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PPT课件_第1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PPT课件_第2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PPT课件_第3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PPT课件_第4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和处理服务规范 1 主要内容 o 一、参考依据 o 二、项目目标 o 三、培训的要求 o 四、服务流程 o 五、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o 六、常见几种传染病的报告 o 七、突发事件的报告与处置 o 八、非住院传染病病人管理 2 一、参考依据 o 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 年版) o 2、 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条例 、 结核病管理办法 、 艾 滋病防治条例 等法律法规 o 3、 洛阳市卫生局 洛阳市财政局转发河 南省卫生厅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强 2012 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通知 ( 洛卫 2012 147号) 3 二、项目目标 o 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 建立并完善各级医疗 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各级 医疗卫生机构按规程报告传染病;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依法监管辖区传染病信息,分析、 处置传染病疫情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疫情处 理;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 4 o (一)项目范围 o 覆盖各乡镇、街道;服务对象为辖区内服务 人口。 5 o (二)服务内容 o 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 理 o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 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6 o 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o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还应包括个体医生)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出 / 入院登记本、 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 后,按要求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 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 7 发现、登记(医疗机构) o 接诊医务人员必须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 /出院登记本、 X 线室或 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o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 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9 项基本内容, 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病名,不能填写症状; o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 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病愈、转院、 死亡) 10项基本内容。 o 注意:门诊日志的现住址可以不填写详细地址,但要具体到村、 街道或某家属院;职业必须填写的是传染病卡片所列职业:不能 是医保方式,工人、干部、教师要填写单位,学生、幼托要填写 到详细班级 8 发现、登记(医疗机构) o 检验和影像(包含放射科、 B 超室等)部门登记项目应 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 验日期; o 检验和影像部门必须建立异常检测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 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反馈机制以反馈 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o 要建立传染病实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本,并分别分为血检 、粪检进行登记,并注意化验单和阳性结果的保密。 9 传染病登记 o 传染病登记本采用 河南省传染病初筛登记 本 进行登记,因登记本中无报告时间项, 要求报告时间统一填写在备注栏中。 o 门诊日志、传染病卡片、传染病登记本要相 符,门诊日志上登记有传染病需要报告,也 要求填写报告时间、报告医师,并加盖 “疫报 ”章或保健人员收卡核实签名。 o 疑似结核病可填写在结核病登记本中,要求 门诊日志、报告卡、转诊单和登记相符。 10 三、培训的要求 o 每年不低于两次的开展培训工作,要制定每年培训计划,培训要有培训 通知、签到表、培训材料、考试卷、总结(照片)。社区(村卫生室) 考核以学习笔记和发放培训材料为准。 o 培训内容: 1、疫情报告; 2、重点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 病、疟疾、麻疹等专题培训; 3、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专题培训(如卫生 应急、本年度 H7N9禽流感 )。 o 培训对象: 1、包括本单位或辖区内社区(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 2 、对辖区分包幼儿园(包括学前班)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重 点培训:手足口病、流感样疾病等,要求有培训计划,所属单位有登记 底册,培训教程、家长签到表、总结(照片),培训率为不低于 80% 。 o (总结培训情况数字要详实) 11 o 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o 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 /或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 (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 、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报送 传染病报告卡 和 /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关信息报告卡 。 o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负责辖区传染病管理 和疫情报告工作,社区或村医生填报卡片后以直接送达 或向中心传真形式进行报告) 12 o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 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 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 于 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 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 带者,应于 24小时内报告。 13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自查登记表内容 o 检查时间 :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到几点 o 检查人员 : Xx(职务)、 Xx(职务)、 Xx(职务)、 Xx( 职务) o 受检单位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建议和整改措施 、奖惩 记录 、单位内部通报情况 、整改情况 。 o 要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化验、放射等重点科室每月进行 一次检查(单位自查)。 o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要对辖区服务站(村卫生室) 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巡查),并做好记录 14 o 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o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 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 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o 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 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 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 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15 o 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 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 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o 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 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 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 ,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16 o 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 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 指导。 o 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教育。 o 既往曾经开展的疾病工作: 2004SARS,2009甲型 HINI, 2011年末和 2012年初开展流行性腮腺炎 应急预防接种, 2008年开展至今手足口病流行期 间防控措施。 2013年开展 H7N9禽流感等 17 四、服务流程 18 o (二)考核指标 o 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 /登记传染病病 例数 100。 o 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 /报 告传染病病例数 100。 o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 /应报告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相关信息数 100。 o 4、每月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为 100% 19 准 确 性 的 解 释 o 凡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提供的基本情况准确的卡片判 断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 o 录入计算机的信息与原始报告卡吻合的为录入准确,否则 为录入不准确。 o 录入卡片要建立记录本,有卡片要及时录入,确保当日下 午下班前卡片及时录入,下午下班后和第二天上班前的卡 片,在上班后要及时收取并及时录入。 20 及 时 性 解 释 o 填卡及时性:检查门诊日志中医生 诊断日期 和疫情 卡填卡日期,时间差为 24小时即为填卡及时。 o 录入及时性:检查医生填卡日期与报告卡生成日期 ,时间差在 24小时内即为录入及时。 