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相关理论 PPT课件_第1页
护理学相关理论 PPT课件_第2页
护理学相关理论 PPT课件_第3页
护理学相关理论 PPT课件_第4页
护理学相关理论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学相关理论基础 1 第一节 一般系统论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路 .贝塔朗菲 1937年,第一次提出了 “ 一般系统论 ” 的 概念 1968年,发表了著作 一般系统论 基 础、发展与应用 ,为系统科学提供了纲 领性的理论指导。 2 一、基本概念 1.系统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和 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1)指系统是由一些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这些 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指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 能,但这些要素组成后,它又具有各孤立所不具备 的整体功能。 2.系统论 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其他各 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想和发展的科学。 3.一般系统论 是指一个系统由多个相互关联和相互作 用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几个系统又可以联合形 成更大的系统,即所谓的次系统和超系统。 3 系统的分类 1.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 系统可分为自 然系统和人为系统。 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 和闭合系统。 4 1)开放系统:是指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着 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是通过输 入、输出和反馈的动态过程来实现的 输 入 输 出系 统 物质 能量 信息 物质 能量 信息 反 馈 2)闭合系统:不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 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5 3.按组成系统的内容 和要素的性质 系统可分为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4.按系统运动状态 按系统状态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动态系统 和静态系统。 6 三、系统的基本属性 1.整体性:即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 纸之和 2.相关性: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动态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系统的 运动、发展和变化过程是动态性的具体反 映。 4.层次性:次系统和超系统 7 四、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促进了整体护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一般系统论是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护理程序的发展基于许多理论基础,一般 系统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 理论之一。 8 输 入 护 理系 统 输 出 评 价 反 馈 病人未达健康目 标 ,修 订计 划, 继续护 理程序 病人已达健康目 标 ,修 订计 划,停止 护 理程序 反 馈 经护理后病 人健康状况病人健康状况 护理人员情况 医疗设施条件 诊断、计划、实施评估 评价 9 3.作为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框架 如罗伊的适应模式、纽曼的系统模式 4.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 10 第二节 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一、需要的概念 1.需要 是指生物体处于缺乏或不足状态时, 想去满足或补充那些不足或缺乏的倾向。 2.基本需求 属于非学习性的需要,主要是指 生理性的需要。 3.次要需要 经过学习过程而产生的需要,是 从基本需要引导出来的需要。 11 二、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1.生理障碍 2.心理障碍 3.认知障碍 4.环境障碍 5.社交障碍 6.个人障碍 7.文化障碍 12 三、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一、生理需要 人类谋求生存的最 基本的需要,包括 空气、水分、食 物、排泄、休息、 睡眠、性等的需 要。在这个意义上 说,生理需要是推 动人们行动最首要 的动力 13 二、安全需要 包括生理上的安全需要和心理上的安全需 要。 三、爱与归属的需要 指个体需要去爱别人,去接纳别人,同时也 需要被别人爱,被集体接纳,从而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四、尊重的需要 一是拥有自尊心;另一方面是被别人尊敬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己的工作 及生活上的愿望,并借此获得满足感。 