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局就业和失业保险的工作总结_第1页
劳动就业局就业和失业保险的工作总结_第2页
劳动就业局就业和失业保险的工作总结_第3页
劳动就业局就业和失业保险的工作总结_第4页
劳动就业局就业和失业保险的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就业局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市劳动就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人社局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劳动就业工作目标,以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和百万职工技能培训工作为重点,实施 66321 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基本情况(一)完成和超额完成主要目标任务工作进度1、新增就业稳步增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市直万人),占年计划%(市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7048 人(市直 7751 人),占年计划%(市直%),其中就业困难人员 8239 人(市直 1032 人),占年计划的%(市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 1884 个,占年计划的%(市直631 个,占年计划的 63%)。2、转移就业有序流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占年计划的%,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万人。3、就业培训扎实推进。全市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 33965 人(市直 9225 人),占年计划的%(市直%);培训创业者 8319 人(市直 2682 人)。4、创业促就业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各类创业主体 27346 个,占年计划的 96%。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达到 12 个,占年计划的 60%,面积万平方米,占年计划的 63%。创业带动就业 35207 人,占年计划的 70%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1096 笔,金额11551 万元(市直 317 笔,金额 6500 万元),其中个体经营 968 笔发放贷款 5801 万元(市直 196 笔,金额 1350 万元),合伙与组织起来创业 123 笔发放贷款 5250 万元(市直 121 笔,金额 5150 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5 笔 500 万元。5、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迎难而进。截止 6 月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475160 人(市区 294410 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99%(市区 100%);失业保险费核定万元(市区 5004 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市区%);征收失业保险费万元(市区万元),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市区%),其中清收往年欠费万元(市区万元);新增接纳失业人员 2873 人(市区 2168 人),发放失业保险金万元(市区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 100%。为享受失业保险金人员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和大病救助保险费万元(市区万元);有 6090 人次(市区 5419 人次)享受了价格临时补贴,发放补贴万元(市区万元),实现了享受对象全覆盖。(二)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全市使用就业专项资金万元(市直万元),其中用于职业培训补贴万元(市直 0 万元),职业介绍补贴万元(市直 0 万元),社会保险补贴万元(市直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万元(市直 0 万元)。全市为从事个体经营的 14953 人减免税费万元(市直 8263人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万元(市直 0 万元);为 13 户企业减免税费 万元。二、主要做法(一)着力“四个战略” ,大张旗鼓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1、实施高位推动战略,构建“网格化”争创工作格局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别必雄挂帅,人社部门牵头,市直 43 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襄阳市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在全市形成了以市直为龙头,县(市)区为支点,辐射乡镇(街道)、社区的争创工作网络。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通报和检查监督三项制度,成立了争创工作办公室,印发了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成员单位职责、工作路线图、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和成员单位工作台帐等,形成了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督办评估机制。将创建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形成了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与部门之间“纵横交织”的考核体系。印发了争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争创工作报表统计和绩效评估制度,达到了在争创中提升、在提升中推进的工作目的。 营造舆论宣传氛围。分别在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楚天快报等平面媒体上开辟了“推进全民创业 实现富民强市”等专栏;在电视台襄阳新闻 、 今日播报等栏目播出了“创业培训帮你创业”系列节目;在襄阳电台开通了“创业直通车”节目;在“襄阳就业信息网”增加了“创业信息模块” 。高新区管委会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了“创业在高新”专栏,通过上传培训视频,直播创业案例等形式,打出“创业不难”的口号,受到网民热捧。3 月 28 日,开展“12333 咨询日”活动,为市民讲解创业政策 1500 人次,接受创业培训现场报名390 人次,发放创业培训宣传资料 6000 余份。