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信息资源组织方法陈庄_第1页
第03章信息资源组织方法陈庄_第2页
第03章信息资源组织方法陈庄_第3页
第03章信息资源组织方法陈庄_第4页
第03章信息资源组织方法陈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之第之第 3章章陈庄 博士 教授重庆市经委企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重庆市科委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重庆市软件协会理事; 2005/03/24 内容提要 3.1信息资源流概念 (重点)(重点)3.2信息源及用户信息需求分析3.2.1 信息源 (重点)(重点)3.2.2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难点,了解)3.3 信息的采集3.3.1 信息采集的原则 (了解)3.3.2 信息采集的途径 (难点、掌握)(难点、掌握)3.3.3 信息采集的方法 (难点、了解)3.4 信息整序3.4.1 信息整序的目的与要求 (重点)(重点)3.4.2 信息整序的方法 (重点)(重点)3.5 信息的存储 (了解) 3.5.1 信息存储概述3.5.2 信息存储方式3.1信息资源流概念( 1/2) 信息资源的流动是有向的,总是从信息资源的生产者或控制者流向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这些不停地流动着的信息资源称为 信息资源流 ,而信息资源从生产者或控制者流向使用者的可控过程称为信息资源交流 。 3.1信息资源流概念( 2/2) 信息资源流的渠道大致可分: 非正式渠道 和 正式渠道 两类。 非正式渠道指 信息资源流的源头和目的地之间不存在作为为 “ 第三者 ” 的控制者, 信息资源不经过其它中介环节而直接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 ,如个人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就利用这种渠道。 正式渠道则指 在源头和目的地之间 存在独立的控制者的交流渠道 ,它是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社会内部的主体交流渠道, 正式渠道中的信息资源流将在控制者的控制下经过一系列有序的环节流向用户 。 3.2.1 信息源1、 个人信息 源2、 实物信息源3、 文献信息源4、 数据库信息 源5、 组织机构信息源信息源 : 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 包括个人信息源 个人信息源的概念 也称口头信息源,即通过人与人间的口头语言交流来获取信息的方式 。 人既是信息的凝聚点,也是信息的发射源 个人信息源的特点是 (1)及时性 (2)新颖性 (3)强化感知性 (4)主观随意性 (5)瞬时性 实物信息源 这类信息源的特点是 实物信息源的概念 实物信息源主要是指各种 无机物 (如 水 、 空气 、土壤、岩石、矿石等 )样品, 有机物 (如动植物等 )化石或标本, 文物 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样本 ,各类产品及服务市场,实验室以及其他有可能出现新的 信息 “ 火花 ” 的场所。 实物信息源的特点 (1)直观性 (2)真实性 (3)隐蔽性 (潜在在实物中) (4)零散性 (时空分布广)文献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的概念 指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信息内容储存在 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和光盘 等物质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类信息源。 如: 图书、期刊杂志、影像资料、微缩胶卷 文献信息源的特点 (1)系统性 (2)稳定性 (3)易用性 (4)可控性 (控制: 数量、质量、流量 ) (5)时滞性 (如: 论文发表时间、图书的出版周期)数据库信息源 数据库信息源的概念 以数据库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类信息源。 把大量的数据组织成数据库,一方面提高了用户的信息检索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如: 文字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声像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 等 数据库信息源的特点 (1)多用性( 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检索途径 ) (2)动态管理性 ( 便于扩充修改,更新速度快 ) (3)技术依赖性 (依赖于 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和 存储能力 )组织机构信息源 组织机构信息源的概念 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内外信息交换来发挥其控制功能,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类信息源。 如: 重庆市统计局信息、重庆市质监局信息 组织机构信息源的特点 (1)权威性 (如: 研究开发信息 、 生产经营信息、质量监督管理信息 ) (2)垄断性 ( 房管局的房屋拆迁信息 、 物价局的物价变更信息 )3.2.2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1/5)1、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用户及其信息需求q用户 通常指那些接受信息服务的人类个体或群体 。