14 理论的一般规律 1.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各层次 的需要是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 2.通常情况下,人的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 有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才能得以生 存,才有可能考虑其他的需要。 3.人类的基本需要中有些需要是需要立即予以 满足的,如空气;而有些需要可以暂缓, 如食物、睡眠等,当它们最终是需要得到 满足的。 15 理论的一般规律 4.一般来说,在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更高一个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逐渐 明显。 5.同一时期,可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总有 一些需要占重要地位。 6.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 因人而异。 7.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且 满足的难度越大。 16 四、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 论在护理工作的应用 (一)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对护理工 作的意义 1.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护理对象 的言行,识别护理 对象未能满足的需要。 2.预测护理对象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对其潜在的 问题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以防止问题发生。 3.系统地收集和评估护理对象的基本资料。 4.根据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识别护理问题的 轻重缓急,科学地制定护理计划,合理地安排 护理工作。 17 (二)患者的基本需要 1.生理的需要 表现为营养失调、排泄失调、失眠、缺氧。 2.安全的需要 感到生命受到威胁而使安全感下降 3.爱与归属的需要 由于与亲人分离和生活方式的是改变, 爱与归属的需要变得更加强烈。 4.尊重的需要 个体某些方面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导致个体 自我概念紊乱 5.认知的需要 了解自己的病情及疾病的性质与转归 6.审美的需要 医院规范化设施与服装,疾病、疾病治疗造 成容貌与体型是改变 7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受影响且最难满足的需要 四、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 论在护理工作的应用 18 四、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 论在护理工作的应用 (三)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 1.直接满足患者的需要 2.协助患者满足需要 3.间接满足患者的需要 护理人员应重视人在需要上的这一差异 ,识别和满足个体不同的需要,为患者提 供高品质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19 第三节 成长与发展理论 成长和发展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人成 长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殊 问题需要解决。 护理人员学习成长与发展理论,了解不同 成长发展水平的护理对象的身心特征,有 助于为其所处的生命阶段提供适合的优质 护理服务。 20 一、成长与发展概念 (一)概念及组成 成长与发展,又称生长与发育,是人的整个生命 历程中一个自然而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它 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精神、社会、道德等 组成部分。 成长:细胞增值的结果,如身高、体重、高密度 的变化等; 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 ,是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象征,如行为改变、 技能增强。 21 (二)规律及影响因素 成长发展过程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遗 传和环境是影响生长发展的两个基本因 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的潜力,而这种潜 力又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和调节,两方面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了成长发展的 水平。 22 二、成长与发展的相关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 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 被誉为现代 “ 心理学之父 ” ,是精神分析 学派的创始人。以多年对精神病患者的观 察及治疗的过程为依据,创立了性心理发 展学说。 