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区”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1页
关于“两区”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2页
关于“两区”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3页
关于“两区”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4页
关于“两区”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两区”建设典型材料我市加强领导,落实举措,积极行动,坚持设施为先、产业为本、科技为要、创新为源,狠抓基础平台建设管理、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两区”建设。两年多来,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区块万亩,18 个粮食生产功能区、3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四个强化”:一、强化设施建设,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设施功能完善的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设施为先。我们在加强规划引领、组织推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上下功夫,高标准、高强度推进“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 4 月底, “两区”内已建成主干道公里,修筑渠道 812 公里,机埠 275 座,大大改善了 “两区”生产条件。(一)注重规划引领抓推进。根据省“两区”建设大纲和要求,结合湖州实际,系统谋划、精心编制了 81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及“12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特别是与全市美丽乡村创建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统盘考虑,高起点编制了 11 个现代农业综合区、71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 192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规划,优化了空间布局,彰显了各地特色。(二)强化组织领导抓推进。市、县(区)都建立了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挥和督促推动职能。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抓部署、重落实、强督查,在全市上下形成“比质量、比速度、赶先进”的“两区”建设氛围。同时,把“两区”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综合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定目标、下任务、强考核,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三)加强政策引导抓推进。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两区”建设的政策,每年专项安排 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并对验收合格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分别给予 30-50 万元的以奖代补奖励。各县区也都出台了“两区”建设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四)整合资源力量抓推进。为加快“两区”建设进程,市、县(区)将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改造建设、交通电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至 “两区” ,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格局。到今年 4 月底,全市统筹用于“两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亿多元,经营主体投入“两区”建设资金达亿元。如 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按照“三优先、三集中、三提高”的要求,结合村庄综合整治,投入亿元,全力推进“两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建成瓜果蔬菜、特种水产、粮食等三个主导产业示范区,面积20930 亩。二、强化产业集聚,着力把“两区”建设成为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两区”建设发展,产业为本。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两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明确方向,壮大主体,促进集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发展水平。(一)明确发展方向聚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的总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方向,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实施“4231”产业培育计划,引导瓜果蔬菜、特种水产、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高科技农业向“两区”集聚。特别是在“两区”中合理布局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配套设施,引导各种要素流向园区。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接二连三、跨二进三”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和休闲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如 xx 县结合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 xx 县建设,按照“生产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景区转变、产品向礼品转型”的思路,规划建设 13 万亩粮食功能区和 100 个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把“两区”建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xx 区浙江申浩兔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 XX 多万元建成的农业科技园区,已形成兔种繁育、成兔养殖、兔毛加工、兔肥利用、绿色瓜果蔬菜生产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二)强化招商选资聚产业。以农口部门和各综合区管委会为主力,组建招商队伍至上海、广东、台湾、以色列等地区和国家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引进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主体参与农业“两区”建设。如起步较早的 xx 县莫干山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引进亿丰花卉、阳光生态、天艺园林等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 15 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年产值达到亿元,形成了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培育和引进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凯龙葡萄等 13 个项目,其中仅上海多利集团创办的稻米和有机蔬菜直供基地总投资就达亿元。xx 区浔练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引进浙江禾煦现代农业、紫晶香农业科技公司、世友生态农业、泰宇生态水产等 4 家公司,计划总投资亿元,已投入 5100 多万元。(三)完善服务体系聚产业。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在农业综合区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农业产业联盟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集农业项目审批、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土地流转服务和劳动力介绍等于一体的“两区”服务体系,为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针对“两区”建设中育秧供秧、机耕机收、防病治虫、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机、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市“两区”内已建立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24 个,年均测土配方面积达 287 万亩次,水稻统防统治面积万亩,粮食功能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在 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我们着眼未来高科技农业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尝试建立智慧农业服务系统,打造地理信息、农业智能监控、远程专家咨询、产业要素供求、政策信息发布等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的即时服务。三、强化科技进步,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科技为要。在“两区”建设中,我们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等工作,着力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和辐射能力。(一)抓平台。紧紧抓住湖州与浙大合作的契机,深化市校、院地科技合作,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浙大长兴科技园区、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浙大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中科院湖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建立了渔业、蚕桑两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等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农业“两区”引进培养高端人才、研发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以及企业研发中心和院士、博士工作站,目前已建立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23 家,研发中心 58 家,院士工作站 4 个,博士科技工作站 1 个,大大提高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二)育人才。