q用户 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三方面的特征 :一是 有信息需求,即需要接收信息以解决问题;二是 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 (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等 ),即有能力接收、处理信息;三是 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即事实上接收和利用信息。q人的需要 可归纳为五大类,它们互相关联,若依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个需要等级( 见下页图 )3.2.2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2/5)3.2.2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3/5)人一旦有了某种需要,同时又存在有可能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时,就会产生一种能引起某种行动以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并能进一步形成相关的行动,这就是 需要、动机和行动 的关系 2、用户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用户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u用户的个人特征 反映用户生理的、社会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又可分为 先天特征 和 后天特征 。 u用户的组织特征 反映用户所从属的社会组织的数量及其性质,这些组织大致可分为 职业组织( 大学教师、企业工程师、专业球员 ) , 业余组织 ( 足球爱好者 ) 和 社区组织 等类型。 u用户的社会特征 从宏观上反映用户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如: 社会制度、政治局势、经济发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教育水平、民族特点、文化传统 ) 。3.2.2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4/5)3.2.2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5/5)3、用户信息需求的共同规律、用户信息需求的共同规律(1)用户信息需求的全面性( 个人、组织、社会 ) (2)用户信息需求的集中性( 各种需求权重不一 ) (3)用户信息需求的叠加性( “ 生命空间 ” :故乡、故友 ) (4)用户信息需求的阶段性 ( 不同 “ 生命周期 ” 需求 )(5)用户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 ( 信息需求量大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的信息量越多,信息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于平均水平;信息需求量小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的信息总量呈现停滞的态势,信息需求量则越来越低于平均水平 )3.3.1 信息采集的原则1、主动、及时的原则 ( 自觉、最新 )2、真实、可靠的原则 ( 实事求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针对、适用的原则 ( 针对需要、明确用途 )4、系统、连续的原则 ( 时空关系:空间完整、时间连续)5、适度、经济的原则 ( 数量适度、方式经济 )6、计划、预见的原则 ( 计划周密、立足当前、适度前瞻)3.3.2 信息采集的途径1、内部途径( 1)管理监督部门 ( 人财物、产供销等管理部门 )( 2)研究开发部门 ( 技术中心、研究院所 )( 3)市场营销部门 ( 市场部 、销售部 )( 4“ 葡萄藤 ” 渠道 ( 小道消息的非正规组织信息流 ;决策者收集反馈意见 )( 5)内部信息网络 2、外部途径( 1)大众 传播媒介 ( 各种传媒体: 广播、电视、 报纸、杂志 等 )( 2)政府机关 ( 档案: 工商企业注册登记通告、上市公司业绩报告、专利、标准 等;政府出版物: 研究报告、统计资料、各类白皮书 等 ) ( 3)社团组织 ( 学会、协会: 内部通讯、专业简报 )( 4)各种会议 ( 会议 : 研讨会 、洽谈会、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现场会、发布会、演示会 )( 5)个人关系 ( 广交朋友: 接触、聚会闲聊 )( 6)协作伙伴 ( 供应链 为纽带,在 “ 双赢 ” 原则下连成一体 ) ( 7)用户和消费者 ( 用户: 需求信息; 消费者: 反馈信息 )( 8)外部信息网络 Internet3.3.3 信息采集的方法( 1/3)信息类型采集途径动态信息 静态信息公开信息 问卷调查法 预订采购法参观考察法 信息检索法专家咨询法 日常积累法非公开信息 访问交谈法 交换索要法技术截获法 委托收买法敲诈利诱法 抢劫窃取法以下重点介绍两种3.3.3 信息采集的方法( 2/3)1、问卷调查法 第 1步:问卷设计 问卷格式应清晰,长度要适中; 调查项目的安排要合理,并注意问答形式; 提问时的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确具体 第 2步:选取样本 ( 具体方法有: ) 1)简单 随机抽 样 : 适合于 总 体中个体 单 位差异不大 情况 ; 2)系 统 抽 样 ( 又称等距抽 样 ) , 适合于 总 体中个体 单 位差异不大 情况 ; 3)分 层 抽 样 ( 类 型特征分 层 , 选 代表性 样 本 )。 适用于 总体数量 较 多,且内部差异 较 大的 调查对 象。 4)整群抽 样 ( 亦称集体抽 样 :先将 总 体按一定 标 准分成 许多群或集体,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或集体作 为样 本 实 施逐个 调查 )。 