23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追求生存、自卫及享乐 ,而原欲或称为性本能是刺激人活动的原动力。原 欲是人的精神力量,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 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性本能,但条件及环境不允 许人的欲望任意去满足,因此,人的本能被压抑后 会以潜意识的方式来表现,从而形成了性压抑后的 精神疾患或变态心理。其学说包括意识的层次、人 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三大理论要点。 24 1.意识的层面理论 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意 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三个层次 2.人格结构理论 人的发展过程即本我、自我 和超我三部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的反映 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理论及护理应用 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性本能。江性心理 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 期和生殖期 5个阶段。 25 意识的层次理论要点 层 次 理 论 要点 意 识 是指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 动 部分,如知 觉 、情 绪 、意志 和思 维 等,被形容 为 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 巅 部分 潜意 识 是人 们 没有意 识 到的深 层 的心理活 动 部分。潜意 识虽 然不 被意 识 所知 觉 ,但它是整个心理活 动 中的原 动 力,被形容 为 海平面以上的冰山部分 潜意 识 的心理活 动 是一切意 识 活 动为 基 础 ,其中潜伏的心 里矛盾、心理冲突等常是 导 个体 产 生焦 虑 不适乃至心理障 碍的症 结 前意 识 是介于意 识 和潜意 识间 ,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者不 在意 识 中,但通 过 自己关注或 经 他人提醒而出 现 于意 识 区 域的心理活 动 ,被形容 为 介于上海平面上上下部分,随着波 浪的起伏 时隐时现 26 1.意识的层面理论 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意 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三个层次 2.人格结构理论 人的发展过程即 本我、自我 和超我 三部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的反映 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理论及护理应用 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性本能。江性心理 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 期和生殖期 5个阶段。 27 人格结构理论要点 组 成 理 论 要点 本我 处 于潜意 识 深 处 ,是人格中最主要的部分,由先天的本我与 原始的欲望 组 成,其中性本能 对 人格 发 展最 为 重要。本我受 快 乐 原 则 的支配,目 标 在于 获 取最大的快 乐 和最小的痛苦, 是人 类 非理性心理活 动 的部分。 自我 存在于意 识 中,自我包含 对 自己的确 认 以及与外界接触后的 各种感 觉 的确 认 。自我受 实现 原 则 支配,在本我的冲 动 欲望 与外部 现实 的制 约间 起 调节 作用,从而使人的行 为 适 应 社会 和 环 境。自我的 发 展及其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 超我 存在于意 识 中,是人格中最理性的部分,由社会 规 范、道德 观 念等内化而成。超我遵循完美原 则 , 对 个体的 动 机 进 行 监 督和管制,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完美的高度。 28 1.意识的层面理论 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意 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三个层次 2.人格结构理论 人的发展过程即 本我、自我 和超我 三部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的反映 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理论及护理应用 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性本能。江性心理 发展分为 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 期和生殖期 5个阶段。 29 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各阶段特点及护理应用 阶 段 特点 护 理 应 用 口欲 期 01岁 原欲集中在口部,快 乐 和安全感通 过 吮吸、吞咽、咀嚼等与口有关的活 动 获 得。如果口部的欲望得到 满 足, 则 有利于情 绪 及人格的正常 发 展 满 足 婴 幼儿口部的欲望, 通 过 恰当的喂养和 抚 触 给婴 幼儿 带 来的舒适和 安全,以利于其正常情 绪 及人格的 发 展 肛欲 期 13岁 原欲集中在肛 门 区,愉快感来自排泄 多 带 来的快感和自己 对 排泄的控制。 训练 得当,养成良好 习惯 ,是形成 以后良好人 际 关系的基 础 。 进 行恰当的排便 训练 ,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予以 鼓励和表 扬 , 给 幼儿愉快 体 验 。