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1页
电子秤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2页
电子秤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3页
电子秤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4页
电子秤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信息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报告指导教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4姓名:二一一年六月目录摘要1绪论21.电子秤的概况31.1电子秤的发展史31.2电子秤应用范围31.3电子秤的研究动态32电子秤的工作原理42.1电子秤的性能及技术指标42.2工作原理42.3基本结构43电子秤的硬件设计53.1信号采集电路53.2单片机控制系统74电子秤的软件设计84.1主程序设计84.11,主程序设计思路84.1.2,主程序的工作原理84.1.3主程序流程图94.2系统初始化104.2.1STC125204AD的初始化104.2.2STC12C5204AD系列单片机的A/D转换器的初始化125程序135.1主程序如下135.2数据处理15绪论16摘要1摘要电子秤是将检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数字技术等技术综合一体的现代新型称重仪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称量精确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商业、工厂生厂、集贸市场、超市、大型商场、及零售业等公共场所的信息显示和重量计算。电子秤主要以单片机作为中心控制单元,通过称重传感器进行模数转换单元,在配以键盘、显示电路及强大软件来组成。该电子秤不但计量准确、快速方便,更重要的自动称重、计价功能外,还可实现去皮、净/毛转,自动计算,数字显示,受到广大用户欢迎。智能电子秤由于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本系统是针对是电子秤的自动称重、自动计价、数据处理进行研究的。为了阐明用单片机是如何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的采集和转换、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关键的中断、计算问题,结果表明通过软件设计实现更完善。本文在给出智能电子秤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子秤的软件控制方法。由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秤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讨论。绪论2绪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出售商品品种的增加,需要称量物品的设备也需要更新换代,人们对称重装置的要求也越,电子秤重装置推广,从而进入到传感器,电子学和微处理机领域、使得称重装置变成为电子仪器。它的特点是:精确、智能、方便、明了、可靠,克服了传统的杆秤、盘秤不精确、速度慢、不能计价、易作弊等缺点,在商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多。称重技术的突破是微处理机的应用。称重技术的这种发展是由于不仅要求获得静态称重数据,而且进一步要求称重工作的自动化,实现快速称量,以及测量各种动态参数,提高测量精度和各种数据的及时处理。这些精度、速度、性能和功能方面的要求是传统的机械测量系统无法满足的。也就是说、这种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必然的结果。电子秤重装置出现于80年代初,随着电子元器件集成化的迅速发展,随着微处理机,单片机的发展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产品价格的下降、电子秤重装置在技术上的优势;多功能、高精度、操作方便等,使得不仅实验室的传统称量装置已被电子秤重装置所取代,这种趋势已经扩展到工业和其他领域。本系统是针对自动称重、计算价格进行了研究的。讲述了用单片机控制A/D转换、键盘输入和数据显示,对如何实现键盘中断、A/D采样进行研究。着重讨论了数据处理问题,结果表明利用软件实现一系列功能使的性能价格比达最优。设计特别适用于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课题本着电子秤向高精度、高可靠方向研究,而且向多种功能的方向发展的思想,主要对电子秤一些简单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强大软件功能实现电子秤自诊断、自校正、皮重、净重显示等特种功能、特殊的数据处理功能、多种计算和数据处理功能,以满足多种使用的要求。今后,随着电子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秤技术的发展定将日新月异。同时,功能更加齐全的高精度的先进电子秤将会不断问世,其应用范围也会更加拓宽。本文中第一章讲述了电子秤的发展情况,第二章讲述了电子秤的工作原理,第三章讲述了电子秤的硬件电路组成部分。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详细介绍了电子秤的软件设计,及各部分功能实现的软件设计。第1章31.电子秤系统的概况随着自动化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称重系统在功能、精度、智能化、性价比等方面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对一些微小质量的测量更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实现高智能化的微小质量测量,以及商业流通领域中经常进行各种精度范围的重量测量,传统的秤砣加秤盘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商业零售的需要。