结合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等引才计划,发挥市农科院等平台集聚作用,引进了一批农业高层次人才。利用市校合作、院地合作优势,发挥农业企业主体作用,柔性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创办农民学院,大力培养农村高端型、复合型领军人才。利用农业职校、农函大、农广校等教育阵地,大量培养农业实用人才。目前,仅农民学院学生已达 1392 人,同时与浙大合作开设了农推硕士班,录取了 40 名学员。(三)强种业。把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关键来抓,建立了特种水产、瓜果蔬菜、家禽、桑苗、茶苗、湖羊等具有湖州特色优势的苗种基地,加快特色优势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目前,已建立家省级桑苗、水产良种场,10 家省级畜禽良种繁育场,7 个省级规模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四)建联盟。在构建基层“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狠抓队伍知识更新、素质提升,着力解决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等突出问题,同时紧紧依托浙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探索构建 1 个高校专家团队1 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的“1+1+”的农推联盟体系,着力解决了农科教分离、产学研脱节的问题。目前围绕10 大主导产业已组建了 10 个产业联盟,有 58 位高校专家、75 位本地农技人员和 558 个经营主体加入联盟,基本实现了“两区”建到哪里,农技推广联盟服务到哪里的目标。去年,产业联盟共引进新品种 130 多个,建立科技示范点 27 个,示范推广新技术 141 项,示范推广面积万亩,为“两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四、强化机制创新,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农业“两区”建设,创新为源。我们始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进“两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一)创新“两区”建设管理机制。以工业开发区的理念抓“两区”开发建设,各个农业综合区都成立了由县(区)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管委会,统一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农房拆迁改造、农业招商引资和园区长效管理,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力量。(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围绕土地流得出、稳得住、有效益的目标,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程管理等土地流转新模式,实行了以国家粮食保护收购价为参考、以“米票”兑换大米并动态调整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新机制,促进了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到今年 4 月底,全市综合区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万亩,占规划总面积%,高于面上 20 个百分点。(三)创新农房集聚建设机制。结合农房拆迁改造和集聚建设,探索发放“房票” ,鼓励农户以“房票”形式将闲置的农房折价入股综合区投资发展公司,按股获得固定回报,这不仅缓解了农房改造建设近期资金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土地,加快了宅基地的复垦进度,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较好地解决了农房拆迁集聚建设难、农业园区连片推进难的问题。(四)创新“两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在加大政府性投入的同时,以市场化手段着力解决“两区”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长兴洪桥现代农业综合区专门组建了农业投资公司,由公司整合上级各项政策资金,并通过向银行融资等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八里店综合区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发展公司,向银行融资亿元,用于农业“两区”建设。我市农业“两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市建设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精神,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现代林业示范市为目标,按照“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提升 “两区”建设发展水平,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市加强领导,落实举措,积极行动,坚持设施为先、产业为本、科技为要、创新为源,狠抓基础平台建设管理、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两区”建设。两年多来,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区块万亩,18 个粮食生产功能区、3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四个强化”:一、强化设施建设,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设施功能完善的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设施为先。我们在加强规划引领、组织推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上下功夫,高标准、高强度推进“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 4 月底, “两区”内已建成主干道公里,修筑渠道 812 公里,机埠 275 座,大大改善了 “两区”生产条件。(一)注重规划引领抓推进。根据省“两区”建设大纲和要求,结合湖州实际,系统谋划、精心编制了 81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及“12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特别是与全市美丽乡村创建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统盘考虑,高起点编制了 11 个现代农业综合区、71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 192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规划,优化了空间布局,彰显了各地特色。(二)强化组织领导抓推进。市、县(区)都建立了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挥和督促推动职能。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抓部署、重落实、强督查,在全市上下形成“比质量、比速度、赶先进”的“两区”建设氛围。同时,把“两区”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综合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定目标、下任务、强考核,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三)加强政策引导抓推进。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两区”建设的政策,每年专项安排 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并对验收合格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分别给予 30-50 万元的以奖代补奖励。各县区也都出台了“两区”建设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四)整合资源力量抓推进。为加快“两区”建设进程,市、县(区)将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改造建设、交通电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至 “两区” ,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格局。到今年 4 月底,全市统筹用于“两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亿多元,经营主体投入“两区”建设资金达亿元。如 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按照“三优先、三集中、三提高”的要求,结合村庄综合整治,投入亿元,全力推进“两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建成瓜果蔬菜、特种水产、粮食等三个主导产业示范区,面积20930 亩。二、强化产业集聚,着力把“两区”建设成为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两区”建设发展,产业为本。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两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明确方向,壮大主体,促进集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发展水平。(一)明确发展方向聚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的总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方向,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实施“4231”产业培育计划,引导瓜果蔬菜、特种水产、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高科技农业向“两区”集聚。特别是在“两区”中合理布局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配套设施,引导各种要素流向园区。