但避免 训练过 早 或 过严 。 性蕾 期 36岁 原欲集中在生殖期,儿童 对 自己的性 器官感 兴 趣,并 产 生性 别 差异,恋 慕异性的父母,排斥同行的父母。此 期能与同性 别 父、母 亲 建立性 别认 同感,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性 别 行 为 和道德 观 念。 引 导 儿童 对 性 别 的 认 同 ,帮助其解决恋母或恋父 情 结 的矛盾冲突。有助于 其日后走出家庭,建立良 好的两性关系。 30 阶 段 特点 护 理 应 用 潜伏期 612岁 早期的性冲 动 被 压 抑到潜意 识 中 ,把精力投入到学 习 、游 戏 等各 种智力和体育活 动 上。快感来自 于 对 外界 环 境的体 验 ,喜 欢 与同 性 别 的伙伴一起游 戏 或活 动 。此 期 顺 利 发 展,可 获 得 许 多人 际 交 往 经验 为 儿童提供各种活 动 的机会 ,包括游 戏 、学 习 文化知 识 、身体活 动 等,鼓励其追 求知 识 , 认 真学 习 , 积 极 锻炼 生殖期 原欲重新回到生殖期,注意力 转 向年 龄 相近的异性伴 侣 ,并逐 渐 培养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性心理的 发 展 趋 向成熟 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 识 ,鼓 励其独立、自我决策,正确 引 导 青少年与异性的交往 31 健康教育 通过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理解 儿童在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根据不同年龄段 心理发展的特点,养育和 训练儿童。 32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瑞克森,哈佛大学的心理分析学家,是弗洛伊 德的女儿安娜 .弗洛伊德的学生。 他在佛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的基础上,将理论 扩展至社会方面于 1950年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过 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各个阶段中的重要作 用,将人的发展分成 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 发展的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危机处理成功 与否直接导致正面或负面的心理社会发展结果, 并直接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33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内容及护理应用 发 展 阶 段 发 展 危机 发 展任 务 发 展 结 果 护 理 应 用 正面 负 面 婴 儿 期 018 个月 信任 对 不 信任 与照 顾 者(父 母)建立信任 感, 让婴 儿体 验 信任和不信 任,信任 不信 任,学会信任 他人 建立信任感 表 现为 信 赖 他 人、有安全感、 乐观 ,愿意与人 交往,有信心, 形成有希望的品 质 不信任感 表 现为 焦 虑 不 安、畏 缩 或疏 远 他人 满 足 婴 儿食 物和 卫 生等生 理需求, 拥 抱、 抚 触 婴 儿, 轻 柔交 谈 ,提供 视 觉 刺激,减 轻 其父母的焦 虑 幼儿 期 18 个月 3岁 自主 对 羞 愧或 疑惑 适 时 学 习 最低 限度的自我照 顾 及自我控制 能力, 获 得自 主感 产 生自我控制 感、自信和自主 性,形成有意志 的品 质 缺乏自信 表 现为怀 疑自 己的能力, 过 度自己限制或 顺 从任性及反 抗 鼓励儿童 进 行 力所能及的自 理活 动 ,提供 自己决定的机 会 赞赏 、解 释 、 抚 慰 34 发 展 阶 段 发 展 危机 发 展任 务 发 展 结 果 护 理 应 用 正面 负 面 学 龄 前期 36岁 主 动 对 内 疚 获 得主 动 感 ,体 验 目 标 的 实现 明确自己生活的 目的和方向,能 主 动进 取,有 创 造力,形成有目 的的品 质 不缺乏自信, 内疚或自罪感 ; 态 度消极, 怕出 错 , 过 于限制自己的 活 动 鼓励和表 扬 儿童 有益的主 动 行 为 ,重 视 游 戏 的意 义 ,提供 创 新 计 划, 满 足合理的 要求, 倾 听、耐 心回答 学 龄 期 612 岁 勤 奋 对 自 卑 获 得勤 奋 感 学会与他人 竞 争、合作、守 规 则 ,求得 创 造与 自我 发 展,形成 有能力的品 质 自卑,充 满 失 败 感,从学校 学 习 及同学交 往中退 缩 下来 帮助儿童 继续 完 成学 习 任 务 ,允 许 其 进 行 业 余 爱 好或帮助噶人准 备 、整理用物, 体 验 成就感 青春 期 1218 岁 自我 认 同 对 角 色混 乱 建立自我 认 同 感 接受自我,明确 生活目 标 ,并 为 之努力 角色混乱, 难 以 进 入角色要 求 创 造青少年参与 讨论 的机会,支 持和 赞赏 正确决 定,尊重 隐 私, 树 立良好形象 35 发 展 阶 段 发 展 危机 发 展任 务 发 展 结 果 护 理 应 用 正面 负 面 青年 期 1835 岁 亲 密 对 孤 独 发 展 亲 密关 系,承担 责 任 和 义务 ,建 立友 谊 、 爱 情和婚姻关系 美 满 的感情生 活、 亲 密的人 际 关系、良好的 协 作精神、尽 职 尽 责 缺乏人 际 交往 ,逃避工作或 家庭 责 任,性 格孤僻 帮助青年保持 亲 友 联 系,多提供 恋人相 处 的机 会。