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_第1页
蚌埠市“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_第2页
蚌埠市“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_第3页
蚌埠市“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_第4页
蚌埠市“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蚌埠市“十二五 ”经济 体制改革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源资源节约及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依据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进行。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对我市的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和许可事项进行动态清理。完善和落实行政许可投诉举报制度和行政许可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办事效率低和服务质量差等行为,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提高了行政效能。2、行政审批方式改革加快。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对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项目,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功能,规范管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探索网上审批,实行首席代表责任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审批项目的效率和速度。3、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按照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市特点,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科学规范行政部门的职能和权限,调整和完善机构设置,完成了新一轮机构改革。4、科学决策机制得到充实和加强。不断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建立政府行政问责机制、城市管理机制和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着力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科学决策、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5、政务公开的形式和拓展政务公开内容进一步规范。利用现代媒体,建立了“市民心声”、“政民连线”、 “政风行风热线” 和“政风行风面对面”等与市民直接对话机制。成立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依法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6、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健全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形成了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强银企合作、央企合作,推动直接融资,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逐步健全投融资管理体系。7、工业领域行业协会改革取得进展。采取政府推动、民间办会、自主选举的办法,政府在协会前期组建中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促进了我市行业协会的发展。(二)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1、国有资本管理得到加强。做好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工作,建立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全面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新型管理模式,并建立征管与银行联网网络平台,做到了对行政罚没收入实行即时监控。建立非税收入项目库,使非税收入项目全部纳入收缴系统。做好非税收入票据的清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非税收入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清理检查,防止了小金库情况的发生。2、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经历了破产重组、股份合作制改造、租赁承包、分立重组、整体转让和产权制度改革等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与对外合作,积极引入战略重组。围绕推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围绕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技术实力和国际化水平,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大型央企合作。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对原改革不彻底的企业,采取多措并举,盘活存量资产,解决遗留问题。(三)促进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1、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强。全面清理和修订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文件,依法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实行公平市场准入原则,放宽企业准入条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投诉、监督机制。2、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成立了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并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培训、信息平台构建、技术智力支持、融资体系建设等。各县区均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开展创业辅导,树立创业典型,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全民创业能力。(四)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1、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积极推进。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精简行政机构,撤并部分乡镇和行政村,对全市 55 个乡镇进行了大、中、小分类,减少行政事业编制。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县为主,加强编制管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建立健全教师交流制度。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合理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稳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积极开展乡村债务清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2、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继续健全。制定为农民服务与农民负担监管新机制,严格实行中小学收费公示制、订阅报刊“限额制”和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经常性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有效地防止农民负担反弹。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向纵深进行。完善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后续工作。规范引导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建设。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大力发展。积极推进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逐步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有效增加了合作组织内的农民收入。5、农村劳务输出积极推进。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五)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1、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组建了蚌埠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建设。制定了蚌埠市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办法、信用担保基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组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时积极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合作银行挂牌成立。2、流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按照规划稳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认真开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加快建设蚌埠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升我市在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城市地位。3、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整顿和规范。加强食品药品的监管。对药品的研制和生产环节、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特殊药品和医疗器械,运行监控信息网络实施全面监管。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综合监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评估预警机制以及举报、统计、通报等制度。坚持打防结合,有计划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4、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信贷征信服务体系。制定了蚌埠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蚌埠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企业信用管理,促进企业提高诚信意识。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1、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不断强化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全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就业基础平台和管理网络体系建设,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逐步建立起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机制。2、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城市低保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各项措施不断完善。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积极向我市人人享受医疗保障目标推进。(七)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1、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顺利实施我市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大力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建立自主创新保障体系,努力消除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制度性障碍。2、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程、职业教育振兴工程、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素质教育工程和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 3、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成国有演艺团体和电台电视台资源重组。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促进政事企分离。充分挖掘我市文化资源,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文化产业。4、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各项任务。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回归公益性。