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_第1页
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_第2页
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_第3页
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_第4页
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类灵魂工程师”据说原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呼(参见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辨),后来人们将其移用于教师身上,于是,至少在中国, “人类灵魂工程师”便成了教师特定的称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为自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自豪。我甚至觉得, “人类” “灵魂” “工程师” ,由这三个词语组成的称呼是多么气势恢宏而富有诗意啊!青年时代的我,曾多次在写有关教育的文章时,使用这个短语:“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使命” “人类灵魂工程师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等等,那时候,只要一提起这个短语,一种真诚的庄严感便会油然而生。然而现在,我对这个称呼产生了怀疑。“怀疑”是从我无法保证自己灵魂的纯洁和高尚而产生的苦恼开始的。比如说,我刚参加工作就忍不住对学生大动拳脚,如此修养当然是有愧于“灵魂工程师”称号的;又比如,有时学生对我提意见,我明知自己错了,却为了面子而“机智”地强词夺理,这样的虚荣心难道是“灵魂工程师”应该有的吗?再比如,我曾奉命动员学生为学校捐献图书,可我自己却很不情愿地只捐了很少很少的书,如此道貌岸然怎配当“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虽然这时候我往往后悔不迭,惭愧不已,但对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是越来越不自信了。相比之下,需要我“塑造灵魂”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却比我高尚。我打了他们,他们真诚地原谅了我,照样尊敬我;面对老师的批评,学生从来都是诚恳认错,即使暂时想不通,也绝不会像我一样强词夺理;我叫他们捐书,有的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吃早点,而省下钱买来新书捐给学校我常常感到:比起学生那一颗颗晶莹的童心,自己的一颗所谓“成熟”的心其实早已锈迹斑斑!这样一想,我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就愈加怀疑了。在我看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命题至少包含三点谬误:第一,教师的灵魂肯定是比学生高尚,(否则怎么可能当“灵魂工程师”呢?)第二,学生的灵魂肯定不如教师,(否则干吗还需要“灵魂工程师”呢?)第三,学生的“灵魂”是可以被“工程师”随心所欲地“塑造”的。教师的灵魂真的就比学生高尚?我前面所举的例子已经对此作了否定。传统教育习惯于把教师奉为道德圣人,但教师又不可能是道德圣人,于是,教育的虚伪就产生了。是的,就知识、能力、阅历等等而言,教师显然在学生之上;但就道德而言,却很难说学生不如教师。须知“人之初,性本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并不是给学生外加“美好道德”而是让学生尽可能保持童心的过程。儿童的心灵比成人纯洁,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还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包括有缺点的学生),都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学生的灵魂可不可以“塑造” ,我想,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走向民主与科学的今天,什么都是可以塑造的,唯有人的灵魂-即人的精神和个性是不能“塑造”的!“塑造”的前提是要有模式的,根据模式“塑造”出的灵魂是否还属于学生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是否还有真正的生命?那段并不遥远的“八亿人民只有一个脑袋”的历史,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历史地看“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命题,应该肯定它有着积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它强调了教师育人的使命感,无数优秀教师正是以此严于律己,不断攀登着人格的高峰。当然,教育者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这应该是一个贯穿终生的动态的追求过程,而不是意味着教育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人格境界。我们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育者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者随时随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真正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完善。同样,我们承认学生在许多方面-首先在道德方面在我们教师之上,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放弃了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学生童心的保持,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但这种教育,不应该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再明确一点说,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由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教育走向民主化所不可缺少的思想革命。这场革命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被陶行知先生呼唤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 ”“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陶行知教育文选)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告诫青年教师:“只有当教师在共同活动中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强制人的灵魂,要去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特性、意向和需求。