帮助其重新 设 定 现实 的生活 目 标 中年 期 3565 岁 创 造 对 停 滞 养育下一代, 获 得成就感 富有 创 造性, 热 爱 家庭,生活充 实 ,关心他人 自私,自我放 纵 和缺乏 责 任感 给 予中年人更多 的感情支持,帮 助其 调 整和适 应 角色,适当 赞扬 其成就 老年 期 65 岁 以 上 完善 对 失 望 建立完善感 感到人生 值 得, 表 现为乐观 、 满 足、平静,安 享晚年,形成有 智慧的品 质 出 现 挫折感、 失落感和 绝 望 感,追悔、消 极 耐心 倾 听,肯定 老年人的成就, 发 掘其潜能,鼓 励其交往和参加 活 动 ,及 时发现 不良情 绪 ,采取 相 应 措施,避免 意外 发 生 3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提出了关于儿童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的理论,即认知发展 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发育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经同化及 顺应两个基本认知过程而形成的。 每个个体都有一个原有的认知结构,又称为基模。 同化:当个遇到刺激情境或困难情境时,企图用自己原有的 认知结构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顺应: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对新事物产生认知作用,就 出现心理上的失衡。为了重新达到平衡,个体只有通过改变 或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 37 皮亚杰认知发展各阶段特点及护理应用 阶 段 特点 护 理 应 用 感 觉 运 动 期 02 岁 是思 维 的萌芽期 通 过 感 觉 、运 动 来 认 知周 围 的世界 分 为 :反射 练习 、初 级 循 环 反 应 、 二 级 循 环 反 应 、二 级图 式 协调 、三 级 循 环 反 应 、表象思 维 开始 6个 阶 段 提供各种感 觉 和运 动 性刺激 ,如色彩的 视觉 刺激, 轻 柔 悦耳的 语 言听 觉 刺激, 轻 柔 抚 摸的触 觉 刺激;提供玩具 和游 戏 等。 应 注意不要触及 危 险 物品。 前运思 期 27岁 以自我 为 中心的思 维 能用 语 言和符号表达 时间 、地点及 人物,但感知局限,思 维 方式固 定。思 维 尚缺系 统 性和 逻辑 性,注 意力集中在 单 一的事物上 利用儿童的象征和表象思 维 ,通 过 游 戏 、玩具等方式 进 行沟通, 让 其表达自己的感 受;尽量从儿童的角度出 发 满 足其需求 可通 过 适当的 规则 ,要求儿 童服从及配合完成任 务 ,如 治 疗 与 护 理 38 皮亚杰认知发展各阶段特点及护理应用 阶 段 特点 护 理 应 用 具体思 维 期 711岁 脱离以自我 为 中心的思 维 方式 开始同 时 考 虑 多方面 问题 , 获 取 逻 辑 思 维 能力,并在分 类 、数字、 处 理、 时间 和空 间 概念上有了很大的 进 步 具有心理操作能力,并去 认识 及反 映内、外部世界,具有广泛性、灵活 性及深刻性 可用 图 片、模型及配上 简 短 的文字 说 明等具体方式与儿 童 进 行沟通,不用抽象的 词 语 。解 释 有关事情 发 生、 过 程及其必要性,并提供适当 的机会 让 其 进 行 选择 形式运 思期 11 岁 起 思 维 能力得到迅速 发 展,从具体思 维转 向抽象 逻辑 思 维 。是一种新的 以自我 为 中心 阶 段,富于想象,迷 恋科学幻想。能独立整理自己的思想 ,并按所有的可能性作出推 测 和判 断 对 有关事情 发 生、 过 程及其 必要性作更 详 尽的解 释 ,如 治 疗 和 护 理 过 程,鼓励青少 年作出合理的 选择 。尊重其 隐 私,不嘲笑或否定其天真 的想法 39 第四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压力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的事 件。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 对生活的压力感受已越来越明显。正确认 识压力,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压力是现代 社会中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必备能力。 40 一、相关概念 (一)压力 汉斯 .赛里:压力是机体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 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拉扎勒斯: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出现的 一种结果。是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压力 源的需求超过个人、社会等的适应资源时 所产生的结果。 41 (二)压力源 压力源指引起压力的来源,凡是能对机体施 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都被称 为压力源。 1.生理性压力源 包括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 化 2.心理性压力源 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恐 惧、生气、挫折感、不详感等。 3.物理性压力源 如丧失亲人、人际关系紧 张、学习吃力、工作表现欠佳等。 42 4.物理性压力源 如噪声、光线不适当、放射 线、温度和湿度不当等。 5.化学性压力源 如空气和水的污染、药物的 毒副反应等。 6.文化性压力源 如人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 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而出现的紧张、 焦虑等不适应的反应。 43 2.压力反应特征 ( 1)不同的压力源可以引起一种压力反应。 ( 2)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压力源的反应可以 是各种各样的。 ( 3)多数人都有能力避免一般性压力源。 ( 4)对极端的压力源和灾难事件,大部分人 的反应方式相似。 ( 5)对压力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起决定作 用的因素为既往的经历、儿童时期所建立 的社会交往型态及当时情景对个体的意义 ( 6)在某些情况下压力源对个体是有益的。 