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第二,信托事务处置权。为确保公益信托目的的实现,日、韩和台湾立法均规定,监管部门有权随时检查信托事务的处理情况,在必要时(如受托人有发生损害赔偿、财务危机或其他违反义务的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可进行必要的处置。如台湾“信托法”第 72 条规定,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得随时检查信托事务及财产状况;必要时并得命受托人提供相当之担保或为其它处置。可以说,处置权赋予监管部门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信托财产遭受损害的权力,相比事后救济措施更有效率上的优势。对比而言,我国信托法第 67 条只赋予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检查权,但没有赋予其处置权,这在大陆法系立法中也属例外。 三、近似原则的适用 近似原则是公益信托中特有的一项原则。在私益信托中,当信托目的无法实现时,信托将宣告终止,受托人需要将信托财产分配给权利归属人(受益人或委托人) 。但是,公益信托是一种服务于公益事业的制度设计,公益信托的终止对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不利的。基于此种考虑,英美立法者通过适用近似原则(the Cy-Pres Doctrine) ,使公益信托不至于因目的不能实现而终止,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所谓近似原则, “是指公益信托设定后,由于社会状况的法律制度发生变动,致使原设定的公益信托目的消灭或无法达成或造成公益信托的不合法时,为使该等公益信托得以继续存在所规定的制度,此一制度于公益目的已达成,尚有剩余财产时也可适用。 ”4 在英国, 1960 年慈善法颁布之前,近似原则仅仅在两种情况下适用:一是在特定的公益目的合理完成后信托财产还有剩余的;二是最初的信托目的是不可能的或者不可行的。 1960 年慈善法实施后,上述“不可能或不可行”的适用条件得到修改,拓展了近似原则的适用空间。1993 年慈善法第 13 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可以适用近似原则改变慈善赠予的最初目的:(1)最初目的全部或者部分:a.已经得到实现;b.己不能实现,或者不能按照赠与人的指示或精神实现;(2)实现最初目的只用了信托财产的一部分(尚有剩余) ; (3)信托财产如果与其他可用于相似目的的财产合并运用更加有效,而且从信托目的出发, 合并运用符合赠与精神;(4)最初目的己经部分或者全部:a.通过其他方式充分满足;b.由于没有什么作用或对社会有害,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在法律上不再是慈善的;c.考虑到赠与的精神,最初目的已经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提供适当和有效的方法来运用赠予的财产。5大陆法国家(地区)在引入信托法时,也一并引入了近似原则。 日本信托法第 73 条规定,当公益信托结束而其信托财产又无归属权利者时,主管官署可根据其信托之宗旨,继续其类似目的的信托。 韩国信托法第 72 条的规定与日本立法除了语句表述以外没有本质差异。台湾“信托法”第 79 条规定,公益信托关系消灭,而无信托行为所订信托财产归属权利人时,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得为类似之目的,使信托关系存续,或使信托财产移转于有类似目的之公益法人或公益信托。我国信托法第 72 条也规定,公益信托终止,没有信托财产权利归属人或者信托财产权利归属人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的,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受托人应当将信托财产用于与原公益目的近似的目的,或者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具有近似目的的公益组织或者其他公益信托。 笔者以为,我国信托法对近似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