2、实施政策扶持战略,完善“普惠化”创业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创造性地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的扶持政策,各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工作方案 45 个,各项补贴、补助、奖励等配套文件或办法达 12 个。截止 6 月,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达到 8项。 强化资金扶持。各级财政建立了创业扶持资金,目前已为全市万名创业者发放各种创业扶持和补贴、补助、奖励资金亿元;工商、税务等部门坚持 “放水养鱼”的方针,全面落实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免税费 1821 万元。高新区安排 XX万元专项资金,专门为湖北省留学人员襄阳创业园的近百名创业人员提供帮助;襄樊学院设立 100 万元创业基金,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强化信贷投入。通过搭建担保平台,优化贷款流程,扩大信贷规模,全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担保贷款支持。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在贷款额度确认上,实行按所需资金、经营规模和带动劳动者就业人数来确定。在贷款发放时限上,实行 50 万元以下额度的贷款随到随放,50 万元以上 200 万元以下最长不超过 15 天放贷。在贷款模式上,通过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网,大力推广“担保基金+银行”的办法,有效促进了银企对接,扩大了创业信贷规模。截止 5 月,全市为创业发放贷款 亿元,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放贷款亿元,农业产业化中小担保机构发放贷款亿元,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亿元。 强化市场融资。组织 100 多家企业与国内外 50 多家知名的风投公司、创投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对接,达成投资合作协议 80 多亿元。通过争取实施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04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无偿资助 5000 多万元。高新区已启动了中小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办法。3、实施能力提升战略,健全“项目化”创业培训机制 做好四个谋划。一是谋划培训总量。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和专题研究,拟定 5 年培训 160 万人、百人创业培训教师和百人创业导师团培训计划、千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者带教千名创业学员计划、创业培训“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工程。二是谋划工作方案。会同统战部、农委等部门拟定襄阳市百万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方案 、制定了 XX 年至 XX 年培训工作路径图。三是谋划实施措施。印发了襄阳市就业创业培训实施细则等培训配套文件,指导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培训人员、各项资金补贴、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等台帐。四是谋划项目化管理。指导有关部门和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实行培训项目化管理,建立开班确认、检查验收、台帐登记、阳光公示、监督审计等管理制度,规范培训行为。 实现四个联动。通过下达培训计划、召开专题会议等方法,实现上下联动推进;会同市委统战部将在岗就业人员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实现部门联动推进;通过组织各县(市)区培训机构开展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等“四送”活动,实现城乡联动推进;依托国有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办培训班、夜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行业论坛等形式提升员工管理能力和实用技能,实现企业联动推进。 抓好两个建设。一是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建立了以湖北文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为龙头,中职培训机构为依托,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体系。通过招标,人设部门公开遴选了29 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承担全市培训任务。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继续实施职业培训教师培训计划外,重点加强创业教师的培养。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校、襄阳技师学院和各县(市)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公共培训机构中选拔了 20 名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参加省厅组织的“创业培训师资班”学习。正在与国家人社部教育培训指导中心、中国职业教育组织研究会协商,专门在襄阳举办创业培训教师培训班 2 期、高级创业指导师培训班 1 期。目前我市已有经人社部授证认可的创业培训师 42 人。4、实施平台支撑战略,打造“全程化”创业服务模式 搭建“一网两库”创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设立网站和短信服务平台、服务专栏、服务热线,搭建互动交流和信息分享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政策和信息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创业服务网站 12 个,开设各类服务专栏 6个,设立服务热线电话 198 个。面向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全市资源共享的创业指导专家资源库和创业项目库。采取政府购买、个人和单位捐赠等办法,开发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目前入库项目已达 2300余个。筛选了 180 余个投资回收期短、创业风险小的精品项目编印成创业项目指南 。截止目前,已有 350 余名创业者通过该项目库成功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 3000 余人。 搭建“一站式”创业指导服务平台。构建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创业服务网络。