44 二、有关压力学说 赛里的压力学说:从基本的生理学角度说 明压力,强调了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与 压力反应的关系。 霍姆拉丝和拉赫 生活变化适应模式与疾 病发作学说:生活变化对健康与疾病所造 成的影响 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对压力 的认 知和评估。 45 (一)赛里的压力理论 压力是身体对任何需求作出的非特异性反 应。 所谓的非特异性反应是指一种无选择的、 影响全部或大部分系统的反应,也就是说 ,整个机体对任何作用于其特殊因素所进 行的反应。 46 (二)赛里的 压力适应综合征学说 全身适应综合征 不论是何种因素侵犯体内 恒定系统时,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应,但任 何刺激都不可能产生完全特意的反应,而 只能产生相同 的反应群。 局部适应综合征 发生在身体某一器官或区 域内的反应 47 适应综合征的反应阶段 第一阶段(警觉期):压力源作用于身体 的直接反应 第二阶段(抵抗期):机体内部的防御力 量动员起来的表现 第三阶段(衰竭期):发生在压力源强烈 或长期存在时,机体内的适应性资源耗尽 ,抵抗力下降。 48 三、对压力的防卫 没有自然防卫能力的人,压力对其的影响 相对严重,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反之 ,自然防卫能力强的人 ,对许多压力源可 以不感受,甚至认为是适当的。 人们除了具有自然防卫能力以外,还可以 通过学习获得新的应对技能,借此主动处 理所面临的压力情况。 49 (一)第一线防卫 生理与心理防卫 生理防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免疫功 能等在内 的生理状况。 心理防卫: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应的 过程。个体常常在潜意识状态下运用一种 胡浩多种心理防卫机制,以达到解除情绪 冲突、避免焦虑、解决问题。 50 (二)第二线防卫 自力救助 1.正确对待问题 ( 1)评估压力源 一般可以先用提问的方式 找出压力源。 ( 2)采取应对措施 如果在以上问题中找到 了一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接着就应针对 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1 2.正确对待感情问题 人们面临压力时可产生 焦虑、沮丧、愤怒或其他情绪。 处理方法:找出引起这些情感体验的原因, 有哪些伴随的生理反应,如食欲减退、心 悸 、失眠等;然后要承认这些情感,并进 行认真分析、排解,恰当地处理好自己的 情绪。 52 3.利用可能的支持力量 ( 1)找一位曾有过类似经验并能设身处地为 其设想的朋友与之交谈,则可减轻其焦虑 程度。 ( 2)寻找有关信息的过程也能减轻焦虑 ( 3)有心理障碍的人到心理咨询中寻求帮助 等。 社会支持网成员可以是父母、配偶、子女 和好友等,也可以是有关的专业机构。 53 4.减少压力的生理影响 良好的身体状况是有效抵抗压力源侵入的 基础,而当个体身体状况不好时,容易遭 受严重压力反应的伤害。 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 传统的气功疗法、松弛锻炼以及一些娱 乐活动,均是帮助人们解脱压力的实用方 法。 54 (三)第三线防卫 专业辅助 由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如给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并给予必要的健康咨询和教育来提高个体 的应对能力。 如果不及时,则会出现病情加重或演变 成慢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抑郁 症等。 55 四、对压力的适应 (一)适应的概念 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的过 程,是所有生物的特征。 适应的 最终目的是个体在遇到任何压力 源时,都会尝试去适应它。 生物体的适应行为是促使其更能适于生 存的一个过程。 56 (二)适应的层次 适应是生物体区别于无生命物体的一个特征。 1.生理层次 指个体通过体内生理功能的调整去 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需求的增加。 2.心理层次 指当人们经受压力时调整自己的态 度、情感去认识压力源,努力摆脱或消除压 力。 3.社会文化层次 指个体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使 其与各种不同群体(如社会集团、专业团体、 家庭等)的信念、习俗和规范相协调等。 4.技术层次 指人们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创造新的科学工艺和技术,以改善生存环境、 控制自然环境中的压力源。 57 五、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压力是每一个个体在生命活动中都不可 避免的经历。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有可能面临的压力 源,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反应,提高患者的 应对能力,维持其身心平衡。 