同时商品种类的繁多和对服务更高的要求也促使电子秤的功能进一步扩展,而成为集度量、结算于一体的商业销售终端。本着这些思想,本商用电子秤系统设计由传感器、A/D转换、单片机和LED显示器等组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1.1电子秤的发展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就开始了数字式称重传感器和数字称重系统的预先研究和初期开发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推出了多种数字式智能称重传感器及其称重系统,在电子秤重领域备受瞩目,有力的推动了电子衡器数字化和数字称重系统的发展。我国数字式智能称重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研制出安装在模拟式称重传感器内部的小型数字化单元,完成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变模拟式称重传感器为数字化称重传感器,并应用于大型电子汽车衡和电子配料秤等小型称重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测试结果。近年来,又在数字化称重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与实践数字式智能化电路,数字补偿技术与数字补偿工艺,开发整体型数字式智能称重传感器和分离型模块化数字称重传感器系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以预计,很快就会在电子衡器数字化和数字称重系统中,见到国产的数字式智能称重传感器和模块化数字式称重传感器系统。1.2电子秤应用范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出售商品品种的增加,需要称量物品的设备也需要更新换代,人们对称重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秤正是利用它精确、智能、方便、明了、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商业、企业、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1.3电子秤的研究动态称重技术的突破是微处理机的应用。称重技术的这种发展是由于不仅要求获得静态称重数据,而且进一步要求称重工作的自动化,实现快速称量,以及测量各种动态参数,提高测量精度和各种数据的及时处理。这些精度、速度、性能和功能方面的要求是传统的机械测量系统无法满足的。也就是说、这种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必然的结果。第2章42电子秤的工作原理2.1电子秤的性能及技术指标(1)设计最大称重10kg(2)使用电阻应变片“电桥”采样输入。2.2工作原理根据电子秤的性能及技术要求,选择STC125204AD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称量系统。系统主要有STC125204AD单片机、A/D转换器、键盘/显示电路、传感器、放大电路等组成。当物体放到秤盘上时,秤盘下的重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产生一电信号,信号的强弱随物体重量的大小而变,该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入A/D转换芯片进行模数转换,转换后的数字量与物重成正比,再进入STC125204AD单片机经过数据处理,STC125204AD单片机产生一组满足显示要求的数据,送至显示电路显示出实际重量。2.3基本结构该系统采用应变片式传感器进行测量,得出模拟信号;再进行放大和模数转换,然后送入单片机行处理。由A/D接口模块、主机接口模块、键盘与显示模块组成。该结构共分五大部分,即信号采集部分:利用称重传感器获取外部重量信息;信号放大部分;模数转换部分:利用A/D转换器把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单片机控制部分:单片机是中央控制系统,它接受外部送进的各种数据和控制信息,通过运算和处理,然后送到外部以实现显示等需要;人机接口部分:人机联系部件有键盘、显示器等,这些部件同主机电路的连接是由人机接口电路来完成的。人机接口技术是智能仪表和操作者进行联系并得到实际应用的关键之一。称重传感器前置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单片机接口键盘盘显示器第3章53电子秤的硬件设计3.1信号采集电路(1)(1)要达到设计的性能要求,传感器的精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设计选用应用于称重系统90以上的高精度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力通过它所产生的金属弹性变形转换成电阻变化的敏感元件。我设计的这个电子秤称重范围10Kg,重量误差不大于+0.005Kg,考虑到秤台自重、振动和冲击分量,还要避免超重损坏传感器,所以传感器量程必须大于额定称重即10KG。我们选择的是L-PSIII型传感器,量程20Kg,精度为0.01%,满量程时误差0.002Kg。LPSIII型铝制称重传感器为双孔平行结构,是电子计价秤的专用产品,可以满足本系统的精度要求。本设计的测量电路采用最常见的桥式测量电路(见图3-1),用到的是电阻应变传感器半桥式测量电路2。它的两只应变片和两只电阻贴在弹性梁上,测量电阻随重力变化导致弹性梁应变而产生的变化。电阻的变化使桥式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即输出电压的变化反映出重力的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可由下式表示:上式说明电桥的输出电压V和四个桥臂的应变片感受的应变量的代数和成正比。RdRaRcRbResBridgeEinEout图3-1(2)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