o 报告卡生成时间为 日 时 分,因此卡片填写时间 也要填写到 日 时 分。 21 o 在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组织下,区疾控中 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要分别 逐级组织有关人员按照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 范、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方案对辖区工作进 行检查评估,及时整改问题。传染病疫情报 告率和报告及时率均要为 100%,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要达到 100%。 22 o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中与医疗机构 相关的职责和任务如下: o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 o (一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o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 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 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 情报告人。 五、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23 o (二 )、报告病种 o 1、法定传染病 o 2、其他传染病 o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 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 明的传染病。 o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等重点监测疾病。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24 o (三 )、填报要求 o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o 传染病报告卡 统一格式,用 A4纸印刷 ,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 ,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o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 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 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25 o 2、病例分类与分型 o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 测结果五类。 o 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 脊髓灰质炎、艾滋病 (HIV)以及卫生部规定 的其他传染病; o 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26 o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 o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o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 五类; o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o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o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o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27 诊断标准 o 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n 鼠疫:诊断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实验室); n 霍乱:诊断分为带菌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n 炭疽(肺炭疽):诊断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n 脊髓灰质炎:诊断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疫苗野病毒确诊 病例和排除病例; n 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诊断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 例、排除病例; n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 例; n 不明原因肺炎:只能报告为临床诊断病例( “疾病名称 ” “其它传染 病 ” “不明原因肺炎 ”)。 28 乙类传染病 甲型 H1N1流感:诊断分为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 确诊病例、 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艾滋病: HIV感染者、 实验室确诊病例 ; 乙脑:诊断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麻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血吸虫病:分为急性(疑似、临床和实验室)、慢性( 临床和实验室)和晚期(临床和实验室)三种类型;注 意报告时分急性和慢性,如果诊断不明确,可填写未分 类。 29 乙类传染病 疟疾: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分为带菌者、疑似病例 、临床诊 断病例 、确诊病例 ; 登革热: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登革热、登革出 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 、确诊病例; 细菌性痢疾: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 阿米巴痢疾: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临床和确诊差别不大); 伤寒 /副伤寒:分为带菌者、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 例 、确诊病例; 百日咳: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30 乙类传染病 o 白喉:分为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 o 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发病多在出生后 4 6d,少数早至 2d迟至 14d以上 发病。 o 猩红热:分为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 例; o 布病 :分为疑似、确诊和隐性感染(即带菌者); -实验室 o 钩端螺旋体: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确诊病例; o 淋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31 o 梅毒:分为 期、 期、 期(晚期)、隐性(潜伏)和胎传 (先天)梅毒; n 疑似和确诊 o 肺结核:分为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和确诊病例;网络直 报系统的肺结核名称分为涂( +)、菌( )、未痰检、仅培 阳。 o 甲肝: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o 乙肝: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同时分急性和慢性,如果诊断不 明确,可填写未分类,但要尽量减少未分类病例; o 丙肝: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 o 丁肝:疑似、确诊病例; o 戊肝:临床病例、确诊病例。 32 丙类传染病 o 包虫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确诊病例; o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确诊病例; o 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确诊病例; o 风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确诊病例; o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确诊病例; o 麻风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确诊病例(分新发和复发) ; 33 o (五 )、报告时限 o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 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 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2小时内将传 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34 o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 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 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24小时内进行 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 应于 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35 o 二、报告数据管理 o (一)、审核 o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 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 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o 进一步的审核、确认工作由各级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按要求完成。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36 o (二)、订正 o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 、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 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 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 进行排除或确诊。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37 o (三)、补报 o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 例,应及时补报。 o (四)查重 o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 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 告信息进行删除。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38 o 考核标准为:分社区中心(乡卫生院)和服务站(村卫 生室)两级 o 社区中心(乡卫生院):要每年制定疫情计划,由专职 人员 1人负责,建立完善的疫情管理制度和自查制度, 无迟报和漏报发生,并有年度工作总结。 o 服务站(村卫生室)要建立疫情管理制度,有兼职人员 1名,单位有传真机可以上传卡片。 o 内科、急诊科门诊或住院部要有传染病登记本,保健科 要有传染病登记总本,放射科有结核病登记本或转诊单 ,检验科要有血、便阳性结果登记本。 39 六、基层医疗机构常见传染病 (一)其它感染性腹泻 o 腹泻:每日大便 3次以上,粪便形状异常,可为粘液便 、脓血便、血便、稀便、水样便,可伴有发热、腹痛、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等 。 