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初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高。发挥市场配置医疗资源的基础作用,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 95%覆盖。5、事业单位改革探索中前行。制定市区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对非财政供给事业单位进行了初步分类界定,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6、户籍制度改革不断落实。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制定就地落户办法,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八)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尚有差距。2、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吸引各种发展要素的能力较弱。3、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与增强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4、市场体系建设滞后,难以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功能。5、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有待深化,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6、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矛盾仍比较突出,城镇化建设推进不快。7、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二、“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 GDP 从 3000美元向 5000 美元攀升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我市正处在工业化提升、城镇化加速、市场化完善期。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区域竞争日益扩大化,改革触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艰巨。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进各项改革,使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解决影响优化发展环境的体制性障碍,着力解决影响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着力解决影响存量资源发挥效率的体制性障碍,着力解决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推进体制创新,为促进蚌埠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二)改革目标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快体制创新,着力改革攻坚,到 2015 年,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突出,初步建成服务型政府;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形成更具活力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等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初步建立多元并存、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起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集聚创新资源,抢占创新制高点,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体制。(三)基本原则1、坚持解放思想。从市情出发,立足实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解决现行体制中困扰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增进全体人民利益和创造平等机会让全体人民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反映和评价,及时推出和调整相关改革措施。3、坚持循序渐进。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把握时机、力度和节奏,力求使改革的力度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相协调、相统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4、坚持统筹协调。要切实解决一些重要改革受部门利益牵制、难以快速和有效推进的问题,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改革协调机制,促使各项改革不失时机的大力推进。正确处理重点突破和综合配套推进的关系,既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好改革措施的先后顺序,又促使各项改革措施有机衔接,综合配套,相互协调。5、坚持依法推进。要坚持运用法律手段推进改革,使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确保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及时推出和顺利进行。要严格依法行使改革权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三、“十二五”改革的主要任务(一)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到 2015 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灵活有效,经营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农民增收的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城乡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1、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建立新型镇乡行政管理体制,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做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权限,增强乡镇政府统筹协调发展能力。2、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体制。继续积极探索创新统筹城乡规划体制,积极探索城乡之间资本、人才和服务双向流动的途径和方法,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把重点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的战略节点加快培育,形成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城乡产业发展互动、城乡基础设施衔接顺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编制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创新城乡新型治理模式。建立互利互惠发展机制,引导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及管理服务。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的新方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3、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征地制度,健全征地程序,建立有利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保护耕地、有利于城乡居民协调发展的新型征地制度。在稳定农村土地经营权、维护农民土地收益权的基础上,规范并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探索农民土地保障转向社会保障。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支持政策。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协调、调解、信访、仲裁、司法等渠道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机制。4、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快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建立财政资金持续稳定投向农村的增长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村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动植物疫病和疫情防控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5、推进重点小城镇发展改革。制定重点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小城镇各项规划的基础和总纲,不断完善小城镇规划体系,使各项规划有机衔接、相互配套。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小城镇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在各重点小城镇户籍改革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进入门槛,保证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基本权利一致。提高小城镇居民素质,加强对进城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就业水平和组织程度。(二)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着力推进所有制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调整优化所有制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促进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基本消除,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明显优化。1、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开放性、市场化企业重组,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资本运营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企业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引进来,让有一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吸引外资、央企、民企共同参与兼并重组。大力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和资本化率,支持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2、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健全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经营公开招标和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模式,切实维护企业自主经营权。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通过向社会募股、向企业员工转让部分股权以及企业兼并、联合、相互参股筹形式,加快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非公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和政务环境,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市场准入、国民待遇、企业融资、技术服务、企业家队伍建设等问题。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城市金融服务、公用事业、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非公资本投资创业,鼓励非公企业向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形成技术先进、管理有序、经营规范、效益良好的企业群。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通过股权投资企业、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上市、中小企业债券等改善非公企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法规、政策的监督检查。4、构建自主创新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以自主创新试验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机制,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理事会、会员制等多种形式跨地区、跨单位整合科技资源,推进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载体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制度,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知识产权入股等激励政策,营造集聚科技人才要素的体制环境。建立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形成信息交换、要素交融、成果交易、中介服务开放的市场体系。5、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理顺服务业管理体制,建立顺应服务业经济发展的统计制度。