在人力资源市场综合场所、街道(乡镇)、社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和“创业超市” 30 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创业见习、小额担保贷款等 “一站式”服务;组织创业专家志愿团, “一对一”免费为培训学员提供项目论证、开业策划、营销宣传、创业咨询等后续支持服务;定期举办创业沙龙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及创业成功人士分析点评学员创业案例、分享成功经验和创业历程,激发学员创业热情;建立了“襄阳就业创业信息网” 、 “襄阳市 siyb 创业 qq 群” 、开通了 12333 咨询热线等互动交流和信息分享平台。 搭建“一条龙”创业实训孵化平台。开通创业“绿色通道” ,提供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援助和后续扶持相结合的 “一条龙”创业孵化服务。XX 县依托其全省旅游强县品牌,创建了以农家乐休闲娱乐为特色的“回归创业园” ,以其优惠的入驻条件,吸引 1000 多名返乡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截至 5 月底,全市已新建、扩建各类创业基地 12 个,吸纳创业主体 2290 个,带动就业 14986 人。(二)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为扩大就业提供保障1、加强基层平台建设。 狠抓基层平台信息网络建设。今年将投入 160 多万元,为城区 50%以上的基层所(站)(今年拟配备 74 个社区)配备室内电子显示屏及触摸式查询电脑,并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部配齐全部所(站)。使各基层所(站)与鄂西北人力资源市场实现联网,实现就业与社保信息的互通及共享,提升基层平台现化化服务水平。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政府招标采购阶段,预计将于 7 月份全面实施安装配备到位。推行村级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为所有行政村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XX 区利用公益性岗位公开召聘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考试、体检、公示等程序,层层选拔,择优录用了 81 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实现了该区每村都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达到了村级平台全覆盖。2、着力开展就业培训。认真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总体要求,绘制就业培训工作目标路径图,召开全市就业培训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就业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敦促各定点培训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就业培训质量。 突出特色。围绕“产业襄阳”建设,大力开展订单和定向技能培训,如市就业训练中心与苏宁电器等企业签定订单培训协议书,已为其培训员工 331 余人,高新区就业局为湖北骆驼集团、万洲电器等多家企业培训员工 2451 名,开展职业鉴定 767 人;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建设和发展农家乐,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如 XX 市对300 多家农家乐业主和服务人员开展了免费培训,XX 区将 80 家农家乐扶持经营户作为首批创业培训对象免费集中培训等等;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和双技能培训;围绕发展创业型经济,全力推进创业培训,实现了培训专业与产业发展、培训与就业、培训与转移、培训与创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五对接” 。 创新模式。一是创新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用型。今年以来,首次将 iyb(改善你的企业)、eyb(扩大你的企业)纳入创业培训内容,将培训对象由准备创业人员延伸到已创业人员,将培训范围由创业前培训延伸到创业后知识更新。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实行统一安排教学计划,统一派遣培训教师,统一制定教学大纲“三统一” ,探索创业理论培训与实习操作、基地见习、创业实战、创业孵化、个性服务相结合等模式,开展创业者创业能力培训。截止 6 月底,全市参加创业培训中的 5826 人成功创业。三是创新培训对象,扩大培训受惠面。通过“四进”工程,将创业培训向高校、厂矿、社区、农村延伸,将所有创业人群纳入培训范围。湖北文理学院结合学生学科专业,对在校生实施创业意识教育,目前已有 60 个在校生创业团队、240 多名大学生创业骨干在该校创业基地创业,涌现出曹玉传、徐小莹等一批在国内较有影响的“80 后”大学生创业精英。3、有效拓展公益性岗位。一是协调相关公共职能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如联系市急救中心,将急救担架员 36 个岗位开发出来,面向就业援助对象进行公开招录。二是通过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将空缺后勤服务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三是结合城市管理需要,开发公益性岗位。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要求,与市交警支队联系面向社会招聘,开发 180 个协警员岗位。四是结合城市居民生活发展需要,开发公益性岗位。例如根据部分养老院的要求,为其提供了 27 个公益性岗位,用于为居民养老服务,获得了社会好评。4、指导转移就业有序化。 打造劳务品牌,促进异地转移就业。在原劳务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打造“襄阳月嫂” 、 “枣阳电焊工” 、 “老河口电子工” 、 “南漳保安” 、 “保康制茶工”等劳务品牌,大大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化程度,不仅提升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还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收入。大力发展农家乐,促进就近转移就业。利用财政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家乐。XX 市将发展“农家乐”作为一个新星产业和新的就业增长点给予重点扶持,并对其中 195 家示范效应比较好的“农家乐”按照每户 1 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5、坚持开展专项活动通过举办“春风行动” 、 “民营企业招聘周” 、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大学生就业月等大型就业服务活动,认真开展就业服务,积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早搭建就业平台。相继举办了春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大型招聘会、应届毕业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机加工企业专场招聘会、餐饮服务类企业专场招聘会、微型企业专场招聘会、纺织类企业专场招聘会等等。为武汉富士康集团公司、湖北新日电动车有限公司举办专场招聘会。