o 感染性腹泻: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由寄生虫引起的 、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o 若能够开展镜检,粘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检出多量红 白细胞,稀便、水样便等可检出少量或红白细胞,具有 腹泻症状者为临床病例,应报告为其它感染性腹泻。 o 注意排除消化不良、功能性腹泻等,凡门诊登记的肠炎 、肠胃炎、胃肠炎等腹泻在 3次以上并且开具抗生素进 行治疗也应视为临床病例。 40 (二)细菌性痢疾 41 ( 三)肺结核 42 肺结核 43 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社会公众健康 严重损 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 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03年 5月由国务院颁布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按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 o 重大传染病疫情 o 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 o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o 新发传染性疾病 o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o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o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o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o 自然灾害 o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5 突发事件的预警 46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n 肺鼠疫 、 肺炭疽 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 疫、肺炭疽疫情波及两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 n 发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例,并 有扩散趋势。 n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n 发生 新传染病 或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 发生或传入,并有 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n 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n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 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n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 4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n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天)发生 5例以上 肺鼠疫、肺炭疽 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 2个以上县(市)。 n 发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疑似病例。 n 腺鼠疫 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 连续发病 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 2个以上市(地)。 n 霍乱 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一周内发病 30例以上,或波及 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n 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个以上县(市),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 5年 同期平均发病水平 2倍以上。 n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n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n 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n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n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 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 10例以上死亡 病例。 n 一次性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以上,或死亡人以上。 n 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 或死亡的。 n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8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n 发生 肺鼠疫、肺炭疽 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例 ,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n 腺鼠疫 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 内连续发病例以上,或波及个以上县(市)。 n 霍乱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 10 29例。或波及 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n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 过前 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 1倍以上。 n 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n 一次性食物中毒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n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n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10 49人,或死亡人以下。 n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 49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o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级): n 腺鼠疫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 期内病例数未超过 10例。 n 霍乱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 9例以下。 n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 30 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n 一次性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n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50 河南省异常信息记录 o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o 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等; o 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白喉、黑 热病、钩体病等; o 本地罕见或 3年内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恶性疟、登革热、血吸虫等; o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1例或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o 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或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疾病( 3例以上); o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学校) 一日内出现 3例及以上; o 本辖区内或局部区域内异常波动 (短期内发病数明显增多 )的病种; o 自动预警系统提示需关注的疾病信息; o 突发事件系统、救灾防病系统报告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o 上级领导要求近期严格关注的疾病或周边省份高发的疾病信息; o 媒体(网络)近期关注或敏感时期(大型聚会、灾害等)相关疾病信息 。 5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 o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o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o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o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5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 报告o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发 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 2小时 内向所在地区县 (区 )级 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o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在 2小时 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同时, 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 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确认事件的性质 ,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件的进展态势。 o 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到事件报告后的 2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 政府报告。 o 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级以下 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省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的 1小时内,应向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 向国务院报告。 