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接二连三、跨二进三”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和休闲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如 xx 县结合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 xx 县建设,按照“生产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景区转变、产品向礼品转型”的思路,规划建设 13 万亩粮食功能区和 100 个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把“两区”建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xx 区浙江申浩兔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 XX 多万元建成的农业科技园区,已形成兔种繁育、成兔养殖、兔毛加工、兔肥利用、绿色瓜果蔬菜生产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二)强化招商选资聚产业。以农口部门和各综合区管委会为主力,组建招商队伍至上海、广东、台湾、以色列等地区和国家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引进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主体参与农业“两区”建设。如起步较早的 xx 县莫干山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引进亿丰花卉、阳光生态、天艺园林等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 15 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年产值达到亿元,形成了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培育和引进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凯龙葡萄等 13 个项目,其中仅上海多利集团创办的稻米和有机蔬菜直供基地总投资就达亿元。xx 区浔练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引进浙江禾煦现代农业、紫晶香农业科技公司、世友生态农业、泰宇生态水产等 4 家公司,计划总投资亿元,已投入 5100 多万元。(三)完善服务体系聚产业。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在农业综合区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农业产业联盟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集农业项目审批、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土地流转服务和劳动力介绍等于一体的“两区”服务体系,为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针对“两区”建设中育秧供秧、机耕机收、防病治虫、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机、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市“两区”内已建立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24 个,年均测土配方面积达 287 万亩次,水稻统防统治面积万亩,粮食功能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在 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我们着眼未来高科技农业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尝试建立智慧农业服务系统,打造地理信息、农业智能监控、远程专家咨询、产业要素供求、政策信息发布等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的即时服务。三、强化科技进步,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科技为要。在“两区”建设中,我们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等工作,着力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和辐射能力。(一)抓平台。紧紧抓住湖州与浙大合作的契机,深化市校、院地科技合作,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浙大长兴科技园区、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浙大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中科院湖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建立了渔业、蚕桑两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等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农业“两区”引进培养高端人才、研发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以及企业研发中心和院士、博士工作站,目前已建立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23 家,研发中心 58 家,院士工作站 4 个,博士科技工作站 1 个,大大提高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二)育人才。结合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等引才计划,发挥市农科院等平台集聚作用,引进了一批农业高层次人才。利用市校合作、院地合作优势,发挥农业企业主体作用,柔性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创办农民学院,大力培养农村高端型、复合型领军人才。利用农业职校、农函大、农广校等教育阵地,大量培养农业实用人才。目前,仅农民学院学生已达 1392 人,同时与浙大合作开设了农推硕士班,录取了 40 名学员。(三)强种业。把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关键来抓,建立了特种水产、瓜果蔬菜、家禽、桑苗、茶苗、湖羊等具有湖州特色优势的苗种基地,加快特色优势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目前,已建立家省级桑苗、水产良种场,10 家省级畜禽良种繁育场,7 个省级规模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四)建联盟。在构建基层“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狠抓队伍知识更新、素质提升,着力解决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等突出问题,同时紧紧依托浙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探索构建 1 个高校专家团队1 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的“1+1+”的农推联盟体系,着力解决了农科教分离、产学研脱节的问题。目前围绕10 大主导产业已组建了 10 个产业联盟,有 58 位高校专家、75 位本地农技人员和 558 个经营主体加入联盟,基本实现了“两区”建到哪里,农技推广联盟服务到哪里的目标。去年,产业联盟共引进新品种 130 多个,建立科技示范点 27 个,示范推广新技术 141 项,示范推广面积万亩,为“两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四、强化机制创新,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农业“两区”建设,创新为源。我们始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进“两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一)创新“两区”建设管理机制。以工业开发区的理念抓“两区”开发建设,各个农业综合区都成立了由县(区)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管委会,统一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农房拆迁改造、农业招商引资和园区长效管理,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力量。(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围绕土地流得出、稳得住、有效益的目标,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程管理等土地流转新模式,实行了以国家粮食保护收购价为参考、以“米票”兑换大米并动态调整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新机制,促进了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到今年 4 月底,全市综合区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万亩,占规划总面积%,高于面上 20 个百分点。(三)创新农房集聚建设机制。结合农房拆迁改造和集聚建设,探索发放“房票” ,鼓励农户以“房票”形式将闲置的农房折价入股综合区投资发展公司,按股获得固定回报,这不仅缓解了农房改造建设近期资金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土地,加快了宅基地的复垦进度,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较好地解决了农房拆迁集聚建设难、农业园区连片推进难的问题。(四)创新“两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在加大政府性投入的同时,以市场化手段着力解决“两区”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长兴洪桥现代农业综合区专门组建了农业投资公司,由公司整合上级各项政策资金,并通过向银行融资等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八里店综合区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发展公司,向银行融资亿元,用于农业“两区”建设。我市农业“两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市建设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精神,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现代林业示范市为目标,按照“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提升 “两区”建设发展水平,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市加强领导,落实举措,积极行动,坚持设施为先、产业为本、科技为要、创新为源,狠抓基础平台建设管理、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两区”建设。