邀请 XX市 22 家用工企业和 XX 市 18 家企业到襄进场招聘,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找到自已合适的岗位。今年以来,仅鄂西北人力资源市场就有 8740 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举办各类招聘会 153 场(其中大型招聘会 12 场),发布各类用工信息 17772 条,提供就业岗位 171102 个,143727 人次求职,求人倍率,岗位供给大于求职人次。6、不断提升服务就业能力推行全市业务软件、办事指南、工作流程、办事资料、业务台帐和工作路径图“六统一”工作模式,实施大就业、大培训、大创业、大扩面、大贷款、大服务“六大” 工程,开展发展家庭服务业、发展微型企业和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问题研究“三项”调研活动,夯实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和业务基础台帐“两项”基础工作,创新周报“一项”工作制度的“66321”工作措施。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为每位干部职工购买了你在为谁工作 、 干部是干出来的等书籍,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取得良好效果。(三)抓好“四个措施”落实,确保失业保险扩面征缴1、完善内部管理,建立社保扩面的长效机制。在建立扩面征缴责任制度、通报制度、督办检查制度,强化依法扩面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扩面的长效机制。建立了社保专管员制度、稽核监督制度、执法保证制度、目标责任制度,逐步形成了经费支持机制、统一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2、坚持“五险一单” ,保证失业保险核定和核定准确率。保证基数申报核对率达 99%以上,确保了缴费单位缴纳失业保险基数的准确性,有力促进了失业保险费的收缴。3、加强部门协调,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定期与财政、工商、地税、国资委等部联系,及时交换信息,争取支持和配合;劳动保障监察队根据工作需要,对单位实施重点监察;定期与报社、电视台、电台、政府网站、就业网等媒体加强联系,开辟版面、专栏,以多种形式宣传失业保险政策。4、做好就业动态监测。今年以来,确定了 60家企业进行失业动态监测,并对新增纳入失业动态监测的 30 家企业联络人员进行软件安装、建立基础数据库等专项培训。为切实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和物价补贴待遇,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襄阳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工作方案、 襄阳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工作方案 ,确保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和物价补贴及时足额到位。设立咨询电话,接受企业和失业人员的咨询、查询。在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和襄阳劳动就业信息网中开发需求模块,并上线运行,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及时了解我市政策和注意事项,做到了政策落实公开、透明,让失业人员放心。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下半年 ,我们将继续以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和百万职工技能培训工作为核心,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扎实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一)继续落实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继续宣传贯彻促进就业扶持政策,改进操作程序,完善操作办法,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加强跟踪检查和综合分析,建立以资金使用社会效益指标、资金使用指标和资金管理指标为主体的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益。(二)进一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1、从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有利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对推进全民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重要性的认识。2、从加强思想引领、促进劳动者要创业,强化政策落实、鼓励劳动者能创业,提升培训质量、帮助劳动者会创业,搭好服务平台、引导劳动者易创业,建好创业基地、促成劳动者在创业五个方面,努力优化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的环境。3、健全联动机制、落实机制、督办机制,建立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新机制,使争创工作取得实效。(三)进一步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1、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实施“岗位拓展计划” 、拓展重点产业、各类企业、基层岗位、科研项目等就业渠道。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综合运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指导、创业基地、创业政策等手段,在优先和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引领一批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继续开展“校企对接”活动,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2、大力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认真做好新生劳动力进入市场就业的培训和服务工作。鼓励扶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家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健全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引导和帮助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3、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不断健全就业援助制度,运用就业扶持政策,重点做好零就业家庭、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独立工矿区及破产企业失业职工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销零。