53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o 传染源管理 n 相关病例及密切接触 者管理 o 切断传播途径 n 疫点疫区确定和封锁 o 保护易感人群 n 免疫接种 n 预防性服药 n 健康教育 o 其他 o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n 规范开展 n 明确病因 54 三、公共卫生事件 公公 共共 卫卫 生生 事事 件件 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 重大动植物疫情重大动植物疫情 食品安全与职业食品安全与职业 危害危害 群体性不明原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因疾病 鼠疫、炭疽、霍乱鼠疫、炭疽、霍乱 、流感等、流感等 口蹄疫、高致病口蹄疫、高致病 性禽流感等性禽流感等 群体食物中毒群体食物中毒 初期 SARS 55 公共卫生事件 56 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o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 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o 级响应 特别重大事件( 级)发生后 专家综合评 估建议 国务院有关 部门 启动国家级应急预案 57 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o 级响应 重大事件( 级)发生后 专家综合 评估建议 省政府有 关部门 启动省级应 急预案 v 级响应 较大事件( 级)发生后 专家综合 评估建议 市政府有 关部门 启动市级应 急预案 启动县级应 急预案 县政府有 关部门 专家综合 评估建议 v 级响应 一般事件( 级)发生后 58 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参与机构 一、 指挥机构: 市政府应急 办 市区卫生局 应急办 120指挥 中心 协同其他救 援部门 协调其他医疗机 构救援 紧急救援中 心和各急救 站现场救援 59 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参与机构二、现场救援参与 机构: 消防机构 消防人员负责现场救援工作,主要负责现场 安全、搜索及拯救使伤者脱离危险环境。 公安机构 负责现场布置警戒线,保障现场安全及交通秩序; 由警察设立内警戒区及外警戒区; 对进入灾难现场的市民严格限制,确保紧急救援人员 能全力进行救助。 急救机构 医疗急救人员负责初步的检伤分类与简单处置; 将伤者有计划、就急、就近、就能力的原则分流伤员 。 60 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参与机构 三、现场指挥官员组成 : 消防机构 救援指挥官 公安机构 警方现场指挥官 急救机构 医疗指挥官 61 现场救援人员职责 医疗系统职责: 1、灾难现场职务最高的医师被指定为现场指 挥官 2、医疗队到现场对伤者进行检伤、急救及分 流 3、负责为伤者提供现场简单处置及安排转送 目标医院 4、医疗救治在超过一所医院所能应对的能力 时,必须协调启用其他医疗资源,保证伤员的 救治 62 现场医疗救援的原则和流程 1、原则: 先救命后防治,遵从医疗救援的基本规律,根据 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转送患者 2、流程: 现场抢救 运送伤员 医疗机构 救治 63 紧急医疗救援工作要点 o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不同于正常的医疗工作 ,要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要做好 以下几点: 1、制定好紧急医疗救援的应急预案 2、组建好紧急医疗救援的医疗队伍 3、通过各种培训和反复演练,提高应急医疗队伍的反应 能力和救护水平 4、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使应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5、完善个人防护、应急设备和急救物资储备,平战结合 64 o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 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 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 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小时内向本级人 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 o 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 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 65 社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 处置方法 o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 理 o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 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66 o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 o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监测是指有 计划地、连续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传 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 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对监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 析、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预防控 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社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 处置方法 67 o 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 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 地对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o 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 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社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 处置方法 68 o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o (一)、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按 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 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社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 处置方法 69 o (二)、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 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 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 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 服务。 社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告和处置方法 70 o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 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n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 检查结果确定; n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n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 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 n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 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n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 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社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 处置方法 71 o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 : n 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 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 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 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 n 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 行。 社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 处置方法 72 o 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 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 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11 2015年) 、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 “十二五 ”行动计 划 等有关规定。 结核病和艾滋病社区管理 73 o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 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国务院于 2011年 11月印发了 全国结核病 防治规划( 2011 2015年) 。 o 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肺结核患者疫情 报告,并将其转诊至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定 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肺结核患 者进行诊断、治疗和登记。 结核病社区管理 74 o 负责转诊、协助追踪肺结核患者,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 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本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督导管 理。 o (一)、转诊: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填写 肺 结核患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 /推荐单 ,督促患者 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登记和免费检查。 o (二)、追踪:接到区疾控中心需要追踪的肺结核患者 或疑似患者通知后,及时开展现场追踪。若 3天内患者 还未到疾控中心就诊,乡镇(社区)医生主动到患者家 中,了解具体情况,劝导患者就诊检查。 结核病社区管理 75 o (三)、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 o 1、接到区疾控中心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信息后 ,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访视,并落实治疗管理。同时要在 乡(镇)肺结核患者管理登记本 上进行登记。 o 2、对每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全疗程至少访视 4次,每例 涂阴肺结核患者访视 2次了解患者治疗情况,督导村卫 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其他督导人员实施直接 面视下的短程化疗 ,并将访视结果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