5)多段类集抽样。 第 3步:实施调查3.3.3 信息采集的方法( 3/3)2、访问交谈法 第 1步:准备阶段 1) 选择访谈对象: 一是选择关键人物;二是利用人际关系网络。 2)拟定访谈提纲: 访谈目的、中心议题和提问方式。 3)提前与被采访者取得联系: 确认访谈时间、地点、人物等。 4)携带必要证件、资料、工具: 以便在需要时展示、记录。 第 2步:实施阶段 访谈实施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访谈实施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 接近被采访者、提出询问问题、引导和追询、访谈结束 等几个环节。 基本访谈技巧:1)接近技巧接近技巧 : 自然接近 ( 共同活动)、 求同接近 (寻求共同点)、 友好接近 ( 从关怀、帮助来联络感情)、 正面接近 ( 即开门见山)、 隐蔽接近 (伪装的身份、伪装的目的接近对方)。 2)沟通技巧沟通技巧 : 创造一个融洽的沟通氛围 ; 3)提提 问问 技巧:技巧: 将疑问句变为陈述句; 4)引引 导导 技巧:技巧: 提醒、引导话题; 5)追追 问问 技巧技巧 :以:以 怀疑、惊奇、感叹的短句,使问题更具体、更准确; 6)记录记录 技巧技巧 : 在准确记录回答的词语部分之外,在页边写下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第 3步:整理阶段3.4.1 信息整序的目的与要求(1/3)信息整序的过程3.4.1 信息整序的目的与要求(2/3)1、信息整序的目的(1)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2)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3)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 (4)节省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 3.4.1 信息整序的目的与要求(3/3)2、信息整序的基本要求(1)信息内容有序化 ( 有系统、条理、秩序、启发 )(2)信息流向明确化 ( 考虑用户需求下,使其流向明确 ) (3)信息流速适度化 ( 把握信息传递时期 ) (4)信息数量精约化 ( 内容简练、简明扼要 ) (5)信息质量最优化 ( 提高精确度、保证可靠性、 先进性 )3.4.2 信息整序的方法 (1/3)1、优化选择( 1)优化选择的标准1)相关性 2)可靠性 3)先进性 4)适用性( 2)优化选择的方法1)比较法 2)分析法 3)核查法 4)引用摘录法 5)专家评估法 2、确定标识 ( 1)数据项的确定 ( 描述信息外表特征或内容性质,如 文献数文献数据库据库 的数据项包括: 文献标识、代码、记录信息、书目信息、 题名、角色、主题 等 )( 2)信息外表特征的加工 ( 外表特征、物质形态加工 )( 3)信息内容特征的加工( 分类标引、主题标引 )3.4.2 信息整序的方法 (2/3)3、组织排序( 1)分类组织法 :依照类别特征组织排列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的方法。 案例:案例: 分类目录、分类索引、分类词典、分类广告、分类展品陈列 。 ( 2)主题组织法: 按照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的主题特征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 案例:案例: 论文、书刊内容采用的标题、章节次序等 ( 3)字顺组织法 :按照揭示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有关特征所使用的语词符号的音序或形序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 案例:案例: 字典、词典、名录、题名目录 。( 4)号码组织法 :按照每件信息被赋予的号码次序或大小顺序排列的方法。 案例:案例: 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专利说明书等 ( 5)时空组织法: 按照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产生、存在的时间、空间特征或其内容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特征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 案例:案例: 年鉴、大事记、历史年表。 ( 6)超文本组织法: 超文本 (hypertext)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法,它的基本结构由结点 (node)和链 (1ink)组成。 案例:案例: 网站信息。3.4.2 信息整序的方法 (3/3)4、改编重组( 1)汇编法: 汇编是选取原始信息中的篇章、事实或数据等进行有机排列而形成的。 案例:案例: 剪报资料、文献选编、年鉴名录、数据手册、音像剪辑等等。 ( 2)摘要法: 对原始信息内容进行浓缩加工,即摘取其中的主要事实和数据而形成的二次信息产品。 案例:案例: 如会议文摘、机械工程文摘( 3)综述法: 对某一课题某一时期内的大量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而成的具有高度浓缩性、简明性和研究性的信息产品。 案例:学位论案例:学位论文!文!叙述性综述:叙述性综述: 只就有关某一专题的事实、观点、数据等大量资料客观全面地综合叙述,综述作者不发表自我见解和加以评论; 评论性综述(述评):评论性综述(述评): 是在叙述性综述的基础上,加入综述作者对有关问题的见解和评论而形成的比较复杂的综述。综述的写作要求:综述的写作要求: 首先从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大量的相关信息入手,然后对它们进行筛选、分析、压缩,把其中有价值的内容综合组织成有条理的一篇文章或报告。为保证信息综合的完整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