两年多来,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区块万亩,18 个粮食生产功能区、3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四个强化”:一、强化设施建设,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设施功能完善的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设施为先。我们在加强规划引领、组织推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上下功夫,高标准、高强度推进“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 4 月底, “两区”内已建成主干道公里,修筑渠道 812 公里,机埠 275 座,大大改善了 “两区”生产条件。(一)注重规划引领抓推进。根据省“两区”建设大纲和要求,结合湖州实际,系统谋划、精心编制了 81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及“12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特别是与全市美丽乡村创建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统盘考虑,高起点编制了 11 个现代农业综合区、71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 192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规划,优化了空间布局,彰显了各地特色。(二)强化组织领导抓推进。市、县(区)都建立了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挥和督促推动职能。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抓部署、重落实、强督查,在全市上下形成“比质量、比速度、赶先进”的“两区”建设氛围。同时,把“两区”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综合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定目标、下任务、强考核,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三)加强政策引导抓推进。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两区”建设的政策,每年专项安排 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并对验收合格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分别给予 30-50 万元的以奖代补奖励。各县区也都出台了“两区”建设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四)整合资源力量抓推进。为加快“两区”建设进程,市、县(区)将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改造建设、交通电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至 “两区” ,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格局。到今年 4 月底,全市统筹用于“两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亿多元,经营主体投入“两区”建设资金达亿元。如 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按照“三优先、三集中、三提高”的要求,结合村庄综合整治,投入亿元,全力推进“两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建成瓜果蔬菜、特种水产、粮食等三个主导产业示范区,面积20930 亩。二、强化产业集聚,着力把“两区”建设成为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两区”建设发展,产业为本。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两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明确方向,壮大主体,促进集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发展水平。(一)明确发展方向聚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的总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方向,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实施“4231”产业培育计划,引导瓜果蔬菜、特种水产、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高科技农业向“两区”集聚。特别是在“两区”中合理布局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配套设施,引导各种要素流向园区。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接二连三、跨二进三”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和休闲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如 xx 县结合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 xx 县建设,按照“生产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景区转变、产品向礼品转型”的思路,规划建设 13 万亩粮食功能区和 100 个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把“两区”建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xx 区浙江申浩兔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 XX 多万元建成的农业科技园区,已形成兔种繁育、成兔养殖、兔毛加工、兔肥利用、绿色瓜果蔬菜生产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二)强化招商选资聚产业。以农口部门和各综合区管委会为主力,组建招商队伍至上海、广东、台湾、以色列等地区和国家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引进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主体参与农业“两区”建设。如起步较早的 xx 县莫干山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引进亿丰花卉、阳光生态、天艺园林等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 15 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年产值达到亿元,形成了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培育和引进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凯龙葡萄等 13 个项目,其中仅上海多利集团创办的稻米和有机蔬菜直供基地总投资就达亿元。xx 区浔练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引进浙江禾煦现代农业、紫晶香农业科技公司、世友生态农业、泰宇生态水产等 4 家公司,计划总投资亿元,已投入 5100 多万元。(三)完善服务体系聚产业。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在农业综合区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农业产业联盟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集农业项目审批、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土地流转服务和劳动力介绍等于一体的“两区”服务体系,为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针对“两区”建设中育秧供秧、机耕机收、防病治虫、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机、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市“两区”内已建立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24 个,年均测土配方面积达 287 万亩次,水稻统防统治面积万亩,粮食功能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在 xx 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我们着眼未来高科技农业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尝试建立智慧农业服务系统,打造地理信息、农业智能监控、远程专家咨询、产业要素供求、政策信息发布等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的即时服务。三、强化科技进步,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科技为要。在“两区”建设中,我们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等工作,着力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和辐射能力。(一)抓平台。紧紧抓住湖州与浙大合作的契机,深化市校、院地科技合作,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浙大长兴科技园区、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浙大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中科院湖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建立了渔业、蚕桑两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等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农业“两区”引进培养高端人才、研发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以及企业研发中心和院士、博士工作站,目前已建立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23 家,研发中心 58 家,院士工作站 4 个,博士科技工作站 1 个,大大提高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二)育人才。结合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等引才计划,发挥市农科院等平台集聚作用,引进了一批农业高层次人才。利用市校合作、院地合作优势,发挥农业企业主体作用,柔性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创办农民学院,大力培养农村高端型、复合型领军人才。利用农业职校、农函大、农广校等教育阵地,大量培养农业实用人才。目前,仅农民学院学生已达 1392 人,同时与浙大合作开设了农推硕士班,录取了 40 名学员。(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