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向学生学习,就是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当我们在学生面前不再是神而还原为质朴、真诚但不乏缺点的人时,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所谓“还教育以诚实” ,就是面对现实中弥漫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消解着虚假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以诚实培养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绝不教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即使从教育的角度看也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 ,什么叫“知错就改” ,什么叫“见贤思齐焉”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真诚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我不同意“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我反对教育者应有崇高的使命感,而是主张将我们的心灵融进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让我们的教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平等,更多的科学,更多的个性!-这是时代的呼唤,因为这是使我们的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希望之所在。作者:李镇西/p“人类灵魂工程师”据说原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呼(参见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辨),后来人们将其移用于教师身上,于是,至少在中国, “人类灵魂工程师”便成了教师特定的称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为自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自豪。我甚至觉得, “人类” “灵魂” “工程师” ,由这三个词语组成的称呼是多么气势恢宏而富有诗意啊!青年时代的我,曾多次在写有关教育的文章时,使用这个短语:“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使命” “人类灵魂工程师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等等,那时候,只要一提起这个短语,一种真诚的庄严感便会油然而生。然而现在,我对这个称呼产生了怀疑。“怀疑”是从我无法保证自己灵魂的纯洁和高尚而产生的苦恼开始的。比如说,我刚参加工作就忍不住对学生大动拳脚,如此修养当然是有愧于“灵魂工程师”称号的;又比如,有时学生对我提意见,我明知自己错了,却为了面子而“机智”地强词夺理,这样的虚荣心难道是“灵魂工程师”应该有的吗?再比如,我曾奉命动员学生为学校捐献图书,可我自己却很不情愿地只捐了很少很少的书,如此道貌岸然怎配当“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虽然这时候我往往后悔不迭,惭愧不已,但对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是越来越不自信了。相比之下,需要我“塑造灵魂”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却比我高尚。我打了他们,他们真诚地原谅了我,照样尊敬我;面对老师的批评,学生从来都是诚恳认错,即使暂时想不通,也绝不会像我一样强词夺理;我叫他们捐书,有的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吃早点,而省下钱买来新书捐给学校我常常感到:比起学生那一颗颗晶莹的童心,自己的一颗所谓“成熟”的心其实早已锈迹斑斑!这样一想,我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就愈加怀疑了。在我看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命题至少包含三点谬误:第一,教师的灵魂肯定是比学生高尚,(否则怎么可能当“灵魂工程师”呢?)第二,学生的灵魂肯定不如教师,(否则干吗还需要“灵魂工程师”呢?)第三,学生的“灵魂”是可以被“工程师”随心所欲地“塑造”的。教师的灵魂真的就比学生高尚?我前面所举的例子已经对此作了否定。传统教育习惯于把教师奉为道德圣人,但教师又不可能是道德圣人,于是,教育的虚伪就产生了。是的,就知识、能力、阅历等等而言,教师显然在学生之上;但就道德而言,却很难说学生不如教师。须知“人之初,性本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并不是给学生外加“美好道德”而是让学生尽可能保持童心的过程。儿童的心灵比成人纯洁,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还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包括有缺点的学生),都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学生的灵魂可不可以“塑造” ,我想,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走向民主与科学的今天,什么都是可以塑造的,唯有人的灵魂-即人的精神和个性是不能“塑造”的!“塑造”的前提是要有模式的,根据模式“塑造”出的灵魂是否还属于学生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是否还有真正的生命?那段并不遥远的“八亿人民只有一个脑袋”的历史,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历史地看“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命题,应该肯定它有着积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它强调了教师育人的使命感,无数优秀教师正是以此严于律己,不断攀登着人格的高峰。当然,教育者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这应该是一个贯穿终生的动态的追求过程,而不是意味着教育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人格境界。我们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育者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者随时随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真正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完善。同样,我们承认学生在许多方面-首先在道德方面在我们教师之上,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放弃了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学生童心的保持,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但这种教育,不应该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再明确一点说,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由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教育走向民主化所不可缺少的思想革命。这场革命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被陶行知先生呼唤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 ”“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陶行知教育文选)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告诫青年教师:“只有当教师在共同活动中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强制人的灵魂,要去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特性、意向和需求。