4、做好其他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做好妇女、复员退伍军人、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就业工作。(四)进一步提升就业培训能力和质量。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定点培训机构监管制度。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加强实训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紧密围绕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创新思路,按照“先招工、后培训、再上岗”的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就业培训,突出工业园区用工培训,突出市内就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五)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1、强化扩覆力度。对来参保的单位要督保,对断保的单位要续保,对拒保的单位要以法促保。逐步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纳入对失业保险参保范围。2、加大稽核力度,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强化稽核力度,充分利用扩面专班对各参保单位进行拉网式稽核,特别是对缴费不正常企事业单位进行重点稽核,彻底摸清参保单位基本情况,确保参保单位如实申报、如实缴纳失业保险费。(六)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着手“就业创业信息网”的升级改造工作,着手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模块的开发和招聘平台改造建设,力争打造信息准确、业务规范、方便操作的信息系统,同时,下半年力争实现全市各(县、区)与市中心数据库联网,实现同城同库、流程统一的信息网络。今年以来,我市劳动就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人社局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劳动就业工作目标,以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和百万职工技能培训工作为重点,实施 66321 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基本情况(一)完成和超额完成主要目标任务工作进度1、新增就业稳步增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市直万人),占年计划%(市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7048 人(市直 7751 人),占年计划%(市直%),其中就业困难人员 8239 人(市直 1032 人),占年计划的%(市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 1884 个,占年计划的%(市直631 个,占年计划的 63%)。2、转移就业有序流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占年计划的%,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万人。3、就业培训扎实推进。全市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 33965 人(市直 9225 人),占年计划的%(市直%);培训创业者 8319 人(市直 2682 人)。4、创业促就业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各类创业主体 27346 个,占年计划的 96%。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达到 12 个,占年计划的 60%,面积万平方米,占年计划的 63%。创业带动就业 35207 人,占年计划的 70%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1096 笔,金额11551 万元(市直 317 笔,金额 6500 万元),其中个体经营 968 笔发放贷款 5801 万元(市直 196 笔,金额 1350 万元),合伙与组织起来创业 123 笔发放贷款 5250 万元(市直 121 笔,金额 5150 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5 笔 500 万元。5、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迎难而进。截止 6 月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475160 人(市区 294410 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99%(市区 100%);失业保险费核定万元(市区 5004 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市区%);征收失业保险费万元(市区万元),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市区%),其中清收往年欠费万元(市区万元);新增接纳失业人员 2873 人(市区 2168 人),发放失业保险金万元(市区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 100%。为享受失业保险金人员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和大病救助保险费万元(市区万元);有 6090 人次(市区 5419 人次)享受了价格临时补贴,发放补贴万元(市区万元),实现了享受对象全覆盖。(二)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全市使用就业专项资金万元(市直万元),其中用于职业培训补贴万元(市直 0 万元),职业介绍补贴万元(市直 0 万元),社会保险补贴万元(市直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万元(市直 0 万元)。全市为从事个体经营的 14953 人减免税费万元(市直 8263人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万元(市直 0 万元);为 13 户企业减免税费 万元。二、主要做法(一)着力“四个战略” ,大张旗鼓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1、实施高位推动战略,构建“网格化”争创工作格局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别必雄挂帅,人社部门牵头,市直 43 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襄阳市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在全市形成了以市直为龙头,县(市)区为支点,辐射乡镇(街道)、社区的争创工作网络。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通报和检查监督三项制度,成立了争创工作办公室,印发了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成员单位职责、工作路线图、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和成员单位工作台帐等,形成了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督办评估机制。