58 (一)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 环境陌生 对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人际环境 ;饮食、住院的作息制度 疾病威胁 严重疾病造成的威胁、罹患难治或 不治之症,手术 缺少信息 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不了 解;对医学术语不能理解,医护人员不能耐心 解答 丧失自尊 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进食、如 厕、沐浴、穿衣, 与外界隔离 与家庭环境、工作环境隔离,不 能与家人和朋友谈心,感觉不被医护人员重视 59 (二)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压力源 护理人员不了解或忽略了患者的需要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不熟悉,对病情的变化 未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 护理工作中对环境的安排不妥当 护理工作中忽略了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的 建立 护理工作中忽略了与患者家属的合作 60 (三)护理人员如何帮助患者适应压力 创造适宜的住院环境 病房环境舒适安全、生 活方便 评估分析压力源 压力的程度、持续时间、过 去所承受压力的经验以及可以得到的社会支持 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解 决问题 指导患者运用恰当的应对方法 表达内心真实 的想法、感受,允许和理解其情感宣泄 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与家属取得有效合作,减轻患者的孤独与 被隔离感 61 (四)护士的职业压力 1.护理工作所承受的压力 ( 1)工作性质紧张忙碌和责任重大 ( 2)超负荷的工作量 ( 3)工作时间不定性 ( 4)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 5)高风险的护理工作 ( 6)不良的工作环境 62 2.护士应如何调节、缓解工作压力 ( 1)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 2)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 3)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 4)应用恰当的应对方法 培养个人业余兴趣、爱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寻求合适的自我情绪放松 学习一些松弛技巧加以应用 63 第五节 沟通理论 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征及 不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护理 人员在为人提供健康服务时,熟练运用 沟通的理论和技巧,才能与其开展有效 的沟通,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 行。 64 一、沟通的概念和构成因素 (一)概念 沟通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它注重信息在 传递过程中的反馈。 沟通可以理解为一个遵循一些列共同规则互 通信息的过程。沟通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手 段。 65 (二)构成要素 沟通发生的背景或情景 指沟通发生时的场 所或环境,它包括物理的场所、特定的时 间、参与沟通者的个人特征。 信息发出者 指发出信息的主体,这一主体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信息 指能够传递并能被接受者的感受器官 所接受的观点、思想、情感等,包括语言 与非语言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传递的所 有影响 66 信息传递途径 指信息传递的手段或媒介, 它是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桥梁。 信息接受者 是信息接收的主体,是沟通的 被动方。 反馈过程 是指沟通双方彼此间的回应。 67 二、沟通层次 一般性沟通 又称陈词滥调式沟通,是参与程 度最差、分享彼此真实感觉最少的沟通方式。 陈述性沟通 客观性的沟通,不带任何人的意 见、建议,也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分享个人想法的沟通 建立相互关系的过程中 产生信任感后形成 的 分享感觉沟通 沟通双方彼此信任、建立安全 感的基础上才会发生。 一致性沟通 沟通的双方达到了彼此的信任 感、安全感 68 三、沟通的类型 语言性沟通 指沟通者以语言或文字的 形式将信息发送 给接受者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大约有 35%属于语言 性沟通 护士采集病史、做健康宣传教育、实施护 理操作等都必须使用语言性沟通 69 非语言性沟通 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利用空间、声 音和触觉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沟通,大约有 65%是非语言性 沟通形式 由于一个人很难控制自己的非语言性反应 ,所以一般较能表达真实的感受 70 1.非语言性沟通的作用 表达情感与情绪 调节互动 替代语言信息 维护自我形象 表达人际关系装填 71 2.非语言性沟通的特点 情境性 整体性 可信性 72 3.非语言性沟通的形式 ( 1)体语 人体运用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 1)人的仪表 相貌、身材、衣着、装饰 等 2)面部表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3)目光接触 眼神交流 4)身体姿态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 情况及自我概念 5)手势 强调、加强或澄清语言信息 6)触摸 使用适当可以有效地传递情感 73 ( 2)空间效应 沟通双方如何利用他们在沟 通中的空间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