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向学生学习,就是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当我们在学生面前不再是神而还原为质朴、真诚但不乏缺点的人时,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所谓“还教育以诚实” ,就是面对现实中弥漫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消解着虚假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以诚实培养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绝不教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即使从教育的角度看也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 ,什么叫“知错就改” ,什么叫“见贤思齐焉”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真诚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我不同意“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我反对教育者应有崇高的使命感,而是主张将我们的心灵融进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让我们的教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平等,更多的科学,更多的个性!-这是时代的呼唤,因为这是使我们的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希望之所在。作者:李镇西/p“人类灵魂工程师”据说原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呼(参见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辨),后来人们将其移用于教师身上,于是,至少在中国, “人类灵魂工程师”便成了教师特定的称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为自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自豪。我甚至觉得, “人类” “灵魂” “工程师” ,由这三个词语组成的称呼是多么气势恢宏而富有诗意啊!青年时代的我,曾多次在写有关教育的文章时,使用这个短语:“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使命” “人类灵魂工程师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等等,那时候,只要一提起这个短语,一种真诚的庄严感便会油然而生。然而现在,我对这个称呼产生了怀疑。“怀疑”是从我无法保证自己灵魂的纯洁和高尚而产生的苦恼开始的。比如说,我刚参加工作就忍不住对学生大动拳脚,如此修养当然是有愧于“灵魂工程师”称号的;又比如,有时学生对我提意见,我明知自己错了,却为了面子而“机智”地强词夺理,这样的虚荣心难道是“灵魂工程师”应该有的吗?再比如,我曾奉命动员学生为学校捐献图书,可我自己却很不情愿地只捐了很少很少的书,如此道貌岸然怎配当“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虽然这时候我往往后悔不迭,惭愧不已,但对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是越来越不自信了。相比之下,需要我“塑造灵魂”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却比我高尚。我打了他们,他们真诚地原谅了我,照样尊敬我;面对老师的批评,学生从来都是诚恳认错,即使暂时想不通,也绝不会像我一样强词夺理;我叫他们捐书,有的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吃早点,而省下钱买来新书捐给学校我常常感到:比起学生那一颗颗晶莹的童心,自己的一颗所谓“成熟”的心其实早已锈迹斑斑!这样一想,我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就愈加怀疑了。在我看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命题至少包含三点谬误:第一,教师的灵魂肯定是比学生高尚,(否则怎么可能当“灵魂工程师”呢?)第二,学生的灵魂肯定不如教师,(否则干吗还需要“灵魂工程师”呢?)第三,学生的“灵魂”是可以被“工程师”随心所欲地“塑造”的。教师的灵魂真的就比学生高尚?我前面所举的例子已经对此作了否定。传统教育习惯于把教师奉为道德圣人,但教师又不可能是道德圣人,于是,教育的虚伪就产生了。是的,就知识、能力、阅历等等而言,教师显然在学生之上;但就道德而言,却很难说学生不如教师。须知“人之初,性本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并不是给学生外加“美好道德”而是让学生尽可能保持童心的过程。儿童的心灵比成人纯洁,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还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包括有缺点的学生),都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学生的灵魂可不可以“塑造” ,我想,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走向民主与科学的今天,什么都是可以塑造的,唯有人的灵魂-即人的精神和个性是不能“塑造”的!“塑造”的前提是要有模式的,根据模式“塑造”出的灵魂是否还属于学生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是否还有真正的生命?那段并不遥远的“八亿人民只有一个脑袋”的历史,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历史地看“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命题,应该肯定它有着积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它强调了教师育人的使命感,无数优秀教师正是以此严于律己,不断攀登着人格的高峰。当然,教育者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这应该是一个贯穿终生的动态的追求过程,而不是意味着教育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人格境界。我们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育者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者随时随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真正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完善。同样,我们承认学生在许多方面-首先在道德方面在我们教师之上,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放弃了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学生童心的保持,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但这种教育,不应该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再明确一点说,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由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教育走向民主化所不可缺少的思想革命。这场革命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被陶行知先生呼唤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