打破所有制分割、行业垄断和行政壁垒,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加速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规范化。完善服务业推进机制,充实与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政策措施。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服务业市场,消除阻碍消费的体制障碍,保护消费者利益。(三)以搞活和规范为前提,着力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本、技术、土地、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索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形成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加快城乡市场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索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扩充资本规模,改善股权结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快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组建农村银行机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加快组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和吸引股份制金融机构到蚌埠设立分支机构,增强金融服务核心竞争力。2、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管理体制。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积极支持优质企业改组上市,推进上市公司机制创新、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努力培育债券市场,继续争取发债规模,提高我市直接融资数额。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拓展资本市场业务种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3、进一步规范土地资源市场。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最低价制度,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逐步推进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加强土地市场监管,规范土地收购储备行为,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健全土地收益分配体制,规范土地让金管理办法。4、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技供给与需求对接机制。加强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商品交易活动规则,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繁荣和活跃技术市场,不断拓展市场交易业务,积极探索科技资源共享途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进入市场。5、壮大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坚持人才市场公益性发展方向,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用机制。规范发展各种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平台及网络,加快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环境,完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和跨地区就业合法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6、促进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建立与我市产业结构、城市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业协会体系。按照”自主、自律、自强”原则,坚持规范管理与培育发展并重,制定分类管理的改革方案,加强政府对中介机构的依法监管力度,保证中介组织规范、有效运转,营造有利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7、推进价格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激励各类企业节能减排。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出发,兼顾社会承受能力,深化重要资源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逐步理顺水、电、气和运输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合理调整污水、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收费标准。完善土地出让价格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反映土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调整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价格,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8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打造“信用蚌埠”为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管制度。加快整合全市信用资源,逐步建立统一的信用平台,做到资源共享。加快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大力营造社会诚实守信氛围,促进全社会诚信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公信力的显著提高,基本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信用环境。9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按照“围绕民生、规范市场、打击犯罪、走向诚信”的总体目标,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强化食品药品及农资等市场的监管,深入开展打击虚假广告、非法行医、商业欺诈、传销等重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活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四) 以转换职能为中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到2015 年,在政企、政资分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政事分开、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政府执政能力、行政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得到显著提高。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分开,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定位,继续优化经济调节方式,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管相协调的要求,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都门分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权力的意识。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以及决策责任制度。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能。以规范行政权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3、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领域的投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行管理机构与采购机构的职责分离、行政部门与采购机构的脱钩。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制衡机制,加强财政、审计监督。4、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加快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撤并重组工作。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参照党政机构改革“三定”要求,重新明确职能,核编定岗,裁减人员。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要明确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5、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健全并规范核准制和备案制。根据不同行业情况,严格执行项目用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公示制度,加强项目后评价工作。6、探索规划体制改革。以政府规划引导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主的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建立统一有效、层次分明、功能清晰、责任明确、分类实施、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作用领域与范围。适应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7、推进节能减排制度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完善节能减排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建立完善的促进节能减排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强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服务和技术推广活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格局。(五) 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到2015 年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进一步加快富民步伐,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鼓励和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科技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协调机制,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知名企业。加大科技发展经费投入,支持和培育创业风险投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支持体系。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和自主创新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提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体制,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质量。健全以“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市县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责任,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和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民间资本投入教育的奖励机制,形成以公办教育为主、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新体制。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加大文化体制创新力度。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整合公益性文化事业资源,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拓宽文化事业投融资渠道,推动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的改革目标,全面深化医 药卫生管理体制,以绩效考核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效,全面开展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创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补偿机制,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基本公共卫生和体系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建立各级政府间规范的责任分担和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药服务监管,推广适宜医药技术,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5、建立平等统一的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坚持市场化的就业导向,完善就业社会责任体系。优化创业和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动者技能培训,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