将创建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形成了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与部门之间“纵横交织”的考核体系。印发了争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争创工作报表统计和绩效评估制度,达到了在争创中提升、在提升中推进的工作目的。 营造舆论宣传氛围。分别在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楚天快报等平面媒体上开辟了“推进全民创业 实现富民强市”等专栏;在电视台襄阳新闻 、 今日播报等栏目播出了“创业培训帮你创业”系列节目;在襄阳电台开通了“创业直通车”节目;在“襄阳就业信息网”增加了“创业信息模块” 。高新区管委会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了“创业在高新”专栏,通过上传培训视频,直播创业案例等形式,打出“创业不难”的口号,受到网民热捧。3 月 28 日,开展“12333 咨询日”活动,为市民讲解创业政策 1500 人次,接受创业培训现场报名390 人次,发放创业培训宣传资料 6000 余份。2、实施政策扶持战略,完善“普惠化”创业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创造性地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的扶持政策,各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工作方案 45 个,各项补贴、补助、奖励等配套文件或办法达 12 个。截止 6 月,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达到 8项。 强化资金扶持。各级财政建立了创业扶持资金,目前已为全市万名创业者发放各种创业扶持和补贴、补助、奖励资金亿元;工商、税务等部门坚持 “放水养鱼”的方针,全面落实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免税费 1821 万元。高新区安排 XX万元专项资金,专门为湖北省留学人员襄阳创业园的近百名创业人员提供帮助;襄樊学院设立 100 万元创业基金,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强化信贷投入。通过搭建担保平台,优化贷款流程,扩大信贷规模,全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担保贷款支持。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在贷款额度确认上,实行按所需资金、经营规模和带动劳动者就业人数来确定。在贷款发放时限上,实行 50 万元以下额度的贷款随到随放,50 万元以上 200 万元以下最长不超过 15 天放贷。在贷款模式上,通过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网,大力推广“担保基金+银行”的办法,有效促进了银企对接,扩大了创业信贷规模。截止 5 月,全市为创业发放贷款 亿元,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放贷款亿元,农业产业化中小担保机构发放贷款亿元,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亿元。 强化市场融资。组织 100 多家企业与国内外 50 多家知名的风投公司、创投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对接,达成投资合作协议 80 多亿元。通过争取实施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04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无偿资助 5000 多万元。高新区已启动了中小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办法。3、实施能力提升战略,健全“项目化”创业培训机制 做好四个谋划。一是谋划培训总量。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和专题研究,拟定 5 年培训 160 万人、百人创业培训教师和百人创业导师团培训计划、千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者带教千名创业学员计划、创业培训“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工程。二是谋划工作方案。会同统战部、农委等部门拟定襄阳市百万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方案 、制定了 XX 年至 XX 年培训工作路径图。三是谋划实施措施。印发了襄阳市就业创业培训实施细则等培训配套文件,指导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培训人员、各项资金补贴、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等台帐。四是谋划项目化管理。指导有关部门和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实行培训项目化管理,建立开班确认、检查验收、台帐登记、阳光公示、监督审计等管理制度,规范培训行为。 实现四个联动。通过下达培训计划、召开专题会议等方法,实现上下联动推进;会同市委统战部将在岗就业人员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实现部门联动推进;通过组织各县(市)区培训机构开展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等“四送”活动,实现城乡联动推进;依托国有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办培训班、夜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行业论坛等形式提升员工管理能力和实用技能,实现企业联动推进。 抓好两个建设。一是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建立了以湖北文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为龙头,中职培训机构为依托,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体系。通过招标,人设部门公开遴选了29 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承担全市培训任务。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继续实施职业培训教师培训计划外,重点加强创业教师的培养。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校、襄阳技师学院和各县(市)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公共培训机构中选拔了 20 名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参加省厅组织的“创业培训师资班”学习。正在与国家人社部教育培训指导中心、中国职业教育组织研究会协商,专门在襄阳举办创业培训教师培训班 2 期、高级创业指导师培训班 1 期。目前我市已有经人社部授证认可的创业培训师 42 人。4、实施平台支撑战略,打造“全程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